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城觀點

    張旭、懷素的狂草確實是中國書法的極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書法最具旋律感的高階藝術,很多書法家喜愛張旭、懷素的書法作品,比如,毛澤東主席的書法就受到這兩位書法家的影響,成了現代人非常喜愛的書法作品,比如他的《致陳雲信》(1959年 12月 30日)、《七律·長征》等書法,十分流暢,很有韻味。張旭、懷素、毛澤東等的書法確實是非常耐看,具有藝術韻味的佳作。

    筆者也非常喜歡草書,喜歡這三位偉大書法家的作品。草書表現的是比較激烈、暢快的心理感受,寫草書時一般心裡的情感是激盪的,而平靜、沉悶的心情一般難以寫出好的草書,但是,是否說喝醉了草能寫出好的草書,是否說喝醉了才能把寫草書技能的發揮得最好,這可能是因人而異的,據觀察,只有少數書法家在寫書法時喜歡喝些酒,但也不是喝得酩酊大醉才寫書法,而大多數書法家在書寫時是不喝酒的。

    適當喝些酒確實有利於讓情感表現更徹底,更能夠放開心情來寫書法,拘束更少,所以,寫草書有可能發揮得更好,詩論上說:“李白斗酒詩千篇”,那麼,書法和詩一樣,都是藝術,而藝術是需要情感的,所以,喝酒確有激勵創作藝術的一面,有讓你寫書法寫得更瀟灑更暢快的一方面,但是,也不能走向極端,如果喝酒太多了,醉得不知所以了,一定是寫不好的。

    再說,書法是藝術,是需要有功底的,即便是草書,也是需要有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和佈局的,也不是亂寫就好的。在某種意義上,草書更需要有深厚的功底,需要有楷、隸、篆、行做基礎,在筆法、章法、佈局等上面沒有基本的功夫,是不太可能寫出好的草書的。

    所以,如果要寫出好的草書,一定要先有基本的書法功底,要先學其他書體,有了楷書、隸書等的基本功,然後再學好草書,打好地基,再建成高樓,一定會更好。

    藝術與酒有關,但藝術不等於酒醉後的表現;適當喝酒有助於讓草書發揮得更好,但喝醉了一般是寫不出好的草書作品的,藝術需要的是真誠而豐富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書法,需要以情動人。

  • 2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一、張旭是一位很有藝術氣質的人,才情奔放,但好酒!與李白、賀知章等並稱“飲中八仙"。杜甫《飲中八仙歌》描繪他:每當大醉,便大呼狂走,以頭濡墨作書,故被人們稱為“張顛"。

    張旭草書出神入化,從傳世的《古詩四帖》來看(見下圖),用筆以圓頭逆入為主,筆鋒居於點畫正中,體現了"無往不收"的“錐畫沙"的方法,在結體方面,將上下字的點畫緊密相連,有時兩個字像一個字,有時一個字又像兩個字。字之間的空白也是疏密強烈。從而形成了氣勢奔放的藝術效果。

    但張旭寫字並不一味放蕩,他的楷書《郎官石柱記》就充分體現了他的書寫功力!

    二、懷素勤於揮灑,曾在芭蕉上作書,他也好酒!故世人稱他為“醉僧”。懷素在書法藝術領域裡追求淨心、自悟,從而取得精神寄託,透過筆墨在箋素上的莫測變幻,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

    《自敘帖》(見下圖)是懷素的代表作品,他運筆的速度很快,使人不得不佩服他中鋒用筆的嫻熟技巧。《自敘帖》一開卷就有浩蕩之勢,每行連綿之筆很多,字與字之間的聯絡很密切,整行字以一筆出之而書寫完的很多,這正是典型的“一筆書"。但他的楷書法度也是極精嚴的!

    鵬譽軒筆莊認為:張旭、懷素兩位大師,儘管都是"酒仙",但無早期的苦功,到晚年也是狂不起來的!

  • 3 # 使用者1451204604546

    寫草書能不能喝酒,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個明白人都能回答的問題,酒後能書關鍵喝了多少的問題,我酒量大就多喝點,酒量小就少喝一點,反正是酒後,有很多人酒後無德的,如張旭,常常在醉酒後狂草,甚至用頭髮寫字,當然這樣的字不可能流傳千古的,在當時也就是廢紙而已,古詩回帖絕不是在醉酒寫成的。懷素是個和尚,應該受戒不能喝酒,他常犯戒所以當時也沒多少文人雅士與之同飲,他的草書本身就是反傳統的,更不受人待見,他的字一直在寺廟裡反而能儲存下來,而張旭的字廣受歡迎,能流傳至今就極為罕見了。我個人認為寫草書要能控制的筆那是絕不能喝醉的,一般在酒過三巡之後書寫是完全可能的。

  • 4 # 國禮藝術家範志禮

    好的草書源於好的行楷功夫,嫻熟自如、胸有成竹是寫好草書的翅膀。懷素、張旭、毛澤東是古今草體書法大家,自有功夫、氣質和時代豪氣注於筆端,至於酒之作用,並非關鍵。因酒之樂,豪情大起,筆走龍蛇,兼有神來之筆,是藝術之奇徑,但絕非獨徑,也絕非大醉之功。

  • 5 # 禪城梁山人

    就張旭、懷素醉酒後書法更“龍飛鳳舞、屢有佳作",結合我數十年飲酒的體會談點看法: 酒後應是有某方面的感官刺激作用,但不是做某件事質的飛躍。 壁如我近十年來飲酒應不下30OO斤酒。是否每每酒後做事就有意想不到的”奇蹟事”呢? 應不是! 飲酒最直接的反應是對身體的作用,是身體的五臟六腑的承受的事;特別是邁進花甲之年飲酒之人的敏感體現。 拿剛入己亥年(豬年)的正月,整整30天每天近一斤酒(不下30斤酒),但這段時間偶爾在"悟空欄目"談點話題,仍是詞語依舊、水平依舊。酒後能不跑題已是幸之又甚,更難說有"酒後驚人的表達。 可見,說張旭懷素不少的佳作是醉後之產物,恐不符合人體身體各機能的作用。 拿懷素而言,他十歲便入僧寺靜心枯躁苦練書法數十年,才會形成懷素別具一格草書。 故對懷素書法上的過人之處,我曾在前年說過幾句話:“懷素幼小存遠志,遁入空門書卷紙。 詩仙書祖眉上梢,別具草書歷代傳。" 能成大家者,皆因都有一種勤勞作、善博覽,孜孜不倦長進之心,方能隨時隨地“筆走龍蛇”,佳作長留世間。

  • 6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張旭、懷素以狂草著稱於世,有顛張狂素之稱。他們的草書是不是要喝醉了以後才能發揮?這個問題,應該說是有這種可能,但不能說全是這樣。實際上,古人所飲用的酒大都是米酒,酒精濃度偏低,具品酒之意。即使喝的有些過量,也只是微醉而已。並不是像我們今天的高度酒,容易喝的過量,導致酩酊大醉和失態。比如“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在微醺狀態下的靈感之作。不管是誰,如果喝的爛醉如泥,那是什麼也做不了。所以說,張旭、懷素還是在半醉半醒的情況來書寫。但是,這也得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們兩人都是在功底深厚的基礎上,偶一為之。為什麼?假如長期以來都是這樣,那書法就不能流傳為“法書”了。有可能錯字連篇,變成了“髒、亂、差”,無不令人作嘔。由此可見,能不能書寫狂草,主要還是與人的性情和修養有關。即使滴酒不沾,依然可以“狂上天”。所以,顛張狂素與酒,沒有太大的關係。

  • 7 # 翰墨書道

    實際上,單純就張旭和懷素來說,確實是酒後才能發揮的更好。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如此就簡單模仿他們的行為,認為只要喝酒才能寫好草書。我們知道,他們的楷書的功夫也是超凡入聖,正因為他們有超越常人的書法基本功和文化修養,才形成了他們後來的狂草成就。酒實際上只是一種媒介或者說催發劑而已,並且是表面的,而不是真正深入書法家核心的因素。書法創作的真正媒介仍然是書法家的情感所致,也就是因感而發。

    雖然我們說張旭懷素的草書是酒後書寫最精彩,實際上就他們的作品《古詩四帖》和《自敘帖》,並沒有說是酒後的作品。從書寫內容看,仍然是有目的的書寫,並不是喝了酒,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作品,基本上酒後的作品,酒前也是有所準備,甚至是爛熟於心的文字內容或草字字形,然後以酒為媒,一氣呵成。

    所以,說我們瞭解書法史上有以酒為媒介草書情況就可以了,大不可每欲書,先喝酒。我們現代一些狂草非常精彩的書法家也沒有說是什麼酒後的作品。

    比如王厚祥的草書,也可以說是滿紙風雨煙雲了,也不見的就是酒後的作品。

  • 8 # 詩詞名句鑑賞

    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才華橫溢。與李白,賀知章為友,酷愛飲酒。杜甫將他們列為“飲中八仙”。其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由此可見,張旭的癲狂。

    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經常喝得大醉,呼叫狂走,乘興揮毫,甚至以頭髮蘸墨汁書寫,因此有“張顛”的雅稱。

    懷素是另外一位狂草書法大家。他和張旭一樣,除了書法,也愛好飲酒。只是比張旭晚了二十多年。

    受到前輩張旭和顏真卿的影響,懷素的書法既有張旭癲狂勃發的氣勢,又有圓轉飛動,空靈流暢的氣韻。他將禪學與書法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字字欲仙,筆筆欲飛”的境界。他因此得名:醉素。當時的詩人們都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

    見字如面。兩位狂草書法大家風流瀟灑,卓爾不群倒是很配這個“狂”字。至於喝不喝酒,完全看興致。

  • 9 # 中國象棋大師傅

    張旭和懷素都喜歡酒後進入到巔狂狀態進行書法創作。以求其無拘無束,忘我隨性的狂草書法自然流露的精神境界。與酒後吐真言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兩人在書寫狂草之境的共性。

    但並非每寫必求其醉,是心之所致,達到很有書法創作欲望之時,才會追求這種狀態。

    懷素是在張旭的書法成就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張草,但張旭除了善於狂草之外,也同樣擅長楷書,楷書是不可能在醉酒之後的狀態下去進行創作的,所以,並非每寫必求其醉境。

    這其實是書法寫作者根據自身對寫作狀態的適應和需要而為之,並非人人必醉才能寫出佳作。因人而異,否則成塗鴉了。

  • 10 # 五德堂葉

    如此書法大開大合/張力挺拔/線條流暢/給人賞心悅目質感/更兼有阿娜多姿亭亭玉立的穿越矇朧似有游龍戲珠的美感/草書多數在酒後似醒如夢壯態下更顯得韻味十足/因為草書在行雲穿霧時更講究神似意到而非形字/這就是漢字在揮寫草書時特有的象形生態給人留下的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場預測中的時間序列法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