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平定,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

    所以,如果平定安史之亂的人只能選一個,那就是李光弼。

    此外,郭子儀與李光弼齊名,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史稱“李郭”。

    《舊唐書》中評價李光弼:即使是孫、吳、韓、白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史稱李光弼:“自艱難以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

    因此,李光弼實是大唐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之人。

    其實郭子儀政治家的身份高於其軍事家的地位,其之所以更有名便在於此。

    郭子儀武狀元出身,一生歷經七朝而不倒,寵辱不驚、恢宏大度,他除了名將還是名相。

    此外,郭子儀有許多的民間戲曲、小說和影視形象,其身上更具傳奇性,因此名氣也更大。

  • 2 # ZERO零度Tuxu

    客觀的來說是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等等將領,隨著唐玄宗執政後期,老邁昏庸,導致武將手握重兵,俗話說得好有並就可以造反!

  • 3 # 海闊雄風

    唐朝中期,玄宗年代,安祿山、史思明,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對唐玄宗不滿,發動叛亂,結果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造成竹藍打水一一一場空!

  • 4 # 犆別

    安祿山本有野心,安史之亂是以安祿山在當時與楊國忠爭寵,遂楊國忠捷書上奏,屢言安祿山必反,遂楊國忠圍搜安祿山的長安居宅,貶嫡親附綠山的官員,恐楊國忠對已不利而遂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唐。

  • 5 # 125878215蜂獾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基本都是牛人,李淵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李淵出身北朝關隴貴族,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造成嚴重社會動亂,從根本上動搖唐朝的統治,給社會,經濟,政治,帶來無法估量的重大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朝歷史轉折點,唐朝從繁榮昌盛人民富足走上社會極度動盪,走向衰落最後走向滅亡,安史之亂,是指安綠山和史思明,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將領,都是唐朝節度使大權在握,位高權重,說白這些少數民族的權力太大了,節度使最早設置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節度使開始只是管理鎮內軍需排程和軍營田地事務,就是管理軍隊的後勤的節度使,並沒有掌控軍隊的權力,這不能不說唐朝皇帝在朝庭管理上出現重大失誤,這些少數民族從骨子裡就有反叛基因,非常不老實,朝庭在管理出現重大重大失誤,特別在軍權管理上應牢牢掌控在漢人手中,到了唐玄宗在朝政管理更是極度混亂,一個管理後勤的節度使逐漸掌控民事,財務,行政管理,軍隊指揮權,這麼大的權力非常容易使這些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出事反叛是退早的事,朝庭還全然不知,當時安綠山居住在今遼寧朝陽的胡人,和野人沒有什麼兩樣,怎麼能讓這些胡人管理朝政管理地方事務,而且管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據說他的祖先從今伊朗遷移而來,安綠山通多門民族語言,年輕時在邊境市場充當突厥與唐朝中介人,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他當官,安綠山用重金賄賂使臣,獻媚皇帝,博得皇帝唐玄宗的信任,因此不斷加官進爵,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安綠山己成為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軍政大權在握他怎麼能不反叛,也就是掌控今河北,遼寧西部,山西一帶軍政大權於一身,具備了稱霸一方的實力,就在安綠山起兵之前也沒有引起唐玄宗的懷疑,到了天寶十四年,安綠山已經露出叛亂的種種跡象,過於自信的唐玄宗還說,祿山對我推心置腹,肯定不會造反,當時全國總兵力57萬,而邊兵就有49萬人,天寶十四年二月,他獲准在自己轄區以32名蕃將代替漢將,安綠山怕朝庭先發制人,於同年十一月九日發動叛亂,至德二年757年,安綠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部將史思明又將安慶緒殺死,後來歷時七年才平息叛亂,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藩鎮割據局面,有相當一部分藩鎮根本不服從中央指揮,出現分裂局面。根本難以維持大唐帝國,中國走向分裂,大唐自唐玄宗天寶年間150多年中國處於軍閥混戰,統治中國290年的大唐帝國壽終正寢。

  • 6 # 龍拳舞秀

    安祿山挑起的!而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主要歸結為四個方面:

    一是唐玄宗的晚年荒廢怠政,滋長了腐敗和姦臣;二是安祿山被唐玄宗過分倚重,集三鎮節度使於一身,手握20萬大軍,又遠離京師,容易萌發篡權野心。三是楊國忠壓不住場,作為一個外戚,楊國忠相比李林甫的狡詐差得遠,沒有什麼過人才能和權謀術,容易遭人別人看扁不服,在此情況下還妄想排擠安祿山,怎能如意?於是被人一不做二不休的當成謀反的藉口了。四是唐朝征討南召失敗,前後搭進去20萬,唐軍精銳損失慘重,關中兵力空虛,給安祿山製造了絕佳謀反的機會。

  • 7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歷時七年零二個月,由三代皇帝平定,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等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唐朝再無中興之日,變得平庸。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司馬光《資治通鑑》:“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令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究竟是如何造成的?點燃這一事件導火索的又是誰?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五月,安祿山叛變,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等一干重要人物,倉皇西逃。到了扶風郡,唐玄宗命人召將士們進來,對他們說了這四個字:託任失人。

    至於他說的“託任失人”是什麼人?實則是李林甫、楊國忠這兩個人。安祿山不過是被李林甫逼急了,結果要江山又要美人。

    李林甫和楊國忠兩人的上臺,其實是玄宗為滿足自己多種需要實現的。用李林甫是為了幹掉那些整天說抬槓的“直臣”,用楊國忠是為了扶植一個人對抗並最終取代尾大不掉的李林甫。

    不過玄宗在他們兩人身上還發現了其他優點,尤其是楊國忠。

    楊國忠真的是無德無能之人嗎?能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之位的,自己不學無術,沒有幾把刷子,可能嗎?又有人說他的宰相之位是靠楊玉環的枕頭風而得來,我要說有這種可能,有句老話“朝中有人好辦事”,但我想問的是為啥楊貴妃的其他兄弟沒有官拜宰相的,而反而讓她的一個遠房族弟得了這種好處呢?

    楊國忠除了善於逢迎外,又有理財和識人之能。說他理財,大概是山西人的優勢,他首創就地徙貨,變重貨為輕貨,運往中樞,省去大量運輸損耗,使國庫豐盈;說他識人,是他獨立選官,不假人手,省卻了大量冗餘手續,為安史之亂後的中唐積累了很多人才。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並建立起文官制度,話語權就掌握在儒生手裡。在他們的評價體系中,佔第一位的是所謂道德文章,理財卻被他們鄙視。可惜帝國不能只靠道德文章來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要用錢,王公貴族的窮奢極欲要用錢,雄心勃勃的對外擴張更要用錢。

    事實證明,楊國忠比他的前任更加能幹也更有辦法。他甚至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中央庫藏不足的問題,讓好大喜功和揮霍無度的皇帝可以大手大腳。滿心歡喜之餘,唐玄宗應其請求賜名國忠,意思是國之忠臣。到了最後,就連李林甫也奈何不得他了。

    晚年的唐玄宗見天下太平無事,以為再也不用操心了,於是深居宮中將政事全部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

    因此,引發安史之亂的導火索就是楊國忠。

    當然,安祿山的反唐確實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楊國忠的出現只是讓安祿山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反唐理由。因為安祿山的反唐口號就是“清君側,誅楊國忠”,既然安祿山的反唐是“事有必至”的,又多了一個看似正當的理由,安祿山幹嘛不用呢?

    所以不能說楊國忠逼反了安祿山,是安祿山自己想反,一個是自願,主觀的,是奸臣賊子;一個是被逼,客觀的,是迫不得已,天壤之別!

  • 8 # 小龍女5505

    安史之亂是由玄宗昏庸楊國忠專權安祿山史思明野心膨脹慾望滋長而引發歷時十餘年之久令百姓苦不堪言生靈塗炭大唐從此走向亡國之路.

  • 9 # 趙劉果兒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蓄意已久的政治性叛亂。

    為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通常說到安史之亂的原因,經常都歸結到唐玄宗李隆基身上,基本都指責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相信野心家安祿山,導致了結束盛唐輝煌的意外叛亂。但事實上,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人生病一樣,往往存在日積積累如出一轍一般,安史之亂的災難,歸功於唐朝數十年制度上出現的錯誤。我們透過苦讀史書瞭解到,唐玄宗在結束了唐中宗、唐睿宗時期的混亂局面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於是就掌握了最高權力。這位年輕的皇帝勵精圖治,大膽起用姚崇和宋璟為相、宇文融理財、張說輔政。而此時此刻,大唐帝國至今將近百年之後,也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歷史稱稱之為開元盛世。空前盛世,讓日益年邁的唐玄宗非常意滿志德,於是他終日沉醉於霓裳羽衣曲,痴迷於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而國之大事任由奸臣當道。

    開元盛世前有李林甫秉政,後有楊國忠擅權,而邊疆之地胡人出身的節度使安祿山則一點點地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率兵於范陽起兵叛亂,而此時太平日久的大唐王朝則已是不堪一擊,而平叛之路漫長且又異常艱辛。安史之亂是唐朝一個由盛而衰的點,同時,這件事還造成了唐代的藩鎮割據。安史之亂經歷了一共七年零三個月,雖然這個叛亂最後是被鎮壓住了,可是唐朝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經過了這一次的禍事,大唐是大不如前了的。無論是從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來看都是處於一種苟延殘喘的狀態下。安史之亂後,唐朝又現宦官專權、朝中大臣互相內訌、各地藩鎮割據為王、北疆胡人添堵,大唐苦苦支撐,但此時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恰好給了大唐王朝最致命一擊,於是在公元907年,大唐王朝徹底滅亡了。

    我們透過查閱史書瞭解到,安史之亂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

    在開元二十四年冬天,唐玄宗自從東都回到西京,從此就不復東幸。唐玄宗自此便開始怠於政事,這位剛剛經過數年家事煩惱的天子,這時已完全寄託於精神上,終日沉制在新的歡樂之中,整日與他的太真娘子,如膠似漆,根本不會有太多的心思放在勤於朝政上。唐玄宗長期荒意政事、思慕長生,隨之而來的絕不會是厲行節儉,只能是崇尚奢鹿,也就是所謂的心蕩而奢靡。自開元未年開始之後,玄宗漸肆奢欲,怠於政事,這就給宰相專政專權造成了可乘之機。先有李林甫,自持相位十九年,隨養成天下之亂,後是楊國忠處心積慮勾心鬥角,其取李而代之相位,聚斂而終成其亂。楊國忠之賊其窮兇極奢,終成其亂,大肆聚斂錢財,另一方面蓄意而為之慾以不斷激怒安祿山,故意令其反叛之心日益動搖,朝內卻以取信於玄宗。楊國忠還指使門客前去刺探安祿山陰事或圍捕其宅,或將其安插在京官中的耳目親信貶官使得安祿山日益惶懼,遂舉兵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

    在天寶年間,安祿山得到的恩寵日漸加深,而此時此刻他在邊疆深耕數載又手握有龐大的兵權。 楊國忠屢次得知安祿山囂張跋扈,故欲將其而圖之,所以屢次向玄宗箴言說其恃逆之狀,玄宗則不信之。

    自開元中期開始以來,朝中的精兵良將都戍守大唐北方,使天下之勢偏重。而且,唐朝節度使位高權重。每一個節度使統領於州,是這個地區最高軍事長官,功名卓著者往往可以入朝為相,所以節度使地位頗重。節度使掌握一方大權,必然就造成割據一方的局面。但在盛唐時代,這個事情還不算問題,各個節度使之間有相互制衡的關係,大家彼此實力差不多,誰也無法一家獨大,因此表面上還是太平穩定!最終,楊國忠則多次激怒安祿山,欲其速反以取信上,安祿山則決意遽反,以將兵入朝討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終於釀成大亂。後來,安祿山得到寵信,勢力膨脹兼統三鎮,封東平郡王。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援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 10 # 史無止境

    釀造“安史之亂”的楊貴妃楊貴妃,名玉環,號太真,原籍蒲州永樂,出生在容州,長在四川。父親楊玄琰,曾在蜀州任司戶。楊玉環自幼習音律,能歌善舞,容貌超群,聲名遠揚,很快引起皇宮的注意,以致後來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貴妃娘娘。楊玉環是在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大婚的這天,作為咸宜公主的伴娘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楊玉環的父親官職很低,所以她處處小心,不敢太讓眾人矚目。但她太出眾了,她這樣的人是不用去表現的,想遮掩都掩不住,所以她還是被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李瑁注意到了。壽王對她一見傾心,要迎娶她為妻,而壽王的母親武惠妃也十分喜歡楊玉環就要求唐玄宗冊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二年,李瑁終於如願以償地迎娶楊玉環為妻。婚後,小兩口過著恩愛有加的甜蜜生活。然而這樣的日子沒有過多久,楊玉環卻被自己的公公—皇帝老爺子唐玄宗盯上了,於是有了後面說不盡的有關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情事。其實唐玄宗在壽王迎娶楊玉環那天起,就看上這個兒媳婦了。

    這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色皇帝,當時是以父皇的身份參加她和壽王的婚禮的,在婚詔中,他忙不迭口地稱讚楊玉環“閉花羞月,含章秀出”。可見她在玄宗的心中的印象是何等之好,對壽王抱得美人歸的醋味是何等之酸!

    毫無疑問,唐玄宗當時對楊玉環不是沒有念想,無奈那時候有武惠妃恃寵在側,容不得他心有他屬,況且,這是兒子的皇妃,如有非分之想,也是有失體統。所以他對楊玉環想歸想,有武惠妃在,他縱然有再大的膽,也不敢濫下皇詔,濫施皇命。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壽王的母親武惠妃發病身亡,唐玄宗的這顆被壓抑許久的賊心一下子活躍起來了,他想躍躍欲試的當然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兒媳婦楊玉環。他認為將其佔為己有的機會來了。可是,這種事來硬的顯然不行,來暗的又無處著手,畢竟是兒媳婦,奪兒所愛,有悖常倫啊。思前想後,終於想出了個“曲線奪愛的招數,即以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為名,將楊玉環召入宮中,讓她做了“女道”,道號“太真”讓其整天整夜地居住在太真宮。

    條件有了,環境也有了,剩下的事還會是什麼呢?

    其實壽王和楊玉環早就看出老爺子心裡的那個小九九,當她被什入宮的前夜,夫妻倆就在一起想對策,楊玉環有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哭哭啼啼地說要逃走。可是這天下是人家的,你逃到哪兒才能得到安寧啊?倒是壽王展現出了風度,他認為,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也許父不是想象的那種人,真是了,也就只好認了。從這一點看來,楊玉環對自己入宮後所要面臨的事,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因此,玄宗在宮人盡知的情況下對楊玉環動手動腳,到偷情,再到暗度陳倉,楊玉環不但沒有半點的抗拒,而且還是很配合的。

    再後來在李家父子之間毫無選擇之權的楊玉環終於肯棄了壽王,“愛”上了唐玄宗。

    唐玄宗也於天寶四年正式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嫵媚多姿,能歌善舞,而且善解人意,對玄宗體貼入微,凡事能夠迎合玄宗的嗜好,玄宗對她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對於這段子妻侍父,李商隱在《驪山有感·詠楊妃》裡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可以想象,壽王的心情是多麼的沮喪與尷尬,不僅與皇位無緣,而自己的媳婦也被父親搶走了。

    已過暮年的唐玄宗得到楊貴妃後,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如獲至寶也”楊貴妃的魅力之處不僅僅是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高超的音律與舞蹈藝術修養,而唐玄宗對音律、舞蹈同樣有著極深的造詣。

    我們所熟知的楊貴妃,體態豐腴,以“肥”為美,但這一現代人看來是舞者之大忌的特徵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成為一個優秀的舞者。音樂一起,可謂身輕如燕,靈動自如。相傳霓裳羽衣舞便是她根據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編排出來的,二人可謂心有靈犀,唐玄宗對她更加寵愛了。

    此時國家正得益於原始積累,一時還算富強且太平,政權相對鞏固,沒有什麼內憂外患。唐玄宗便躊躇滿志,被這種物華天寶、歌舞昇平的表面盛世所陶醉,對“逆耳”之言不再像以前那樣熱心成天貪戀於聲色犬馬,更別提什麼勤政儉約的作風了。

    只有享樂才是唐玄宗的至愛。

    他原有的治政激情全部轉移到奢侈揮霍上,極盡鋪張排場之能事,光後宮佳麗就達歷史之最,尤其是在將楊玉環弄到手後,這種淫更是達到極度,而對朝中大大小小政事不聞不問,任由溜鬚拍馬、不學無術的“弄臣”奸相李林甫去“擺平”。

    可以想象,一個皇帝,從明君蛻變到一個昏君竟是因為這一個漂亮的女人,國能不危?

    然而,唐玄宗依然我行我素,疏賢親佞。楊玉環有姐妹三人,和楊玉環樣的有才有貌,唐玄宗一一都寵愛有加,全部封為國夫人,經常封賞這賜予那,僅脂粉錢一年就得花上千貫之巨。楊玉環還有兩個堂兄楊銀青和楊國忠,分別被封為鴻臚卿和上柱國職位,準他在家門前排列相當於三品官的儀仗。這五家人在玄宗光環的籠罩下,縱橫呼應,勢傾天下,門庭若市。唐玄宗每到華清宮玩樂,五家人都隨同前往,衣飾“照耀如百花之煥發,而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於路”

    對政治失去興趣的唐玄宗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下任由李林甫等專權,而自己逍遙自在。後來又在楊貴妃的推舉之下,重用了楊國忠,一方面討好貴妃,一方面牽制李林甫。事實上,他已經對李林甫、楊國忠失去了控制,因為李林甫與楊國忠已經同流合汙,開始有賊唸了。

    古人說得好:“腐敗必淫奢,淫奢必腐敗。上行則下效。”唐玄宗的昏庸直接導致了李林甫和楊國忠兩位政客的專權,他們在朝中驕縱跋扈,使得朝廷上下腐敗成風,十分混亂。大唐王朝便是由此走向政治腐敗,貪汙橫行,民不聊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斷加劇,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正是由於此,才催生出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總導演安祿山本是唐朝的邊塞節度使,但生來也不是一個本分的主,當他發現唐玄宗不理政事時,就已經產生了篡位的念頭。於是趁國家之亂,私下招兵買馬,囤積糧草,為起兵叛唐做好準備。同時,他用各種手段騙取了唐玄宗的信任,被逐漸加升為唐朝軍權最大的邊將。

    安祿山騙取唐玄宗信任的手段中,有一條是認楊貴妃為娘,而他的年齡要比楊貴妃大上好多。可謂心機算盡,無恥之極。透過這一點,使楊國忠對他的威脅降至最低。那邊,他又與楊玉環的妹妹虢國夫人楊怡卿卿我我,併產生私情,結果被楊國忠發現。楊國忠看不上安祿山,屢次三番地在玄宗面前說安祿山的壞話,並扣押了安祿山的一封重要書信,這逼得安祿山無路可退,只能舉兵造反。

    楊貴妃絕對想不到的是,正是自己的這個乾兒子將她的一生全部葬送。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以“討楊國忠,清理朝政”為名率大兵15萬,發動了叛亂,大軍攻破潼關長驅直入,直搗長安。唐明皇的美夢被驚破,貴妃的豔舞不再誘人,皇宮在破城大軍的陣陣吶喊聲中顫抖在危難時刻,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及皇子皇妃們倉逃往四川,途經馬嵬驛的時候,隨行的軍隊發生譁變,將士們要求唐玄宗誅滅楊國忠和楊貴妃。唐玄宗無奈,忍痛割愛將楊貴妃賜死。

    楊貴妃走完她的傳奇一生時,年僅38歲。

    楊貴妃死後,唐玄宗也未能獲取治國良方唐王朝也從此日趨衰落,直至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花夕拾》的《狗·貓·鼠》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