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理#怎樣能從悲觀心理變成樂觀心理?
10
回覆列表
  • 1 # 海281497731

    怎樣從悲觀心理轉向樂觀心理。

    積極心理學有個強烈的主題使命是具有強大價值的,包括目前很多業內人士都未引起足夠注意,那就是人類的歷史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力量源泉都是來自於積極心理。

    消極心理學是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心理研究的龐大基石。我們無論研究多少消積心理症狀表現會發現:不是消極發展了人,最終走出來的因素一定是靠積極因素。故, 回到主題"如何從消極到積極"其實就是整個心理研究的目的。所以要詳細回答可能要整個心理學來解答。所以這裡只能提出一個方向,而不是徹底回答。

    1,學會識別消極跟積極。

    2,在消極中找積極。如,一把刀,可能想到會割到手而害怕,但想到刀的各種積極用途我們就開始感興趣,在興趣的動力下開始思考如何避免傷害,規範如何用刀,消除消極面後我們就可更輕鬆發揮刀的功能。任何消極後都是有積極面,一定要去探索那個面才能找到出路。

    3消極變積極的難點。

    由於事物的複雜性,這裡不可能回答出所有事物消極與積極轉變的對應辦法。如遇到具體的特別重要又無法分析時應該尋求專業力量幫助。如能簡單回覆出此問題人生所有困難也就解決了。

  • 2 # 戰拖成長學院

    其實有樂觀心理的人和有悲觀心理的人一樣,也會有挫折和不如意的事發生,只是樂觀者處理的比較好。因為樂觀者在遭受打擊後能很快復原,所以他們在事業上、學業上能表現得更好。樂觀者的身體更健康,也更長壽。而對悲觀者來講,即使當前的事情都表現正常,前進的道路也較平坦,他還是會為未來不可預知的災難憂心。

    值得高興的是,最近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悲觀者可以透過學習來變得樂觀,並因此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心理學家埃利斯開發了一個學習樂觀的ABC模式:當我們遇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時,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不斷想到它,這些思緒會凝聚成想法(belief),這些思緒會變成習慣,我們不會意識到我們的這些想法。這些想法會引起後果(consequence),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這些想法直接的後果。它是我們放棄、頹廢或是振作、重試的關鍵。

    要找出這些ABC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運作,最好的方法是寫日記。時間不用很長,只需要幾天時間,記錄5個ABC的案例就可以了,記錄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不好的事”,比如水管漏了、一直哭的孩子、朋友或親人對你的忽視。儘量客觀地記錄下實際情況,而不是你對這個情況的評估。

    假如你跟你的配偶吵架了,你應該寫下他(她)對你說的或做的感到不快,而不是記錄“他(她)不公平”,因為這是一個推論,你可以把它記錄在第二部分“想法”中,但是不應該記錄為“不好的事”。

    你的“想法”是對你不好的事的解釋。請注意要把你的想法跟你的感覺分開(感覺屬於第三部分“後果”)。“我的減肥計劃失敗了”是想法,我們可以評估這些想法是否正確。“我覺得很沮喪”是一種感覺。

    “後果”這個部分要記錄你的感覺和行為。大多數時候你的感覺會不只一種,寫下你所有的感覺以及你的所作所為。

    記錄完成後,仔細讀一遍,找出你的想法和後果之間的關係。你會看到:悲觀的解釋風格會導致被動和頹喪,而樂觀的解釋風格會使你積極和振奮。

    ——

  • 3 # 暖心理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弄明白悲觀心理的現實意義。

    什麼是悲觀心理呢?心理學上一般認為,悲觀是一種由於自我感覺失調而產生的不安情緒,表現為心理上的自我指責、安全感缺失和對預期的負性思維方式(就是對未來總是往壞處想)。其本身是內省的,屬於精神層面的,但能很直接的影響到器官層面,表現為躁狂、抑鬱,心跳加速、氣喘不接或神經衰弱、神情恍惚等。

    《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認為,這些悲觀的心理、負性的情緒在我們人類的祖先進化過程中都是的有正向意義的。比如抑鬱,會讓我們的祖先認清靜下心來,仔細地思考他們的處境,未雨籌繆,為將來面臨的困難儲備物資或者能量,以便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由此可見,悲觀生理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會貫穿我們的一生。

    如果希望從悲觀心理轉變為樂觀心理,可以使用認知-行為療法(CBT)來訓練自己的思維。該療法的核心可以理解為引起我們悲觀心理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認知。舉個例子,一次比賽中你沒有獲得理想的名次,如果你將它理解為失敗,就會產生悲觀的心理;如果你把它做一下變形,理解為一個成長的過程,督促自己從這次比賽中學習新的知識或者技能,為下一次比賽做準備,這樣就會產生樂觀的心理。有點類似我們中國古老的故事《塞翁失馬》。

    需要轉變我們的關注點,在接納悲觀心理的人生一部分的同時,更要看到其背後的正向意義,往正向方面不斷努力。保持足夠的耐心,透過長時間的訓練自己的思維,慢慢的你就會從悲觀心理轉變為樂觀心理。

    千萬記住,改變不可能立竿見影。雖然大腦是可塑的,但也要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產生漸進的改變。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 4 # 心岸姐姐幫你成長

    悲觀的人要想變得樂觀,需要完成以下幾步

    1、需要先長大:心理過於脆弱,在適應社會中遇到壓力,難免逃避。用成人化的心態面對人生,才敢承擔起來。心理上多暗示,長大了,要適應社會了,適應環境了,不鬧情緒了,鬧情緒是幼稚的心理,小孩子的心理。這樣不斷覺察自我的心理狀態,管理自己情緒,並做出長大的動機。

    2、建立自信心:自信像精神大廈的一根柱子,一個人接納自己的全部,才能有力量支撐起頭上的藍天,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走出自己的特色人生,才能樂觀地追求夢想。

    建立自信,多找自己的優點,看得起自己,不管現在多糟糕,先這樣去做。

    3、改變思維方式:在以上心態基礎上,每天努力想好事,開心的事。養成習慣,人也就

    樂觀了。

    4、和樂觀的人在一起,薰陶作用,帶領作用。不要封閉自己,而是走到社會中,接觸樂觀的人,跟人學,模仿,多薰陶。千萬不要一個人離群索居,走出去改變自己。

  • 5 # 巷裡捌號

    悲觀心理主要是很多時候只往壞處想,甚至會很執拗的認為,就是這麼壞,而且有時會越想越覺得糟糕。要想從這種心理狀態中走出來,是比較難的,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首先,要想到任何事物皆有兩面性,你或許無法控制自己就往壞處想了,但卻也可以控制自己再往好處想

    任何一件事,都有好壞的,當你一個勁地往壞處想,無限制地放大壞處(這或許自己很難控制,就往壞處想了),那肯定會覺得悲觀;但如果你把壞處想完後,再轉過頭來想想這件事能給你帶來的好處,那這樣是不是就能讓你沖淡悲觀,轉向樂觀了呢?

    比如,因為某事犯錯誤,被公司炒魷魚了,此時對誰來說,都會心情低落,怎麼也想不到事情回變得如此糟糕,一下子工作沒了,收入沒了,房租準備要交了,信用卡也到期準備要還了,可之前的積蓄並沒有多少……糟糕,真的糟糕,甚至問自己,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但你想完這些,或許你可以這麼想,離開這家公司也沒什麼不好,那麼久了,還不給你漲工資,透過這次機會,你可以重新找工作,在這行做了那麼久,積累了經驗,工資一定可以比現在高,還有,原來這樣會犯如此嚴重的錯誤,自己下次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這樣補充一想,是不是就好很多了?其次,充實自己

    你可以多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你可以多出去走走,騎行、爬山甚至是旅行,增長自己的見識。你見得多,讀得多,經歷得多,你就會覺得很多事,其實並沒有什麼:只要肯努力,都是可以撐過去的,最終也都會變好的。這樣,你就不會讓自己拘泥於眼前這些看起來能讓人覺得悲觀的事,自然會慢慢覺得樂觀了。

    其實,悲觀很多時候是自己“想太多”造成的,但反過來,自己也可以透過“想太多”引導到樂觀上面來。這一前一後的兩個“想太多”,前面一個很難控制,後面一個卻也可以自己主動補上。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樂觀面對生活,活出自己美好人生。

  • 6 # 鵜鶘心理

    題主的問題讓我聯想到以前曾經聽到過的關於“半杯水”的故事:如果在你很口渴的情況下看到一個杯子中裝了一半的水,你會感受到什麼?樂觀的人會想,還有半杯水可以喝;而悲觀的人則會覺得,只有半杯水可以喝。由此可以看到的是,關注點不同會帶來心態上的不同;同時也意味著,在不同的心態下,看到的東西是不同的。

    世界從某種角度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個人眼中的世界一定會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就是當環境不變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視角,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世界也會有所不同。當我們擁有樂觀的心態時,即使遭遇了困難和挫折,也能夠去積極面對它;反之當我們心態悲觀,即使生活順利,也會杞人憂天,而若碰到挫折,更會消極應對、鬱鬱寡歡。

    回到題主的問題,要從悲觀心理變成樂觀心理,首先需要認識到自己看問題的視角比較消極這一點,只有覺察到之後並認為這是個問題,才會有想要改變的意願。

    其次,悲觀的人容易把積極事件歸因為運氣或者外部導致的、暫時的、僅限於某一時刻;將消極事件歸因於自己造成的、長期的,並影響到生活各個方面。而樂觀的人則正好相反,因此由於歸因方式是可以習得的,意味著可以透過調整自己對發生事情的解釋方式,從而讓自己更為樂觀積極。

    最後,或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當事情發生後,腦海中習慣性的湧現悲觀的看法時,直接改用積極的語言重新描述,或者換個角度去看看有沒有好的方面,並不斷地加以練習。透過一段時間後,自然而然思維方式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會更積極樂觀了。

  • 7 # 內因心理學

    人之所以悲觀,一是因為太計較自己的利益,二是因為總敗事。

    想要樂觀,一是要把佔有慾轉變成為搜尋欲,二是要多成事,少敗事。

    想要成事,一是要研究事理,二是要尊重並利用事情的發展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