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默的王二
-
2 # 漫步地蝸牛
個人來說主要有以下四點感想。
第一,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至少一百年或者更久都是,在之前的人類活動當中,我們已經對他進行了不可修復的破壞,用環境換取發展,這是要不得的,雖然說流浪地球講述的人類技術非常的先進,造成地球毀滅的原因也不是環境,但是居安思危,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感慨,不能以犧牲地球為代價無限制的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能一味地盲目冒進。
第二我們人類是非常的渺小科學,科技,一直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但是在自然面前,我們任然不堪一擊,在毀滅性的地球災害年前,能活下來的到底有多少?科技決定了我們的生死,也只有科技,能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面對所謂的主宰者,有能夠活下去的勇氣和底牌。
第三,我們的電影在進步,我們的電影人不單單是在為了票房,他們也在為了藝術,努力去拍出好的片子,而不是一味地只是無腦的拍片。為了票房,他們在真正的思考一些東西。我們的觀眾也在欣賞好的東西,他們越來越挑剔,希望看到好的東西。敢於嘗試不同的題材,探索之前我們落後的領域
第四,我們的電影技術在進步,我們的特技,特效不斷的在進步在拉近距離,透過自己創新也好,和國外合作也好,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特技片,而不是一味地感嘆別人。
-
3 # 我是魚換水
作為一部中國的科幻電影,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中國元素,讓國內觀眾倍感親切。例如濟寧派出所、華人熟知的城市、春節元素、已經洗腦般存在的“道路千萬條……親人兩行淚”等等。電影裡還融入了大量彩蛋,細心的網友更是總結出了50個彩蛋。也可見電影人的用心和細心。還有軍迷細心地發現海報裡“171-11”救援隊使用的無託步槍盡是QBZ47-5.8。真是5.8㎜要堅持100年不動搖!影片的精彩細節還有很多,就不再贅述了。
影片的特效質量不錯,絕不是黑子們的所謂“五毛特效”。劇情上有人吐槽不是突兀、太連貫,我想這應該是受片長限制,在剪輯上做了妥協。還有演員演技上的侷限性,但我感覺無傷大雅。
我認為《流浪地球》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它擺脫了西方科幻片的套路,內涵了華人的獨特價值觀念,表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格局。
作為災難科幻題材,《流浪地球》沒有像《2012》、《雪國列車》等西方科幻片那樣,用“諾亞方舟”來拯救人類,而是帶著人類的家園——地球“跑路”,著實有著中國“安土重遷”的味道。還有一個不按套路的細節,就是主角他們的救援隊還沒有抵達蘇拉威西,別的救援隊就提前到達,完成了救援。影片裡五千個行星發動機失效,竟派出七萬只救援隊“飽和式”救援,也很有華人集體主義的味道。
有南韓黑子還沒看電影就噴《流浪地球》,黑中國。這裡我就得提一下他們拍的《雪國列車》。雖然這部電影也堪稱佳作,但是很難讓人相信它是南韓人的作品,畢竟主角都是西方人,幾個主演裡面就兩個南韓演員。而且電影侷限於列車,是“諾亞方舟”的模式,格局太小,也沒有南韓的特色在裡面,更像是南韓導演拍出的好萊塢翻版。
中國有著大國的大格局。《流浪地球》反映的絕不僅僅是中國,而是整個世界。在災難面前,各國擱置爭議,成立聯合政府,為拯救人類團結一心,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反映的不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念嗎?這樣的大格局,南韓這樣的小國是不具備的。
對於那些國內的黑子、所謂的大V和個別官媒,“四個自信”你們還差遠了,至少“文化自信”方面你們得了嚴重的“軟骨病”而長跪不起,是該補一補“精神之鈣”了!
最後祝願《流浪地球》票房大賣。
-
4 # 奶奶的77小姐
感受最深的就是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現在的我們還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些災難遲早的
-
5 # 丁迅
人物、故事粗糙,不夠精緻。地下城的人沒有體現,混合人種政府華人之間矛盾沒有?城市被毀滅時人類毀滅一半也沒顯示,智慧的5000人被殺的氣氛也不展現出來!朵朵特別突兀和做作。畫面老是冰雪大世界,忒單調乏味,人們如何逃生,動態的,會更震撼。
創建於2019.2.10
舉報
|反對
回覆列表
劇評我也寫過一些篇幅,沒啥多說,感想有幾個,一個,出電影院時,聽幾個不老的女孩說看不懂??我當時就蒙圈了,多容易的事,最多幾個科學概念不懂而已,真娛樂綜藝看多了還是小鮮肉看多了??智商不夠用啊!還有,看來中國科幻製作有喜,就像大陸原創開始碾壓港臺流行文化一樣,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啊,還有就是裡面沒啥大明星就是好,TMD真省錢,可以用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