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麼不可以做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註釋
亦:也。
欲:喜愛。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舍:捨棄。
取:選取。
甚:勝於。
於: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惡:厭惡。
患:禍患,災難。
闢: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意,不譯。
莫:沒有。
則:那麼。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用,採用。
為:做。
而:但是。
是故:這是因為。
非獨:不只,不僅 非:不 獨:僅。
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
是:此,這樣。
心:思想
勿喪:不喪失。喪:喪失。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製的盛食物的器具。
則:就。
弗:不。
得:得到。
呼爾: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呼爾而與之:呼喝著給他(吃喝)。爾,語氣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施粥,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
行道之人:(飢餓的)過路的行人。
蹴:用腳踢。
而:表修飾。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鍾:這裡指高位厚祿。鍾,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鬥為一鍾。
辯:同“辨”意為辨別。
何加:有什麼益處。何 介詞結構,後置。
宮室:住宅。
奉:侍奉。
窮乏者:窮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與:同“歟”,語氣助詞。
鄉:同“向”,先前、從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麼不可以做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註釋
亦:也。
欲:喜愛。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舍:捨棄。
取:選取。
甚:勝於。
於: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惡:厭惡。
患:禍患,災難。
闢: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意,不譯。
莫:沒有。
則:那麼。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用,採用。
為:做。
而:但是。
是故:這是因為。
非獨:不只,不僅 非:不 獨:僅。
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
是:此,這樣。
心:思想
勿喪:不喪失。喪:喪失。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製的盛食物的器具。
則:就。
弗:不。
得:得到。
呼爾: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呼爾而與之:呼喝著給他(吃喝)。爾,語氣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施粥,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
行道之人:(飢餓的)過路的行人。
蹴:用腳踢。
而:表修飾。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鍾:這裡指高位厚祿。鍾,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鬥為一鍾。
辯:同“辨”意為辨別。
何加:有什麼益處。何 介詞結構,後置。
宮室:住宅。
奉:侍奉。
窮乏者:窮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與:同“歟”,語氣助詞。
鄉:同“向”,先前、從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