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峰原創
-
2 # 行書一點通
硬筆初學者:別臨古貼!別臨古貼!別臨古貼!我練的是硬筆行書,目標是書法與實用結合的行書,喜歡理性分析、實事求是!
迄今為止,在我所見過的練字愛好者朋友中,我沒見過一個只臨古貼,日常行書卻能寫得比較好的,讓我非常佩服的!
而我所知道,甚至也學習過,寫得一手漂亮的實用行書的高手。早年往往學過田、龐、吳等等現代字貼,然後也學的有古貼!
你也可以想下:你見過哪個練字者,日常硬筆字,寫的和古貼一樣?沒有的!註定不會有的!
別和書法家對比,普通練字者與書法家的根基、悟性天賦、努力程度,大多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日常抄寫――
而寫一手好字,卻又是大多練硬筆字朋友的目標!問題出在哪?一、臨古的初學者,往往分不清哪些字結構能夠實用;哪些字缺乏硬筆實用性,這好像是小學生學拓撲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若是練的《九成宮》,那麼對日常寫字的幫助,能效比是很低的!
若是練的《蘭亭集序》,對日常字有幫助,但幫助也不是很大!
二、初學者控筆能力上不去,理解力、審美力上不去;此時用硬筆學古貼,寫出一些不自然的繁體。
若看整個書寫過程,更是如同描美術字一般,這不是隨寫也能好字的初衷――甚至寫行書,也是如此!
三、“取法其上”,大思路是對的,尤其是軟筆書法!倘若不看練習目的,不看初學者控筆能力,不看書寫工具的迵異,卻又是誤導人的!
初學者,若只迷信這四個字!不考慮自個實際情況,自己的練字目標!基本上,離“練一手好字”比較遠了!
結合我自己經驗,有下結論:前期入門階段,找個你喜歡的現代硬筆行書字貼,好好學,認真學!此時,可以選臨古貼;
行書入門後,古貼的份量,逐漸加大,和現代字貼可以對比分析,有目的的臨摹,選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硬筆書法,主張尊重“書法”者多,我以為也要尊重“硬筆”的物理特性!
-
3 # 楊軍108398491
關於硬筆臨古帖的問題,就個人練習硬筆臨習古帖的實踐談點自己的看法。硬筆練習直接選臨古帖也未尚不可,如果把硬筆書法當成自個的業餘愛好可以這樣。如若出於日常工作需要,還是建議先選練現代一些硬筆書法家的規範字字帖來練習。硬筆的書寫表現沒有毛筆豐富,這就需要初學者要先把結構掌握牢固,在此基礎上再加強筆畫的練習。透過一段時間對規範字的練習,掌握了一定的結構,筆畫後,要在硬筆書法上面上個臺階,還需在古代的書法寶庫中汲取營養,這就離不開古帖臨習了。
-
4 # 墨幹古
硬筆書法是近代產生的。古人用的是毛筆。硬筆書法,不是別人的字不好,只是我為獨喜歡水墨君硬筆形楷。他居多種書法為一身的。
-
5 # 橙哥雜說
練硬筆字,尤其是初學者,不要臨古帖,那是畫字不是寫字。古帖是用毛筆所寫,頓挫所產生的效果差別很大;毛筆的筆畫粗細對比較硬筆筆畫強,筆畫之間的間距比例,用毛筆寫出來合適,可是用硬筆寫出來則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用硬筆來臨古帖,不利於字形的結構把握,寫出來的字容易中宮鬆散。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硬筆書法字帖,最好挑一家自己喜歡的來臨摹。要是不滿足於他們的筆法,大可以從古帖中汲取些筆意。藝術都會有相通之處,就看你能吸收吸收多少了。前提是你要熟悉古帖,只有用毛筆臨寫過,才有可能體會,切勿紙上談兵、想當然。
把硬筆字寫得有“古意”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書法的意境我們可以從古帖中悟得。但是硬筆書法畢竟是現代社會的產物,還是要從現代硬筆書家的字帖入手。寫今人之形,取古人之意。
-
6 # 千年蘭亭
古帖是什麼?是千百年來,經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歷代大家的書法經典,這些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學習書法的典範。
當代人的書法中,有沒有經典呢?肯定會有的,但那要留待時間檢驗,二百年、三百年甚至五百年後,還能流傳的就是經典,那是現代人留給後人的書法遺產,現在學習書法的人沒有辦法去選擇。
所以說,我們學習書法,臨習古人法帖是正途,學習當代人極有可能走進死衚衕。
那麼,用硬筆臨古人毛筆字帖,怎麼臨呢?
第一,古人因紙張有限,書法作品上的字一般很小,尤其是宋以前的作品。
第二,可以將古帖縮小影印後臨習。
第三,要明白硬筆與毛筆的區別,硬筆對筆法的強調不如毛筆高,但硬筆的線條更勻稱、剛硬,所以不要用硬筆去追求毛筆作品粗細、枯溼等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
7 # 強哥書畫
學習書法,初學者最好選擇臨摹今人字帖作為基礎,硬筆臨古是針對基礎不錯的人來說的。那麼具體該怎麼臨摹古貼呢?
第一,讀帖。
硬筆書法在古代沒有這個藝術形式,只是在當代特別流行。而硬筆書法裡面的筆法、間架結構和章法佈局,都依據的是毛筆書法。
讀帖是學習書法臨帖的前提,這個就好像是和做題之前一定要先審題是一個道理。讀帖就是先讀懂字帖,讀字帖的大致含義,讀繁體字的寫法,讀筆畫的來龍去脈,讀整幅字帖的章法佈局形式!
第二,通臨字帖。
有了之前的讀帖作為前提,那麼臨帖的時候不至於那麼盲目了。
最開始我們可以先通臨字帖,通臨就是以單頁或者是幾頁的形式臨摹,透過這種方法能快速提升個人的書寫流暢度,不至於寫字太慢。如果一開始就單字去扣的話,很可能形成慢的習慣了,以後就難改了。
通臨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學習章法佈局,缺點是可能對於單字的筆畫記憶很差!
第三,精臨字帖。
我認為精臨字帖才能真正的體會到,臨帖的意義。但是,沒有之前的作為鋪墊,這一步也很難做。精臨就是單個筆畫或者是單字反覆的臨摹,成百上千遍的寫,這樣的記憶是最深刻的,精臨不要求寫的很快,只是高質量的輸出。
精臨的時候,最可能的和原貼像,至少也要有八成的類似,不然就白臨摹了!
第四,背臨字帖。
當臨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每個字就會在大腦中呈現出大致的輪廓,這種影象越清晰,就說明前期的工作做的越到位。
背臨其實就是默寫,透過背臨才能檢測自己學到的東西到底有多少,如果在背臨的時候,寫出的字和原貼有七成以上的類似,那就成功了。如果寫出來的字,還是忘不掉之前的書寫習慣,那麼就是說明之前的工作沒有做好。
所以我認為,背臨是檢驗臨摹好壞的標準!
綜上所述,如果筆者能根據我說的幾點去做的話那麼三個月就有很好的效果,字也肯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書法,不要急於求成,要學會堅持,因為堅持到最後才是贏家!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
8 # 壹庸方室
這個問題是個比較好的問題,個人有一些看法和觀點,不知對不對,可供大家參考。
按照書法的要求,硬筆寫字算不上書法,自然和書法存在很大的區別,但是,硬筆書法又是由傳統書法衍生而來,這就又和書法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對於硬筆寫字,我們應當區別對待,切莫於書法一概而論。
硬筆寫字是以實用為基礎,失去實用價值,可以說他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援。現在看來,硬筆字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學生這個群體,當然,不是說其他地方不用硬筆寫字,只是相對集中程度沒有那麼突出,還有一個就是硬筆字愛好者。
我們知道,以實用為基礎的硬筆字,想在交流的時候給人留下什麼樣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將硬筆字寫的美觀,大方,灑脫,整潔,這就足夠了。
當然硬筆寫字愛好者可以追求的深一點,借鑑傳統書法的東西也沒有錯,這要看怎麼取捨,或者說自己的個人訴求決定。可是,不管怎麼樣,硬筆寫字開始直接臨古貼是不可取的,畢竟,古人寫字的喜歡等等都和我們現在實用的硬筆字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豎為行,橫為列;還有從右到左等等,這對於我們現在十分流暢的書寫硬筆字都有很大的限制。
臨習古貼,主要是要在貼中找到古人所謂的法度,可這些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技巧似乎跟我們硬筆字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樣,長期硬筆臨習古貼,會適得其反。
當然,有些東西是相通的,可以在古貼中去借鑑,比如字的結構,疏密等,但這個只是起到借鑑和指導作用,不一定你要寫成古貼中那樣才算好。
沒有練習過鋼筆字,大家見笑了!
-
9 # 翰墨今香
練習硬筆書法臨古帖,這已經得到了眾多硬筆書法家的共識,而且也是大家一路實踐過來的道路,所以在這一點上不應該再有質疑。而且,硬筆書法要有深入的發展,最好是也要有毛筆書法的功底,不然字如嚼蠟毫無味道可言。
筆者臨的趙孟頫《心經》
目前比較知名的幾位硬筆書法家:盧中南、田英章、荊霄鵬、吳玉生、王正良、曹寶麟、顧仲安等等,都是有著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底,那麼他們的硬筆書法的取法自然也是來自傳統書法的經典法帖。所以,我看到有些硬筆書法愛好者對這一點提出的質疑,我是堅決反對的。
接下來我再談談怎麼去臨古帖。
我們臨古帖主要學習古人書法作品的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四點:筆法、結字、筆勢、氣韻。其中氣韻這個東西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很難用語言形容,必須是你的欣賞水平到了,自己才能真正地用心感受到。這就需要你長時間的讀帖,多去看古人的書法名作,特別是手札類的書法,靜靜地、不帶目的性地欣賞,久而久之,就能感受到古人書法的這種氣韻。
臨米芾《蜀素帖》
這裡我們重點說說筆法、結字和筆勢,這三點最容易讓人掉進坑裡的是筆法,也是很多人反對硬筆書法臨摹古帖的原因。實際情況也是這樣,有些硬筆書法愛好者臨古帖,刻意去模仿毛筆書法的筆觸效果,因而在寫的時候就多了很多描字、畫字的動作,特別是在轉折處和出鉤處反覆勾描,這一點我也是反對的。
我之前也走過這樣的彎路,有的時候覺得筆畫臨得蠻像了,但是就是缺少古帖的那種感覺。後來在不斷學習傳統書法理論後找到了原因。你只是用硬筆模擬毛筆點畫形態的外形,就等於你取己之短,學其之長,這種學法肯定是不對的。
臨《啟功絮語》學習提按變化
那應該怎麼學呢?關鍵在於“提按”二字,硬筆學習古帖主要學習古帖當中運筆的提按,因為有了提按的動作,就會有快慢的變化、粗細的變化、輕重的變化,線條表現上就會更加豐富,增加了作品的節奏感。這是形成作品氣韻的一個重要元素。
硬筆書法不能因為筆硬而一味地就是一個快節奏,這種快節奏作為日常書寫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作為硬筆書法表現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還有就是學習古帖的結字,吸取不同名家的結字風格,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還有就是比較關鍵的筆勢的問題。筆勢是什麼?就是書寫的時候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這也是讓一幅作品看起來有氣韻的重要元素。這種筆勢,有的時候是牽絲相連,有的時候是空中行筆筆斷意連。
對於筆勢的重視程度要應該大於筆法和結字,因為筆勢會影響筆法和結字,這一點在臨摹古帖的時候多去讀帖就能領悟到。例如上圖中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茂”字,我用虛線畫出來的地方就是筆勢在空中行筆的路線,所以,這個字雖然並不是筆筆相連,但給人的感覺是一氣呵成,筆勢連貫。
當你真的能領悟到這些的時候,你算是真的領悟到了古帖的學習之法,不僅僅是硬筆,毛筆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正好我對這兩種書法都有一定研究,有幾點建議可供朋友參考:
硬筆書法要先正結構再學筆法,否則便會讓人覺得,輕重失度,整體不穩。
毛筆要先練筆法,再正結構,否則便會感到徒有其表,筆力虛弱。
學硬筆從古帖來,可以正規矩,知法度,確為最佳之選擇。
選帖,可選古帖中,比較硬之帖,如柳公權,黃庭堅等。
用墨比較豐之帖,如顏真卿,蘇軾等則不太適合做硬筆法帖。
選好帖後,可將帖縮印成三十二開張,便於臨習。最好是整張縮,可以通篇對比,提高眼力。
為了儘快上手,建議先用鉛筆摩十來通,尋找感覺。
有了感覺,再放開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