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08974435984

    經典名言及意思

    《大學》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第一章)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第二章)

    譯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3、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第三章)

    譯文:因為君 主貴族們能夠以前代的君王為榜樣,尊重賢人,親近親族,一般 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澤,享受安樂,獲得利益。所以,雖然前代 君王已經去世,但人們還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4、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 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譯文: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後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採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第一章)

    譯文: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

    2、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譯文: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第二十章)

    譯文:做事要勤奮地學習,細心的探究,謹慎地思考,明確地辨別,還要踏實地去餞行。

    4、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

    譯文: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是能夠充分實現自己天性的人;能夠充分實現自己的天性,就能夠充分實現他人的天性;能夠幫助別人充分實現天性就能充分實現萬物的天性;能夠讓萬物充分實現天性,就可以贊助天地化育為物;可以贊助天地化育為物,就可以跟天和地並列為三了。

    2. 名言加含義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解讀]堅持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斷前行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為、行,就是實際行動。有了實際行動,再難的事情也能辦到;沒有實際行動,容易的事情也辦不成。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解讀]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柔寡斷,遭人鄙棄。果:堅決。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解讀]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這句話說明了對真理的渴望。“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正是表達了這種思想,對自由、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可以使人捨棄生命。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解讀]時間像江河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人在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齡大了一事無成,那就只好空留悲傷、後悔。人生積時為日,積日為月,積月為年,看似長久。年少的時候盼望著長大,常覺得日子過得很慢,來日方長。其實,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自甘暴棄,終於要後悔也來不及。

    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漢•賈誼《新書•容經》

    [解讀]凡事做過了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做過了頭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

    3. 《大學》中的經典名句

    《大學》中的經典句子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註釋】 選自《大學》第一章。

    道:宗旨,綱領。明:第一個明動詞,彰明,顯發。

    德:德行。親:更新。

    止:有達成和維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圓滿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樹根,末:原指樹梢。

    【譯文】 大學的宗旨,就在於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在於更新民風,在於達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達到的境界,然後志向就能有所確定。

    志向確定以後就能靜下心來,心靜以後就能安閒舒適,安閒舒適以後就能認真考慮,認真考慮以後就能有所收穫。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任何事情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什麼在先,什麼在後,就接近於合理了。

    【賞析】 在《大學》的開頭,便闡明它的宗旨,在於彰明人類天賦的光明純瑩的心靈,光明正大的德行;在於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再透過禮樂教化,以啟迪人們的自覺,去除物慾,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行,而達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對大學的綱領有所體會,自然便會立定人生志向,以此為生命的理想方向。

    確定了心中志向,便不會輕易為外物所幹擾,就會至死不渝地去追求。不論面對何事何物,都能認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親民的關係如同根本和末梢的關係。

    “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果,對大學綱領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自然距離大學之道的實現不遠。2.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註釋】 選自《大學》第二章。

    齊:管理。修:修養。

    正:端正。致:推極,獲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譯文】 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賞析】 治國、齊家、平天下都是怎樣做人的問題,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就是修身的問題。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體表現在行為、節操之中,可行為節操由意念志向所決定,如果意念志向夾雜著私情物慾。

    表現在行為節操不符合道德規範。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誠,心靈自然能夠體現在各種行為事物之中,心志不為物慾所誘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實道德的修養前提是透過學習,獲得知識,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這段話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開創一個道德的世界,就必須有一個道德的國家,國家由家組成,家由個體的人組成;最終歸結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註釋】 選自《大學》第二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個投影機哪賣的價格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