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是從自身內心發出的。惡事做盡卻還信佛,也恰好說明這些人需要心理的安慰。
以現實社會來說,惡事做盡,也會不得人心,他們一方面要接受社會民眾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法規的制約,同時,他們心靈也會有不安和惶恐(不然他們就不會去信佛,他們就是在給自己的不安和惶恐心靈尋找慰藉)。得到,必將付出。你看到的是一面,不知道他付出的另一面。當然,這不是在為他們開脫,我想說的恰恰是人的不同,有人甘願為在人前風光而付出某些東西讓自己擔當風險,他們在風口浪尖上,隨時有被伏擊和掉下來的可能。而有人尋求心靈的平和,選擇碌碌無為。我們羨慕、嫉妒他們的風光,但我們沒有那麼做,是因為我們不願去承擔風險,並且我們還有一種叫良知的東西。
從佛教角度來說,凡事有因果迴圈,善惡終有報。佛教中有“業力”一說,業力的報應迴圈的表現,是連佛祖都無法左右的力量。佛言眾生平等,這個眾生包括所有生命,當然也包括好人與惡人,人人都有信仰佛的平等權利,人人都可以成佛。但並不是說人人都能佛,信仰佛也不能說就能成佛了,就能受到佛的保佑了。業力不可違背,佛也沒辦法。生死輪迴,做下的惡終究會償還的。只有當一切業力報應還清了,當悟得佛的真理的人,才能成佛。
揭惡揚善,是善果。盡力而為,做好自己,無需顧慮太多。
信仰,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是從自身內心發出的。惡事做盡卻還信佛,也恰好說明這些人需要心理的安慰。
以現實社會來說,惡事做盡,也會不得人心,他們一方面要接受社會民眾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法規的制約,同時,他們心靈也會有不安和惶恐(不然他們就不會去信佛,他們就是在給自己的不安和惶恐心靈尋找慰藉)。得到,必將付出。你看到的是一面,不知道他付出的另一面。當然,這不是在為他們開脫,我想說的恰恰是人的不同,有人甘願為在人前風光而付出某些東西讓自己擔當風險,他們在風口浪尖上,隨時有被伏擊和掉下來的可能。而有人尋求心靈的平和,選擇碌碌無為。我們羨慕、嫉妒他們的風光,但我們沒有那麼做,是因為我們不願去承擔風險,並且我們還有一種叫良知的東西。
從佛教角度來說,凡事有因果迴圈,善惡終有報。佛教中有“業力”一說,業力的報應迴圈的表現,是連佛祖都無法左右的力量。佛言眾生平等,這個眾生包括所有生命,當然也包括好人與惡人,人人都有信仰佛的平等權利,人人都可以成佛。但並不是說人人都能佛,信仰佛也不能說就能成佛了,就能受到佛的保佑了。業力不可違背,佛也沒辦法。生死輪迴,做下的惡終究會償還的。只有當一切業力報應還清了,當悟得佛的真理的人,才能成佛。
揭惡揚善,是善果。盡力而為,做好自己,無需顧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