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allme不韋

    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儒家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兵聖孫武所說的廟算(也就是提前計劃、準備工作)等等,而我們受小說,演義的影響,狹隘的認為決定一場戰爭勝利僅僅是靠將領個人勇武是完全不對的。

    長平一戰的背景是秦攻南韓上黨,南韓不敵,令上黨投降秦國,上黨郡守馮亭卻投降了趙國,而傻呵呵的趙孝成王也接受了。

    明知道自己捅了馬蜂窩還不趕緊做好防範?老趙家一群傻呵呵的當家的真的就沒有這個想法,結果秦國出兵了,趙國才想起來,趕緊把廉頗派過去守上黨吧。

    那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高鐵,所以廉頗還沒有到上黨,上黨就已經被秦國拿下了,而且秦將王齕還把剛剛來到的廉頗給揍了一頓,廉頗無奈只能固守不出。

    秦將王齕的確是名將,可是他憑什麼能把和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的廉頗給揍了?你能說是廉頗不如王齕?當然不是,而是因為趙國那幫當家的太傻了。

    廉頗在和秦軍打著的時候,老趙家就派人去和秦國和談了,秦國於是藉著這個機會在聯合國辦公廳與趙國表現出一副親密友好,正準備一起穿一條褲子的姿態,這種情況下廉頗手底下的兵還敢打麼?準備幫助趙國的其他五國還敢幫忙麼?

    三年,三年的時間趙國沒有得到一個國家的幫助,三年的時間廉頗一直在固守,但是趙國已經守不下去了,糧食不夠了,廉頗不得不用沙土當糧食屯在山坡上迷惑秦國,至於秦國這時候雖然比趙國強,但是也不想堅持了,所以秦國簡單的使了一個反間計,趙國就乖乖的把廉頗換成了趙括,結果趙括中了殺神白起的計策導致45w趙軍被坑殺。

    過程說的很簡單,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很重要的幾點資訊:

    第一,趙國是倉促應戰,而秦國是早已經計劃好的,所以按兵聖孫武的說法,這樣的仗,趙國贏得可能性不大;

    第二、戰鬥的整個過程,秦國都是上下一心,爭取戰爭的勝利,而趙國,一開始竟然還求和!最後還中了秦國的計策,臨戰換了一個小將,這種大事交給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子,能牢靠麼?

    第三、趙國的國力不行,比不過秦國,秦國出兵60w,趙國僅出兵45w,而且就這樣還是趙國先糧食不足了,如果趙國國力比秦國強,按廉頗的法子完全可以耗死秦國,但是事實是趙國先沉不住氣了;

    第四、即使趙國不換將,繼續用廉頗,在國力不如秦國的情況下,想要勝利,只有主動出擊,但是廉頗已經被王齕給揍了,他能揍過白起和王齕合夥麼?

    在這種背景下,及時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都打不贏,憑什麼被責任全推給趙括?這一戰的失敗真的不能全讓趙括背鍋,趙括也只是個可憐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七零後,在廠幹雜活,挺辛苦的,我該重新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