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號農民王永堯
-
2 # 豫苑春聲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我們豫北鄉下老家,農業機械化已逐步代替了人的勞動力,讓我們農民減輕了負擔,省去了許多繁重體力的付出,這當然是個令人欣喜的好事兒,對於我們鄉下農民來說,感覺種地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時至今日,在種田已不能滿足生活需求的同時,廣大的農民紛紛透過打工這條渠道,走上了富裕路。自然,這些人也顧及不了家中的責任田,從這一點來說,高興還來不及哩,怎麼能產生所謂的“壓力”哪?
要說壓力,只能說機械化的付出多了,農業上的收入上相對減少了。這個壓力,值得商榷……倘算壓力的話,可以在打工上彌補一下,的確,對於以種地為主業的人說,可能會更明顯些,但是你畢竟省去了自己必須付出的汗水。
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水摔八瓣的農民,終於改變了形象,終於大解放了。
這種大幸福,我們的農民高興還來不及呢?
-
3 # 瀘永春
這咯問題……機械化農業規模化農業是時代進步科技進步農業進步的一個階梯……需要個步驟需要過程……而某些人上天嫑梯子想一步登天,想嘴就吃胖……當心天沒上去就挨當門牙跌掉要,房子吃不胖吃了梗了(不消化)而天天喊肚子疼……機械化規模化也要看是那個區域那種農耕環境……種植那種農作物(像烤煙、水稻就不適合大規模連片種植,一不保水二不保肥,三要防止病蟲花快速發展快速蔓延……)……雲貴川廣西、西藏等省區根本不適合農業大規模連片種植,很多地方的田還沒有農機大……你怎麼搞機械化農業……?某些人不要歪嘴和尚念歪經……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你不可能天下的病人皆用一個方服一種藥嘛……也不可能天下的人肚子餓就同一時間吃同吃一樣食物……總不可能天下的人都穿同一種顏色同一個尺碼的褲子……說話做事最好過過腦……不要一擁而就……
-
4 # 冬青裡的駱駝草
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模式即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早在解放不久後的五十年代中期,就已經提出要把農業生產機械化當成全國工農業生產中的中心任務要狠抓落實,並且在此後的幾十年中率先從當時的國營、集體農場開始發展並向廣大的農村逐步推廣,當時的推土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在農業生產的勞動中發揮出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到了七十年代就是在農村地區也已實現了從耕地到播種的機械化作業。剛進入七十年代國家和政府又進一步提出了要加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和目標。所以國家和政府現在要在農村實行和推廣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的農業生產模式,目的就是為了要儘快補齊農業生產中的這一塊短板,使廣大農民儘快從繁重的體力勞動生產中解放出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縮小城鄉之間、貧富之間的差距,使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儘早富裕起來。
機械化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推廣和應用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由此而帶動城鄉一體化程序,實現城鄉大融合,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隨之也會迅猛的發展起來,會創造出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重新就業的機會,使純粹的種糧種菜的農民向由社會保障性更強大的職業農民方向轉化。
所以看似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應用會給農民帶來強大的壓力,使他們有可能失去勞動的權利和機會,但是農產品及副產品的加工服務業會隨之而興起,到時候農民有一部分就會成為技術型人才的農民,更多的則會成為農產品粗深加工行業的產業工人,或者是服務於第三產業的物件,生活條件和生存條件隨之也會發生重大的變革。
-
5 # 姚耀1188
不會帶來壓力,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大趨勢。
農村本來就面臨空心化、年輕人流失等問題,機械化可以減少傳統勞作強度,增加農業的吸引力和生產效率,何樂而不為?
問題在於中國山地旱地多,很多機械無用武之地,中國產機械還處於模仿外國階段,品質和耐久度還差強人意。所以,機械化程度還遠遠不夠,未來基於機械化,還要發展智慧化……
城鎮化,就是要讓農村多出來的人口遷移進入城鎮,因為中國的農村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人口,人口超負荷,對耕地、對環境其實都是壓力。農民散而亂的居住格局,也是中國農業很難進一步發展現代化的制約。從這個意義上說,機械化導致傳統農民加速流入城鎮,也許是一件積極的事情。把農村讓給更年輕更懂得現代化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
6 # 篤實立信1987
準確來說農業機械化給農民帶來的不是壓力,而是機遇!首先,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工業時代的到來,使得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也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崗位供給和經濟收入的來源。其次,農業機械化減少了農民在田地裡的時間,減少了農業對青壯勞力的要求,使得農民外出務工創業成為可能。同時也促進了城鎮化,使農民成為市民!再者,農業收入在現在看來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僅靠一畝二分地過生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機械化反倒給了農民規模化生產的條件,造就了一大批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民!
-
7 # 懶人小何
農業機械化程序會代替普通勞動力,給農民帶來壓力嗎?
首先我想知道你說的壓力是哪方面的壓力?
農業機械化是社會在發展的一個過程,機械化帶給勞動人民的是提高效率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機器一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人需要三天才能幹完,以機械化來代替人工這樣的創舉,帶給人民的只有好處吧?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壓力具體是什麼?幾十年前當農村的小麥還是靠人力碾壓來脫粒的時候,有人發明了脫粒機,既節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這個時候出現的脫離機帶給農民壓力了嗎?當小麥成熟的時候,幾畝地的小麥全靠農民自己用鐮刀,一刀一刀的割了幾天隔才出來,後來有人發明了小麥收割機,幾個小時時間就把幾畝地割完了,這個時候農民有壓力嗎?
也許這個壓力可能就是幾十年後當機械化越來越先進的時候,農民可能會沒有土地可耕種,到那個時候土地只有有能力的人去耕種了,這也許是農民的一個壓力吧!
也許農民耕種了幾千年的土地,在先進的機械化面前再也無地可耕了,想一想覺都睡不著了!
-
8 # 山澗清泉流
農業機械化程序會代替普通勞動力,給農民帶來壓力嗎?
會,會給純農民帶來壓力,甚至會帶來恐慌,對純農民來說機械化是一種新事物,新事物就是一種未知事物,人總是會對未知事物由點到面往黑暗消極處產生杞人憂天般的瞎想,因為人總是不能從固定的思維裡面跳出來,大家仔細想一想,一種新事物像一頭髮瘋的公牛一樣以不速之客的身份突然闖入一個已經按照某些規律和程式運轉了很多年的靜態社會,這個靜態社會的規律和程式能歡迎這頭叫新事物的公牛嗎?
我看很難。
舉個例子,建國後,我大丘背的老一輩突然看見一隻非常大非常奇怪的大鳥在背後坡懸空飛行,地上的草啊!葉子什麼的都被大鳥扇起的氣浪吹得“嘩啦啦”地響!這引起了我大丘背的人的無限恐慌,以為自己造了什麼孽招來了神靈懲罰?於是我大丘背全寨集體出動又是灑茶葉米恭送神靈,又是請道人師傅祈福消災做水陸道場。
實際上那隻飛在我大丘背天空裡的那隻大鳥是什麼?實際是一架直升偵察機,因為建國後國家大搞建設修建枝柳鐵路 ,國家派偵察機勘察鐵路線路該怎麼走。
因為我大丘背屬於湘西世外桃源與外面世界的文明冰火兩重天,突然一架世外文明闖入我大丘背引起了多大的恐慌。
所以農業機械化程序代替普通勞動力會給農民帶來壓力和恐慌 。
具體會帶來什麼壓力和恐慌。
在我看來壓力+恐慌=擔心,農民有擔心,擔心機械化這種新事物雀佔鳩巢從他們手中奪取農業這種職業。
確實這也是讓他們感到壓力山大的事情,假如真的機械化從農民手中奪取了農業,那麼農民該幹什麼去?
實際上農民朋友根本就不用擔心,不用往消極方面杞人憂天胡思亂想。
要往積極的方面想,要巴不得機械化從你們手中把農業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職業接管過去,你們不要把“機械化”當成闖入你們村裡的強盜,你們要把“機械化”當成你們的女婿,巴不得你的女婿“機械化”趕緊快點把你嫁不掉送不掉的剩女“農業”娶走,彩禮都不要,趕緊讓“機械化”把你手中的“農業”帶走,讓農業屬於機械化。
千萬不要擔心機械化取代了農業農民就擔心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自己不幹農業還能幹什麼去,實際上這是一種故步自封的行為,現在的社會分工細如髮絲,現在的職業比牛身上的毛還多,你放心把“農業”交給機械化,我敢說把農業交到機械化手中絕對比在你手中好,因為“農業”在在“機械化”的手中規模會更大,效率會更高,產量會更多。
看來機械化代替勞動力是大勢所趨了,在未知新事物機械化程序闖入農民的世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宣傳,詳細宣傳好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好處,不要讓農民對新事物像對待發瘋的公牛一樣產生恐慌。
有一例子做得好。
我外婆家龍山村老水電站搬遷。
老水電站搬遷組織的人就充分的打消了龍山村人的杞人憂天。
老水電站連線的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水渠,因為水渠年久失修到處漏水無謂損耗了相當一部分的水流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水電站選擇了搬遷,把老水電站搬到水渠中上游的位置建立新發電站發電,這肯定就會引起老百姓的顧慮,因為老水電站搬到水渠的中上游,那麼就會導致很長一段水渠不能用,下面有十幾丘稻田都是喝渠道里面的水呢?
策劃者做得好,思慮周全,他早把方案想好了,他告訴村民說,這段水渠是一個安全隱患,哪年哪年某某小孩因為玩耍掉進水渠裡面淹死了,哪年哪年某位小女孩因為伸出腳丫子去水渠裡洗一不小心掉進去被水沖走掉懸崖摔死了,所以這段隱患渠有必要解決,關於下面那十幾丘稻田的飲水問題我們的設計方案是鋪設涵管引水入稻田。
然後用預製板橫鋪堵住水渠,水渠上面鋪上水泥就可以成為一條馬路通車了。
龍山村老水電站搬遷宣傳工作做得非常好,打消了村民的顧慮。
所以當一件新事物突然闖入農民的世界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不要讓農民對新事物產生誤解和恐慌。
-
9 # 牧野小志
我覺得農業機械化程序以及普及會給農民帶來很多好處而不是壓力,也會大大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解放勞動力
機械化程序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在10年前或者20年前,我們的農業生產全靠人力完成,那時候幾乎全家勞動力都需要奮鬥在農業一線。那會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埋頭苦幹,但是換來的並不是輕鬆愉快,農民仍然貧窮,落後。
後來機械化大力發展,改變了農民的農業生產方式,先進的機械代替了傳統人力,原本五六口人才能完成的農活,現在一個人就足夠了。這樣就讓其他人得到了解放,自由,有了足夠的時間作出很多的選擇。比如外出務工賺錢,而家裡土地依然不耽誤就是最好的證明。
2.提高經濟收入
有了機械化作業,大批農民選擇回鄉創業,大規模承包土地就成為了一種可能。如果沒有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一定不好完成,面臨很多問題。
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讓一部分農民更有底氣更有決心去大規模承包土地,讓農業生產規模化,農場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農業模式,推動了農業生產向前發展。
3.改變農業產業格局
農業機械化程序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是科技進步發展的一種自然生長。
社會進步的步伐從未停止,從遠古的農耕時代到現在的現代化資訊時代,進步是必然的,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代替傳統的生產方式也是必然的。
但是這種代替,絕不會造成普通農民的生活壓力。新的生產方式出現了,新的工作崗位自然就出現了,例如機械維修。
不管機械如何先進,如何現代化,終歸還是需要人來操作,需要人來維修保養,需要人來參與生產活動。
所以,不用擔心機械化程序會代替普通農民的工作,帶來生活壓力。農民應該與時俱進,與時代共通進步。
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由於“機械化”就給農民帶來“壓力”?
今天我看到了不少提問,下面截了三張圖。由於週一,又忙,有些問題讓我鼻子酸酸的!對考官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去正面回答“會”與“不會”,而是你應該從另幾個方面去考慮下:
第一,你要考慮我們的“機械化”在哪裡,到底是否在向“機械化”方向推進!我們國家的科研、機械製造水平不低,能研製出適合各種自然條件(適度改造)下的農用機械,這個不用質疑;土地也能收歸集體統一整治達到機械化要求後再承包給適合農業的家庭。但是,機械要與農業生產環節緊密結合,減輕農業生產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農產品成本等一系列問題是否從政策上給以了保證?
農業產業真正的障礙是什麼?有哪些?需怎麼去建立制度、政策關係從而“解放生產力”?問題不在於機械化解放了幾千年的“刀耕火種”、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肩挑背磨”的上面,而是你能不能的問題!
第二,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在農業領域實行“集體生產形式”,也沒有國家不對農業進行社會“反哺”。我們在“機械化”推進過程中能否再考慮下在農業內部的再分工,建立輔助體系,真正推進農業發展?我壓根就是反感“這樣直補”、“那樣補貼”的“偽哺農”方式的!“機械化”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環節還只是概念而已,有一點也不能降成本反而一定會增大成本!我們要提出合理的、必須的方案建議有用嗎?
第三,農民的“壓力”何來?是從農業上下崗嗎?那我又問你:現在機械化還只是個概念,農民有壓力嗎?事實上,土地撂荒、農民下崗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他們擁有一個光榮的稱號:“農民工”!看下我在文中的幾個截圖吧。其他產業在發展,但絕對不能保證全部農民的就業!相反,農民待崗人數越多,你越不值錢;你越不值錢越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更多!復興農業的目的是什麼?讓部分農民工迴歸農業,剩下的農民工抬高身價,保障權益。
第四,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斷改進生產勞動工具,生產工具(機械)的改進與應用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文明進步程度。政府也在研究怎樣的生產關係才能解放生產力。中國不實現機械化就不等於美國、俄羅斯、日本,甚至北韓等不實行機械化!看看世界吧!我們還能說是“農業大國”、“農業強國”嗎?在“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