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佛要聲聞弟子回小向大是不是因為阿羅漢沒有究竟解脫”?答案是肯定的。阿羅漢已經出了六道輪迴,解決了分段生死,但是沒有解決變易生死,沒有解脫無明微細煩惱,沒有證到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成佛。故此還需要回小向大,再向大乘邁進。不肯再學大乘的,佛說為焦芽敗種。
聲聞乘是小乘,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究竟解脫,佛不能一開始就說大乘,那樣沒有人信,只能從小乘誘導,循序漸進。當時跟那些阿羅漢說,你們“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都是方便說,到了法華會上,佛改口了,佛是這樣說的: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你看這一段,佛的苦心,眾生覺得成佛太難,佛就先誘導眾生到阿羅漢,說阿羅漢就是真解脫。等到了阿羅漢了,又說,你們離成佛不遠了,再加把勁啊,我以前說你們成功了,真解脫了,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你說佛不是騙人嗎?佛是沒辦法啊,方便說的,不這樣的話好多人不可能修行的,佛真實用心良苦。
還是剛才引用的,”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不但聲聞乘是方便,辟支佛中乘、權教大乘,這三乘也是方便,只有《法華經》說的一佛乘才是真實啊,一佛乘也叫實教大乘。所以佛在《法華經》中說了,”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最後八年說法華真實,還說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這都說的非常明白的,不用解釋了。佛怕眾生處處執著,在《大般涅槃經卷第六·如來性品第四之三》中說到“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其中“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裡擷取幾句:“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深密藏處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猶如嬰兒無所別知,是則名為不了義也。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隨於自心,無礙大智,猶如大人無所不知,是名了義。又聲聞乘名不了義,無上大乘乃名了義。”所以不應依於小乘經典,而應學大乘,學一佛乘。
你可以查一查“五時八教”,就知道佛說法是循序漸進的,從阿含時到法華涅盤時,一步一步引導到一佛乘,阿含時說聲聞乘,“唯權無實”,都是方便法,沒有真實法,方等時就“三權一實”,般若時是“兩權一實”,而法華涅盤時,這個時候是“唯實無權”,只有一個實智,沒有權智,沒有方便權巧的法,所以宣化上人說
“佛以前所說的華嚴、阿含、方等、般若,都是為著這個《法華經》來鋪路,都是為著要說《法華經》,才先說其他那四時的經典;所以在說其他那四時的經時,都是準備將來說《法華經》的,所以這部《法華經》叫“開權顯實”。前邊的華嚴、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為實施權”;佛是為什麼說那個法?就是為著這《法華經》。那麼現在到這個法華會上,這叫“開權顯實,廢權立實”;把以前那個方便權巧的法門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這個《法華經》”。
所以學就學了義的經典,《法華經》是如來全身,佛說為“諸經之王”,諸佛世尊的出世本懷就是說《法華經》。民國高僧、淨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在《與悟開師書》說,“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楞嚴經》說,“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明白了楞嚴法華,成佛很容易。《法華經》《楞嚴經》都是說一佛乘的圓滿了義的經典,明朝高僧憨山大師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這兩部經典說盡了宇宙萬法來龍去脈,把這個道理搞明白當下成佛了生死 。
您說“佛要聲聞弟子回小向大是不是因為阿羅漢沒有究竟解脫”?答案是肯定的。阿羅漢已經出了六道輪迴,解決了分段生死,但是沒有解決變易生死,沒有解脫無明微細煩惱,沒有證到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成佛。故此還需要回小向大,再向大乘邁進。不肯再學大乘的,佛說為焦芽敗種。
聲聞乘是小乘,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究竟解脫,佛不能一開始就說大乘,那樣沒有人信,只能從小乘誘導,循序漸進。當時跟那些阿羅漢說,你們“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都是方便說,到了法華會上,佛改口了,佛是這樣說的: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你看這一段,佛的苦心,眾生覺得成佛太難,佛就先誘導眾生到阿羅漢,說阿羅漢就是真解脫。等到了阿羅漢了,又說,你們離成佛不遠了,再加把勁啊,我以前說你們成功了,真解脫了,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你說佛不是騙人嗎?佛是沒辦法啊,方便說的,不這樣的話好多人不可能修行的,佛真實用心良苦。
還是剛才引用的,”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不但聲聞乘是方便,辟支佛中乘、權教大乘,這三乘也是方便,只有《法華經》說的一佛乘才是真實啊,一佛乘也叫實教大乘。所以佛在《法華經》中說了,”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最後八年說法華真實,還說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這都說的非常明白的,不用解釋了。佛怕眾生處處執著,在《大般涅槃經卷第六·如來性品第四之三》中說到“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其中“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裡擷取幾句:“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深密藏處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猶如嬰兒無所別知,是則名為不了義也。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隨於自心,無礙大智,猶如大人無所不知,是名了義。又聲聞乘名不了義,無上大乘乃名了義。”所以不應依於小乘經典,而應學大乘,學一佛乘。
你可以查一查“五時八教”,就知道佛說法是循序漸進的,從阿含時到法華涅盤時,一步一步引導到一佛乘,阿含時說聲聞乘,“唯權無實”,都是方便法,沒有真實法,方等時就“三權一實”,般若時是“兩權一實”,而法華涅盤時,這個時候是“唯實無權”,只有一個實智,沒有權智,沒有方便權巧的法,所以宣化上人說
“佛以前所說的華嚴、阿含、方等、般若,都是為著這個《法華經》來鋪路,都是為著要說《法華經》,才先說其他那四時的經典;所以在說其他那四時的經時,都是準備將來說《法華經》的,所以這部《法華經》叫“開權顯實”。前邊的華嚴、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為實施權”;佛是為什麼說那個法?就是為著這《法華經》。那麼現在到這個法華會上,這叫“開權顯實,廢權立實”;把以前那個方便權巧的法門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這個《法華經》”。
所以學就學了義的經典,《法華經》是如來全身,佛說為“諸經之王”,諸佛世尊的出世本懷就是說《法華經》。民國高僧、淨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在《與悟開師書》說,“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楞嚴經》說,“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明白了楞嚴法華,成佛很容易。《法華經》《楞嚴經》都是說一佛乘的圓滿了義的經典,明朝高僧憨山大師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這兩部經典說盡了宇宙萬法來龍去脈,把這個道理搞明白當下成佛了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