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音會

    頭戴式:惠威AW-85無線藍芽降噪耳機、BOSE QC35二代藍芽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3無線藍芽降噪耳機

  • 2 # 菜布斯

    真無線耳機市場越來越火爆,但支援降噪的並不多。最近手上有兩款支援降噪的真無線耳機:Libratone小鳥音響TRACK Air+和Sony索尼WF-1000XM3。在真無線耳機的降噪方面,索尼身先士卒,第一代產品降噪豆可以說是一款失敗產品。也正因如此,這次的WF-1000XM3可謂是備受關注。而小鳥音響(以下簡稱小鳥)的TRACK Air+上市時間更早,雖然品牌影響力不如索尼,但在外觀設計方面卻有獨到之處。兩者無論是在功能、售價方面都相仿,對降噪有需求又想買真無線耳機,可以說目前這兩款是唯二的選擇。我們做了一番對比,並給出了自己的選擇。【降噪能力測試:大塊頭索尼略優】首先來談談降噪。這是這兩款耳機區別於市面上一票真無線耳機的最大差異點, 如果對降噪沒需求,那選擇就多了去了,不在本篇討論範圍。小鳥TRACK Air+的降噪採用了獨立的專業ADAU1787數字降噪晶片,而索尼這次使用了自家的QN1e處理器。雖然解決方案不同,但兩款耳機都採用了入耳式設計,也都是採用雙麥克風主動降噪技術,而且都支援在降噪和環境聲之間進行智慧調節。小鳥的叫CityMix Smart智慧降噪,索尼的叫做SENSE ENGINE自適應聲音控制,都可以根據使用者當下的場景自動切換降噪等級。比如你在辦公室和坐在飛機上,就是完全不同的降噪效果。單純的降噪聽感方面,也就是把降噪級別手動調節到最高模式,索尼略佔優勢。比如我的辦公室裡有魚缸,魚缸中的氧氣泵噪音以及水流聲,使用TRACK Air+時還是能聽到,但用WF-1000XM3就隔離的比較徹底。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索尼WF-1000XM3的個頭要比TRACK Air+大上不少。相比較小巧獨特設計的小鳥,索尼的做法是犧牲體積換降噪。更大的空間,更大的喇叭單體(TRACK Air+喇叭單體5.3mm,索尼7.1mm),肯定更有利於降噪的發揮。當然,對於通勤中的噪音隔絕,TRACK Air+的30db已經足夠,至少不會降噪的太過徹底而下錯車站。所以說,如果兩者的體積相當,降噪水平應該是在同一條水平線上。【APP和操控測試:體積和功能的抉擇】由於真無線耳機體積都越來越小,因此很難把太多按鍵放在耳機上。因此,TRACK Air+和WF-1000XM3都採用了敲擊或觸控的感應控制方式。TRACK Air+只有雙擊一種操作模式,而且敲擊的成功率不算太高。而WF-1000XM3則可以實現單擊、雙擊、三擊和長按,而且更大體積的觸控會更方便。但是、但是,更大的觸控區域、更多的觸控方式,同時也更容易帶來誤操作。比如有時覺得耳機鬆動想單指扶一下,WF-1000XM3就很容易造成單擊觸控的誤操作。而TRACK Air+則沒有這個煩惱,我現在都是先單指摸到敲擊區域,然後再雙擊,這樣成功率會高很多。WF-1000XM3支援手勢感應。例如單手捂住左耳耳機,會自動將降噪模式切換到環境音增強模式,這樣便於更好的聽到外界聲音或跟其他人短暫溝通交流。不得不說,小鳥由於體積過小影響到了觸控或敲擊的功能豐富度和成功率。但相對來說,索尼在這方面的佔優則是犧牲了體積和設計。而對真無線耳機來說,偏偏外形設計和體積又是那麼的重要。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設計。【外觀設計對比:小鳥TRACK Air+完勝】坦白說,第一眼看到索尼WF-1000XM3,我內心是拒絕的。過時且山寨氣息濃郁的金色、碩大且易沾染指紋的充電盒、開啟充電盒裡複雜多樣的線條元素、感人的縫隙、以及最最難以接受的"豪邁塊頭"……讓我一度懷疑這是不是一款假的"索尼"。反觀TRACK Air+,雖然在品牌美譽度方面不如索尼,但在TRACK Air+的設計上,絕對是完勝KO級別。TRACK Air+是目前僅有的造型設計區別於一眾真無線耳機的優秀產品。沒有模仿AirPods,也不像WF-1000XM3這樣傻大黑粗。簡約的不規則三角形設計,嬌小的體積,最難能可貴的是佩戴上之後,從正面很難看到耳機的存在。這和WF-1000XM3"你為什麼在耳朵上插了一款優盤"的佩戴感受截然不同。開篇我們提到的降噪效果,以及剛剛比較過的觸控成功率等等,WF-1000XM3之所以略佔優勢,和更大的體積分不開。從這點來看,小鳥音響的TRACK Air+無疑將設計、體積、降噪做到了綜合素質上的均衡,雖然不完美,但足夠均衡。在這個"看顏"的時代,特別是對廣大女性使用者來說,TRACK Air+無疑更加值得推薦。By the way,小鳥音響的產品設計屬於看一眼就會內心長草的。【連線穩定性測試:兩款都很好】不同的晶片方案,會帶來不同的連線穩定性嗎?TRACK Air+的高通QCC 5121應該會是後期大多數主流降噪耳機都會採用的方案,其主打的Qualcom TrueWireless Stereo Plus技術,支援同時連線兩隻耳機從而避免以往左右耳分開傳輸導致的延時。可惜的是,目前很少有手機能夠支援到這一技術。小鳥音響的產品經理提到,初期考慮到不同手機平臺與高通TWS Plus技術的相容性,在TRACK Air+上依然使用了先左後右的傳輸方案。不過後期有機會透過升級韌體來支援到TWS Plus。而索尼這次在WF-1000XM3上也採用了全新的同步技術,藍芽5.0晶片可以將聲音資料同時傳到左右兩隻耳機上,從而減少延時。實際體驗中,兩款耳機在影片體驗上都幾乎沒太明顯的延時。如果非要挑剔一些的話,TRACK Air+有那麼一點點一點點的延時,但幾乎不會影響到觀看體驗。這還是透過Emby客戶端遠端觀看Nas中的高畫質影片的體驗,兩款耳機的表現都很令人滿意。當然,不同客戶端或不同影片格式可能都會有不同效果。用來玩遊戲的話,還是建議儘量用有線耳機吧。而在穩定性方面,兩款耳機也都在包括擁堵的二環輔路、朝陽門、地鐵站等人流較多的場合下給出了不錯的表現,幾乎沒有過斷連情況。當然肯定不會排除在訊號十分複雜的場景下連接出現短暫的波動,但就整體使用體驗來看,是不會有穩定性和斷連的顧慮的。兩款耳機初次配對成功後,無論是從充電盒取出的配對速度,還是聽音樂看影片途中取下耳機再重新佩戴後的連線速度,都很流暢。【音質測試:索尼討巧小鳥自然】同樣道理,擁有更大體積的WF-1000XM3在音質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當然,我們平時聽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這種線上音質本身差別就不大。而同樣在沒有開啟任何音效模式下,WF-1000XM3的音質更加討巧,特別是聽流行人聲時,索尼特有的數碼代入感,很容易造成第一耳朵的不錯印象。TRACK Air+的音質相對來說更加偏原聲,沒有太多二次加工,自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TRACK Air+支援aptX,而WF-1000XM3只支援AAC和SBC,甚至連自家的LDAC都不支援,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評測總結:小鳥TRACK Air+綜合表現更好】體積加成的索尼,並沒有在這次對比中獲得明顯的優勢。儘管在降噪、音質和操控方面都略佔優勢,但碩大的個頭和充電盒、以及粗糙毫無設計感實在令人難以恭維。反而,有著出色外觀設計和小巧體積的TRACK Air+,在連線速度、穩定性、延時表現等方面都和WF-1000XM3處於同一水平。此外,兩款耳機在降噪模式下都有6小時續航,加上充電盒都是一樣的24小時。但顯然更小巧的TRACK Air+取得同樣成績更加值得稱讚。對了,TRACK Air+還支援無線充電。WF-1000XM3並不能無線充電,但能在10分鐘快速充滿90分鐘的電量。耳機畢竟不比手機,相對快充而言,無線充電更加方便,可用性更高。而且TRACK Air+還支援IPX4級防水,雖然不高,雖然兩款耳機的定位都不是運動型,但聊勝於無,偶爾健身一下有防水還是比沒有好。總之,就我的使用體驗來看,讓我選擇,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更加小巧更有設計感的TRACK Air+。當然,如果你對外觀設計無感,不在乎碩大的個頭,又對索尼品牌有莫名的情結,那WF-1000XM3能給你更好的降噪和音質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去掉效果圖的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