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一戈話事

    香港人寫繁體字是自然的歷史沿襲使然。

    作為人們的一種主要交流工具,文字是必須沉澱固化的。如果一個社會要改用文字,要成為成熟的通用文字,至少需要二十年。而文字簡化的社會適應期,也需要若干年。在更改期間,會出現混亂及很多問題,成本很大。所以,任何一個社會,都是不會輕易去更改文字的。

    漢字由周代以前的甲骨文到金文,演變至西周和秦代的大小篆體,再到東漢定型的隸書,漢字形態就基本固化下來。唐代開始盛行的楷書,雖然筆畫形態有所變化,但整體字形沒有改變。可謂“漢隸唐楷”異筆同樣。從隸書流傳至今,足有2000年。兩千年來,字型沒有改變,也基本沒有簡化。即使清代漢字有很大變化,也僅限於大量增加新漢字,原有漢字形態沒有改變。可見,歷代都很尊重固化了的漢字,從來沒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那麼,簡化字是怎麼出現的呢?為什麼香港人仍用繁體字而沒有與我們一樣用簡化字呢?

    漢字簡化,既涉及到實際需要,也涉及到政治需要。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時不我待。而當時的大量的文書工作、培訓工作、學校教學等等,基本上都要手寫。而繁體字手寫又難又慢,嚴重製約了工作效率、影響培訓教學效果。因此,漢字面臨著簡化問題。這是其一。其二,新中國要建設一個文明的、男女平等的社會,就必須首先要“掃盲”。當時文盲人口比例相當大,特別是婦女,地位很低,95%以上是文盲。如果不簡化漢字,就很難“掃盲”,就很難提高婦女的地位,就很難建設成一個有文化的文明社會、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因此,經過權衡利弊,中國政府最終作出了簡化漢字的決定,並於1956年開始在全國推廣簡化字。

    文字的規範性改形或簡化,一定是政府行為,沒有政府的強制實施,文字的改變就沒有可能。在中國實施漢字簡化的時候,香港歸屬英國管理。因此,簡化字不可能在香港實施,正如不可能在臺灣實施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人與我們用簡體字不同,一直使用繁體字的原因。

    我們無必要嘆息因有繁簡而使用漢字不統一。也許,漢字繁簡併存是件好事。

  • 2 # 深港周掌櫃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古老的民族,有著她過去光輝燦爛的一頁,而她過去的輝煌(例如歷史、音樂、服裝、建築、飲食的考證)又主要是靠漢字——確切地說,應該是繁體字——流傳下來的,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可分離。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徵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民族的團結,象徵著悠久燦爛的文化。

    同時,漢字又是美學的物件,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相繼創造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多種字型,發展了書法藝術、篆刻藝術、解字遊戲,促進了國畫藝術,使人們獲得很大的美學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高大的美學形象,形成了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審美心理。

    香港是一個東西匯流、古今交融的城市。在香港旅行的時候,你會發現這裡既有最現代化的摩天大廈也有最傳統的水上村屋;有最摩登的時尚女郎,也有最保守的穆斯林,有最現代化的機場,高鐵,也有最懷舊的有軌電車與渡輪。

    東方之珠香港,雖然曾經成為殖民地,但是卻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的文化,香港人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並且不斷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為繁體字創造了Big5中文編碼。

    名校——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香港的公立中小學,學習的還是繁體字,雖然書寫較慢、學習困難,但是香港的學校、家長,仍然視之為文化瑰寶,耐心臨摹、一筆一劃地練習,為的就是傳承這一份中華文明。周掌櫃認識很多香港的朋友,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能寫一手雋秀的繁體字。

    但是隨著祖國內地的發展日益強大,簡體字越來越成為標準的中文交流載體。聯合國已經決定,從2008年起原來在聯合國同時使用的簡體字和繁體字將一律使用——簡體漢字。越來越多的香港學校開始學習簡體中文,香港最著名的國際學校——哈羅公學宣佈,從2019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不再教授繁體字,改為簡體字,這或許是一個突破口,但是這個轉變不會是迅速的,甚至會超過50年不變。

  • 3 # bennyluk

    寫書法的時候大家都用繁體就說明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當年國家除了推廣簡化字,後面本來還要推廣拼音,讓幾千年的漢字變成字母,好在國家及時剎車,不然中華文化真不知道會糟蹋成啥樣。南韓越南就是例子,自己都找不到根了

  • 4 # 鄞粵強

    新中國成立之後,推行了簡化字,為當時的文化普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當時的香港是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的,所有的政治,文化方面不受中國政府管理,因此,簡化字方案在香港並沒有實行,香港迴歸之後,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在文化方面也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因為當初簡化字改革時香港沒有改,按照當地的習俗沿用繁體字,是很自然的事。另外,內地並未廢除繁體字,現在繁體字也是可以使用的,香港的文字資料和書籍在內地大多數人是能看懂的。

  • 5 # LSJ9860

    香港是個保守的城市,當然死抱著繁體字不放,再比如講話在公開㘯合應該講全華人民都聽得懂的普通話。香港人把自已凌駕於華人之上,實在卑鄙之極。中國各地都有方言,但公開埸合都講普通話,尊重別人是謙虛的表現。

  • 6 # 黔人東子

    香港為什麼用繁體字?原因很簡單:

    開始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沒有解放。

    哦說錯了,是還沒有迴歸。

    港英當局肯定不會聽命於新中國,而逃亡香港的民國遺老遺少們肯定也樂於抱殘守缺繼續使用繁體字。

    最為保守的臺灣更是如此。

    倒是遠隔千山萬水的新加坡採納了新中國設定的簡化字。

    還有一個國家也使用簡化字,日本。

    但是日本搞的是自己的簡化字,與中國不太一樣。

    比如毛澤東,東依然是東,但是澤是三點水加尺子的尺。還有廣東的廣,描寫起來很麻煩我就不再囉嗦了。

    至於海外華人社群,肯定還是繁體字的天下,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湧入大量的大陸人才改變了繁體字一統天下的格局。

  • 7 # 光明駛者

    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當然是簡單易懂為好,大陸由繁體改為簡體體現的是華夏5000年文明的底蘊,港澳臺地區至今還使用繁體字,只能證明三地在文化上與大陸的脫節,體現在思想保守三觀激進,這是典型的外來文化入侵的體現!

  • 8 # 萬里蜀江客

    漢字不是一種死文字,而是不斷髮展演化的。在可考的將近3000年的歷史中,漢字的主流字型發生了多次變化,從早期的甲骨文,到後期的篆書,漢代以後的隸書,唐代的楷書等等。隨著字形的變化,筆畫和結構也有所調整,總的來說大方向是越來越簡化。

    當然,漢字並不是越簡越好。原因,一是漢字具有形體美,過度的簡化會破壞這種形體美觀。二是漢字具有自身的造字規律,有人說漢字是象形文字,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漢字是象形文字和會意文字起家的,但其大發展是透過形聲字。目前,漢字的90%以上是形聲字。即使漢字進行簡化,也應該遵循造字規律,保持聲旁和形旁的穩定性和科學性。所以,對漢字的簡化也應該有所敬畏。

    中國大陸在解放以後推出的第一批簡化字,也就是現在大家使用的這一批,總的來說是非常成功的,是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值得讚揚的。這批簡化字並不是憑空創造的,絕大部分早在魏晉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字帖中,是人們在草書中或者在日常使用中創造的簡寫,社會認可度高,而且基本符合造字規律。有人用它來攻擊這個攻擊那個,實際上是不科學的,是無知的表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陸成推出過第二批簡化字,由於過於簡化,破壞了漢字形體,違背了造字規律,在80年代初被廢除了。

    在中國大陸以外,有三個地區也是以華人為主體,一是中國港澳,二是中國臺灣,三是新加坡。仔細分析會發,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三個地區在政治地位與大陸越近,語言文化就與大陸越遠;政治地位與大陸越遠,語言文字卻越接近。(1)港澳地區,已經實現了迴歸,與內地是一家。可偏偏這兩個地區,語言上不講普通話,文字上不用簡化字。(2)臺灣地區,在法理上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際上也認可它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目前還沒有實現統一。語言上講普通話,這個跟大陸一樣,文字上不用簡化字。(3)新加坡地區,是個獨立國。卻跟大陸保持了徹底一致,語言上講普通話,文字上用簡化字。(新加坡國語為馬來語,教育語言為英語,漢語為四種工作語言之一。)什麼原因?值得分析和研究啊!

  • 9 # Yeah90

    像我家鄉話誰能翻譯:今年早歸年,等年三十晡,一年又圓了,初二行妹家行親戚,年初八九出門搞副業!早歸年早出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節許多學生會給老師送花,看著講臺上堆滿的鮮花老師會是一種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