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7460208505

    此詩為蘇軾所作的《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原文是: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勞心插。

    牽牛獨何畏,詰曲自芽櫱。

    走尋荊與榛,如有夙昔約。

    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

    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白話翻譯:

    萱草雖然是微小的花朵,但孤芳自賞也自能挺拔。

    在這一片亂葉中,一棵一棵的費心種植。

    唯恐畏懼這牽牛之人,(牛)自綠芽可咀嚼至淺根。

    就好像昔日有著宿命的約定,我找尋著荊棘與榛木。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南齋這讀書之處,一片翠綠甚是活潑。

    偏偏如同共工般儲存雨水,使得這籬笆年年損壞。

    賞析:蘇軾在寫這一系列詩時正處於人生的特殊時期。這一時期,蘇軾在任鳳翔籤判期間,蘇轍留京侍父,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一在鳳翔,一在開封,詩賦往還,唱和甚多。而在這以前,兄弟兩人一直生活在一起。

    他們在驛車隆隆的懷遠驛準備制科考試時,在一個“秋雨梧桐葉落時”的夜晚,對床夜雨,想到出仕未免遠別,曾相約早退,蘇軾赴鳳翔任是他們兄弟第一次遠別,依依不捨之情特深。

    這首詩當然不只是詠物,而是在借物以抒慨。同時表達了自甘淡泊的精神,與懷寶自珍的心態。

    擴充套件資料:

    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

    1、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釋義:怎麼才能得到萱草,來忘記這離別母親之憂愁。

    2、明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釋義:朱熹註釋說: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忘記揹負母親的責任和思念啊。

    另一稱號忘憂(忘憂草),

    3、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

    釋義:萱草,食用可以使人開心,忘記憂傷和思念,因此也叫忘憂草。

    4、《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

    釋義:北堂幽深黑暗,可以用來種植萱草。

    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憂愁。

    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