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氧2餘幾

    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知道每天大便3、4次以外,還需要明確以下幾點內容:每次大便量如何?大便的軟硬程度如何?大便的顏色如何?大便的氣味如何?大便還有什麼其他的性狀表現?

    (1)次數:目前沒有資料硬性規定一天幾次大便是正常的,只要沒有腹脹、腹痛,大便時舒服(嬰幼兒表現為不哭鬧),大便是軟的,一天幾次或者幾天1次,都是正常的。

    (2)量:如果真的存在疾病,腸道上部疾病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但一次量大;腸道下部疾病表現為排便次數多、比較稀,每次很少。

    (3)軟硬:純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大便呈糊狀,隨著新增輔食和寶寶逐漸生長,大便含水量漸漸減少,中大童的大便呈香蕉狀,所以糊狀到香蕉狀大便是可以接受的;但1歲以後大便還成糊狀,則有可能提示腸道功能欠佳,有可能性是一過性受涼引起,也有可能是腹瀉。

    (4)顏色:正常大便的顏色是黃色。如果進食綠葉蔬菜較多,則可偏綠;進食動物血較多,可成黑色;進食紅心火龍果,可成暗紅色。

    (5)氣味:飲食均衡的話,正常大便的味道不會很臭。

    對於新增輔食的寶寶,在新增輔食後,大便會變得更稠些,但還是糊狀;顏色會變得更深一些,大便會有些臭味。如果新增澱粉類物質(例如米粉)以後,大便變稀,則是因為糖類(指三大營養素的糖類,也就是澱粉類物質)新增太多,腸道不能完全吸收,腸道滲透壓升高,把腸壁中的水吸到了大便中;如果新增菜泥以後大便變得特別稀,且可見大量菜泥,則提示吸收功能不好,可以晚一些再新增菜泥或者少新增一些菜泥;如果新增肉類後,大便變得特別臭,則可能是肉太多了,導致攝入的蛋白質沒能被完全消化吸收,進入大腸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是臭味的來源。

  • 2 # 揚子情感說

    剛新增輔食的寶寶每天便便三四次正不正常,寶媽們不要太擔心,除了看大便次數,還需要看孩子的狀態,食慾和睡覺狀態。

    新增輔食的寶寶大便次數有增多,但是寶寶精神狀態好,飲食正常,睡覺也正常,那寶媽不用擔心,這是沒什麼問題的。寶寶剛開始新增輔食,腸胃還沒完全適應,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大便次數就有可能增多。

    如果寶寶除了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也不正常,如拉稀;精神狀態也不好,那就需要注意,可以暫停輔食以便觀察。

    同時,寶媽給寶寶新增輔食因遵循以下的點:

    新增輔食應該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單一到多種類這一原則。先少量新增稀一點輔食,待寶寶適應了可以慢慢增多;初期應以米粉為主,後面可以逐漸新增蛋黃、蔬菜泥、水果泥、麵條和肉泥等。

  • 3 # 飯飯媽媽育兒

    一天拉三四次正常:

    剛開始新增輔食寶寶的腸胃還沒有完全適應,有時候一天拉三四次我覺得也算正常的,但是寶媽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寶寶便便的性狀,比如蛋花樣呀、或者綠粑粑,黃粑粑,粘稠狀等等不一樣的粑粑反應寶寶的健康也不同。

    你說孩子放屁會臭:

    如果孩子沒有出現積食等症狀,有可能是孩子腸胃消化不好導致的,孩子的腸胃消化能力比較弱,因此寶媽不要給孩吃吃的太多,經量少吃多餐,剛開始新增輔食可以1天1頓,之後慢慢加,彆著急。還有新增輔食蔬菜一定不能少哦,一來寶寶今後不容易挑食,而來還可以促進寶寶消化,減少腸胃負擔。

    另外,寶媽可以經常給寶寶順時針方向按摩小肚子,或者捏脊對寶寶的健康都十分有益。

  • 4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一天拉三四次正常,只要不是特別稀就行。

    寶貝開始加輔食,腸胃消化不健全,會出現放屁較臭。只要看看大便沒有異常,就是正常的。大便形狀呈綠色,有顆粒,有零碎渣渣,有一瓣一瓣的,說明大便不正常了。

    剛剛新增輔食,先以米粉為主,慢慢再來適應,一天加一次就行,少食多餐,一天之中就吃一次輔食,慢慢過渡到雞蛋黃,蔬菜泥還有肉類。

    小孩子更要有耐心,輔食一定要慢慢來,三四天為一個過程,看她消化如何,

  • 5 # 邵瑛小兒推拿

    很多寶寶剛吃輔食沒幾天,就開始出現腹瀉的情況:便便變得稀爛,還帶有奶瓣或其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有些呈黃綠色,甚至有的寶寶總放臭屁,一吃就拉,每天拉三四次,都是稀水……媽媽們就慌了,寶寶這是怎麼了?

    今天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新增輔食後,孩子出現腹瀉怎麼辦?

    為什麼剛新增輔食時,孩子易出現腹瀉?

    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 孩子的脾,是很容易受到損傷的。新增輔食,是寶寶剛開始接觸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稍不注意,就會對寶寶稚嫩的胃腸道形成刺激,給脾胃功能帶來損傷。而脾主管運化水溼,脾受損了,水溼就會停留在腸胃,無法輸布到其他臟腑,最後與腸道的糟粕一起下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腹瀉

    剛新增輔食時,最常見的腹瀉型別有哪些?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也叫“傷食瀉”

    寶寶的大便中含有較多的奶瓣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味酸臭。這是剛開始新增輔食時,最容易出現的腹瀉型別。如果剛開始給寶寶吃的輔食太多,或者比較油膩,可能導致寶寶暫時無法消化,引起腹瀉。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其最主要的矛盾在於,孩子的脾胃發育還不成熟,功能還不夠強大,同時寶寶的成長又需要足夠的營養物質,兩者短時間內無法協調,而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從而引起腹瀉。

    但孩子太小,又不能隨意用藥,這時,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小兒推拿給孩子調理,在消食導滯的同時顧護好脾胃。

    ▲ 具體怎麼操作呢?

    運板門:板門又稱脾胃之門,常按揉板門穴可以幫助增強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讓孩子能更好地接受新的食物。

    摩腹順時針、逆時針摩腹。順時針摩能腹促進腸道的蠕動,幫助加快排出的不消化食物;逆時針摩腹可補益脾胃。

    溫馨提示:操作時,可先順時針摩腹1-2分鐘,再逆時針摩腹1-2分鐘。如此可調整中焦腸腑的氣機,協調脾胃之間氣的升降,達到止瀉效果。注意操作時手法要輕柔,以免弄傷寶寶嬌嫩的面板。

    順時針摩腹

    逆時針摩腹

    補脾經:孩子本身脾常不足,新增輔食時脾胃的不足更明顯,透過操作補脾經可強健孩子的脾胃功能。

    感染性腹瀉,通常由輪狀病毒引起

    孩子臟腑嬌嫩,肺氣不旺盛,衛外功能較弱,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尤其是天氣變涼時,若奶瓶、奶嘴、餐具等用具消毒不徹底,外邪則很容易透過孩子的口腔直接進入體內,直中中焦脾胃,引起腹瀉。

    其外在表現通常是起病急,寶寶大便呈暴下,量多而稀,可偏黃或有蛋花樣大便

    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是感染性腹瀉,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同時配合小兒推拿輔助治療,幫助止瀉。

    ▲ 具體怎麼操作呢?

    平推七節骨、揉龜尾:七節骨和龜尾都屬於區域性取穴,七節骨為止瀉要穴,上下平推、按揉七節骨,至區域性稍稍發熱,能達到很好的止瀉效果;揉龜尾可區域性直接刺激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操作時要注意儘量向里加強刺激,但要避免寶寶稚嫩的面板破損。

    平推七節骨

    揉龜尾

    過敏性腹瀉

    寶寶的胃腸道功能弱,若有些輔食是胃腸道從未接觸過的物質,也有可能在剛剛新增的時候引起食物過敏,常見的如牛奶蛋白、雞蛋、堅果(花生、核桃)、大豆、大麥等

    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是過敏性腹瀉,可以透過觀察,停止給寶寶新增這些食物,以此來判斷孩子究竟是不是因此而引起的腹瀉。如果是的話,可透過短暫停止,然後適當減少量,逐步由少到多地增加,讓孩子的脾胃慢慢適應。

    如何在新增輔食前給孩子打“預防針”?

    很多孩子剛新增輔食的時候出現腹瀉,導致輔食新增過程困難重重,其實都是有據可循的。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孩子的臟腑功能發育還未完善,五臟陰陽協調不足,因此,在新增輔食的環節中,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過敏等現象,這與孩子肺、脾、腎等多臟腑功能未發育完全密切相關。

    因此,透過“干預”增加孩子的臟腑功能,是促進孩子整體生長髮育的有效方法。家長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手法,給孩子的脾胃打“預防針”:

    捻搓五經:捻搓孩子的五個手指,也稱為調五經,是調整孩子臟腑功能,促進臟腑功能完善的手法;

    捏脊或撫脊:背部脊柱屬於督脈,主一身之陽,是陽氣匯聚的地方,捏脊可提升孩子整體的陽氣,補益正氣,月齡小的寶寶,用撫脊代替,輕輕按摩撫摸同樣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西醫治療腹瀉的常用藥物

    最常用的藥物是蒙脫石散、雙歧桿菌活菌製劑等。很多家長在不瞭解藥物作用機制的情況下,只追求止住孩子一時的腹瀉,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蒙脫石散,是把腸道的病原體乾燥覆蓋,以達到止瀉效果。但如果用不好,很容易引起便秘;雙歧桿菌是透過重建胃腸道微生態系統,調整腸道菌群來止瀉。正常孩子的胃腸道已經有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各菌群各司其職,只有當菌群被破壞了,雙歧桿菌才起效。

    所以,止瀉藥不能想當然用,且用量一定要適當,否則可能會傷害孩子脆弱的胃腸功能。若孩子只是輕微的腹瀉,可透過小兒推拿,刺激孩子自身內環境的調整,達到止瀉的效果;若孩子腹瀉嚴重,建議去醫院就診,同時配合小兒推拿來調理,很快就能好起來。

    總結

    最後,要提醒各位家長,輔食新增初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消化狀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大原則,而且要在寶寶健康、消化功能正常的時候開始新增,不可一味貪多、貪雜,也不宜更換過於頻繁。

    分享家長能學會的專業小兒推拿知識,讓寶寶少吃藥更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去除車裡吐了的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