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仲遷

    戰國七雄到了秦始皇這已經截然分野,秦國一家獨大,滅亡六國統一天下是秦國的基本國策。

    荊軻的任務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太子丹與荊軻分析天下形勢時說:“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也就是說南韓已經滅亡,滅趙由王翦和李信兵分兩路進行,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下一步就是燕國了。擺在燕國面前有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抵抗,而秦滅六國是不可逆轉的決策。

    在此之前太子丹在秦國做了五年的人質,雖是王子秦王並沒善待他,因此一回到燕國,太子丹便積極謀劃報復秦王的事件,只是苦於沒有時機而在等待中。太子丹此時有沒有刺殺秦王的打算?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到了王翦已經滅了趙國,形勢所逼,再不出手便沒有機會了。於是,太子丹經過多方物色,終於找到了荊軻,他交代給荊軻的任務是: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根據司馬遷的描述,太子丹的方案將秦王扣為人質,逼其談判退地。如若不成,再行刺殺。

    事實上荊軻也執行了這個方案: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可是匕首雖然便於隱藏,長度卻不夠,這就給了秦王反應的時間,倏忽之間,失敗已經啟動了倒計時。

    荊軻的劍術

    司馬遷很顯然對荊軻的失敗也很關注,從技術上提供了一個事例:魯勾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這個魯勾踐也是個劍術高手,荊軻曾經拜會過他,也許是想向他討教幾招,可是荊軻一見到魯勾踐發怒便離開了。荊軻死後,魯勾踐評論道:還是荊軻劍術不精啊。

    歷史上刺殺成功的刺客未必都是一流高手,而現場情況又複雜多變,想要單純靠技術取勝太過片面。私以為荊軻的劍術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失敗的根源而在於太子丹一開始的意圖就錯了。秦王決意吞滅六國,太子丹卻幻想效法曹劌劫持齊桓公的做法來圖存,太過浪漫。

    春秋爭霸,爭的是盟主,終究還講一個“禮”字,齊桓公為求名聲還倒送燕莊公50裡地;戰國征伐,為的是土地。名聲這東西已經不再講求,國家的存亡哪能憑信一紙契約?

  • 2 # 歷史一刻

    說下雙方身份,一位在朝為王,一位在野為民,實力相差距大。

    當時秦王幾乎坐擁半壁天下,大秦版圖西擴舊秦,北涵草原至大漠舊長城,南含巴蜀,東南到楚地之郢,三晉之土半數在手,附庸在即。

    以秦軍之力,以秦國國力,別說荊軻,七王莫不懼之,懼之腦力和行動力必然發揮失常。

    以古慣例,百官上朝和外使覲見,不準帶武器,而秦王佩長劍,還是極度鋒利的天下至寶,再加上百官在側,秦衛士在外,除非心理素質超然物外和武力超強,不然危險係數超高。

    再就是看天命時運,這些機運好幾種,偏偏秦王自小厲練,鐵血出身,動作敏揚捿,在自己本場作戰心理和戰力大大加分,而荊軻無援,心理負擔大,也擔憂殿外武士,還有荊軻得防秦侍從和大臣,最終百密一疏,被秦王斬斷大腿…

  • 3 # 幕後羅記

    荊軻是失敗的刺客,卻是萬里挑一的死士。他刺秦,必敗無疑。原因有三:

    第一,荊軻劍術太差。

    先來個情景再現。

    公元前227年,荊軻奉燕國的太子丹命,攜帶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獻地燕督亢的地圖(古獻地圖等於獻地),出使秦國。

    太史公以如椽巨筆,寫下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送行場景: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荊軻至,秦王嬴政大悅,沐浴更衣,於咸陽宮接見。荊軻的副使,同為刺客的秦舞陽,被大秦王朝的氣勢所攝,戰戰兢兢,心驚色變。

    荊軻鎮定自若,微笑上前向秦王謝罪說:“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地圖給我!”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於是圖窮匕見。

    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刺秦王。尚未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驚駭而起,裂袖繞柱而跑,荊柯緊跟,而秦國的法律規定,殿上侍從大臣不允許攜帶任何兵器;各位侍衛武官也只能拿著武器都依序守衛在殿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準進殿。

    正當危急時刻,來不及傳喚下邊的侍衛官兵,因此荊軻能夠追趕秦王。這時,侍從醫官夏無且用他所捧的藥袋投擊荊軻,替秦王爭取了一口氣的時機。

    這時秦王正圍著柱子跑,倉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侍從們喊道:“大王,把劍推到背後!”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才拔出寶劍攻擊荊軻秦王繞著柱幾圈後,撥出長劍出來回刺荊柯,荊柯砍斷大腿,緊跟著秦王連劈荊軻七劍。

    荊軻倒下之後,以塗毒匕首投擊秦王,未中人,只擊中銅柱。

    荊軻靠柱而笑,躺地張腿,說道:“我之所以失敗,其實還是為了想要生擒你,不然你必死無疑。”

    可惜了能洞穿厚甲的魚腸劍……

    荊軻刺秦王計劃很周密,難度也非極大,卻僅僅砍斷了秦王的一隻袖子,未傷分毫。要知道,荊軻使用的匕首是塗了劇毒的,可惜,竟然連皮都沒擦破。

    史記中關於荊軻劍術爛的記錄有三條: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與蓋聶論劍,蓋聶聽出他論劍有諸多硬傷,於是怒而目之。荊軻心下害怕,溜了。僕人尋找不見,回覆。蓋聶曰:走就走吧,剛才我用眼睛瞪他的時候,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了恐懼。——《史記·刺客列傳》

    魯句踐聽到荊軻行刺秦王的事,私下說:“唉!太可惜啦,他太不講究刺劍的技術啊。

    荊軻刺秦失敗,只能說明荊軻真不是個稱職的刺客,作為一個刺客,在秦王全心看地圖,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居然一刺不中,劍術實在太爛。接著追秦王也追不上,體力比秦王還差,還能當上刺客?秦王拔劍回刺,荊軻毫無躲避能力,一下被刺到大腿,最後投擲又不中,死前只能找回顏面的調侃一句,因為想生擒才會失敗的。

    哎……

    其二,秦王和秦國的運勢。

    這就要扣題了——秦國之勢銳不可當,一個刺客豈能力挽狂瀾?

    此時秦國、秦王和秦軍,正是運勢鼎盛上行之時,其氣壯山河,鯨吞天下。一個刺客之力,根本無法與國家和君王的強勢崛起相抗衡——荊軻刺秦,恐怕也就是有驚無險了。

    其三,就算刺死了秦王嬴政,也無法刺死強大的秦國 。就算後續之君沒有嬴政千古一帝的雄才大志,秦國一掃六合或被延緩,但也只是時間問題。一方面是秦國的強大進取,一方面是六國自己不爭氣。秦朝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

    然而,即便失敗的刺客,劍術再爛的刺客,但凡血性、膽氣和犧牲精神猶在,未必就不是真英雄。

    荊軻刺秦,縱使失敗,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壯烈的一幕。這一幕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留下了不惜飛蛾撲火也要反抗暴政的基因。這對日益懦弱、庸俗,漸漸失去尚武精神,不懂捨生取義,再也不會視為知己者死的華人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荊軻刺秦,心知必死,然而甘心赴湯蹈火。十三歲殺人的秦舞陽,被氣魄宏大威嚴的秦王宮、虎狼之姿的秦王和虎狼之師的王宮衛隊嚇得魂不守舍,荊軻淡定微笑獻圖刺殺,堪稱英雄膽,也因為他早已視死如歸,無論刺殺成功與否,荊軻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甚至死無葬身之地,但毫不躊躇,還能隨機應變,毅然出手……可見心志之堅。

    這是死士,中國第一流的死士。

  • 4 # 秦三鳳璧

    荊軻的行為現在來講就是太子丹僱兇殺人,在法制的社會是要嚴厲打擊的,現在中央政府就在打擊涉黑勢力,而且勢頭很猛。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項職業,有吃有喝有錢花,還有女人伺候,還有名,你殺的人名氣越大那你就“名揚天下”了。所以秦始皇屢遭暗殺,知道名的僱兇人有太子丹、張良……。還有詩歌歌頌他們,如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有一句“在秦張良錘”就是例子。古代的殺手和現在有些相近,就是誰待我好,誰出的錢多我就為誰去幹,如僱兇者A出100萬去殺B,殺手也許會告訴B,B說我出1000萬你去殺A,他就會去殺。還有殺手一般父母在大都不願幹此事,除非僱兇者承擔贍養他父母的責任。歷史上僱兇殺人大都出於奪權的目的,在史記的刺客列傳中列了四位刺客,一;是魯國曹沫,嚴格講曹沫不能講刺客應該稱“無賴”到差不多,身為將軍和齊國打仗三次全敗,在訂立盟約時身藏兵器挾持齊桓公要求他把佔領之地吐出來,齊桓公只得照辦,畢竟命是最重要的。二;是專諸。專諸是伍子胥幫吳公子光物色的刺客,是為了幫公子光奪取王位,結果成功了。公子光當了吳王闔閭,伍子胥自然變成了親信。專諸殺吳王僚和荊軻殺秦始皇的方法十分接近,是公子光宴請吳王僚是用藏在魚肚裡的魚腸劍行刺的,大概吳王僚沒有提高警惕或者反映遲緩些吧送了性命,專諸自然逃不掉一死,可他的兒子在太子光當政後封為上卿。三;是豫讓,晉華人。這豫讓投靠了二回,第一次投靠的是範氏和中行氏,第二次投靠的是智伯。晉三分時趙襄子滅了智伯,豫讓要報殺主之仇,他就扮成一受刑之人進入趙襄子宮中在廁所工作,趙襄子上廁所時感到心跳個不停,就命人去查,把他查出來一搜,果然查出兇器,問了他名和動機,他說為智伯報仇,趙襄子說:“智伯殺了你以前的主子範氏和中行氏,你應該感謝我才對,你怎麼反到要殺我呢?”,豫讓回答:“範氏和中行氏對我是小恩,我已經報了,而智伯對我是大恩所以我要報仇,”趙襄子感到他有顆忠義之心也沒殺他,就放他走了,可還是提防著他。一次在橋上又看見了他,把他抓來一搜又搜出兇器,這次趙襄子可不放他了,而豫讓希望趙襄子給他一件衣服,趙襄子問他何用?他說我用劍刺衣二、三下死了去見智伯,算替他報了仇,而趙襄子還真成全了他。四;聶政。因殺人避仇到齊國以屠宰為業。韓嚴仲子與韓相俠累有怨仇,到齊國以重金託聶政替他殺仇人,聶政當時老母在堂,婉拒了他,等老母死後就去了南韓,儘管俠累身邊護者眾多還是殺了他,並同時擊殺護者數十人。看來聶政在刺客中大概水平最高的,我看也許環境不同,所以他殺人最多。

    在刺客列專中重頭戲大概就是荊軻刺秦王了,我想大概是秦王名聲最大吧!在秦始皇和各國的關係中楚和燕應該說最好,燕王喜和秦始皇他爸異人都在趙做人質,白起的長平之戰結束時趙國全國縞素,幾乎每家都有人戰死,大臣都要求殺了公子異人,這時燕國這個喜的王也在當人質,就勸趙王不要衝動,殺了異人可能會得到更大的報復,況且趙國也有人質在秦國,所以沒把異人給殺了,當然誰也沒料到30年後當時剛生的孩這麼厲害。而且趙正和太子丹還是玩伴和發小。說實在的在當時中國正走到了這關鍵的一步的時候了,白起坑殺了50萬趙兵,嚴重削弱了秦最大的死敵趙國的實力,又產生了一位思想極其聰慧的天才人物,這也許是人類的幸事,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能發揮資源的最大利用效果,有利於人類的科技發展。在刺客列傳最後司馬遷寫道“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義較然,名垂後世,豈妄也哉!”說實話司馬遷這話在現在看是錯誤的,殺人亡命,受錢財被僱殺人真是現在打擊的對像,還要名垂後世嗎?

  • 5 # 歪史

    刺殺失敗只能說是荊軻能力不夠,春秋戰國時代刺客很多,尤其列入司馬遷的刺客列傳以後更加的盛名遠傳。

    但是,同樣列入傳記中的其他人物都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務,只要荊軻例外,最終計劃以失敗告終,既沒有完成太子丹的計劃,結果事與願違,盛怒之下的秦王加速了燕國滅亡的時間。

    對於燕國來說,這是一次失敗的行動,當初 ,太子丹企圖藉助刺殺來改變燕國的命運,可是,事與願違,最後,燕王在聽從代王趙嘉的建議之後處死太子丹,期望可以平息秦王的雷霆之怒。

    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燕國還是在秦軍的軍事打擊之下迅速滅亡。刺秦行動最後可謂是燕國加速滅亡的導火線,就像蘇洵說的,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天下未必那麼容易被秦國吞併。

    可是,這次行動可謂是最經典的好心辦壞事的例子。事情並沒有按照太子丹的想法來前進,在誘死樊於期,最後荊軻被殺,牽連太子丹被殺,連帶賠進去燕國之後,刺秦完全竹籃打水一場空。

    從一開始,這個計劃就是不會成功的計劃。因為按照當時的國力情況,殺掉秦王,最好的情況,最多也就是統一天下的人換成另外一個秦王而已,即使不是秦始皇趙政,總體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而且,秦國在國君被殺之後肯定興師問罪,一樣會加速燕國的滅亡時間。即使刺秦成功,秦國因為君位爭奪陷入內亂,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這樣才有可能阻擋天下大勢,但是這樣的希望渺茫,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至於刺殺失敗原因很多,計劃不周,沒有做出有效的應變措施,依據記載,當時擺在荊軻秦舞陽身邊的機會很多,但是在一團慌亂之中都沒有好好的掌握。在燕國久負盛名的秦舞陽在秦殿之上呆若木雞,變成隔壁二傻子。完全成了雞肋,或許沒有秦舞陽的恐懼神色,引起秦王的先天警惕,或許會成功。可惜,一開始就讓秦王警惕,雖然在荊軻的巧言令變之下暫時掩飾過去。

    一個計劃失敗的責任原因很多,可以不客氣的說,這次刺殺行動秦舞陽和荊軻都有責任,圖窮匕見之時,如果事先有過演習和應變對策,成功不成問題!可是,千年之後,在司馬遷的記載之下,躍於我們眼前的是刺殺時刻一到,秦舞陽呆若木雞,荊軻慌亂不堪,沒有一點的鎮定表現。雖然這個事情換成別人不見得表現比他們好。

    不過,失敗終究是失敗。不能因為他們的義行就淡化。因為,他們的行為最後直接加速秦國對燕國兵戎相見。

    但是,我們還是要肯定荊軻秦舞陽視死如歸的精神,在明知必死無疑的時候,事後,無論成功失敗,他們都是死人。毅然決然的輕歌快步的一路向西。可謂是隻身入虎穴。包括隨行的秦舞陽名不副實,呆滯沒有做出任何幫助,一樣都要肯定他們的行為。

    捨生忘死為了國家的安穩永遠需要鼓勵和讚揚。但是也不能忽視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總之歷史任人評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sbox怎麼修改方向鍵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