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臺說
-
2 # 布衣1卿相
史書中對劉秀的描述是:
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
劉秀
用今天的話講就是九歲就沒了爹孃,被叔叔劉良收養。從小寄人籬下,這身世可夠悲慘了。但是劉秀人長得帥啊,身高七尺三寸,也就是差不多一米七五的樣子,擱現在可能不算很高,但在古代也是鶴立雞群了,而且濃眉大眼,高鼻樑大嘴巴,額頭飽滿,怎麼著也算是相貌堂堂了。
另外劉秀還是劉邦的九世孫,他們家這一支傳到他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和平民沒什麼兩樣了。劉秀還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這麼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亂世,還從小就沒了父母,雖然有叔叔接濟,但生活可想而知很不容易。
從出身來看,劉秀有曲折的身世:雖為皇室後裔卻家道中落,幼時而孤,生活困苦。這種身世很符合現在小說主角的設定:起於微弱,透過努力最終站到巔峰。現在來看劉秀也確實如此。
劉秀本來不是個有野心的人,相反他的大哥劉演卻是個好俠養士的人。史書記載:
(光武)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劉秀原本只是個喜歡從事農作,管理家務的普通百姓,並沒有與人爭天下的心。但是為了配合大哥,他在李通等人的勸說下在宛城起兵了。
這之後就發生了最讓人不可思議,以至於把這當做劉秀就是天選之子的證明的一件事,就是劉秀在起兵的第二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參加的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劉秀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太常偏將軍一戰成名,也為他後來奪取天下奠下基礎。
這一戰,劉秀一方憑藉兩萬人擊潰了王莽派遣的四十萬大軍。這種操作被稱為神蹟也不為過。
尤其是史書中還有這種記載:
(王莽軍)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因為這個劉秀還被調侃成會“隕石術”的大魔導師,更添一絲神秘色彩。這也是劉秀被稱為位面之子的最大原因:兩萬人打贏了四十二萬人,中間還有隕石墜落敵營來幫自己,這麼不可思議,說是有上天幫忙也無可厚非。
但事實是昆陽之戰的奇蹟與隕石墜營的關係並不大,而與劉秀的天才的軍事指揮關係很大。
所謂隕石墜營雖然確有其事,但是與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根據史書上的描述,隕石在還沒落地之前就已經散了,所以雖然是當營而隕,但是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一樣砸出很大一個坑,王莽軍死傷慘重。所以隕石的作用只是讓王莽軍士氣受損而已。
昆陽之戰的勝利充分反映了劉秀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王莽政權失敗的必然性。我們來看:
王莽派王邑、王尋率軍四十二萬剿滅綠林漢軍。此時綠林軍劉玄已經稱帝,劉秀大哥劉演被封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此時劉玄劉演在攻打宛城,宛城已經是朝不保夕快要攻下。劉秀和王鳳王常等將領則進攻昆陽、定陵等地。
王莽軍先到潁川與嚴尤,陳茂會合然後向昆陽開進,此時綠林軍將領王鳳和劉秀佔據了昆陽城。值得一說的是,綠林軍的統帥是王鳳,但在面臨王莽大軍的絕對優勢時缺乏對戰堅定性,所以劉秀成為了此戰的實際決策人。
王莽軍把昆陽城重重圍住,城中將領都很害怕,不能拿主意,請劉秀決策。此時劉秀決定自己帶領十二個騎兵突圍出去搬救兵。
在劉秀去搬救兵的這段時間,王鳳等守將死守昆陽城,王莽軍將嚴尤領建議王邑放棄昆陽先取宛城,王邑不許。王莽軍用架雲車,攻城車,挖地道的方式攻擊昆陽城,城內守軍頂不住壓力,想要投降,王邑不許。就在王邑意氣風發,自以為就要成功時,MVP隕石當營而落,王莽軍士氣大損。可以說隕石還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在昆陽守軍絕望之際,很好的打擊了王莽軍的銳氣,為劉秀和援軍的到來爭取了時間。
終於,劉秀率軍來援。劉秀自領騎兵步兵一千多在王莽軍四五里處於王莽軍激戰,王莽軍敗退,劉秀軍乘勝追擊向前推進。劉秀設計偽造宛城來援的書信,假意讓王莽軍得到,王莽軍士氣大降。
劉秀帶三千死士從城西水上衝擊王莽中軍,王莽軍陣腳大亂,劉秀乘銳氣正盛一鼓作氣摧垮敵陣,王莽軍統帥王尋陣亡,此時昆陽守軍魚貫而出,王莽軍潰退。逃跑計程車兵相互踩踏,死傷者遍佈百里。
昆陽之戰中劉秀戰術得當,臨大敵而不懼,沉穩應對,表現了他很強的軍事素養。
所以,昆陽之戰這個所謂神蹟並不是真有神助,而是他的創造者個人實力的體現。
當然,這只是客觀原因,重要的還是我們自身的主觀原因。我們之所以會將堪稱奇蹟的事誇大,將製造奇蹟的人神化,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不相信奇蹟,不相信自己能創造奇蹟,同時也否認別人創造的奇蹟。歸根結底,總是重複且繁重的生活壓垮了我們的自信,生活沒有奇蹟,自己也沒能創造奇蹟,那就沒有奇蹟。所以將其歸功於神,如果是神的幫助的話奇蹟就理所應當了,而且應該更加的誇張。
-
3 # 水一白聊歷史
起初看到“位面之子”的時候,水一白也以為只是為了形容劉秀運氣特別好。今天又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仔細查閱了一下相關“位面之子”的出處。
原來位面是指宇宙也是多元的,每一個宇宙稱之為一個位面,那麼我們自然也是處在一個位面之中的了。劉秀正是這個位面的兒子,受著這個位面的保佑,直至成為這個位面的統治者。好像、似乎看起來有點眼熟,和原來皇帝的另一個稱呼並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多稱天子,即天之子,現在我們形容一些小孩子也說是天之驕子,這麼看來,位面之子,不過是換了個名字,也沒有那麼酷了。
念及此,突然覺得劉秀被形容成“位面之子”有些LOW了,似乎還不如勒布朗.詹姆斯的CHOSEN ONE看起來更拉風一些。
據說,劉秀被叫做“位面之子”主要是因為昆陽一戰,不僅自己威武異常,連天地來幫忙。
當時,王莽軍王邑、王尋領大軍四十二萬,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號稱“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浩浩蕩蕩地便奔著昆陽城去了。
而昆陽城中的守軍僅九千餘人,眾將計議化整為零,當時卻有劉秀提出不同意見,“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與其被各個擊破,不如奮力抵抗。於是劉秀率領13騎出昆陽城,連夜找救兵,迅速集結一萬七千餘人回救昆陽。
此時的王邑軍已經對昆陽城發起過猛攻,上起去車、下挖地道,昆陽守軍退無可退,自然奮勇抵抗。劉秀回援之時,但見昆陽已被王邑軍團團圍住,劉秀這時做了一個讓全體將士意外的舉動。自率千餘精銳騎兵,直衝敵陣,反覆衝殺,斬殺敵軍千餘人,眾將嘆曰:“劉將軍平日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是怪哉。”
隨後,劉秀又派勇士三千,攻敵側翼,直指敵軍大本營。王邑下令,其他軍隊不可輕舉妄動,只管守住營寨,他和王尋自率本部萬人迎戰,結果王尋戰死,他自己的軍馬也被打得丟盔卸甲。
此刻,昆陽城守軍見敵營已敵,便也乘勢出擊,王莽軍頓時大亂,恰在此時,飛沙走石、雷聲震天、大地狂嘯、傾盆暴雨,王莽軍豈有不四散奔逃之理。一時之間,淹死者、踩死者、嚇死者不計其數,王邑、嚴尤、陳茂僅帶輕騎逃脫。
號稱百萬大軍,經此一役,盡數被滅,新朝政權土崩瓦解。
古代的開國君主,大多都是帶有“主角光環”的天之驕子,漢武帝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哪個不是運氣爆棚,漢文帝劉恆更是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被餡餅砸了頭,“撿”來個皇帝做。運氣這東西,有些時候就是顯得不那麼公平。
回覆列表
“位面之子”是科幻小說的一種說法,大概就是這個位面(獨立宇宙)賦予特殊意義而誕生的生命, 集這個位面的氣運而生。也就是說,相對於普通孕育而出的生命體而言,位面子之更受那個最高思念體的青睞。類似於“天選之子”的意思。
劉秀能夠成功開創帝業,不僅是因為他寬仁聖明,還因為他運氣奇好。他這種匪夷所思的運氣,讓現代人戲謔他來自另一個世界,稱他為“位面之子”。
舉例說明:
1.昆陽之戰:流星,雷暴雨,以少勝多。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稱帝,倒行逆施,人們紛紛起義造反。做為漢室後裔,劉演、劉秀兄弟也聚兵起義。
劉秀率軍攻破了戰略要地昆陽,王莽派四十萬大軍前來圍剿。而當時昆陽城守軍不足萬人,被王莽大軍層層包圍。諸將懼怕莽軍強盛,打算退守昆陽城逃亡。劉秀力勸諸將守城,而他去城外徵收散兵。
這時,夜晚有流星墜落王莽軍營中,白天有大片雲朵壓在頭頂,莽兵全都嚇得趴在地上。
據《後漢書·光武本紀》記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古人迷信天象,莽軍認為這是出兵不利之兆,膽寒心驚,軍心動搖。
劉秀在城外徵收了幾千士兵,前去挑戰莽軍。一向文弱的劉秀一反常態,勇猛衝鋒在前,部眾受到劉秀感染,奮勇殺敵,連贏了幾場小規模戰鬥,士氣大增。
當時劉演攻破了附近的宛城,但訊息還沒傳遞過來。劉秀就寫了一封信,信上詐稱已攻破宛城,會馬上來支援昆陽。劉秀故意將信弄丟,讓莽軍撿到,以亂其軍心。
隨後,劉秀率領死士衝擊莽軍主將大營。莽兵猝不及防,互相踐踏逃竄,主將王邑在亂軍中被殺。昆陽城內守軍見狀,也衝出去追擊莽兵。
這時,恰好有狂風掀房,雷電轟鳴,暴雨如注,使江河水漲,淹死大量莽兵。據《後漢書·光武本紀》記載:“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昆陽之戰,先有隕石雨,後有雷暴雨,在危機之時幫了綠林軍。劉秀也因在昆陽之戰的表現,一戰成名,並且從而改變了戰爭局勢。
“昆陽之戰”是中國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這一戰中的各種詭異天文現象,令後人津津樂道。大家將這些天文現象,戲稱為大魔導師劉秀召喚出來的“大隕石術”、“驚雷術”、“暴雨術”,劉秀因此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位面之子”。
2.河北遇險:守門官,呼沱河,白衣老翁
更始帝時,讓劉秀代行大司馬之職,去安撫各方勢力盤踞的河北地區。
王郎詐稱自己是漢成帝之子,定都邯鄲,附近地區紛紛響應王郎。王朗隨即釋出詔書,重金懸賞捉拿劉秀。
劉秀被迫逃亡。劉秀和幾個下屬一路風餐露宿,逃到饒陽時,餓的飢腸轆轆,就進了一家客棧,詐稱是邯鄲使者,想吃霸王餐。他們狼吞虎嚥的樣子嚇到了正在用餐的幾名小吏,被懷疑是假冒的邯鄲使者。於是幾名小吏故意謊稱邯鄲將軍要來了,劉秀幾人聽後嚇得變了臉色,想駕車逃跑。但劉秀轉念一想跑不掉,於是從容地說:“請邯鄲將軍進來。”過了很久,劉秀才離開。
客棧的人叫守門者攔住劉秀,守門長官說:“天下大局豈能預知,能阻攔長者嗎?”放劉秀離開了。
劉秀逃到呼沱河,河面已結冰。他踏冰而過,剛到對岸,河水竟然開始解凍了。
劉秀在路口迷茫,不知該去哪裡,這時突然從路邊冒出一個白衣老翁,指引劉秀去信都郡。劉秀就來到信都郡,郡守開門迎接。劉秀在此徵召了4千人,攻破了附近郡縣。附近的官吏和豪傑知道劉秀身份,紛紛率兵歸附,劉秀的隊伍迅速達到數萬人。
隨即,劉秀髮檄文討伐王朗,各郡縣紛紛響應。更始帝也派兵支援。最終消滅了王朗勢力。
從而,劉秀與更始政權決裂,與群雄爭霸天下。
3. 破降赤眉軍
劉秀在河北整合軍力後,在河北鄗城稱帝,與更始帝決裂。在山東的赤眉軍把更始帝打敗,收編了其軍隊。於是就形成了劉秀直接與赤眉軍對抗的局面。赤眉的軍力強盛,進軍順利,打敗了劉秀的部隊。但在後來的戰役中,劉秀多次擊敗赤眉軍遂決定離開關中,最後迫使其赤眉軍投降。而且劉秀還得到了更始帝手裡的傳國玉璽、七尺寶劍,使得劉秀的帝位更加名正言順。
赤眉軍投降時,尚有20多萬士兵;銅馬軍投降時,尚有十幾萬士兵,使得劉秀成為“銅馬帝”。劉秀收編了銅馬,赤眉幾十萬大軍,大大推進了一統天下的程序。這不得不令人驚歎劉秀有光環加持、神人天助。
劉秀從起兵到稱帝,用了三年;從稱帝到統一全國,用了十二年。當時諸侯割據,還有綠林、赤眉兩大起義主力軍。劉秀既不是起義軍的首領,也沒有絕對強大的軍事力量,竟然比較順利地完成了統一。
而且劉秀統一全國後,還開創了“中興”局面,名留青史。
這些業績,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當然除了說他是“位面之子”,運氣爆棚,其實也與劉秀本人的超群能力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