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這首詩借詠莎衣,描寫了詩人狂放不羈、清逸超群的個性與垂釣江湖、吟詩耽酒的隱居生活的極度融合、協調,並借對莎衣的珍重,婉言地謝絕了朝廷賜與的富貴爵祿。

    首聯寫漁人愛蓑衣。蓑衣雖然是用草和繩子編綴而成的,但是在漁人的眼裡,它是色彩鮮明、質地輕柔的,穿著它是勝過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釣魚是非常合適愜意的。而詩人愛蓑衣,正是他喜愛浪跡江湖,不與汙濁庸俗的官場往來的思想情感的流露。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基調,表現了淡泊清高的情韻。

    頷聯敘漁人披蓑衣。這一聯寫得有意境,波光瀲灩,煙靄迷濛,葦影參差,蓮葉滴翠,荷花吐香,加上雨灑做面,如濺珠進玉,此間一葉扁舟,舟上臥著披了蓑衣的漁人,這景象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人描繪這麼一幅漁人樂趣圖,是對漁人無優無慮生活的讚頌,也是對世外桃源的嚮往。對比了現實社會中官場的混濁,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塵外,就可歸返自然,詩人對蓑衣是非常喜愛的。

    頸聯寫醉後和晴時脫蓑衣,在兩種情況下脫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開懷暢飲、醉意朦朧之後,狂放自在,拋開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滿天,收棹攏岸之後,把蓑衣脫下來,隨手堆放在漁舍裡。這顯然是對無拘無束、怡然自樂的漁人生活的謳歌。

    尾聯畫龍點睛,揭示主旨:任憑你紫綬金章有多高貴,我是不會輕易把我的蓑衣換你的官場禮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徵意義,詩人面對宋太宗而拒絕受官,正和他不願將蓑衣換官服的思想行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見其思想情操。

    北宋楊樸《莎衣》原文:

    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蒹葭影裡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

    狂脫酒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直饒紫綬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

    譯文:

    無論穿著什麼樣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軟綠草織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詩垂釣的生活,實在是最最相宜。夏日在清涼的蘆葦影中,和衣睡在迷離的暮煙裡,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氣中,綿綿細雨下披著我的蓑衣。春天在酒家痛飲,狂醉後才將蓑衣脫下去,當黃昏雨過天晴,就把它隨便堆放在漁舍裡。儘管紫色綬帶黃金印章極其尊貴,我也不肯輕易拿蓑衣去換取。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楊樸淡泊名利,終生不仕,他的同學畢士安向宋太宗推薦他,於是他便賦《莎衣》辭歸。

    作者簡介

    楊樸好學,善詩,天性恬淡孤僻,不願作官,終生隱居農村。常獨自騎牛遊賞,往來於縣境東里、郭店間。見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臥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辭佳句,立即揮筆成詩。

    他曾獨自帶上手杖進入嵩山險絕處,構思成文100多篇,當時的士人學子多傳閱誦讀他的詩文。

    少年時與畢士安、韓丕同學友好。後來,畢士安官居相位,舉薦楊樸於太宗,太宗愛其才,想授官任用,樸堅辭不受,作《歸耕賦》以明志,太宗贈給束帛使他還鄉。

    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諸陵道經鄭州,特遣使贈樸茶、帛,並命其子從妙為官。

    楊樸所作詩俊逸瀟灑,語言質樸精煉,多描寫自然景色和農村隱居生活。78歲去世,葬縣城北20公里處袁堡村東。宋翰林學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詩人黃庭堅過其墓拜謁,曾作詩悼念。

    軼事典故

    宋真宗在位時,想要在林泉之間訪求真正的大儒。有人就向宋真宗推薦了隱居在鄭州的楊樸,宋真宗就下詔,讓楊樸出來做官。楊樸實在不願意,但是,皇宮侍衛非要他到京城親自給皇帝說,於是,楊樸就在侍衛的陪伴下啟程前往京師,晉見宋真宗。

    在皇宮裡,宋真宗問楊樸:“我聽說你會做詩?”楊樸平靜地回答道:“臣不會。”他想掩飾自己的才學,他是最不願做官的。宋真宗又問:“朋友們送你時,贈給你幾首詩沒有?”楊樸回答說:“沒有。只有拙荊(妻子)寫了一首。”

    宋真宗好奇地又問:“是什麼詩,可以告訴我嗎?”於是,楊樸把臨行時妻子寫的一首詩唸了出來:“更休落魄貪酒杯,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宮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這個故事被大文豪蘇東坡寫在了自己的筆記裡,一次,蘇東坡的夫人因為生氣而哭泣,蘇東坡就把楊樸的這個故事講給她聽,蘇夫人聽到這首詩,不禁破涕為笑,一腔怨氣煙消雲散。

    不過,這次被宋真宗召見後,楊樸寫了《歸耕賦》,來表明自己歸隱鄉野的志向。無奈,宋真宗只好放他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門送大禮,總決賽土耳其3-0橫掃義大利,女排若戰勝義大利即可晉級4強,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