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大學教授顏寧(Yan Nieng),國內頂尖的生物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另一個知名人物,百度的建立者李彥宏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人入選不同科學院院士,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對照,箇中況味讀者自行體會,在此就不多嘴了。但是,關於顏寧,家裡有孩子的,建議多瞭解下,可以作為榜樣。
閒話少說,回答正題。
所謂院士,博士,碩士,學士這些稱謂其實古代就有,只不過今天我們拿來重新定義了而已,還分出了等級和程度,主要是現代知識科研體系專業複雜,需要各類專門人才,因此才對各類人才的研究能力進行了等級劃分,這些1自古就有的名稱自然就有了新的含義。
現代學士、碩士、博士,基本上是教育程度的一種認可。院士,則是國家對學者學術成就和研究能力的認可,也是一種榮譽。如果你是某一領域的專家,當選院士,基本上就說明你是所屬領域的頂級人才了。
中國古代的這些稱謂其來有自,雖說古代這些稱謂也基本是對掌握知識的人的稱謂,但是內容不太一樣。
博士,戰國時期就有
博士,是一種官職名稱,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等職務。
這種官職顯然不是一般的官職,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博學多聞嘛,從一開始只有知識淵博,至少對某種知識掌握特別多的人才能擔任。據記載,秦朝就有70博士。漢代先設定了《書經》、《詩經》、《春秋經》三博士官,後來漢武帝有增加《易經》、《禮經》,共稱五經博士。後來又增加天文、曆法等方面的博士,這種官職一直延續到明清。到現代,則是學校教育的最高階學歷了,沒有比博士更高階的學歷了。
碩士,在古代並不是一種官職
與博士不同,碩士在古代是一種敬稱。碩,就是大的意思。碩士,顯然就是大學問家。這種名稱產生於五代,也就是唐朝之後,是對飽學之士的一種敬稱。現代碩士是次於博士的教育經歷。按說,碩士、博士都是研究生,屬於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階段,同時接受導師的適當指導,算是學術生涯的半獨立研究階段吧。
學士,上古就有。
周朝的時候泛指在國學校裡讀書的人,都稱為學士,因此也泛指讀書的人。到漢末魏晉時期,學士逐漸成為一種專管文學編休的官職。
翰林院,網羅天下人才的專門機構
為了網路天下有學識的,有才華的人,到唐代的時候,初設翰林院,一開始進翰林院的人五花八門,各科人才都有,但是都是飽學之士。因此翰林院一開始就是國家的頂級人才儲備庫,能進翰林院是很光榮的事。
後來唐玄宗把文史之士從翰林院分出來,另立翰林學士院,原來的舊翰林院叫翰林院供奉,但是沒什麼實權了。新的翰林學士院則日益成為皇帝的重要協助機構,專門為皇帝起草詔書。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唐朝的李白、白居易等,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題外話,李白當初是供奉翰林,並不是"翰林學士院",供奉皇帝詩文娛樂,可能心裡很不滿,再加上別人饞謗,很快就被驅逐出去。
後世,翰林院一直持續到明清,職責雖不同朝代或有不同,但是一直是頂級的國家知識人才庫。
現代則沒有翰林院了,但是現代中國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各種頂級學術機構,同樣是網羅國家頂級的專家學者科學家。
現代科學領域的專家,則以入選中國科學院為極大榮譽。
有人說,學士,碩士,博士,院士這些都來自西方,也可以這麼說。現代科學體系畢竟來自西方,我們也按照西方的教育和研究體制,設立了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但是這些稱謂並非來自西方,而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只不過我們巧妙的用來翻譯或稱謂現代體系中的各個層次的人才而已。
最近清華大學教授顏寧(Yan Nieng),國內頂尖的生物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另一個知名人物,百度的建立者李彥宏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人入選不同科學院院士,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對照,箇中況味讀者自行體會,在此就不多嘴了。但是,關於顏寧,家裡有孩子的,建議多瞭解下,可以作為榜樣。
閒話少說,回答正題。
所謂院士,博士,碩士,學士這些稱謂其實古代就有,只不過今天我們拿來重新定義了而已,還分出了等級和程度,主要是現代知識科研體系專業複雜,需要各類專門人才,因此才對各類人才的研究能力進行了等級劃分,這些1自古就有的名稱自然就有了新的含義。
現代學士、碩士、博士,基本上是教育程度的一種認可。院士,則是國家對學者學術成就和研究能力的認可,也是一種榮譽。如果你是某一領域的專家,當選院士,基本上就說明你是所屬領域的頂級人才了。
中國古代的這些稱謂其來有自,雖說古代這些稱謂也基本是對掌握知識的人的稱謂,但是內容不太一樣。
博士,戰國時期就有
博士,是一種官職名稱,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等職務。
這種官職顯然不是一般的官職,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博學多聞嘛,從一開始只有知識淵博,至少對某種知識掌握特別多的人才能擔任。據記載,秦朝就有70博士。漢代先設定了《書經》、《詩經》、《春秋經》三博士官,後來漢武帝有增加《易經》、《禮經》,共稱五經博士。後來又增加天文、曆法等方面的博士,這種官職一直延續到明清。到現代,則是學校教育的最高階學歷了,沒有比博士更高階的學歷了。
碩士,在古代並不是一種官職
與博士不同,碩士在古代是一種敬稱。碩,就是大的意思。碩士,顯然就是大學問家。這種名稱產生於五代,也就是唐朝之後,是對飽學之士的一種敬稱。現代碩士是次於博士的教育經歷。按說,碩士、博士都是研究生,屬於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階段,同時接受導師的適當指導,算是學術生涯的半獨立研究階段吧。
學士,上古就有。
周朝的時候泛指在國學校裡讀書的人,都稱為學士,因此也泛指讀書的人。到漢末魏晉時期,學士逐漸成為一種專管文學編休的官職。
翰林院,網羅天下人才的專門機構
為了網路天下有學識的,有才華的人,到唐代的時候,初設翰林院,一開始進翰林院的人五花八門,各科人才都有,但是都是飽學之士。因此翰林院一開始就是國家的頂級人才儲備庫,能進翰林院是很光榮的事。
後來唐玄宗把文史之士從翰林院分出來,另立翰林學士院,原來的舊翰林院叫翰林院供奉,但是沒什麼實權了。新的翰林學士院則日益成為皇帝的重要協助機構,專門為皇帝起草詔書。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唐朝的李白、白居易等,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題外話,李白當初是供奉翰林,並不是"翰林學士院",供奉皇帝詩文娛樂,可能心裡很不滿,再加上別人饞謗,很快就被驅逐出去。
後世,翰林院一直持續到明清,職責雖不同朝代或有不同,但是一直是頂級的國家知識人才庫。
現代則沒有翰林院了,但是現代中國有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各種頂級學術機構,同樣是網羅國家頂級的專家學者科學家。
現代科學領域的專家,則以入選中國科學院為極大榮譽。
有人說,學士,碩士,博士,院士這些都來自西方,也可以這麼說。現代科學體系畢竟來自西方,我們也按照西方的教育和研究體制,設立了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但是這些稱謂並非來自西方,而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只不過我們巧妙的用來翻譯或稱謂現代體系中的各個層次的人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