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閻王對飲李豔青
-
2 # 吳金成15206425036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人體應適應大自然才能長壽。可是先進的醫學或科學,救治不了作死的人。他,她們用先進的科學把自已的生活,生存環境,作息時間,隨便改變。導致怪病,反季節病,層出不斷。自作死不可活。
-
3 # 小醫生陳鵬
關於這個問題,我根據個人理解及臨床工作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作簡單分享:
1. 經濟條件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了
飲食方面:膳食結構從以往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平衡膳食結構逐步向歐美髮達國家
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其特點是高蛋白質、高脂肪、低膳食纖維等(通俗一點講就是大魚大肉),並且飲酒量也不少;這種現象在城市尤其大城市中常見,現在農村也不少見;這使得能量長期攝入過剩。
另一方面,食物加工得越來越精細、複雜,使得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大量損失。
當然,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是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也不小。
作息習慣:由於白天工作繁忙,晚上下班後常常選擇酒吧、KTV、餐廳、電影院等休閒娛樂環境壓力,也有不少朋友宅在家看電視、玩遊戲、玩手機等,常常深夜才入睡。
出行習慣:現代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公交、地鐵、私家車、計程車以及滴滴等使得大家出行,基本靠交通工具,步行、騎腳踏車等能夠有身體活動的出行方式較少了;這些使得身體活動量大大減少。
工作方式:資訊科技時代數控、機器人、自動化車間等的出現,許多的工作崗位已不需要再花費太多體力,而是靠腦力;這也使得身體活動量大大減少。
上述因素都可能導致出現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原發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斷增加。
當然,由於只注重發展經濟而忽略對大自然的保護,導致大氣汙染、水體汙染等都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同時觀念也在轉變,由以往經濟條件不好時,只有當症狀已經無法忍受才就醫的觀念,轉變為小感冒都要擠在三甲醫院的專家門診的觀念,對疾病診治的需求明顯增加。
2.醫療技術進步了,
醫療技術、裝置較過去得到了飛速發展,既往不知道的疾病可以被發現了,認識不深刻的疾病能夠闡述清楚了,發現不了的疾病能夠診斷了,發展到晚期才能找到的疾病早期就可以發現了,缺乏治療手段的疾病有辦法治療了等等這些都會導致醫療需求的增加。
當經濟改善了,對醫療的期望值增加了,認為目前的經濟那麼發達了醫療水平那麼高了,有一點不舒服(實際上不是什麼大問題)到醫院就能夠解決掉,這樣的觀念在臨床患者中也很常見。
另外,中國人口在不斷增長,尤其現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明顯,年齡越大,患各類疾病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患各類疾病的人數也會不斷增加。
【小小內科醫師||營養師一枚】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
4 # 張醫生的朋友們
1.大家的健康觀念都改進了,保險業的繁榮就能說明問題。
2.醫療水平進步太快,以前都是看了也白看,看也看不好,住院也沒用,現在很多病的治療手段發生了大變樣。
3.過度醫療,能享受醫療資源的人越來越多,存在過度醫療的現象。
4.至於是不是醫院想多收病人多掙錢的看法還真不是,其實臨床醫生一般情況都是超負荷工作,都想少收病人。
-
5 # 白雲200946121
主要是大醫院的醫生太次了,他們的特點,架套不小,花錢不少,最多也只能治點表症,過一個周你再來,最後人也叫他給冶死啦,家裡的積蓄,和報銷的藥費全叫他掙得圪了。
回覆列表
生活條件好了,醫療裝置先進和病人多少沒有多大關係。從古至今病人是一樣多的,因為人吃五穀雜糧,生活的環境都是一年四季,都是黑夜與白晝交替輪迴,因此不需要對病人所謂增多而困惑。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希望長壽,所以對自己的健康十分在意,生活條件好了,有能力到醫院治病。因此醫院的病人相對多了。從此看出,人們衛生保健意識增強,醫療常識也知道的多了,這是好的一面。也有人過度醫療,造成精神疲憊,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其實患病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其中所謂的疾病70—80%的都是可以自愈的,無需到醫院找醫生治療。第一,要轉變觀念,把疾病看作是正常的生理保護措施,而不是病變;第二,相信所謂的病是可以自愈的,因此無需大病小病都到醫院去,第三,要保持好健康的心態,多與人溝通交流, 加強體能訓練,提高基本素質。第四,一旦出現疾病,要積極配合科學治療,不可聽認配方和江湖術士之言,以免耽誤病情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