-
1 # 萬家燈火張家人
-
2 # truewujihua
都說的不是純蕎麵啊。。。。
8份花蕎,2份苦蕎,總量1%或2%的黃原膠,40%水。
-
3 # 練馬甲線的吃嘴精
蕎麵也就是蕎麥麵,是中國西北部的傳統特色美食,與純小麥麵粉相比,蕎麥麵屬於雜糧類。純蕎麵做麵條會發硬,其實這是很多雜糧面製作麵條時的同性,怎麼可以使蕎麵麵條不發硬更好吃呢?我分享以下這些具體的製作技巧。
與其它粉類配比在使用純蕎麵的情況下,製作出的麵條在延展性和彈性上,要遠遠差於小麥麵粉製作的麵條,這是因為蕎麵在加工時的精細度不如普通小麥麵粉導致的,普通小麥麵粉中是沒有麩皮的,而蕎麵其中的營養成分保留的相對更完整,其性質與小麥粉中的全麥麵粉有些像。
所以,想營養物質更充分的蕎麵變得更加適口,我們可以考慮與其它麵粉摻配後再進行麵條的製作。
具體配比:
蕎麥+小麥粉推薦比例1:1既兩份不同種類的麵粉各一份。
蕎麥+木薯澱粉 推薦比例1:0.2既一份蕎麥麵可以摻入五分之一的木薯澱粉。
蕎麥+豆麵推薦比例1:0.3既一份蕎麥麵可以摻入三分之一的豆麵
在保障以上配比的情況下,製作出的蕎麵會有比較好的適口性,就是面不再偏硬了,口感會更好。
燙麵製作法想解決蕎麵發硬,除了與其它麵粉配比之外,還可以透過用熱水和麵的方式,也就是燙麵來和麵。
具體做法是用熱水(約65℃至100℃)來和麵,由於水溫較高,這個面可不能用手來和,而是應該採用邊加水邊用筷子攪拌的方式,等麵糰稍稍涼下來之後,我們再開始進一步揉麵。沸面的原理:
高溫度的熱水加入,使面中的麵筋進一步軟化,同時,也會導致麵粉中的澱粉在熱水的作用下被燙熟,開始發生膨化。一般情況下,水溫越高,水量越大,做出來的麵糰就越軟。
具體制作方式:
但過軟的麵糰做出的麵條並不是最適口的狀態,粘牙、不筋道……等都是其問題所在。所以我們在採用燙麵法來製作蕎麵時,往往不需要全部用燙麵,只需要燙一半的面就可以了,另一部分麵粉正常和麵,最後再把兩份不同的麵糰摻和一起揉均勻就可以了。
蕎麵的製作方式,也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不管是不同粉類的配比法,還是燙麵和麵法,這兩種不同的做法都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蕎麵做麵條會發硬的問題,如果你也有興趣那就動手試試吧。
-
4 # 蕎麥花兒
蕎麵一定選用新鮮上等的新面,用涼鹼水將面和好,連續揉搓成薄片後,擀成二公分厚餅,放在案板上,
手工剁蕎麵也叫手擀刀切面,用一尺多長的雙柄刀切成可細可粗的麵條,邊剁邊入鍋,煮熟撈碗內,這樣的麵條口乾柔韌,軟糯勁道,利於消化吸收,湯料根據自己口味自由發貨,例如羊肉臊子湯,羊腥湯,酸湯等等。大人小孩都可以食用,營養豐富,四季皆宜。
-
5 # HYSOUND湛江
準備500克蕎麥麵,300克白麵,雞蛋2個,
把兩樣面放一個盆中加雞蛋,用溫水和好,醒10分鐘,擀成薄片切成細條把切好的開啟用點乾麵,防止粘連。
回覆列表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蕎麥麵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應該不是很熟悉,它是一種熱量低營養價值高的一種主食,生長於西北高原地帶,含有豐富蛋白質,B族維生素,豐富纖維素(是大米和麵粉的8倍)和蘆丁,有防止脂肪和糖分吸收作用,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尤其適合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經常食用,基於這種健康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它。蕎麥分苦蕎和蕎麥兩種,市面上一般是蕎麥麵,當地人用它來做餄餎面,鮮族冷麵也是用蕎麥麵和澱粉麵粉搭配做成,甚至現在還有以蕎麥麵條為主題的麵館。 藥店裡苦丁茶,苦蕎茶也是來緣於此。 (1) 用蕎麥麵做麵條,容易發散發硬,不筋道易斷,所以一般用兩份蕎麥麵一份白麵,加鹽加溫水揉成光滑麵糰(l斤面5克鹽250克水,也有的加雞蛋)醒發半個小時。案板上撒乾麵,把麵糰分成合適的劑子,用擀麵杖擀成圓形餅狀,依次層層摺疊起來,多放點麵粉以防粘連,趕著刀切成細條,散落麵粉,抖落成麵條放一邊備用。
(2)打滷:把胡蘿蔔土豆豬肉切丁,起鍋燒油,潤一下鍋,把熱油倒回,重放涼油,直接下豬肉丁炒,加蔥薑末炒出香味,放入胡蘿蔔土豆丁翻炒,炒至變軟加生抽蠔油老抽鹽雞精料酒調味,上色後加水沒過食材,燉至土豆胡蘿蔔丁熟透,大火收收汁,喜歡稠點的可勾點茨。
(3)鍋裡水燒開,下入麵條,這種現擀的麵條不用攪動,用筷孑在麵條底下撐一撐,以防沾鍋,水開加一點生水打一下水再開,麵條基本熟了,撈出盛入碗中,上面盛上滷子,攪拌均勻,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喜歡吃涼拌麵的可以把煮熟的麵條過一下涼白開。
(4)我們當地還有一種吃法叫熗鍋面:起鍋燒油下蔥薑末煸炒,炒至蔥薑末微焦有了糊氣,少加點生抽,加適量水煮至冒小泡時,打入荷包蛋稍微煮下,下入麵條煮熟出鍋前加入菠菜或香菜末,一碗既有雞蛋又有蔬菜又有湯的面就做好了,雖然簡單但很好吃,我們這兒大部分人的早餐就是它,特別是老年人就喜歡這種簡單而又營養的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