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黑魚兒

    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憤怒,面對反動派那邪惡的槍口,沒有膽怯退縮,反而拍案而起,組織了一次義正辭嚴,鼓舞人心的精彩演講。僅僅過了三小時後,他就遭到了被反動派的黑手。

    此人就是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致辭的聞一多先生。即使他知道可能會有反派安排的間諜,他也沒有事先做任何準備,但是出於對革命追求者的深切尊重,和對敵人的憎恨,使得他就算失去生命也要站出來。

    聞一多先生對革命戰士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敬愛,是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歷史上,每一個正義之士都懷有這種大愛。諸葛亮,面對天下三分的局面,懷著對先帝后主的深深愛戴及對人民的愛,寫下了“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林則徐,不畏懼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昏庸阻攔,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愛“虎門銷煙”;董存瑞,如果他不愛自己的祖國,不愛養育他的人民,又怎會還不猶豫地舉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馬克思,如果不對貧苦人民具有深深的愛,又怎會用畢生的精力投身革命,寫下鉅著。

    聞一多先生的“憎”也同樣深刻。對反動派的仇恨使聞一多先生對暗殺的威脅毫不在乎。同樣對暴君的憎惡,使陳勝、吳廣為了勞苦大眾而發動了農民起義;對侵略者和麻木華人的恨使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用文字抨擊敵人,警醒華人;對敵人的恨使王成手拿爆破筒,如鋼鐵般堅強……聞一多先生的“愛”與“憎”截然分明,也鼓舞了當時一大批愛國青年。

    雖然如今我們所處的年代,社會安定,生活幸福,但仍然需要我們如聞一多先生一樣,愛憎分明,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與“惡”同流合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停下來問自己,人活著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