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古閣100

    東晉時,謝安指 揮的淝水之戰,擊敗前秦百萬大軍,延長了東晉壽命。若沒 有這場戰爭,歷史定當改寫。而這場戰爭中,有個小人物叫朱序,他為戰爭致勝起到了重要作用。

    隱秘的朱序,淝水之戰的暗哨

    人們都知道,謝安指揮的淝水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為經典。謝安致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間諜戰上勝了一籌。

    故事主角朱序,就是謝安佈局在前秦軍隊中的暗哨,他為淝水戰爭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78年四月,前秦苻堅派出步騎十多萬,兵分數路,大舉侵晉,合圍要地襄陽。當時,東晉雍州刺史朱序在此鎮守。

    朱序是名將出身,祖上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因此未免侵敵。襄陽雄踞漢江中游,秦軍要攻襄陽,必渡漢水。朱序以為,秦軍沒有船隻,難渡漢水,所以疏於防備。誰知,秦軍竟然率領騎兵五千,浮渡漢水,直逼襄陽。

    朱序得報,倉促應戰。手忙腳亂中,只佈置好了中城守兵,外城還來不及嚴防,前秦軍隊就已攻進來了,奪走了晉軍的百多艘戰船,藉此把其餘軍隊全部渡過漢水。

    朱序的母親韓夫人,非等閒女流,聰明之致,早年隨夫朱燾征戰,頗知軍事。襄陽被圍時,她登城察看,巡視城防。在西北角,她看到城牆不夠堅固,需增強防禦能力,就親率家婢,並招募城中婦女,一日一夜,竟在旁邊增築一道內城。

    工程完工不久,秦軍果然從西北角發起猛攻,並很快攻陷,湧進城來。幸有新城兀立,阻擋秦軍,晉軍堅守,得以擊退苻丕。至此,襄陽人才知道序母見識不凡。後人為了紀念韓夫人築城抗敵之功,稱此段城牆為夫人城。

    就這樣,雙方打打殺殺,相持了數月,到了暮冬時節。苻堅耐心不足了,遣使給任前軍統率的弟弟苻融下了最後通牒,來春不捷的話,苻融就請自裁謝罪。苻融於是開始瘋狂進攻,朱序固守,殺傷秦兵無數,丕引退數里。朱序以為敵軍剛退,不會馬上再來攻,就放鬆了守備。誰知只過了幾天,秦軍突然而至。朱序手下都護李伯護已與敵私通,拔劍傷了朱序的馬,朱序墜地被擒。朱序的母親,甚是智勇,亂戰中竟帶著數百人脫離險境,逃出襄陽,不知所終。

    後來,苻堅殺了李伯護,認為他叛主不忠。苻堅稱讚朱序有氣節,封他為尚書。

    383年,苻堅以投鞭斷流之勢,率大軍南侵,企圖一舉滅晉。這個時候,判斷失誤,以為朱序在秦多年,已為己所用,遂派朱序去勸降東晉都督謝石,展示秦兵軍威。誰知,朱序內心向晉,暗中對謝石獻策說:“秦兵不下百萬,如果同時並至,東晉肯定打不過。現在要趁他們兵力沒有集齊,快速攻擊,破其前鋒,就可挫前銳氣,接下來也許就不戰自潰了。”

    晉軍採納了朱序的建議,選出精銳將士,先在洛澗破了前秦的先頭部隊,然後在淝水與秦軍隔河對峙。這樣布好局之後,謝安心裡有了底,就到東山下棋去了。

    晉軍要求秦兵略向後移,以利渡河做戰。符堅也是熟讀兵書之輩,想等晉軍半渡時猛攻,就答應晉軍請求,指揮軍隊稍稍後退。

      由於軍隊太多,首尾不能相顧,在秦軍後移時,朱序乘機在軍後高聲大呼:“苻堅已敗,苻堅已敗——”秦軍遂驚恐潰退。晉軍飛渡淝水乘勢攻擊,秦軍兵敗如山倒,百萬雄兵的神話如煙消雲散,徒留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讓歷史笑談。

      淝水戰役後,東晉轉危為安,朱序迴歸晉朝,又屢立戰功,到393年才病死。

  • 2 # 歷史吐槽機

    1631年,皇太極兵圍大淩河,已經開始仿製火炮的清軍在圍城戰中依然有點不適應,未能短期內攻克。兵部令副總兵張燾領參將黃蜚及登州騎兵參將孔有德移師旅順雙島,渡海解圍。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張燾依然沒有出海,他宣稱自己遇到了萬年不遇的、長達兩個月的颶風。

    海路既然不行,那就走陸地好了,登州巡撫孫元化又急調孔有德從陸地馳援大淩河。他給了孔有德800大軍,孔有德表示老子雖然沒文化,但還是會識數的,吳襄帶著4萬人過去都叫皇太極糊了一臉,我這800人上去還不是一樣送菜?

    識數的孔有德磨嘰了一個月才把兵聚齊,用堪比烏龜的速度開始向遼東走。也該著這哥們倒黴,一路上不是大雨就是春雪,部隊的給養完全跟不上。而且他帶的遼東兵和當地人一直就有矛盾,說來還是毛文龍造的孽,當年他在皮島沒事就被斷給養,毛文龍也是有脾氣的,你不給錢我就自己去山東拿,一來二去仇就大了。

    所以孔有德這一路和走敵佔區沒啥區別,沒地方住宿,沒地方買糧食。就這麼飢寒交迫的到了吳橋,吳橋的縣令更乾脆,深知兵過如洗的畢自寅默許了縣人閉門罷市。大頭兵沒飯吃自然要想辦法,一個小兵偷了一隻雞吃掉了。然而那並不是一隻普通的雞,那是新城大戶王象春別莊的雞。

    看守別莊的王象春從子王輿文表示這事兒沒完,這小破孩動用了王象春的名帖,甚至親自到軍營找孔有德討說法。在明朝當兵的絕對是不敢惹士紳大爺的,孔有德連忙表示加倍賠錢。王輿文鄙視的看著孔有德,你丫覺得我沒讀過書?他問孔有德“軍法怎麼說”?

    話說到這孔有德也就明白了,依軍法士卒行竊當“穿箭遊營”,就是從耳朵裡懟進一支箭,基本上懟完也就活不了了,人家這是奔著償命來的。惹不起士紳的孔有德就把那偷雞賊給穿箭遊營了,然後一群大頭兵也就果斷的譁變了。

    孔有德也是點背,本來士兵譁變他跑路就完了,這倒黴玩意還被花光軍餉沒法交差的李九成給抓住了。這下局面就無比尷尬,孔有德不造反就得被譁變士兵殺,造反估計得被朝廷殺,怎麼都是個死。越想越窩火的孔有德一咬牙就開始報復社會,帶著這幫遼東兵在山東大殺特殺,史書記載“糜爛百里,生靈塗炭,死者以十萬計”。

    按道理說這次吳橋兵變最多也就是一次規模較大的譁變,在明末時有發生,並不足以改變歷史。可是問題在於被擊敗的孔有德帶著數萬兵馬乘船投了皇太極,同時帶去的還有大量船隻、火炮、造船工匠、火炮工匠、炮手,甚至還有葡萄牙籍火炮教官。不出數年,清軍就擁有在質量上遠超明軍的火炮,並且補足了沒有水軍的短板。整個軍事工業水平和明軍完全逆轉,清朝的崛起再無法阻擋。

    吐槽機吐槽

    就這樣,一個剛有功名的小屁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讓清朝從短板明顯的地方割據政權變成了擁有完備軍事製造體系的可怕國家。山東本來是進攻清朝的橋頭堡和後勤基地,在清軍擁有渡海能力後,完全變成了被劫掠的重災區。

  • 3 # 一往文學

    通常印象裡,歷史是由那些大人物所改變的。吃瓜群眾的作用,似乎不大,而在群眾裡面的小人物,有時候,也會使歷史的天平傾斜。

    秦朝的陳勝、吳廣,只是大澤鄉的兩個小人物,才能不及中人,卻能夠揭竿而起,天下雲集而響應,成為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

    其實不是這兩個人有多厲害,他們最終被他人所殺,中道崩殂,就說明了這點。賈誼的《過秦論》裡也提到,他們才能不及中人。否則的話,推翻秦朝當上領導人的,就是他們哥倆了。

    天下苦秦久矣。在秦的暴政之下,百姓生靈有倒懸之急,亟需要有人來打破這個局面,解救勞苦大眾。陳勝、吳廣的出現,乃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勢而為。即便沒有陳勝、吳廣,還有張三、李四出現,來點燃這個導火索。

    果不其然,陳勝、吳廣的星星之火,最終成為燎原之勢,發展到最後,只剩下劉邦和項羽在角逐,最後劉邦勝出,天下一統。

    後來的小人物們,比如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是個和尚和乞丐。闖王李自成,只是一個基層驛站的郵差。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是個科舉制下的失敗的讀書人。這幾位小人物,最後都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可見歷史的走向,並不全是由大人物決定的,一些小人物,在歷史的畫卷中,也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邦建立的漢代,自然要區別於秦國的暴政,要對百姓好一些,才不至於出現陳勝和吳廣那種起義事件。但是他的子孫後代忘了這點,以至於東漢末年分三國,一切又要重新再來,避免不了秦朝的命運。

    在當時的環境下,小人物被逼無奈,被歷史的波浪,推向了高峰,成為了後人眼裡的大人物。

    小人物不是偶然出現的,他是在一個環境裡醞釀了很長時間的必然結果。在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一個小人物的重量,也能使歷史的天平傾斜。成為了後人眼中的大人物。

    小人物和大人物之分並不重要。是否造福了當時的黎民百姓,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有些由小人物引發的朝代更迭,值得後來的皇帝們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管理好這個國家。但是後世皇帝們似乎記吃不記打,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重新激化社會矛盾。然後再出來一個小人物,建立一個新的朝代。

    小人物也好,大人物也罷。在歷史節點的那個位置,他們發揮了相似的作用,對歷史的走向,或多或少的發生了改變。後世的人們記住了這些人。

    上面提到的,是有名有姓的小人物,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人物,集合成一個整體,對歷史發生了作用,是他們成就了那些有名有姓的人,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一個成名的人後面,有千千萬萬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付出。換句話說,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而是這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在歷次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魔獸世界》中見過最歐皇的玩家是什麼樣的?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