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太陽雨47155173

    佛家的佛性

    道家的道心

    王陽明的良知

    就是人人皆有的惻隱之心

  • 2 # 有話少說

    “仁義禮智信”,儒家的。

    《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禮,樂,一起論。和為貴,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樣,和平。而是如音樂之合拍,和諧。

    《禮記,樂論》,“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

    何謂天地之序?即,君,大夫,士,上下之間的禮節,“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 3 # 毅而三思吳六奇

    禮即是制度,是人類聚居後應當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事準則。並且禮是早於仁義智信出現的,比如孔子就說過“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簡陋的禮,是村規民約,是祭祀儀式,可細化完善之後,逐漸獎懲分明,這便可以讓人看到家法。比如打翻了祠堂的香爐,要被執行家法,因為這不合禮。但是對比宗族,國在家先,所以錯誤的家法家禮,就可能涉及到濫用私刑。

    荀子曾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國家無禮,僅僅是少祭祀、少禮儀嗎?不,是法律法規的不施行,是獎懲機制的不完善。

    不妨以今日對比,如“人無禮不生”。像民間常說的“坐地炮、滾刀肉”,在他們做出那些無禮行為後,會被周圍怎樣看待?不僅鄰里會非議,就是他家小孩子都可能沒有玩伴。更甚於他們在大鬧政府單位時,可能會因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被行政拘留。就是高鐵男、雞爪女這等無禮之徒,不也是以負面形象被新聞報道麼。

    而“事無禮不行”,這就是“照章辦事、依法行事”。但僅僅知禮、守禮是不可取的,不僅是因為禮的損益涉及持續不斷的完善,更是因為有子曾說過的:“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所謂“和為貴”是大家知禮而行,但如果對方無禮,自己再繼續“和為貴”,一步步退讓下去就太迂闊了,這不是智仁勇三達,更不是義之所在,甚至於因退讓而放棄對禮的堅持,就是在放棄道理,放棄普適性極強的律例法規,這甚至涉及無信。

  • 4 # 王永y

    仁義禮智信,是孔子推行的一種制度,克己復禮就是想把當時的制度回覆到周易時代,孔子的禮就是用舊後製度束縛後人。仁義禮答信,就是讓人民耍有禮智,不要反對朝廷。

  • 5 # 香漫寶居

    禮,可以理解為,禮法,比方周禮。這是一種規章制度。用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人的行為,一定要符合禮法的要求。反之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在一種,就是指,為人處世的一種度。這是建立在,道德意識上的一種自覺性。沒有人為的規範,完全是從人性出發的,自我約束行為。比方,不損人利已是禮。不巧取豪奪是禮。不趁人之危是禮。能懷仁克己也是禮。還有日常生活中,語言柔和,態度謙恭,都是禮的表現。不管怎說,他一定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一定不會有悖禮法的。所以說,道德是仁義禮智信的總說。仁義禮智信,是道德的細分。當然還不只這些。那人們通常說的,禮品彩禮,和送禮又怎麼講呢。為什麼華人,把送東西給別人,前面加上個禮字呢?我個人的理解啊!這是誠意的一種表現。就像我們說,我很有孝心,那這個孝心如何表現。透過物質,或給父母喜歡的,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我們對某人有誠意,帶上禮品,是把這種誠意表現出來。在一個就是,既然是表達誠意。那就得有個度。所送的東西,如果超越了這個度,那就是越禮。那,這個表達的方式,就變質了。是道德和法律所不容許的。所以送東西,前面加上個禮字,也是在提醒人們,凡事要有個度,不能壞了禮法!

  • 6 # 滸將

    ‘禮’乃是古代人民創造的與神交流的方式。郭沫若曾說過:“大概禮之起於祀神,其後擴充套件而為對人,跟其後擴充套件而為吉、兇、軍、賓、嘉的各種禮制”。

    《荀子·禮論》中解釋“禮起於何也”中講道,人生而既有慾望,有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設法求取,求取沒有分寸,便會引起紛爭,進一步會引發社會動亂並影響生產,因而需要制定禮儀,“養人之慾,給人以求”,使得人們的慾望不至超過物質生產發展的水平,“是禮之所由起也”。 《禮記》中說禮是來維持秩序,調整人與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史記·禮書》中指“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制儀”。用補儀來制約人們的慾望,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

  • 7 # 生活百態百味

    “仁義禮智信”中的“禮”是儒家提倡的規範人與人之間的標準行為語言規矩和制度。

    《禮記選錄》說:禮啊,是用來確定親近疏遠、判斷疑惑懷疑、區別相同與不同、明辨正確與錯誤的。

    “禮”的本質就是透過讓人遵守行為語言規矩和制度,讓人的品行得到完善,言談符合常理。

    “禮”的精神在於剋制自己、不讓自己粗魯無節制,而且要去尊重別人,即使是社會基層人員,不管他是做什麼工作的,都是值得尊重。

    禽獸沒有“禮”,所以亂倫。“禮”把人和禽獸區別開來了。

  • 8 # 西河的字說

    概括地說,‘‘禮’’就是人和神鬼、人和自然、人和人相處的一種言行規範,以保證人和神鬼、人和自然、人和人關係的和諧有序。

    禮的最早的寫法是‘‘豊’’,象禮器‘‘豆’’盛雙玉用以祭祀之形,後來又專門加了‘‘示’’字旁,現在簡化為‘‘禮’’。因為祭祀神鬼、山川天地和先祖是古人心目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禮節,所以就選用了祭祀的場景來表示禮節、禮儀的意思。

    在《史記•五帝本紀》裡,就有關於禮的記載,最初的禮只是指祭祀的一些規範,黃帝和顓頊時期都把祭祀神鬼、天地山川和先祖作為重要的國事,祭祀的時間、地點、祭品、程式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都屬於禮的範疇。

    到後來不僅對祭祀、迎賓、戰前動員、慶典、婚喪嫁娶等重大國事活動做了規範,而且對民間家庭內部的人際關係也做了規範。尤其是帝堯時期,各種禮儀規定基本比較完備了。比如,當時的貴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不同級別的爵位,天子會授予五種長短不同的玉板作為配飾的信物,叫瑞信,五種合在一起叫五瑞。朝見前,天子要把五瑞收回,朝見後再返還諸侯們。諸侯和大臣朝見天子時的禮物也有標準,卿用活羊,大夫用活大雁,士用死野雞。為了規範家庭內部人際關係,還設定了專門的官職來負責,這種官員叫司徒,負責調和五典,就是五種家庭內部人際關係,要求做到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所有這些行為規範都是禮的內容。

    儘管成書於漢朝的《史記》有可能受到‘‘獨尊儒術’’的影響,在書裡過於強調‘‘禮’’,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在儒家出現之前,‘‘禮’’作為國家治理的手段已經出現了,國家治理者們透過對各種人際關係行為進行規範,來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

    至於儒家提倡的‘‘禮’’,並不是儒家獨創的,而是把已有的‘‘禮’’理念吸收納入了自己的核心思想體系裡而已。因為這一理念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穩定固化、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也被過去歷代國家治理者所推崇。而且儒家特別強調人際之間的關係,所以又強調性地加了一個‘‘仁’’,主張人和人之間要有愛心。

    現在說的禮貌、禮節、禮儀從語言學角度看是語義的延伸。從實質內容看,都是言行的規範而已。

  • 9 # 知觀很自在

    “仁義禮智信”的“禮”如何理解?大哉問。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網友的理解是大有偏差的,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為禮是用來維護集權統治的工具。

    2、認為禮是用來劃分社會階級的工具。

    3、認為禮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禮貌待人。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那我們應該怎麼理解“禮”呢?

    在《禮記》中有一篇叫做《經解》,對六經做了言簡意賅的總評:“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禮教的恭儉莊敬,是對人格的修養,對人品的薰陶,當然包括了平常所說的禮貌,但遠遠不止於禮貌這麼簡單。

    易中天教授所著的中國歷史一套書當中,《奠基者》這一本里面,對周公旦做了非常高的評價,說周公是中國文化的奠基者,這是非常精當的評價。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文王開創,武王伐紂,周公輔佐成王奠定中華文化基礎,四大制度安天下,影響力直到現在乃至將來,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封建制”(但不同於現世所說的西方封建制),經濟制度上實行“井田制”,社會制度上實行“宗法制”,文化制度上實行“禮樂制”。禮樂制,就是以禮立秩序,以樂促和諧。

    要充分準確理解仁義禮智信當中的“禮”,恐怕只能是讀通儒家《三禮》:《禮記》、《儀禮》和《周禮》。作為個人的人品修養、人格薰陶,作為社會的秩序文明,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在今天,我們國家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說就是“禮”的真實運用。

    但凡是通讀儒家四書五經的學人,都應該能夠明明白白地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都是在推崇中國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大同世界、小康社會的理想政治形態,都是在求備統治者的人格修為和仁政德政,這才是真真實實的造福人民啊,哪裡是什麼維護專制統治呢!當然,宋儒們對先秦儒家進行各種篡改和錯解,以及如何被綁架和利用,以導致清末民初孔家店被打倒等一系列問題,就另當別論了,此不贅述。

    很多人認為禮樂制就是為了維護上層統治,這種思想大概是受革命潮流的影響吧,大概是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思潮的餘波影響吧!須知,在人類歷史上,改朝換代的撥亂反正,平均也要幾百年才進行一次,而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需要和平、和諧的,這才是普羅大眾所追求的安定生活呀。再者,此一時彼一時,此一人彼一人,思考問題需要考慮不同的時空背景,命不是人人都可以去革的,反不是人人都可以去造的。高祖劉邦斬蛇起義開創大漢江山四百年,系列神話故事只能專屬於他一個人,換個人講講這些神話試試?人人都做皇帝夢,你還得看看自家祖上有沒有積功累德呢!所以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當口,是要鼓勵革命精神的,但社會安定下來之後,禮樂的秩序和諧就是主旋律了,要不然你看看今天社會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混亂狀況,難不為此痛心疾首?

  • 10 # 慈音1

    謝邀!仁義禮智信的禮應該如何理解?禮,是儒家思想三綱五常之一的核心思想內涵。一是在春秋時期。泛指社會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當時孔子的禮,即指周禮,禮節,儀式,也只人們的道德行為規範。二是禮字特指和的內含,調和,和諧,協調,恰到好處的意思。三是禮也特指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周,周公等古代帝王治世之道。引申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之道。四是禮特指調節,調整,限制,抑制的意思。總之,孔子禮的時只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孔子禮認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的。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要符合禮的規範。所以,禮在封建社會被統治階級推崇了兩千餘年經久不衰。但是,新社會對禮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標準,它是視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中講文明,講禮貌的重要內容之一。社會主義的禮,就是講政治,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修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葉秋海棠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