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下冷風吹
-
2 # 小編虎哥
關於同治皇帝之死,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死於天花,一說是死於梅毒。到底死因如何?請往下看。
同治皇帝繼位之時,年僅六歲,也就是幼兒園大班的毛孩子。為何選這麼小的同治繼位呢?
因為咸豐皇帝也就是同治他爹體弱多病,加之後期生活作風不良,又沾染上鴉片,所以生育能力很低。一生只留下一兒一女,兒子是同治,女兒是榮安固倫公主。
咸豐短命,死於33歲,兒子同治死於19歲,女兒榮安固倫公主死於22歲。看來,同治短命也是有遺傳因素的。
咸豐死後,年紀輕輕的慈禧成了寡婦,好在自己親生兒子同治當了皇帝,慈禧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太后。讓她不爽的是,咸豐臨死前認命了八大臣為顧命大臣,還讓同治嫡母慈安也當了皇太后。
這顧命八大臣礙手礙腳,整天和慈禧對著幹,慈禧早就想除掉他們了,於是她與慈安太后組成聯盟,又聯合實力派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被一窩端,死的死,貶的貶。這樣,慈禧和慈安太后掌握了最高權力。
八大臣死後,慈禧和慈安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日子,同治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同治端坐龍椅,後面坐著兩個太后,一左一右,大臣奏請事項,先由兩位太后商量達成一致後,再悄悄告訴前面的同治小皇帝。
這兩個女人,表面上看似和和氣氣,其實暗地裡爭權奪利,都想大權獨攬,都嫌對方礙手礙腳。後來慈安太后於光緒七年暴亡,年僅45歲,死的很蹊蹺,慈禧恐怕脫不了干係,當然這是後話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晃過了十二年,同治皇帝成年了,到了娶媳婦的年齡了,慈安太后安排的是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慈禧太后安排的是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 可最後,同治選的是慈安太后選的阿魯特氏。這時候,慈禧心拔涼拔涼的。兒子不聽親媽的。自此這對母子之間,心生嫌隙!
同治親政後,不到一年就死了!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史學界爭論不一。
《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同治縱慾過度,喜好男寵,死於梅毒。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學觀察者也證實了這一看法,說是載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後來發展到了晚期,已無藥可治。
不過歷史檔案館研究《同治進藥簿》中關於同治診斷記錄及藥方,發現所記載的記錄和藥方均是醫治天花的,由此認為同治是得了天花而死。依我看,同治是得了梅毒而死。因為同治年間,西方國家已經找到了控制天花的辦法,即人工接種術。大清朝雖然對西方接種術不以為然,但仍然採用祖傳的人痘接種法,為每個皇室貴族種痘,所以同治死於天花機率極小。
野史記載,恭親王奕訢兒子載澄是同治皇帝的伴讀,但載澄是個花花公子,經常出入風月場所。同治與這樣的人廝混,時間久了,就被帶壞了。載澄經常和同治講一些他自己的淫蕩之事,一來二去,同治按捺不住了,於是偷偷的跟著載澄出宮尋花問柳。
時間長了,同治皇帝染上了梅毒,這種醜事,同治自然不敢和慈禧太后說,後來病情就延誤了!到了後期,病入膏肓,已無藥可治。慈禧太后知曉後,生怕醜事外露,有辱皇家尊嚴。於是對外一律聲稱同治得了天花,她讓故意太醫開了天花的方子,以掩人耳目。就這樣,同治皇帝得了梅毒而死。同治皇帝寵幸阿魯特氏皇后,經常留在皇后那過夜,一來二去,皇后也傳染了梅毒。
這對於女人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皇后自知此生無望,於是選擇了自盡,年僅22歲。
-
3 # 老帥看戲
清朝得花柳病死的皇帝是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 同治雖然是萬乘之尊,可命運還是公平地懲治了他的放浪行為,他死時幾乎全身潰爛,惡臭遠播,人人敬而遠之,他空洞而絕望的眼中滿含眼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於性病的皇帝,。在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就有同治帝死於花柳的故事情節。
同治皇帝生於愛新覺羅·載淳生於1856年3月23日,1861年6歲的載淳登基,親政後不足三年便一命嗚呼了,年僅19歲。看過《九品芝麻官》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當週星馳去妓院時,正好遇到同帝也來了,這個皇帝就是同治帝。
當時周星馳還得了一條同治皇帝的內褲,後來得知同治帝死於花柳,嚇得趕緊把皇帝內褲扔了。
事實上,同治帝這個皇帝當得相當的窩囊,因為他遇上一了個強勢的媽媽慈禧太后。17歲的同治帝,取了皇后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同治帝也非常喜歡這個皇后,二人感情很好。但是,這個皇后是慈安太后的人,慈禧太后並不喜歡,她屬意的是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可同治帝並不喜歡富察氏。後來在兩宮太后的鬥法中,慈安落敗,慈禧獨攬大權,於是強迫同治帝疏遠阿魯特皇后,親近富察氏。
同治是個感情至上的人,在感情上不願意將就,但他又不敢違逆慈禧,於是兩邊都不親近,自己搬到書房去住了。
載澄看同治皇帝平時在宮中非常苦悶,於是便偷偷帶著他出宮,載澄比同治大兩歲,是同治的陪讀,所以他們倆就成了玩伴了。
這載澄啊,小時候就跟不三不四的人玩在一起了,在同治17歲時,他已經是尋花問柳的老手了。同治本來在宮裡待著就不順,正來氣呢,跟我到外面玩去吧,這載澄再這麼一引,同治就跟著他去了這些地方了,這就開始樂不思蜀了。結果同治經常偷偷出宮,一來二去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後來就得上這花柳病了
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帝駕幸西苑時受涼,剛開始只是身體有些不適,一兩天後病情加重,臥床不起,太醫們全體出動,集體會診,可大家各執一詞,難有定論。其實他們早已明白,這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 這種透過性傳播的疾病根本沒有治癒的可能,而且死相悽慘。慈禧下令施以治天花的藥物,氣急敗壞的同治帝對著母親吼道:“朕根本沒得天花,你存心置朕於死地!”御醫們滿腹狐疑,卻不敢多言,只是照慈禧之命行事。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
-
4 # 野史之謎
同治帝的放浪形骸很快受到懲處,他有輕微的淋巴結腫大和下體紅腫現象,可他不以為意,也羞於啟齒,照樣行為詭異地周旋於皇宮和花街柳巷,大約三週左右,病毒已經侵入他的五臟六腑。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帝駕幸西苑時受涼,剛開始只是身體有些不適,一兩天後病情加重,臥床不起,太醫們全體出動,集體會診,可大家各執一詞,難有定論,由於病情惡化較快,御醫們必須輪流值守,以備不時之需。十天後的一個午後,同治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四肢無力,渾身痠軟,發熱頭眩,面板上出現沒有凸起的疹形紅點。慈禧大驚失色,難道是天花?順治帝因天花而英年早逝,康熙帝因得過天花而被選為皇嗣,大清朝對天花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恐慌心理。太醫不敢言明,其實他們早已明白,這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這種透過性傳播的疾病根本沒有治癒的可能,而且死相悽慘。慈禧下令施以治天花的藥物,氣急敗壞的同治帝對著母親吼道:“朕根本沒得天花,你存心置朕於死地!”御醫們滿腹狐疑,卻不敢多言,只是照慈禧之命行事。
皇宮不會把這種讓大清國蒙羞的事公諸於眾,兩宮太后對外宣稱同治帝得了天花,皇宮忙著送痘神娘娘。慈禧命令將痘神娘娘迎到養心殿,宮內鋪上紅地毯、貼上紅對聯,營造出一片喜氣。兩宮太后整日叩拜祈福,期望痘神娘娘早點將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後,又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恭送痘神娘娘於大清門外,用紙紮的龍船、金銀玉帛舉火焚燒,使痘神娘娘在飛騰的烈焰中昇天而去,由此帶走同治帝滿身的水痘,平安度過劫難。同治帝並未得到痘神娘娘的神佑,同治帝身上的疹形紅點開始化膿,朝廷內外心急如焚。幾日後,兩宮太后一起到景山壽皇殿祈求祖先神靈賜福,保佑兒子平安無事。
十一月初八上午,兩宮太后在同治帝御榻前召見了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慈禧持燭讓大臣們瞻仰聖顏:同治帝容顏憔悴,目光微露,身上佈滿紅色斑點。所有大臣都明白了一個事實:同治帝的病是短期內治癒不了的。從同治帝寢宮出來,兩宮太后請大臣們就政事裁決拿個妥當主意。大臣們立即心領神會,一齊請求太后以天下事為重,再度垂簾聽政。慈禧暗喜,一切如她所願,可她覺得這還不夠,她要讓大臣們覺得非她不行。當天下午,太后再度在同治帝御榻前召叢集臣。同治帝氣色稍有好轉,聲音飽滿有力,可臉上紅疹迭起,個別處還有膿汁溢位。大臣們再度面請太后代閱一切奏摺,慈禧稍示推託,大臣們再請。同治帝此時已焦躁不安,親政一年,還未享受到唯我獨尊的滋味,大限之期就要到了,他心有不甘,卻萬般無奈,此時他如萬箭穿心,只求大臣們快快退出,他將佈滿紅疹的手高高舉起,讓大臣們看個清楚。
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緩解,紅疹逐漸消失,潰爛處也開始結痂脫落,但太醫稱“餘毒未盡”,其中的潛臺詞不言自明。同治帝依然動彈不得,全身劇痛,腰腹部紅腫,不久病情來得更加兇猛,腫處潰爛,潰爛處越來越多,膿血流出體外,惡臭漸漸散佈整個宮殿。太醫們用“外用拔毒膏”反覆擦拭,膿腫處不斷增多,不斷擴大,從腰腹到四肢,到頭部……毒性蔓延全身,膿腫也隨著蔓延全身。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駕崩了,離他過二十歲生日還有將近半年。
-
5 # 史地雜貨鋪
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於天花。
這是詳實可靠的。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及用藥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無疑的。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同治之死,傳說頗多,主要有死於天花、死於梅毒、死於天花和梅毒三說。
這裡我力主同治死於天花說。主要是根據歷史檔案和翁同龢日記。翁的日記記載:同治於十月“二十一日,西苑著涼,今日(三十日)發疹”。十一月初二日,“聞傳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又記載:“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初九日,召見御前大臣時,“氣色皆盛,頭面皆灌漿泡飽滿”。上諭雲:“朕於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經敦親王等合詞籲請靜心調攝”云云。經學者研究清宮歷史醫案《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後認為:同治帝系患天花而死。在同治得了天花以後,太醫公佈病情與藥方,宣佈同治之病為“天花之喜”。慈禧太后暨文武大臣對同治之病,不是積極地尋求新醫藥和新療法,而是依照祖上傳下的規矩,在宮內外進行“供送痘神”的活動,敬請“痘神娘娘”入皇宮養心殿供奉。宮內張掛驅邪紅聯,王公大臣們身穿花衣,按照“前三後四”的說法,要穿7天花衣。同治的“花衣期”延長為“前五後七”,就是可望12天度過危險期。慈禧、慈安兩宮太后,還親自到景山壽皇殿行禮,祈求祖先神靈賜福。內務府行文禮部,諸天眾聖,皆加封賞。一身瘡痍的同治,在皇宮求神祭祖的喧囂中離開了人世。他死在養心殿,這裡恰是他的祖先順治被天花奪去性命的寢殿。《崇陵傳信錄》記載:“惠陵上仙,實系患痘,外傳花柳毒者非也!”近年專家們發現了御醫給同治看病的《脈案》。醫學史專家對相關檔案進行了認真分析,結論是:同治皇帝死於天花。
民間對於同治皇帝死因有種種說法,清朝官方則保持沉默,不予申辯。因此,同治到底是死於什麼病,成了一個歷史疑案。
-
6 # 145590937宇
其實說白了就是皇家顧及臉面才說是死於天花,而是得了梅毒,就用治療天花的藥,盲目治療最後延誤了病情,就像慈禧的秘密生活,太醫院檢查後,也不敢說出來,最後還是開了打胎藥,其實太醫也知道,心照不宣,才能保命,那個時候封建制度,皇家的臉面才重要,
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一直沉浸於酒色,而荒廢朝政的咸豐帝最終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卒年31歲,他那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登基,年號開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變之後,便改為了“同治”,意思是東西兩宮太后打破了清朝的祖制,來垂簾聽政,共同治國。
在載淳執政的前十二年期間裡,每天上朝不過就是擺擺樣子,真正操縱國家大權的是“垂簾”的慈禧太后。在載淳十八歲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成年的載淳早已經到了該親政的時期,慈禧太后才不情願的撤簾歸政,讓兒子同治帝親政。
可惜的是同治帝親政還不到兩年,就忽然患了重病,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駕崩了。死的時候年僅19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同治帝的突然死亡也成為了大清朝無數的謎案之一,為我們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猜測和疑問。
民間傳說同治帝是死於了梅毒,而又有傳說是死於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的情況,御醫診斷同治的症狀是:“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近年來,歷史學界以及醫藥學界的專家和教授們,對清宮御醫們留下的這些《脈案》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終得出這些資料是翔實可靠的,在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和用藥的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得出的結果和檔案中所記載的一樣,“同治皇帝死於天花”
-
7 # AA流浪四方AA
同治皇帝,是清朝去世時最年輕的皇帝。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事件。同治皇帝與他的父皇比較相近,都是生性風流。據清朝的一些野史記載,同治帝頻頻出入煙花柳巷之中。這些記載,給同治皇帝的死蒙上了重重迷霧。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清廷的正史記載是死於天花。然而,也有傳言說是慈禧為了顧忌皇家的顏面,把梅毒按照天花來醫治。這也是,同治從有病到死亡只有短短的36天的原因。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什麼傳言都不會是捕風捉影的,不可能毫無根據的就突然有了這些不實的傳言。當然,這也不是在說同治就是死於梅毒,野史也不能全信的。 另外一種說法,是死於慈禧的刺激。這樣的說法也是有根據的,同治與慈禧向來不和,這是人盡皆知的,掌握大全的慈禧,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利,又加之同治患病。已經親政的同治,看到慈禧又想重新掌控一切,病重的同治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刺激?不久病逝也是有可能的。還有一種說法,就和他的皇后有關係了,說是皇后的從容。由於皇后的從容導致已經在病中的同治帝縱慾過度,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總之,同治皇帝在生病的36天裡,反反覆覆,也有好轉的時候,但是,終究還是一命嗚呼。究竟是得了梅毒後受到慈禧的刺激而死,還是就像清廷正史記載的那樣死於天花呢?孰是孰非,恐怕真的要成為千古之謎了。
-
8 # 歷史的坎
同治帝年僅19歲就去世,根據正史記載,他是死於天花。但民間傳說卻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
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透過野史、小說、電影等通俗載體流傳於世,似乎是家喻戶曉,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歷史研究者當中,也有人持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應根據可靠的檔案史料來解開這個疑案。他們透過對清宮檔案史料的分析,認定同治確係死於天花而不是梅毒。
關於同治帝的死,歷史上有3種說法:1.死於淫瘡,即花柳病
從同治帝平常的行為習慣上看,他很有可能染上梅毒。
同治帝選皇后的時候,和慈禧發生了意見分歧。
慈禧喜歡美貌豔麗但舉止輕佻的侍郎鳳秀的女兒,但同治帝和東太后慈安卻都看中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該女雖然相貌平常,但舉止端莊,一見就知道是有德量者。
同治帝不顧母后的反對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鳳秀女只被封了個慧妃。對此慈禧太后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沒有給予崇綺家“皇親國戚”的特殊待遇。
婚後,同治與皇后“伉儷纂篤”,這就更加激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快。慈禧千方百計地離間帝后二人的關係,派太監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見,又強迫同治親近慧妃。同治帝此時雖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還有瑜妃、瑨妃和珣妃),卻左右不是,不能自主,因此索性誰也不親近,終年獨宿乾清宮。在乾清宮的同治帝獨眠難熬,就經常化裝成老百姓微行出宮。
據傳,有好幾個人在肆井中親眼看見過同治帝的行蹤。後來,就從宮中傳出同治帝出痘病重之事。據此,人們有理由懷疑,皇帝微行時也許到過前門外的八大胡同逛妓院,因而染上了梅毒。
2.死於天花
翁同龢就持這種說法。他在日記中寫道:“十一月初二日,入至內務府大臣處……見御醫李德立、莊守和脈按言:天花三日,脈細口渴,腰疼耳膿,四日不得大便,項頸稠密色滯幹豔,證屬重險,不思食,咽痛作嘔。初八日,兩宮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燭令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觀,微語曰:‘誰來此?’伏見天顏,溫睟堰臥向外,花極稠密,目光微露。”翁同龢所說“天花三日”“花極稠密”,都是親眼所見,其記載應當可靠。無獨有偶,就在同治帝病死的當月二十九日,大公主(慈安太后所生之女)也因天花“薨死”了。可見當時宮內流行天花確有其事。
另外,在患天花之初,患者發病很急,一般都伴隨著發燒、脈搏跳動加快的反應,而患梅毒者則起病不急,無發燒症狀。而同治的醫療檔案記載同治發病之初連續發了7天的高燒,“脈息浮數而細,系風瘟閉束,陰氣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髮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以及“咽喉幹痛,胸滿作嘔,頭眩身熱”等,這些都是出天花的症狀。此外《清朝野史大觀》卷一《穆宗微行》一節中也說:“帝以痘疾竟至不起,人疑其為花柳病者以此。”也說明同治帝系因天花而死,所謂死於花柳病純系疑誤。
3.同治帝死於慈禧之手
費行簡在《慈禧傳信錄·穆宗致命》一節中說:“王慶祺(同治帝師傅、昭仁殿行走)革斥後,輒語人云,穆宗親政後,太后仍多幹涉,乃請修園為頤養計,意在禁隔,使勿再幹政耳,竟為太后所覺,遂致奇變。”從西太后一生專制殘暴、兇狠毒辣,以及證之後來光緒帝一生不幸的遭遇來看,這一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是附會臆想,並無事實根據。從某種程度土說西太后干涉同治帝行政是可能的,說她因此而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似乎可能不大。
回覆列表
對於載淳的死,儘管清代宮廷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較明確的記載,但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並加了一些演義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於天花,有的說他死於梅毒,也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嘻戲遊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慈德外記》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遊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於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后代執國政,月底帝遂降諭日:‘朕於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聞》記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雲天花,或雲內毒,而醫藥不能盡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澄清歷史事實,在《清代 慈禧太后 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中編纂公佈了《同治進藥簿》。根據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中御醫對載淳臨死前診斷記錄(即脈案)及處方的研究,認為從這本進藥薄的名稱,以及從載淳患病到去世的脈案、用藥處方,都可以證明載淳是因患天花沒有治好而去世的。
官方檔案中關於天花的診斷,幾乎沒有記錄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學觀察者的看法,根據外國醫學團體的內部報告,載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並且由於病情的發展而導致了他的死亡。幾年之後,由於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梅毒已經發展到了第三階段,到了這一階段,縱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
其實。載淳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於天花。這是詳實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