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戀橙

    從頭開始講:1:本人當過兵,聽慣了八一步槍的聲音,開始沒畫面時有噼裡啪啦的聲音,就有八一自動步槍的聲音。2:穀子地命令焦大鵬偵查一下前面情況,一頓交替掩護後出現了美軍(好像還是陸戰隊)的手語,我在部隊時那都是特種部隊和武警部隊才會有的,一般部隊不會有。3:焦大鵬身為偵查部隊的領頭人遇埋伏後一邊喊隱蔽一邊把同伴手下不顧自己找掩護,致使一名戰士被敵人打死,這樣的基層幹部也配?4:一般在部隊連長是軍事主官,指導員管後勤、戰士思想、黨政,不管軍事作戰,指導員戰場上跟竟敢連長叫板,這在戰場上是不可能的,畏戰不畏戰的跟指導員一點關係沒有,怪不得沒多長時間就掛了。5:沒想到馮導演也延續了《順溜》的錯誤,二戰時期美軍裝備兩種自動步槍,一個是約翰遜一個是格蘭特(加蘭德),二戰前美國軍中的檢測部門對兩種步槍進行了測試,美軍因為格蘭特比約翰遜射擊精度高而選擇了前者,並大量裝備了美軍,而約翰遜只少量的裝備了海軍陸戰隊,馮導也不想想美軍拿一款被淘汰下來的步槍當狙擊槍?再說五十年代前包括現在狙擊槍有自動的嗎(除了巴特雷)?就是美軍也是拿春田m1903當狙擊槍,6:在部隊時和看了許多書籍,建國前包括抗美援朝時期我軍部隊都是求戰心切哪還有戰士在臨戰時祈求活命的道理,是!誰都怕死但馮導把解放軍形象糟蹋的一塌糊塗。7:身為華人一定都知道,就是叫人名也是越簡單越好,比如歲數大的在姓前加個老,歲數小的加的小,外號也叫綽號也是越簡單越好,不理解那個叫“老刺蝟”的是什麼鬼?估計跟美國學的還是翻譯後中國叫法8:把英七七(李恩菲爾德)貶的一文不值,就讓穀子地的一句“在平原打游擊用過,不好用”,要知道英七七手動(栓動)步槍裡是射速最快的,英軍在二戰時期拿它當壓制火力,在馮導眼裡美國的是最好的他國都是爛貨。9:穀子地倆次撒謊根本沒有目的,先是說焦大鵬腦袋搬了家,後又說王金存被流彈擊中,頭髮還平平正正的,其實劇裡都表示了焦大鵬是死於燒傷,王金存是死於與窯口共存亡,不明白穀子地(其實是導演)無故撒這個謊幹什麼?你就說實話也不丟人啊。10:中國是八十年代後才有“狙擊手”這個名詞的,在那之前都稱“神槍手”,看看當時是怎麼報道張桃芳的。11:我想喜歡看美國影視劇的都應該知道美軍兵種間裝備是不一樣的,如美步兵、海軍陸戰隊、憲兵都是穿淺黃色的軍靴,空降兵穿紅色軍靴,裝甲兵穿黑色軍靴,劇裡志願軍假冒韓軍還遇到了美國的裝甲兵,美裝甲兵還沒看出來?一是導演故意的欺騙觀眾,二是美裝甲兵眼瞎了。12:正部片全部人員的口音都是一樣的,都是京片子咱們國家無論我軍還是國軍都不是日本模式即一個師團都是一個地域的,參看一下《我的團長我的團》13:最後一點就是把我軍描寫的髒話連篇,連吃個飯都“真tm香”,這是解放軍嗎?反正我當兵時基本沒有髒話,因為在部隊總強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戰爭時期說點髒話沒什麼,尤其在最後一幕以國罵結束,把我解放軍埋汰的無話可說。

  • 2 # 喵眼看書

    我沒搞懂的是,穀子地的國軍軍裝是怎麼穿上去的。說是守小高地的最後一晚,全體白刃衝鋒,然後全犧牲了,剩下穀子地換上國軍軍裝後昏迷……可是,最後義大利炮打坦克又是怎麼回事,戰士的遺體都回來了,王指導員也回來了。

    我看來看去,就是搞不懂

  • 3 # 菲律賓阿杜

    馮小剛拍的也有爛片.比如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但是集結號絕對是一部精品.至於你說的這些槽點.只能證明你比較粗淺.電影是藝術加工.而不是紀錄片.如果都是以寫實的手法來拍電影.有幾個人能看懂

  • 4 # 香滿樓32

    說你幾點,只代表個人看法,人的求生慾望是本能的,自己先臥倒沒有錯。連級單位指導員是一級主官,打仗時形式緊急還有時間文縐縐,怎麼痛快怎麼說。

  • 5 # 心怡667

    導演站在抹黑解放軍的立場拍的!解放軍的阻擊部隊是被騙留下來的,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

    真實情況是,上級下的命令是,就地阻擊堅持到天黑!被圍的部隊是團級,原型人物是排長!這個排在接敵一線的位置,自然就留下阻擊,沒有集結號,更沒有欺騙!

  • 6 # 梅子178714737

    《集結號》摸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靠欺騙的命令,讓戰士當炮灰,同時管理混亂,連敵友都分不清。

    最可氣的是《芳華》將70年代的解放軍描寫成了,走後門,紀律渙散,談情話愛,不思進取的隊伍。

  • 7 # oye月黑

    集結號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中國目前為止電影史上最好的一部商業戰爭片,無論是畫面還是技巧包括演員的表演以及戰爭場面的精彩描寫都是最好的。即便是這幾年特別突出的吳京導演的戰狼在導演水平上也比馮小剛相差很多,從改革開放到現在,馮小剛的電影貫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社會變革的主要過程,製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影片,他的電影必將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 8 # 空幻真人

    解放軍沒有著片子裡的做法(即以欺騙的手法讓一個連死守)。我父親在解放戰爭期間屬於一野,部隊經常被胡宗南和馬回子打得被迫轉移,當時就有命令一個連死守掩護野戰軍機關轉移,是明白地告訴那個連“全部死在那裡”!

    所以,《集結號》描寫的就不是解放軍。

  • 9 # 高盛號

    我來回答,《集結號》的槽點很多,很多大腕都吐槽過。畢竟馮導不是軍事專業出身,擅長的題材也不是軍事題材,國內電影還沒有聘請軍事專家參與影片製作全過程的習慣。

    我要吐槽的是:穿越用手語,採取警察突入的方式進攻敵人拒守的村莊,當時看到這一段,我就發自內心的認為,假的離譜,拉低了整個電影的質量。

    據說特種部隊手語最早是由世界知名的反特種恐部隊——德國第九國防軍邊境部隊(GSG-9)創造的,不過GSG9部隊創建於1972年,難道一戰、二戰都沒有出現軍事手語?關於具體來源不做深究。我不能否認當時解放軍內部一些部分隊有可能在實戰中開發出自己的手語系統。但是系統的軍用手語研究整理,還是70年代的事,你讓40年代的解放軍就照搬的美軍幾十年後開發的軍事手語,是不是有點扯,拿觀眾當傻子。

    (手語列表,確實實戰有效果;但是戰火紛飛的情況下,聲音、旗幟等指揮方式來的更可靠一些)

    第二,小分隊採取警察的方式突入村莊,看起來很威風,實際敵人一梭子子彈,一發手榴彈就得拉胯。上圖

    (看我威風不?我賭你沒有手榴彈機關槍)

    (這個密度一枚就夠了)

    大家看過應該記得,小分隊突入村莊後,全員分佈在開闊地上,每個人都據槍瞄準,對著不同的方向,看起來訓練有素。但是,這是警察常用的戰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警察面對的不法分子,設定的戰術背景和環境是,對方可能有自動武器和低效能的爆炸物。不可能擁有手榴彈、機關槍和火炮等壓制火器。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警察的突入戰術才成立,不擔心敵火力壓制。但是如果軍隊採用這個戰術,敵人一枚手榴彈扔過來,小分隊可能就傷亡一半,立馬喪失戰鬥力,輕重機槍來一梭子也沒問題。有人可能說怕暴露火力點,這是外行話。我單獨一個機動步兵可以完成的事,打完就跑,怕暴露什麼火力配系。

    總而言之,這兩處是我認為最大的槽點,露出了製片導演不懂軍事的怯。

  • 10 # 頂花帶刺小黃瓜m

    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影的主題和立意違反了我軍的基本原則。縱觀我軍軍史,瀕臨絕境,戰至一兵一卒的戰例數不勝數。但是沒有任何一級指揮員會採取欺騙的手段,將自己的部下送至絕地,過去沒有,現在將來也不會有。所以,馮導拍的這部劇,我給八個字:製作精良,三觀奇歪

  • 11 # 普通人的眼睛看世界

    真的,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當時是怎麼稽核過的?我當時看這部電影時候,我還小都覺得電影中的解放軍叔叔不像其他電影中的解放軍叔叔,怎麼說呢!感覺馮小剛那部電影中的解放軍有點沒有大局觀。後來隨著年紀大了以後,才發現馮小剛那部電影真的是用心必誅啊,整部電影都是在抹黑解放軍,我現在都懷疑,馮小剛當時拍這部電影的黑暗心理。大家去看看用心體會下,就知道他想表達什麼了!

  • 12 # GeorgeMarshall

    一看就是個外行(戰爭)拍的片子,遠離戰爭久了,最起碼你找幾個軍事顧問呢!主角連李恩菲爾德步槍,拉槍栓的動作,也想當然的以拉毛瑟步槍或三八大蓋的動作,還杜撰人武部的人不懂。桂系用了不少李恩菲爾德,這一世上最快栓動步槍,該槍隨桂系主力,帶到大別山,上海,臺兒莊,安徽,等多地!結果給個外行編劇+導演,搞得好像成孤本了,中國軍隊,在解放後才實現了武器的制式化。過去和現在的阿三一樣,武器是萬國造,世界上說得出名號的,在中國都能找到。

  • 13 # 我就是個碼字的

    三大槽點,硬傷,模仿,主題,問題很多。

    一、《集結號》在道具和細節上至少存在五大硬傷

    1、坦克

    《集結號》裡被穀子地用山炮擊毀的坦克,在解放戰爭中並沒有出現過。

    2、山炮

    穀子地用曲射的山炮打坦克本身就奇葩,其爆破彈的威力也不足以擊毀對面的坦克。

    3、戰術手勢

    九連的戰士們在解放戰爭中就用上了特種部隊的手語。

    4、狙擊手

    狙擊手和狙擊槍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出現在我軍序列裡的稱呼,解放戰爭時還沒有。

    5、集結號

    最大的硬傷,我軍在日常生活訓練和戰鬥中有各種號聲,但偏偏就沒有集結號,這是一個純外行瞎編出來的電影名。

    除此之外,被穀子地吐槽不好用的“英七七”步槍,實際上是當年最頂級的優秀步槍之一李恩菲爾德步槍,相信絕大多數軍迷看到這裡時都會認為穀子地,不,應該是《集結號》編劇,妥妥純軍盲一枚。

    二、《集結號》存在盲目模仿西方電影的問題

    1、指導員

    筆者當年觀看該片時,一開始看到任泉飾演的九連指導員就覺得面熟,不是覺得他像公孫策,而是覺得他猙獰的表情很像《兵臨城下》裡的蘇軍政委。

    九連指導員不顧戰士傷亡不顧戰場實際情況,盲目命令戰士猛衝猛打,這事情雖然蠢但還是可以理解,畢竟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的事情,可指導員那猙獰的表情和“你這是畏戰行為”的恐嚇,似乎照搬了西方電影裡的蘇軍政委形象,細品一下,這其實是有問題的。

    2、殺俘虜

    《集結號》模仿最多的西方電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比如人家電影裡有一個類似排長的中士統計傷亡數字,《集結號》也讓一排長焦大棚幹這個活,人家電影裡有一個懦弱怕死的文書,《集結號》裡也有。

    最無語的是,人家電影里美軍殺俘虜,嘿,《集結號》裡咱們也殺俘虜,問題是,這在我軍是嚴厲禁止的行為。

    3、互相拔槍

    《拯救大兵瑞恩》裡小分隊為了是否繼續完成任務險些內訌到互相拔槍的地步,好,《集結號》裡也有九連的戰士為了是否繼續執行任務爭吵到互相拔槍相向的鏡頭。

    當然,我們不是說不能模仿西方電影,《集結號》在戰鬥場面上模仿《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極旗飄揚》當然沒毛病,但學人家殺俘虜、內訌和抹黑指導員的細節幹嘛呢,你想幹什麼?

    三、《集結號》的主題有嚴重問題

    《集結號》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該小說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戰士常孟蘭的故事,也就是說,《集結號》裡的核心故事是有歷史原型的,穀子地的原型就是常孟蘭。

    常孟蘭是當年華北野戰軍的一位排長,在1947年的一次戰鬥中,常孟蘭所在的八連連長何有海命令他帶領五班擔任全連的掩護任務。

    根據何有海和常孟蘭的回憶,當時的命令是這麼下的:常孟蘭務必把敵人拖到天黑,何有海率連隊在全營和常孟蘭阻擊陣地之間接應,如果五班全部犧牲,何有海將派人接替阻擊任務。

    常孟蘭追問了一句:“連長,我們頂到啥時候撤退”,何有海回答:聽到一聲長號,你們就撤。

    請注意,這個命令很完整,何有海告訴了常孟蘭兩個撤退訊號,如果還沒到天黑就可以撤退,他就讓人吹一聲長號,如果沒有號聲,那常孟蘭帶五班務必堅持到天黑,天黑後可以自行撤退。

    同時,下命令時已經是黃昏,堅持到天黑的任務並不是很苛刻,這也不是一個自殺性的任務。

    事實上,常孟蘭確實堅持到了天黑,他沒有聽到號聲,等到天黑時已經犧牲多人,剩下的人就按照命令自行突圍了。

    但是,常孟蘭突圍之後找不到部隊了,之後他找了好幾次,持續了幾十年,終於在1996年找到了團長的墓碑,他向團長做了任務完成的情況彙報,並向團長敬了禮。2005年,常孟蘭去世。

    我們看常孟蘭的事蹟可以知道,常孟蘭心裡一直掛念著的是找到部隊並彙報任務完成情況,這中間他並沒有其他怨言。事實上,在常孟蘭去世後,當年下命令的連長何有海被發現還在世,常孟蘭的兩個兒子還專門拜訪了何有海,也沒有任何怨言。

    也就是說,在常孟蘭這件事中,故事的主題是兩個字:“任務”。

    但是,在楊金遠根據常孟蘭故事改編的小說《官司》裡,穀子地和下命令的團長之間變成了另外一個主題:欺騙。

    團長為了全團的安危,欺騙了穀子地和他的連隊,讓他們去完成自殺性的阻擊任務,但是卻不告訴他們實情。之後,團長一直活在自責中。

    《集結號》不僅全盤照搬了楊金遠小說“欺騙”的主題,還添油加醋又添加了所謂“失蹤戰士”的戲份。

    可以說,《集結號》故事核心主題“欺騙”不僅完全和常孟蘭事蹟主題“任務”背道而馳,同時還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在我軍歷史上,派部隊執行最危險的任務時從來沒有欺騙的做法,因為這種事情一旦做了,就會毀掉整個部隊的凝聚力和上下級的信任,危害輕的,下次阻擊任務就沒人願意去或者乾脆一觸即潰,到時候可能就會全軍覆沒。危害重的可能會直接造成分裂甚至譁變。

    事實上,我軍部隊在執行最危險任務時不僅不藏著掖著,還會主動告訴戰士任務的兇險程度,一些戰士還會留下遺物或遺書,這甚至也是一種特別的戰鬥動員。

    因此,常孟蘭的事蹟帶給人們的是感動,但《官司》和《集結號》帶給觀眾的卻是一句調侃:看完《集結號》發現,組織靠不住。

    問題出在哪兒?問題就出在小說和電影的主題定位上,把好好一個感動人的事蹟胡編亂造成了一個關於“欺騙”的故事,這就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

    是可忍孰不可忍!

  • 14 # 鹹魚茶館

    《集結號》算是國內戰爭片中,爭議非常大的一部。

    有人覺得各方面都好,是中中國產戰爭片的一座高峰;也有人覺得軍事方面的錯誤一大籮,完全是軍盲拍出來的劣質作品;還有人覺得這是一部典型的公知電影,夾帶了不少私貨散播毒草來的。

    我對《集結號》的看法,這就是一部娛樂片,而且是非常典型的馮小剛式娛樂片,裡面那些人物矛盾、臺詞設計、淚點爆點,都有馮小剛一貫的風格。他本來就是追求娛樂大於藝術本身的商業導演來說,《集結號》跟《1942》算是他加大藝術佔比的嘗試之作,只不過都折戟沉沙,也讓馮小剛看到了自己的藝術上限。

    但作為一種中中國產戰爭片的新型別,《集結號》其實做了一次比較先鋒的市場測試,口碑兩極化也正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我朝的電影直至今日,也不能純粹當成娛樂或者藝術產品去製作,仍然是主題先行立場站正,一旦被人糾到了你屁股有點歪,那以後最好就不要去再嘗試這個方向。

    《集結號》這類爭議巨大的電影,相信以後都看不到了,也沒有導演敢去嘗試了。

    正因為《集結號》是一部反常規的電影,所以在國外的評價反而比較高,尤其是一直把中中國產戰爭片當笑話圍觀的日本網友,對《集結號》奉若珍寶一般,給出了極高的評分。

    就像日本網友把抗日神劇做成了公式書,進行嘲諷跟吐槽一樣,他們對集結號也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吐槽,最為難得的是,這些日本網友全程將自己帶入了我軍視角,把主角穀子地和九連戰士當成動漫主角一般喜愛,甚至誇《集結號》質量遠勝日本電影。

    可見在討好外國觀眾的方面,馮小剛比張藝謀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小鋼炮拍給華人看的電影,被老外各種吹捧,而老謀子專門拍給奧斯卡評委看的電影,結果內外不討好。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網友也發現了這部電影在軍事方面的兩個大槽點,並且進行了精準吐槽。

    第一個巨型槽點就是坦克,剛出場的時候,有彈幕說“謝爾曼坦克”。

    但很快就有一大批彈幕表示,這不是謝爾曼,而是潘興M26重型坦克。

    於是乎問題來了,解放戰爭時期,國軍部隊真的裝備了這種神器嗎?

    答案是沒有,當時老美給國軍的援助武器,基本上都是美軍準備淘汰或者已經淘汰的次品,就算是謝爾曼M4這種在歐洲戰場各種吃癟的中型坦克,國軍也裝備極少,緬甸遠征軍有36輛短身管謝爾曼,還被當成大寶貝一樣生怕用壞了。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虞師已經是裝備最頂級的部隊,也就一輛謝爾曼,為了騙到它,龍文章還差點被虞嘯卿用鞭子抽了一頓。

    連謝爾曼都是稀罕物,老美怎麼可能把潘興這種大寶貝給老蔣呢,再說二戰末期美軍自己都沒大量裝備,直到北韓戰爭才大量投入實戰,那麼潘興出現在解放戰爭裡面就純屬魔幻片了。

    為什麼道具組會弄出這麼大的烏龍呢?很簡單的原因,《集結號》的特效和道具都是請的《太極旗飄揚》原班人馬,南韓人對於美軍坦克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潘興老大。後來穀子地去了北韓戰場,美軍開著潘興坦克跟穀子地打招呼,這才是正確的畫面。

    估計道具組也是為了偷懶,再加上坦克這種大傢伙太難做,所以就用下半身用拖拉機+仿製炮塔弄了一個四不像的潘興,湊合著用了。

    不過再怎麼湊合,潘興M26最薄弱的裝甲,也不可能被穀子地那門41式75毫米山炮打穿,直接打正面120mm裝甲連撓癢癢都不行。再說41式山炮是曲射炮,打出跟坦克炮彈一樣的優美直線難度極大,更不可能互相傷害了。所以後來鄧超質疑穀子地說他打過坦克是吹牛逼,一點毛病都沒有,吹牛逼吹出血了。

    還有就是姜茂財(王寶強)這個狙擊手,日本網友也是一語道破“失去了一名寶貴的神槍手。”

    解放軍直呼內行,我軍的狙擊手這個稱謂,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才正式使用,之前一直都叫“神槍手”。

    另外寶寶用的M1941式約翰遜半自動步槍,也是中國戰場上不可能出現的神器,不過有趣的是,寶寶在《我的兄弟是順溜》裡面,也是用的M1941式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大概是用習慣了,所以《集結號》裡面也照樣使。

    另外就是九連戰士使用的飛雷炮,也就是所謂的“沒良心炮”,國內其實也沒幾部戰爭片把它拍對了的。

    飛雷炮應該是埋在土裡用的,因為薄皮汽油桶如果裸露在空氣裡引爆,炸膛率會非常高,一不小心炸藥包沒射出去,周圍的同志們就團滅了。

    總而言之,《集結號》是一部看著很爽,但也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的商業電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力kfr-35gw/nhda-3製冷劑是32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