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勇180607335
-
2 # 金陵餘力
有效交流的方式一:與孩子一起玩!
大人要知道與孩子一起玩是當真的,大人要全心投入,而不是覺得“玩”很幼稚,很不上檔次,天天抱著手機自己玩,或者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
玩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一起戶外運動,探索大自然是最好的。大自然廣闊的天地可以讓孩子和大人有施展的空間。也可以一起動手做手工,剪紙、畫畫、木工、廚藝等都是便於操作的方式。
有效交流的方式二:與孩子一起聊!
孩子的困惑和焦慮需要得到合適的宣洩,而作為他們身旁的大人,也要做好協助工作。最忌諱的事情是一旦出現問題就大驚小怪,把原本不是很嚴重的事情變得真的嚴重起來了。
與孩子聊他們出現的各種困惑、焦慮甚至恐懼時,大人需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傾聽者和觀察者的位置。如果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樣的親子關係就會讓很多問題消失在萌芽狀態。
-
3 # 聽說挺難起名字的
這個問題的範圍也太廣了吧,孩子是幾歲呢?性格如何呢?語言能力怎麼樣呢……在我什麼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其實真的很難給出實用的建議。
我先做個假設吧,假設你的孩子還小(幼兒園或者小學生),那麼多陪伴她,比如給她讀睡前故事,加強親子關係、比如一起共進晚餐,講講發生在身邊的開心事、比如陪她玩遊戲,如果你能透過遊戲進入孩子的世界,你們的溝通可以說會非常的順利且有趣~
其實吧!跟孩子之間,只要不是叛逆期的孩子,只要你稍微花點心思,花點時間用心對她,她都很樂意進行溝通的,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她需要被肯定,被表揚,被注意到……所以還是那句話,只要你願意,孩子都不會拒絕溝通,如果孩子確實不願意,那麼想想她是隻拒絕和你溝通,還是跟身邊的人都拒絕溝通,如果只是你,那麼好好想想你對她的教育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因為事出必有因,找出問題所在,再尋求解決的辦法。
-
4 # 甜番茄1130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看著孩子,全神貫注地傾聽,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美華人類學家的結論是:轉自:孩子那點事 微訊號:aboutbaby 所有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是比較好的時機。有時衝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
5 # 羊寶媽媽什麼是高效親子溝通?
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麼溝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經常會一廂情願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聽、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講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高效親子溝通就是親子雙方,互相尊重彼此的需求,用雙方都滿意的方式,讓對方能理解的語言實現資訊的傳達,它不僅僅是語言,相反的,語言其實只佔很少一部分,而大部分是眼神、動作等肢體語言。它是以相互尊重和愛為基礎,促進親子之間友好和平的相處。
實現高效親子溝通的兩個方法很多家長與孩之間關係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親子溝通不暢。想要實現高效親子溝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孩子有情緒時,傾聽孩子。孩子難過哭泣時,如果家長還在指責、批評孩子,孩子勢必會關上心門拒絕對話。最好的方法是,帶著接納、專注、同理、信任的態度傾聽孩子,當孩子被看見、被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會很快恢復。
2、家長有情緒時,告訴孩子。看見一地的玩具,家長通常會火冒三丈。此時,如果用打罵的方式來發洩情緒,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家長可以透過表達自己的初始情緒和看到的事實,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我看到地上的玩具,媽媽又要收拾很久,我很煩躁。”這種不批評孩子的表達方式,孩子通常更願意聽,也會促使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3、雙方都有情緒時,轉換技巧。如果自己的情緒不是特別強烈,可以把自己的情緒打包,先傾聽孩子。等到孩子的情緒恢復,再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4、雙方都沒有問題時,維護好關係。家長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興趣喜好,找到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還可以多組織親子活動,這些都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方式,相當於給關係賬戶充值。
高效親子溝通與其說是一種溝通的技術,不如說是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有沒有用心去看見孩子的需求。
回覆列表
如果把問話稍微改變一下,問:“你認為千葉大學如何?”回答者在歸納自己意見找到答案之前,必須動腦筋思考。因此,一個優秀的採訪者,不會讓被採訪者進行誰都能回答的固定的答法,而是在誘導被採訪者發揮獨立性和個性。這種“採訪方式”在與孩子的談話時也能發揮作用。
多湖輝發現在母親當中,經常有人從開始就以限制孩子自由發言的語氣給孩子談話,“那邊是郵筒吧?”這麼一問,孩子能夠回答的範圍就完全被固定了,沒有思考的餘地。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應該把“什麼”、“在哪裡”、“何時”、“為什麼”、“你認為怎麼樣”等作為能夠讓孩子回答的提問,這從增強孩子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來看,也是有作用的。
不僅向孩子提問要講究技巧,對於孩子的問題,大人也要非常認真地回答。大多數人在跟孩子談話時,使用孩子的語言,似乎有一種把自己降低到孩子智力水平的感覺。特別是當孩子向大人提出荒唐的問題時,大人常常不由自主地笑起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受到了嘲笑。
有一次多湖輝在美國街頭看見一個約四五歲的男孩子,抓住一位留著亂蓬蓬鬍鬚的嬉皮士問:“對不起,你為什麼赤著腳走路呢?腳不痛嗎?”那位男子注視著孩子的臉慢慢地、像對大人一樣地說:“這是我的哲學,不想隔著鞋,想直接與地球接觸。”這個孩子像是終於理解了,於是小聲地說:“好,是哲學”。這個時候,這個孩子必定是切身理解了“哲學”這句話。所以,這個男子像對待普通大人一樣認真地回答問題,使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提問得到了回答的價值。相反,如果大人採取不認真的態度,孩子的問題最終也得不到回答,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縮手縮腳。
有時候,父母經常以為如果不能亞完整地回答孩子的問題有失身價,就容易把回答問題想得很複雜。因此,當孩子問自己不知道的問題地,大人就會含混地回答說:“以後再告訴你吧”、“大概是這麼回事吧”;相反,對於自己會的問題全部告訴孩子。多湖輝則認為,大人即便是知道的事情也不能全部告訴孩子,因為這樣做會完全使孩子失去自我思考的餘地,對於孩子的提問只憑邏輯性和科學性回答,這才是最佳回答。
孩子到了3歲,每天都會提出“為什麼”、“怎麼辦”等一連串的問題,說明孩子開始萌發了未知欲,這個時候,父母首先應意識到不能馬馬虎虎回答孩子的問題。但是在孩子看來,無論對其作什麼樣的的回答,都不能全部消除其疑問,因此大人就沒有必要一定堅持完全正確性。
相反,大人可以反過來對孩子的提問進行“如果”的反問。透過這樣的提問和對提問的解答,必然會拓寬孩子的思維空間。這種辦法並不是對孩子隨意的提問馬上直接回答,而是讓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所提問的本身,並且啟發他自己找出答案。比如,對於孩子“為什麼夜裡必須睡覺”的問題,就可以反過來問:“那麼,你認為不睡覺會怎麼樣呢?”這個時候孩子應付自己思考“如果不睡覺會怎麼樣”的問題。因此被促使孩子從各個方面探討所產生的可能性,於是,孩子就想出了“不睡覺就發睏”,“不睡覺就會疲乏”,“不睡覺早上就起不來”等答案。
這樣透過反問的方式,讓孩子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思考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可起到暗示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目的。
6/3
時間管理的目標是搞定一切還能玩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時間留不住,我們唯有用心面對必然消失的每一刻,跟上時間的腳步,珍惜現在、把握未來,學會時間管理,讓自己的學習更高效。
記得剛開學時和同學聊天,我問他們:“開學一週了,覺得怎麼樣?累嗎?”孩子們說:“現在剛開學,不累,假期最累了。”啊?為什麼啊?“我驚訝地問。
因為假期要上好多的課外班,英語、作文、奧數……
我上完課外班,回家還要寫作業、彈鋼琴呢。
我們每天都忙,真希望像爺爺奶奶一樣,痛痛快快地看電視。
我每天的作業都寫不完,所以就慢慢寫,反正也沒有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