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白話文
-
2 # 無用20
我認為是要儘可能的全部“傳承”下去,對不好的東西,我認為那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認為不好的,對於後續的歷史研究者來說,如果我們這一代抹滅了不好的傳統存在過的跡象,那麼後來的人不是無從考證了嗎?所以不好的東西我們不應發揚,但要千方百計將其具體操作、具體形式完整地記錄、模擬、再現,從而在日常行為上將其消滅,而在歷史沿革中有將其保護,這才是現代化的。只所以這樣說,是認為古有“古字獄”,並且據說在《四庫全書》編纂過程中,眾多違禁的詞句被劃被刪,以至於我們今日不能得窺其全貌。傳統文化,亦復如是。對於演變至今,現時認為仍好的傳統,當然應該保持和發展,這對於推動民族強盛和人類進步都是有好處的。
-
3 # 每日英語精選
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認同感的重要基礎。在現今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增強傳統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傳統文化中也有大量原始迷信的內容,需要辯證看待。堅持傳統文化,但是不迷信傳統文化,才能走的更遠。
-
4 # 天行健人自強080
傳統文化迴歸當下生活,還面臨著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生活方式,以及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互相調適、互相融合的問題。傳統文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傳統社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互相調適的結果。當社會已經步入現代,傳統文化就面臨著揚棄和重新闡釋的任務。從東亞一些發達國家,比如日本、南韓的歷史經驗來看,傳統儒家文化能夠找到與現代文明的融合之道。在經濟、科技和社會形態都高度現代化的東京,在社群組織、公共生活、鄰里互動、節慶民俗等方面,都保留著濃重的傳統色彩。傳統與現代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
5 # 飛鴻吟
傳統文化是多元的,有老子的遵循事物發展規律言行的“孔德之容,為道是從"的窮盡事物規律探尋文化;有孔子的君臣父子的秩序文化;有法家倡導的制度文化;有佛教推崇的自律文化等。這些文化已經不同程度地滲透於現代人生活和思維之中,或多或少地的個案表現層出不窮,又加之生產力水平提高所帶來的全球文化和資訊的大溶和,就與主流文化共存形成了百花齊放的世界觀。在這樣的背景下強調純傳統文化的迴歸是錯誤的!同時,事物是發展的。思想、意識形態要“與時俱進”已經為哲學所肯定,故談守舊的迴歸和迎回已經不適時宜了。我們現在要以制度文化為依託,建立一種新的秩序文化!不能再以什麼良知、良心,什麼因果報應,什麼君臣父子等虛無的、無法量化的的東西作為行為規範了!要以天下為公,共界大同,資源(包括文明成果)共享,遵循事物規律言行作為行為規範,共同構建和諧世界為己任出發和努力,實現科技共產主義!
-
6 # 伊春美食美客
現在有許多專家和學者也在呼籲能不能把傳統的文化教育發展的重心強一點。把類似於英語這些語言學習放的便宜點。因為現在真的是因為英語,把許許多多優秀的孩子都給擋在了好多名校們的之外。因為有些孩子的專科學業確實是很強的,所以我說我們國內要真的把看待傳統文學方面的培養當做一項主要的內容,這樣的話也算是增強愛國感,提升中國文化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
7 # 愛生活的方舟
什麼是傳統文化?它包含了哪些內容?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回歸?
一、傳統文化是指民族文化,民族風俗,民族精神的總稱;
二、它主要包含了四書:《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諸子百家……等等;
三、它的作用是傳承了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擁有崇高的文化價值和為人處事的原則,是積極向上,傳承深遠的發展內涵;
傳承傳統文化就是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去偽存真,把握時代發展方向,把最適合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展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光彩!
比如許多人穿漢服,學“三字經”、學“詩經”,讀四書五經,讀唐詩宋詞元典,傳唱經典民族歌曲,沿襲民族特色風俗---等等。都是在迴歸傳統文化。
-
8 # 秋山書遠
說迴歸,實質上是要喚起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認知,改革開放近40年,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和財富成為時代的主流。如今,人們在物質上已經實現一定的富足,很自然的,在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將凸顯出來,國家總書記習主席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自然也包括文化復興,說的就是當下的中國,不僅在經濟、軍事領域要爭當先驅,在精神文化上也要充實發展起來,如此,才不愧於中國幾千年厚重文化積澱。仁智禮信等精神文化,將是中國我黨我人民繁榮昌盛,福澤全球的精神動脈。
-
9 # 茶看未來
其實傳統文化一直都在,主要是官方主流的問題,建國以後幾次大運動,加上當時的國家積貧積弱,而以美帝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暫時很強大,這就讓國內的很多人覺得西方好,西方的月亮就是圓的,一股崇洋媚外的熱鬧興起。誠然,在某一階段,西方的“唯生產力”價值導向能帶來物質上的大發展,但這終究會使人類誤入歧途,拼命的發展物質會導致很多的問題,環境汙染,人會陷入迷茫等,我認為西方的文化價值導向是有問題的,唯利是圖是其價值導向最本質的詮釋。而隨著人類發展,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會意識到只有中國的文化才是宇宙最高層次的思想。可喜的是,現在國家領導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提倡振興中國傳統文化,把各個社會階層的迷茫不健康的價值觀念從危險的邊緣拉回來!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引領世界潮流,佔據世界文化的主導!
-
10 # 使用者5648574518134
怎樣迴歸傳統文化問題是一個正確認識歷史真相問題,而不是人類再回到那個時代,僅個人見解在二十一世紀是文化大戰與科學知識大戰問題,第一是人類起源說,起源地在那裡,怎樣起源成人類,是世界爭論的焦點,當然起源於非卅說在爭論,僅個人覺得非卅是形成黑猿人種較為邏輯,亞卅起源於白猿人種較為邏輯,
-
11 # Gilbertmars
在當下,在今天,當我們談論“中華傳統文化的迴歸”的時候,恐怕關鍵的是要理解及認知什麼是“理應迴歸的傳統文化“,這個概念不搞清楚,將很容易再度誤入歧途重蹈覆轍。
個人以為,傳統文化的迴歸不是簡單的四書五經的內涵和價值的迴歸,不僅僅是儒學的迴歸,也絕不是禮教和封建倫理道德的迴歸。它應該是,我們這個民族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對於五千年文明意義上的傳統的分析、審視、批判、總結之後的去蕪存菁。
因此,在談論傳統文化迴歸之前,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一次“中華文化以及其文明意義上的文藝(化)復興”。
什麼是我們應該傳承的;什麼是我們應該信守的;什麼是我們應該發揚的;什麼是我們應該改良的、批判的、揚棄的。都需要搞清楚,都需要根據歷史發展的現實,連繫近現代我們所領會、創新的以及現代文明中其他文化形態值得我們借鏡和學習的去加以綜合和融匯。而這一切都必須依賴於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英去加以甄別、奠基及確立。以使得未來即將再度傲視全球的中華新文明能夠屹立在這個民族基於自我的文化和文明自覺之上而確立起來的文化體系的厚實根基之上。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能夠達成所謂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一個缺乏基於自我自覺基礎上的、擁有獨立精神核心的民族是沒有靈魂的,即便有著完美的嫁接,也只能說是殘缺的、從屬的、第二性的存在。
-
12 # 上海故道文化
故道文化雖說一直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但對傳統文化裡的一些“糟粕”和“誤讀”批駁起來也是毫不客氣的。
我一直認為讓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去背一些多半和當今社會脫節的“四書五經”,非但事倍功半而且幾乎毫無意義。我曾經表達過如下觀點:
很難理解如今國學教育中的那些讀經班,這個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變化之中,再經典的著作也會受當時的社會環境及科學發展所限,這就註定了古代經典著作只能有選擇地借鑑,而不是無條件地遵循。偏偏有人不知是否看了太多的武俠小說,總覺得這些經典就是如今的治世良方,這和幻想著尋找到一本幾千年前的武學祕籍勤加練習,從而稱霸武林沒啥兩樣。
倒不是說小孩子不能學“國學”,而是第一不建議過早學;第二不建議全本學,對於某些教授提出的讓孩子讀全本《論語》、甚至全套四書五經之類的建議,我實在不能苟同。因為這些古代經典,原本適合古代孩子的有一部分不再適合現代的孩子,更何況還有原本就是古代青年時期讀的書籍,非但年齡上不合適,而且讓一個孩子去讀或背一些脫離現代漢語結構的、不能理解意思的文言文,其中意義又有多少?
那麼學習國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首先,“國學”這個詞來源於日本。所謂“國學”就是泛指一個國家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學術。如果以今日之“明星偶像腦殘粉”的心態來學習國學,缺乏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那不過就是個“國學腦殘粉”罷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固然有其精華,卻也有根深蒂固的三大毒瘤思想:一、厚古薄今;二、瘋狂造神;三、成王敗寇。 這些毒瘤不清除、膿包不刺破,學習國學這件事本身就會有問題。
民族自信無須建立在國家歷史的長久性上,而是建立在對待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態度上。如何客觀看待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既不必妄自菲薄又不應妄自尊大。如果我們有足夠自信,何必在乎我們的文化是否國際化?何必以西方或周邊國家認同我們的文化為自豪?何必從歷史的長久度上去比拼文明的先進性?所以我們的“國學”根本不必刻意國際化,外中國人愛學不學。
但我們自己學習國學卻不能沒有“國際觀”:不能辯證看待國學、盲目信奉國學,那就真是病得不輕了。學習國學需要的是“質疑精神”和“鑽研精神”而不是“阿Q精神”!這就是故道文化的“國學觀”。
春秋戰國時期無疑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學術最璀璨的時期,諸子百家每一家的學說都有其值得稱道的地方。只有把這些學說和思想理解透了,從中選出值得當今社會借鑑的內容才是我們學“國學”的意義所在。
-
13 # 對妞談情01
鄙人認為,已經丟棄的傳統文化是不會迴歸的,而那些看似迴歸的現象,不過是現代人所臆想的偽傳統罷了。
我們之所以有很多人呼籲迴歸傳統,也有很多人希望迴歸傳統,主要是因為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這樣一個曾在歷史上長期領先於世界的文明古國,在現當代居然一直追著西方文化的屁股跑,這面子和身份嚴重不匹配啊!
打一個不怎麼恰當的比方,就好比初中時代的一個成績優良的好學生,到了高中時代居然成績排末位,這個時候,他多半會一邊向人誇耀他過往的輝煌,一邊暗自努力,想盡力恢復這往日的輝煌,以便證明“我本來就是這麼牛逼,現在只不過是回到正常的狀態而已”。(前提是他不是一個墮落的人)
如果他一直成績差,那無所謂,如果前面成績好,後面成績差的話,就會形成一種落差,而這種落差,會讓他覺得現在的面子和之前那種好學生的身份不匹配。
這就造成了他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匹配之前的那個身份而已——其實,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迷失”。
我們現在希望迴歸傳統文化,其實正是處在一種迷失的狀態,因為我們既不能真正回到過去,又不甘心一直追在人家的屁股後面跑,一籌莫展之下,只能提出迴歸傳統這種偽命題。
那麼怎樣才能不迷失呢?
答案只有一個,認清現狀,努力前進,爭取創造新的、先進的、可能再次統治世界的新文化、新文明。
當前的現狀是什麼?是西方文明在統治全球,如果不能比它更先進,那麼我們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這種文明裡,用心去學習它的先進之處。
有人就會問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擺脫它的束縛,創造新的文明體系?
對此,我只能說,任何一種文化以及文明體系,都是時刻處於不斷的進化之中的。有進化,就會有淘汰,有衰敗的時候,等到那一天,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文明出來替代它。
到那個時候,就要看我們能不能抓住新的話語權了——想要抓住那時的話語權,就要在這個時候努力——這個過程也並非完全不能加速,和我們努力的程度、正確的程度有很大關係。
話題扯遠了,對於傳統文化,我想說的是,已經淘汰的,是絕對回不來的,除非大家全部恢復出廠設定,而凡是能融入到當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都是沒有被淘汰的,或者是經過改造的,它們雖然屬於傳統文化,但不能代表傳統文化——恰如手鐲源自於奴隸時代的手銬,但我們不能說手鐲就是“傳統文化”。
還有漢服,真的就是漢服嗎?
-
14 # 三生頑石三生痴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這些歷史文化就是我們的根。我們作為一個文明國家,能從古綿延至今,在別的文明古國消失之後,我們還依舊存在,依靠的就是我們的文化傳承。西學東漸之時,我們逐漸的開始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陷入了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全面否定自己的傳統文化,而肯定西方的文化。到了現在我們都知道,對於文化我們要擇優而取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傳統文化其實也一直根植於中國這個文明群體當中,只是逐漸不顯。說是傳統文化的合規,其實更不如說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在這個多樣化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否則就是無根之浮萍,飄搖於現世。上到國家主席下到普通民眾,不能說所有人,但是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說一些藉著國學或者傳統文化開設的輔導機構,其中有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只是藉著一個噱頭來賺錢而已,可能連自己都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我們在復興的過程中一定謹慎再謹慎。
傳統文化的復興需要國家社會以及個人方面不斷努力。不求每一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事開太平,只需要每個人正確的對傳統文化有一種認知。要知道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國家層面現在一直努力在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比如在學校開設一些課程,考試中增加詩詞方面的內容,大力支援文化產業的發展等等。
-
15 # 使用者2645949313948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中國是出聖人的國土。中國的傳統文化蘊藏了生命的科學,只是有待現代人去開啟,發掘出來,中國必將復興!
-
16 # 君象首
迴歸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生態環境,只能是一種文化變異體的存在,一些有共鳴性的文化精神可能會被更多的人認可從而以另一種形式保留下來,而原先的文化形態則很可能無法被現代社會形勢所接受,從而會逐步喪失掉!
從傳統娛樂文化角度來看,例如:京劇逐漸沒有了市場、黃梅戲也已經消亡、川劇變戲法也在漸漸消亡、雜技表演也越來越沒有了市場!
從傳統書畫文化來看,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資訊的載體從印刷品過度到了手機電腦等,書法文化的人群就已經趨於職業化,而不可能再像古代一樣,書法是為了書信往來,詩詞歌賦表達人們的文化修養與思想意識以及情感等等,從而造就了王羲之等一大批書法大家,真正的體現出了漢字的美感!而近年來"亂書"的出現則標誌著書法文化的極度空虛與沒落,書法家不再是詩人不再是文人,書法只是寫字,則書法不僅失去了美感,更失去了內涵與靈魂!繪畫也是如此。
從傳統工藝來看,工業化生產遠遠淹沒了傳統工藝的身影,傳統工藝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
從傳統儒釋道的文化精神來看,現代人的思想與行為更是道德敗壞背道而馳的,再這樣的大環境下,想回歸儒釋道那種理想而純樸善良至善至美遵循大道規律的境界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即是迴歸也只會是一種變異的存在!而不是原原本本的迴歸,因為時代變了!
-
17 # 痘痘也愛美
所謂傳統文化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傳統文化
我們可以拿古人做比較
孔子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是傳統文化。
老子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也是傳統文化。
墨子兼愛非攻,是傳統文化;孟子說:“楊朱利己,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也是傳統文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是傳統文化。韓愈罵佛骨舍利是穢物,也是傳統文化。
三綱五常,天地君親師,是傳統文化;黃宗羲說君主是“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敲剝天下之骨髓”的“寇仇”與“獨夫”,宣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這也是傳統文化。
很多人提傳統文化,其實是拿傳統文化做一面大旗,宣揚他們所主張的個人觀點,比如傳統文化常常跟國家主義所連結。下次有人拿傳統文化當論據,請他們說清楚,自己到底是崇尚哪些歷史人物的具體哪些觀念。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爭鳴,不是隻有一種聲音,一種觀念。
-
18 # 簡秋彌生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看怎麼界定傳統文化。
在我的意識中,傳統文化是很廣泛的,是一種文明演化而來的、能夠體現一個民族風貌特質的文化,是這個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意識觀念的總體表現。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法家......都對此產生了影響。
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很多,比如: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戲劇、曲藝、國畫、對聯、書法、節日.........
有些人說“迴歸傳統文化”是不自信的表現,對此,我持否定態度!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養育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都是這樣的人,我們周邊的環境也是這樣的環境,作為一箇中中國人,你的血液裡就流淌著這樣的血液,祖祖輩輩就是受到這樣文化的薰陶。
每一個個體都是一種亞文化,人是在一定文化中間的個體。
所以,不管你如何排斥反對我們的“傳統文化”,都不可否認,你處於這種文化之中,同時你也是構成這種文化的其中的一分子。
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太多迂腐、過於謙卑,沒有民族自信,是一種被“閹割”的文化,我覺得這理解的可能有些片面。
儒家文化中,確實對“忠君”有很高的要求,也確實作為統治者的手段來給人民洗腦,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的“愚忠”讓我們受到了很多誤解。
在《論語》中出現過很多“忠”的解讀,比如:“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意思是說生活起居要有嚴格規定,做事要時刻保持禮數,和人交往更要時刻忠誠 ,即使到了蠻荒的地方居住,這些法則也不能丟棄。
而孟子也對“忠”做出了進一步的解讀:“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意思是說勸人向善,就是對天道的忠實,為天下人謀福利,就是仁愛。
這也是儒家思想的又一大代表人物對忠的解讀,從中可以看到,儒家所推崇的忠,仍然沒有愚昧和迂腐的地方,甚至沒有專門提到忠君這層意思。
這是統治階級把儒家中的“忠”作為統治的工具,應該是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用“大一統”理論迎合了漢武帝,自此“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此時的儒和孔孟時期的儒已經有很大的改變。
中國的“紳士風度”如今我們常常來形容有教養的人為“紳士”,然而實際上,我們傳統文化中就有一種和它對應的“君子風度”。
什麼是“君子風度”呢?
在《論語》裡,孔子做了很好的說明那就是:溫、良、恭、儉、讓。
溫和、善良、謙恭、儉樸、禮讓。
我覺得它們幾乎可以概括中國傳統文化理想狀態下想要塑造的國民氣質。
也就是因為是溫和的、謙恭的、禮讓的,讓很多人認為中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就是“低三下四”的,缺少激情個性的。
中中國人講究:一日三省吾身,講究出現問題從自己找原因,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
在《思辨與立場》中,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求去除“自我中心主義”,而這一點就是讓我們客觀地、公正地“自省”,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傳統文化怎樣迴歸?我覺得有很多貼近生活的形式都很好,比如:《中國詩詞大會》讓多少人重新開始品讀詩詞;比如:精良的電視劇佳作,最近那部《清平樂》就既賣座又賣好;比如:一些好的新民樂,說唱歌曲都結合了很多傳統文化的元素。
就像《詩經》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人們傳唱的民歌一樣,越是輕鬆的、引發人們美好情感的事物,越能走進人們心裡。
近幾年,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端午節等放假,我認為也是一個很好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方式,首先讓人們愉快的接受,然後人們自然會慢慢去了解。
任何一種文化中,都有糟粕,也有精華。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即可!
------END------
-
19 # 莊迪君20
迴歸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前,成就文景黃老之治的稷下黃老思想就行。
它可以同時滿足富國強兵的要求,和解決李約瑟難題。因為李約瑟所推崇的老莊思想加道教方術只是稷下黃老思想的子集而已。而且道教添加了迷信色彩,減少了科學內涵。
稷下黃老涵蓋計然的經濟學,范蠡的軍事和商業思想,禽滑離的科學科技以及法治,在老子的哲學思想下結合諸子思想而成。
簡錄百度百科對稷下黃老思想的定義:“黃老道家既有豐富的理論,又有強烈的現實感。它在齊國稷下和魏國時期,以道家思想為主並採納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發展分為技術發明和政治思想兩大主題,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黃老思想在西方常被稱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黃老政治思想強調道生法。認為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上述主張成就文景黃老之治的盛世。”
-
20 # 如今已是過河卒
不說大道理,什麼人民的願望,什麼必然如此吧啦吧啦!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這裡要分三部分說。第一就是其實到現在傳統文化只回歸了一部分,而且只是很表面的一部分。比如漢服的興起等等...........。第二其實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從來沒有離開過。不然什麼老一套啊!老古板啊!什麼傳統思想如何如何啊!這些話說的是什麼?第三呢就是我們中華文化最牛逼的一點了。與其說中國文化迴歸了還不如說更新了。我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傳統文化並不是最早那個兩河流域的的傳統文化,而是在經歷了歷朝歷代進化的中華文化。中國的文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進化,吸收外文化的精華加以融合最後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正是這個特性使得我們每每提到中華文化都會用到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為它包容一切的同時又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使得我們的文化大部分時間都屹立在世界文化之巔。最後說幾句,當今世界各地都在逐步的認識中國文化,它不是迴歸而是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向著全球擴散。讓更多的人瞭解認可,用它那獨特的魅力影響著這個世界。他包容所以無所不容。而回歸這個詞並不準確,它只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吸收並消化西方文化的精華,而隨著中國的崛起也預示著他即將進化完成,當他再次張開雙臂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它必將包含著這個世界。
回覆列表
這些年,傳統文化迴歸,在海內外都掀起了讀經熱潮。
我也是個讀經發燒友,我喜歡《四書五經》的書卷味,滿滿古人的大智慧,讀來沁人心脾,醍醐灌頂。
讓我明白了很多人情世故,朋友們都說我講話有文采。經典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的氣質,提升我的境界格局。
中國是世界上現存古代經典最多的國家,老祖宗德祐我華夏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
迴歸傳統文化,在不斷學習中傳承,把老祖宗的智慧發揚光大。
同時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現實生活,活學活用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最好的迴歸方式。
而不是一頭扎進古書堆裡出不來,變成一個盲目迂腐的復古主義者。
總之,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我華夏子女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