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耿直1234

    光靠聖賢管理教育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是不行的,他們也會賊心盜起。還要靠嚴廠萬的法制懲治他們。二者缺一不可。

  • 2 # 青山綠水無名水

    有陰就有陽,有智就有偽,忠臣是國家昏暗的產物,聖人是天下禍亂的因果。。。。。。這句話是無為而治:順應天道,地道,用之於人道。將禍患止於未生,德被蒼生。故以德報怨也。。。。。。與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魚生活在水裡卻感覺不到水的重要性,如同政治清明百惡不生,百姓安居樂業而不知政治,甚至連君王是誰都不知道)。。。。。。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 3 # 自在故我

    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先秦道家思想觀點,《道德經》和《南華經》裡面都有這一提法。由於現代普通華人對中華古典文化的日益生疏,今天大多數人觀念中的聖人可能都是先聖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形象,是為了推行以仁義治天下的理想,以修齊治平為己任,周遊列國,搖唇鼓舌,不辭辛勞,不避刀斧的儒者。實際上在先秦時代老莊所指的聖人肯定不會是此類儒者。且不說儒者的這個群體尚未形成,就連先師孔孟之說都還只是諸子百家的一家之言。先秦諸子口中所說的聖人是被神聖化了的堯舜禹湯文伊尹周公之類的上古帝王和能臣。很明顯,儒家的典籍中對上述的聖人們是極力鼓吹崇拜和褒揚的,孟子說每五百年就有聖人出,治理天下萬民於亂世,孟子就曾有"當今之世界欲治平天下捨我其誰"的豪言壯語。然而在老莊看來,所謂聖人以仁義治天下只是對天道的反動,天道是一任萬物的本性發展,發展個體的自由和靈性。聖人用人為的仁義法則去限制和規定萬民,實際上不過是為自己的統治做張本,是違反天道和人性的。就像給馬戴上馬嚼子,限制了自由目的是為了駕馭。仁義不過都是表面現象,在實際的利益面前,一切人為的都是虛偽,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是也。就連亞聖孟子也做過令人不齒的事,燕王噲學習古代聖王禪讓王位於子之後,燕國國內大亂,孟子竟然遊說齊王乘機伐燕,乘人之危,謀人之國,無非是赤裸裸的功利而已,哪有仁義氣象。所以聖人治天下,無非一己之私,與盜蹠何異?當然,這只是淺層解釋,通讀老莊後,方能透徹領悟其中深意。一家之言,僅供商榷。

  • 4 # 太陽說易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莊子的道家哲學。在他的思想中,充分表現了在世界上不存在善惡,不存在高低貴賤,因為善惡也是人為強行區分的。

    道家認為順應自然,順應天道,就是善。不要糾結別人惡不惡。道家提倡自律,也就是做好自己就行,在道家的思想中認為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差異,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聖人。人無完人,聖人只是相對而言,你覺得自己很好了,可是再與其他人比較,也許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惡人,大盜有時也有好的一面。就象我們現代生活中,有一些事例也說明了這一點,我曾經經歷了一件事情,我的親戚出了車禍,有人把他用車送去醫院,這是救死扶傷,是好事吧,是聖人之衛。可是後來人死了,一切事情還沒有處理,家屬還在悲痛之中,這個人就去索要救助費,用車費,這又該怎麼說呢?是聖人,還是強盜?恰巧有一地方上的混混,他算是惡人了吧,他與我的親戚沒有關係,也不認識。可是他出面制止並且攬下此事,自己掏腰包暫時處理了,然後離開。事情處理後經多方打聽才瞭解其人。你說他是惡人還是聖人?所以說聖人和惡人,也就是大盜的評判沒有特定的標準。

    莊子看到世人為了一己私利而勾心鬥角、費盡心思相互爭鬥的場面,上至諸侯,下至百姓,無不終其一生為了名利而奔波耗命,那麼,怎樣才能使大眾從這種痛苦的境界中脫離出來呢?莊子決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世人都追求名利,那麼,一旦名利不存在了,世人也就自然解脫了。因此,莊子以一種天才的哲學,告訴人們,名利其實是相對的,是不存在的,小與大沒有分別,長壽與短壽沒有分別,禍與福沒有分別,是與非沒有分別,世間所有都是相對的,無常的,是人站在一個及其有限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所得到的片面映象。所謂的仁、義、禮、智、信也是相對的,聖人與大盜是沒有分別的,一旦瞭解了這點,世人誰還會去追逐名利,徒費苦功呢?

    凡事總有對立面,貧與富相對應,貴與賤相對應,如果有品德極為高尚的聖人,必然會有與之相對的道德缺陷之人。莊子認為,世界是自然而然的,它本來就是那個樣子,沒有什麼道德價值之說,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就是人自己造出來的。是人的判斷造成價值的對立。而這種對立是相互依存的。你認為有聖人,那麼聖人的反面就是大盜,你認為有真善美,那麼必定會存在假醜惡。要是取消了這些道德判斷,大家就做一個無慾無求的自然人,這樣也就沒有了聖人,所以也就沒有了大盜

    莊子眼裡,看到的是無常,是無窮無盡、無時無刻的變化。而名利的區分在這無窮變化中變得毫無意義,變得不存在了。若能達到真正的無為而治,說明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差異,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聖人。當天下不再需要聖人之時,就是社會大同之日。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 5 # 南極冰火

    這是老子道德經上的理論。老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變化規律,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的規律,人應順應自然規律,而不是去改變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對立的一面,如人們去追求美,相應的就會厭惡醜。知道了什麼是善,也就產生了惡。人們追捧聖人,大盜也就產生了。國家有忠臣是因為有亂臣賊子的存在,沒有奸臣就沒有忠臣,家庭不和才讓外人知道誰是孝子誰是逆子。當感覺到什麼重要了,那就說明出問題了。只有當人們感覺不到某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才是最好的。

    此如人們所推崇的相濡以沫,是說在河水乾枯時,兩條魚互相用唾液溼潤身體,得以生存,不如河水大漲,各自在大河湖泊逍遙自在,互相忘記,即相忘於江湖。

  • 6 # 使用者2699167303404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不死是永恆,不止亦是永恆。聖人是從大盜中產生出來的,大盜是由聖人形成的,若沒有大盜又何來有聖人呢!若世間人都是聖人又何來有大盜呢!這就是聖人與大盜的相關聯絡了。

  • 7 # 愚翁良知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出自莊子之口。

    老莊思想和孔子不同。認為道法自然,只要遵道而行是最大的德。烏鴉反哺並不是因為教化,而是因為本能。教化不如返璞歸真。

    莊子所出的時代決定了他的認知。

    孔墨都是當時的顯學。兩個學派紛爭不止,如何確定誰是聖人?也就是說,不同的人推崇的聖人是不一樣的。

    竊物者誅之,竊國者成為諸侯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如果沒有諸侯的紛爭,也就是說沒有聖人的忽悠社會可能更好一些。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如果每個人都無慾無求,世界自然太平。也就不需要聖人。

    所有的學說都有當時的歷史背景。魯迅先生還用人肉宴席比喻過社會的紛爭。用意同莊子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差不多。

  • 8 # 俺來也81

    什麼是善呢?對你而言滿足了你的慾望就是善啊。什麼是慾望?他們怎麼來的?成聖要自己思考啊。沒事自己想吧。祝你們早日成功。

  • 9 # 青春年華187925332

    人生天地,命臨陰陽,凡人能有不死者奇乎。是人是物總有生有滅,不會於天地共壽,也不會於日月共存,物種有生有滅,合乎自然法則,難有超出乎,只是空想而已,恐龍時代於史前就滅絕了,猛馬象到現如今也無出現過,神仙也不見真實的存在,大都是虛無眇茫的聽說。也不見得出現。幻想不足信,現實才是真的。

  • 10 # 洊雷重動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正是說明了成聖的條件苛刻。在中國文化裡其實是沒有活著的聖人的!荀子:神莫大於化道(佛說涅磐),成聖首要有學說,還要化道,其學說還要經歷孝驗,最後還要政、府來“封聖”。活著敢稱聖人的就都是欺世大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裡大蒜頭的味道怎麼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