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侑舞於庭
-
2 # 軍事愛好者木頭
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主要發動國, 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要知道,一戰的時候正是由於 英法等聯軍在馬奇諾佈置防線將德國軍隊圍而殲之,這才消滅了德國軍隊的有生力量,奠定了一戰的勝利。德國發動二戰之後,以閃電戰突擊波蘭,並在短時間內佔領多個國家,席捲歐洲,勢不可擋。隨著戰事的焦灼,德國軍隊逐漸向英法國家進攻。在德國軍隊的強大實力下,就連英法國家也難以支撐。所以,在英法等國的商議之下,決定部署馬其諾防線。在馬奇諾防線挖戰壕,埋重兵並建立及其堅固的防禦堡壘。在層層部署之下想要重現馬奇諾防線在一戰中重創德國軍隊的輝煌,一舉扭轉二次大戰的局勢。但就在德國軍隊緩緩靠近馬其諾防線的時候,德國將領發現了不對勁,並改變策略,向馬奇諾防線的薄弱環節突破,轉而從馬其諾防線背部包圍英法聯軍。在隨後英法聯軍與德國軍隊的交戰中,英法聯軍損失慘重。德國軍隊步步緊逼,一舉佔領法國。可以設想,一旦德國軍隊強行透過馬其諾防線,中了英法聯軍的圈套,可能就會像英法聯軍預料的那樣,在英法聯軍的包圍中被消滅,從而提前結束二戰!
-
3 # 東吹西侃
其實這問題不是很嚴謹。
我先給你簡單說說戰爭的過程,然後在說為什麼德軍不直接強衝馬奇諾防線。
1939年9月1日,德國帶領斯洛伐克的部隊入侵波蘭,英、法兩國迅速做出應對,在要求德國48小時之內撤出波蘭未果的情況下,同年的9月3號兩國開始對德宣戰。
1940年5月10日,德國猛撲荷蘭,在閃電戰的鐵蹄下,荷蘭僅僅堅持數週就向德國投降了。值得一說的是這場戰役吸引了英法聯軍的所有的注意力,在英法聯軍支援的荷蘭的同時,德國迅速把馬奇諾防線的盡頭的阿登山區(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的交接)作為突破口,在法華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只用一個星期就打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地區,隨後德軍順勢南下直撲法國首都巴黎。悲催的是從德國入侵法國開始,到法國宣佈投降時,馬奇諾防線裡計程車兵沒有開過一槍。
為什麼不正面衝擊馬奇諾?
第一點:
馬其諾防線從1928年開始實施建設,耗時12年之久才基本完成,花費巨大的人力與物力,據說當時單從基礎設施上就花費50億元法郎,由鋼筋混泥土組成,內有大量的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甚至有軌電車等等。可稱得上是易守難攻。
第二點:
馬奇諾防線的北邊是法國的盟友比利時和荷蘭,如果德國強衝馬奇諾防線,不僅意味著德軍要從低處進攻高處,還要時刻提防著不遠處法國的盟友。
第三點:
馬奇諾防線的地勢較好。放眼望去從隆吉永一直到貝爾福,在這全長約390公里。包括梅斯築壘地域、薩爾氾濫區、勞特爾築壘地域、下萊茵築壘地境和貝爾福築壘地域。沿途的叢林、江河、沼澤都是天然的屏障,是德軍裝甲機械化天然的剋星。
所以個人覺得:雖然由於長期建造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國力較差,但是如果德國強衝馬奇諾的話,倒下估計就是德國了。
-
4 # 浩蕩揚子江
如果德華人硬懟馬奇諾防線,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的翻版,兩方面都是屍山血海拼消耗,法國可以透過壁壘森嚴的防禦工事大量的殺傷德軍,遲滯德軍的攻勢,法國可以贏得寶貴的時間,在後方組織預備隊,源源不斷地開進前線,英國也可以從容不迫地增加援助,戰爭又會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了。
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2年後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平均60多米就一個碉堡,都是交叉火力,還有坦克及重炮支援。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防步兵障礙物一般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定了通電鐵絲網。真可謂銅牆鐵壁,堅不可摧。
德國也做了強攻的準備,超級大炮“多拉大炮”及“古斯塔夫”都是為馬其諾防線量身定做的,如果拉上去持續的轟擊,總會轟開個缺口。但是希特勒不是一個莽漢,他還是出奇兵繞開了馬其諾防線,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借道比利時突襲法國,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
5 # 高傲智者
單純從進攻角度去分析,正面進攻,必定會付出慘重代價。而且這種人海戰術的打法,與德國閃電戰的戰術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
6 # 巴山夜雨涮鍋
如果德國強攻馬奇諾防線,結果就是損兵折將遭到慘敗。無論最後能否突破,德國的戰爭都是失敗已成定局。但德華人不傻啊。
首先謝謝邀請。馬奇諾防線是法國在德法邊境修築的一條防線。從1928年(那會兒希特勒還沒上臺)一直修到1940年打仗還沒修完。
防線主體390公里,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非常堅固。防線內部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射擊工事內的武器都是專門設計安裝的。確實是堅固無比,如果遭到正面進攻,可以說是堅如磐石。
不過,馬奇諾防線本身就是一個戰略上的笑話。因為它只修到法國和德國邊境。但德國到法國,不光是走這條路啊。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主力就繞過德法邊境,而穿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北部。如果德國再次重施故技,馬奇諾防線不就毫無價值了麼?
法華人心裡苦啊,他們也想全線佈防,可是比利時不幹啊。比利時說,我們是中立國,不許你們法國在我們這邊修防線——就是說,比利時逼迫法國必須把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敞開,以方便萬一德國穿過比利時到法國時可以暢通無阻。沒法子,法國只得自我安慰,如果德國再次打比利時,那麼他破壞了中立國,英國就會支援我,這樣我和英國聯合在北面擋住德軍,無非再次重演一戰的格局嘛。
當然實際上希特勒卻採取曼施坦因的戰略,從中部阿登森林突破,一下子沖垮了盟軍的防線,法國幾個星期就投降了。馬奇諾防線也因為被繞過而完全失去了價值。
不過,如果德國真的敢正面衝擊馬奇諾防線,毫無疑問,他們會死得很慘的。因為馬奇諾防線共有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即使被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直接命中也能抗住。此外,針對一戰後期出現的坦克,防線內還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對付步兵,則有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定了通電鐵絲網。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正面突擊,可以說正好遇上剋星。
-
7 # 不正經的軍棍
結局就是,馬奇諾防線下,德軍血流成河,最後潰敗。
馬奇諾防線是法華人在一戰結束後,為了防衛德國突然入侵而設計並建造的一條防線,前後耗時11年修建,耗費70億法郎。法國和德國之間,除了少數河流和平緩的山脈以外,能夠抵禦入侵的天然屏障非常少,而馬奇諾防線就尤為重要。
馬奇諾防線的防禦,有各型別的堡壘,有支援線,有電話網路,有觀察站,有倉庫供應,有鐵路線,有高壓線。可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城堡防線,裡面配套非常完善。
法國關於防衛德國方面,不光是馬奇諾防線,還有荷蘭比利時等地,馬奇諾防線加上比利時,才是整條法比防線最完整的。法國的貝當元帥曾經率領大批軍事專家考察過比利時境內的阿登山脈,得出一個結論,德華人無法攻擊法國。問題就是出在比利時這一邊,比利時典型牆頭草,希特勒重整軍備後,比利時立馬宣佈永久中立,並且拒絕法軍入境加固防禦。
如果德國正面強攻馬奇諾防線,無法逾越馬奇諾防線不說,而且還會倒在馬奇諾防線的大量炮火和堅固的堡壘之下,馬奇諾防線,火力密集,德軍坦克根本無法跨過。
正因其堅固,無法攻克,德華人也只能繞開馬奇諾防線,從另一個不大可能穿過的地方進攻,就是阿登山脈。德國A集團軍的七個裝甲師、三個摩托化師,進攻阿登山脈,而阿登山脈只有五個師的兵力,根本無法對抗A集團軍。而馬奇諾防線,僅僅是C集團軍去佯攻。
-
8 # 戰略論
1940年的德軍並沒有正面突破馬奇諾防線的能力,進攻這種現代化防線需要的是大量大口徑的重炮和訓練有素的步兵,而當時的德軍在重炮方面並不佔優勢,而且步兵師大部分都是臨時動員的,訓練程度有限,無法擔負高強度的進攻作戰。而德軍優勢的裝甲部隊和空軍在這種攻堅戰中作用有限,無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德軍將會在馬奇諾防線面前損失慘重,遲滯不前,戰爭將演化為一場陣地戰、消耗戰,而德軍的戰爭潛力遠不如法國和英國,德國將再度重複一戰那樣的失敗!
在德軍殲滅比利時境內的聯軍主力後,第二階段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將馬奇諾防線的守軍和主防線上的聯軍部隊分割開來,各個殲滅。所以原本在馬奇諾防線進行正面牽制的德軍C集團軍群也開始向馬奇諾防線發起了進攻,防止防線上的聯軍撤退。當時聯軍計程車氣已經一落千丈,馬奇諾防線的駐守兵力也不充足,即便如此德軍對馬奇諾防線的進攻也遭遇很大的困難,炮兵和轟炸機的大面積火力覆蓋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超大口徑的榴彈炮和重型加農炮直接命中工事才能予以摧毀,坦克在這種作戰中幾乎沒有作用,只有四號坦克能勉強作為支援火力為步兵提供機動掩護,而且其75毫米的短管火炮對混凝土工事沒有任何作用。
從後勤補給來看,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也是不可能的,德軍的彈藥儲備並不充足,1939年時陸軍總司令部就曾以彈藥儲備不足請求希特勒推遲西線的進攻。而如果是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那麼對於彈藥的消耗將成倍的增加,這種戰役靠的就是炮彈不停的砸、炸藥不停的炸,這對德軍的軍工生產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在重炮生產方面,德國當時並不如法國。
最後退一步講,即便德軍經過苦戰突破了馬奇諾防線,那麼德軍也不可能贏得勝利,因為德軍的進攻重點早已暴露,聯軍有著充足的時間和兵力在馬奇諾防線後方構築新的防禦陣地,繼續消耗德軍的實力,直到聯軍完成戰爭總動員,取得兵力上的明顯優勢,對德軍發起反擊。時間對於德國來說非常寶貴,每浪費一天就意味著聯軍的力量增長一分,所以希特勒一直要求提早發起進攻就是怕聯軍的實力會增長到不可戰勝的地步,德軍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否則德國將失去戰爭。哪怕雙方在西線陷入僵持,對德國也是不利的,東線的防禦形同虛設,蘇聯不會在一旁袖手旁觀,德國將再次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危險,這意味著最後的失敗。
-
9 # 鍋蓋頭司令
如果德國正面強攻馬奇諾防線,那麼這場戰爭對於德國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法國的設想是北部有比利時作為緩衝地帶,而漫長的法德邊境又有馬奇諾防線,這道防線固若金湯,強攻對於德國來說不僅時間長,而且可能勝負難定,而從比利時繞過去也需要時間,法國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可是法國沒想到的就是,二戰的時候德國是以裝甲兵和空軍為主力,而不是以過去的步兵為主力,行進速度大大加快。 一旦德國從正面強攻,不是說沒可能正面突破,是時間太長了,馬奇諾防線橫亙法德邊境,各種障礙、火力點數不勝數,地下有倉庫、醫院、工廠、電車應有盡有,宛若一座小城市。幾十萬大軍孤軍在這裡作戰小半年,吃喝拉撒、武器彈藥等各方面物資絲毫不會拮据,況且法國也會源源不斷地向這裡輸送人員和物資,而德軍即便突破了馬奇諾防線,也要面臨規模較大的英法聯軍。正面打過去,在打敗法國的戰爭中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很多人都知道施裡芬,他在一戰爆發前任德軍總參謀長,他提出的施裡芬計劃就是閃擊戰的雛形,在那個武器不算多樣的年代,他主張火炮開路步兵跟進,六週以內搞定西線,隨後揮師東進,這樣東邊的俄國的戰爭準備就完成不了。歷史就是這樣,一戰和二戰都是按照這個思路打的,德國在二戰中三十九天就搞定了法國。
可是如果和法國的戰爭無限拖下去,那麼給了英法兩國充足的準備時間,它們會組織防禦和反擊,而東邊的蘇聯也可趁機備戰,讓蘇聯準備完畢,不要說難以攻打,很有可能在德國與英法交戰之際敲它一把,所以德國選擇了繞過馬奇諾防線,既減少傷亡,又為後面做鋪墊。而且德國體量不大,禁不起持久戰的長期消耗,所以會選擇閃擊這種快進快打,強攻馬奇諾防線是戰略和戰術都背離了現狀。
-
10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法國花了10年時間設計、鋪設、改進和擴建邊境防禦工事,最終成為馬奇諾防線。這項工作始於1929年,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上萊茵蘭非軍事化區有一系列簡單的混凝土炮位。改進和擴張將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儘管最終的目標是有一天讓防禦工事延伸到從瑞士阿爾卑斯山到英吉利海峽的整個邊界,但防線上最密集的部分位於法國與德國將近500公里的邊界上。法國政府在這個專案上花費了大約33億法郎。它的142個掩體、352個炮位和5000個碉堡是用150萬立方米混凝土和150000噸鋼材建造的,足夠建造5300輛坦克或五艘黎塞留級戰列艦。
馬其諾防線最寬處超過25公里深,由一系列獨立的防禦層組成。前方是偽裝的觀察點,位於德國邊境。後方是反坦克、迫擊炮和機槍陣地;地下步兵掩體或軍火庫。總共有142個炮兵要塞、352個炮臺和5000個較小的防禦工事,其中許多被佈置在整個地形上,以形成互鎖的火場。裝置還透過迷宮般的隧道連線起來,允許人員在不暴露於敵人的情況下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支撐這條線路的是一個移動軌道炮網路,它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帶來壓制火力。指揮整個防禦網絡的是78層山頂火力控制室,這使得觀察員可以隨意向敵軍和車輛集中點發射炮彈。整個系統由自己獨立的電話和無線通訊基礎設施連線起來。
如果馬其諾防線的迫擊炮和機槍不足以抵禦攻擊,工程師們會增加大量的障礙來徹底阻止敵人,或者讓他們繞道進入有視野的火力殺傷區。雷區點綴著通往各個據點的道路,而從地面垂直伸出的鐵柱為坦克製造了寬闊不可逾越的障礙。在其他地方,修建了大壩和防洪堤,可以在緊急情況下開啟,淹沒大片地區。工程師們設計的掩體前面有4米厚的混凝土牆,但後面的防禦相對較薄,這樣在正面進攻中佔領的任何陣地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法華人反攻奪回。
對於永久駐守馬奇諾防線的50萬步兵、炮兵和工程師來說,生活條件似乎相當舒適。這些雜亂無章的地下案例是兵營、食堂、醫院甚至娛樂區的所在地。每個防禦區有自己的發電機,冷熱自來水,並儲存了足夠的食物和供應品來抵禦長期圍困。士兵們甚至可以透過獨立的窄軌地鐵往返於他們的前沿陣地。通風系統保持通道中的空氣經過過濾,甚至加壓,以保護裡面計程車兵免受高溫高壓氣體襲擊。然而,儘管有各種便利設施,地下生活對駐紮在那裡計程車兵來說並不總是愉快的。眾所周知,通道潮溼寒冷,汙水系統容易堵塞。
表面上看,馬奇諾防線的設計是為了抵禦德國對法國的直接進攻,同時保護位於爭議地區的重要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是馬其諾防線也隱藏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秘密議程。法國國防規劃者認為,威脅性的屏障可能迫使德國完全避免正面進攻,而是透過比利時進行進攻。這一舉動無疑會將其他歐洲大國,即英國,拖入衝突,並引發反對柏林的世界輿論。法華人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入侵者將被比利時的盟軍打敗。
馬奇諾防線很快成為法華人民的驕傲。其堅不可摧的碉堡和威力強大的槍炮的新聞短片讓法華人民感受到了法國的不可戰勝性。可悲的是,這些防禦措施給選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人質疑是否有必要加強法國的野戰軍和坦克部隊,使之與德國的現代機械化戰爭機器相抗衡。
馬奇諾防線的宣傳不僅給法華人民留下了印象——其他世界大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很快投資於自己的山寨防禦工事。從1936年開始,希臘開始沿著它與長期敵對的保加利亞的邊界進行160公里長的馬其諾支線。它被稱為梅塔克薩斯線。同樣,捷克斯洛伐克也修建了自己的碉堡、碉堡和炮兵要塞網路,早在1935年就與納粹德國接壤。甚至在戰爭爆發前的兩年裡,德國也在馬奇諾防線對面修建了防禦工事,被稱為“齊格菲線”。盟軍稱希特勒的“西牆”遠不如法國的“東牆”雄心勃勃,它主要由加固炮位和坦克障礙物組成,包括壕溝、混凝土龍牙和鋼刺。
如果德軍強攻馬其諾防線,即便裝備了強大的古斯塔夫巨炮,也會損失慘重。英法等國會迅速爭取時間轉入戰時化,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坦克群和空軍會沒有用武之地,被英法消滅,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正式開始就結束了。日本沒有強援,是不敢偷襲珍珠港的,二戰開始,就是結束。
回覆列表
正好看到 一戰的 施裡芬計劃,關鍵在於德國需要避免兩線作戰,儘快解決西線法國,再對付東線俄國。正面走馬其諾,德國怕就被耗死在征服法國的路上了,因為英國肯定死保法國的。沒有滅掉法國,那麼二戰可能只會是一戰的廣度和烈度。 有時候覺得希特勒個人的意志佔據了太大影響,不是純粹的政治家。不然非要和蘇聯剛乾嘛。就算蘇聯想動德國,德國也能拒之門外。總而言之,德國和日本 二戰都有著不理智的一面。義大利屬於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