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百年
-
2 # 風嬙遙度天際
阿富汗的在近現代歷史上,先後遭受過英國、蘇聯和美國軍隊的入侵。令人費解的是,這三個帝國都在阿富汗碰得灰頭土臉,至少很難說獲得了勝利。
日不落的英帝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先後三次入侵,付出了近4萬人傷亡和數億英鎊軍費,最後主動選擇與阿當局簽訂和約。
號稱“戰鬥民族”的蘇聯,二戰一直打到柏林,1979年12月悍然入侵阿富汗。結果十年戰爭傷亡近5萬人,耗資200多億美元。阿富汗戰場成為蘇聯不停流血的傷口。1988年,蘇聯被迫撤軍,不久後國家解體。
▲ 入侵阿富汗的蘇軍
美國,冷戰結束後的全球霸主,軍事實力冠絕全球。2001年10月,美國以“反恐”為由,出兵阿富汗,至今傷亡近3萬人,耗資至少7千億美元。鑑於阿國境內仍駐有相當數量的美軍,這兩個數字仍在增長。
阿富汗因此被稱為“帝國的墳場”,頗為形象。問題是,三個當時的超級大國為什麼都在阿富汗玩不轉?難道阿富汗有什麼獨門絕招專克帝國?
特殊的地理環境
▼
阿富汗位於伊朗高原東部,興都庫什、蘇萊曼、帕羅帕米蘇斯等海拔數千米的山脈佔去其領土的五分之四。
▲ 阿富汗地形地貌
阿富汗北部為山麓平原與阿姆河沿岸平原,這裡灌溉條件好,為阿富汗的糧倉,哺育著阿全國25%左右的人口。
南部地區為高原和沙漠。中部地區是高聳的山地和深狹的河谷。這樣的地形地貌,不利於大兵團行動,有利於分散游擊戰,重型機械化武器難以發揮優勢,反倒是行動式輕武器高效實用。
因此,無論是英國、蘇聯還是美國軍隊,都有一種有勁使不上之感,只能佔領少數中心城市,守住幾個交通要道,而無法在阿富汗全境運用兵力。塔利班在應對美軍空襲時,往往先將武器、糧食及通訊器材等轉移到地下工事和山洞中,等美軍發動地面進攻時再取出。
▲ 蘇聯坦克
由於阿富汗境內高原特點,使美蘇的空中優勢大打折扣。儘管游擊隊員的防空武器射程有限,但他們只要爬上高山,就能克服這一不足。兩個帝國的大部分作戰飛機都在他們的射程之中。
阿富汗人彪悍善戰
▼
從有文字記載始,阿富汗地區就一直處於異族統治之下,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貴霜帝國、薩曼王朝、成吉思汗後裔和帖木爾後裔、莫臥兒王國、薩菲王國等多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都在此地留下自己的足跡。
貫穿其中的,則是阿富汗人的反抗鬥爭。數千年來不斷的戰火,塑造了這個民族尚武、好鬥的個性。絕大部分阿富汗人從青少年起就開始從軍。在這樣的地區作戰,你幾乎無法分辨出誰是平民、誰是戰士,稍有疏忽,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因此,對外國佔領軍來說,困難的不是作戰,而是要時刻緊繃神經。這種長期緊張造成的壓力、恐怖和不安往往比作戰本身更讓人崩潰。
以部落為基礎的社會結構
▼
部落是阿富汗社會的基石。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一個小共和國,自己自足,幾乎擁有其民眾所需要的一切。
阿富汗的部落大多分佈於彼此隔絕的山谷、峽谷、河谷和沙漠綠洲中,他們自成體系,近乎獨立,對外部世界漠不關心,部落酋長在本部落內擁有至高權力。部落與部落之間,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 阿富汗部落戰士
相對來說,阿富汗政府一向軟弱無能、對地方政府和部落的控制力很有限。
這樣特殊的社會結構,令征服無比艱難。即使擊敗了阿富汗政府或是扶植了代理人,卻不一定能征服阿富汗部落的人民;征服了這個部落的人民,並不代表也能征服另外一個部落的人民。
歷史上征服者慣用的分化政策在這裡效果甚微,征服阿富汗所有部落,對任何入侵者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英華人首次入侵阿富汗時的遭遇。
1841年12月,阿富汗部落的一個領導人已經與英國就撤軍、交出武器達成協議。但英華人撤退途中,沒有參與談判的另一部落的游擊隊利用山巒地形,一路尾隨襲擊英軍,後者苦不堪言。
▲ 阿富汗部落游擊隊尾隨襲擊英帝國軍隊
武器數量多,效能也不差
▼
阿富汗人在長期的反對侵略過程中,積攢了豐富的武器資源。各個部落,不僅是行政和生產單位,還是軍事單位。部落內各成員幾乎人人擁有武器,擔負保衛部落、攻擊敵人的任務。
阿政府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由部落民眾組成的非正規軍。這批人往往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政府軍,又是部落武裝的一部分。阿富汗政府發給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就這樣進入到部落人員手中。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蘇聯進攻阿富汗時,跟隨其前往圍剿游擊隊的大批政府軍會突然陣前倒戈,從蘇軍的幫手,變成蘇軍的對手,手裡拿著的,還是不久前蘇聯援助的武器。
由於種種原因,阿富汗的抵抗力量總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武器援助,而且這些武器往往還算先進,與入侵者的裝備並沒有很大差距。
▲ 阿富汗游擊隊員使用“毒刺”行動式對空導彈
英國侵入阿富汗時,沙俄政府軍事支援了當時的杜蘭尼王國。蘇聯入侵時,大量先進裝備透過巴基斯坦運入阿國境內,包括中國製造的12.7毫米重機槍,蘇聯、以色列、美國和法國製造的行動式反坦克擲彈筒以及美國、英國製造的行動式對空導彈系統。
游擊戰形式
▼
阿富汗特殊的地形和社會結構,決定了其在抗擊外來入侵者時大多隻能採用游擊戰。其作戰特點可歸納為:良好的組織性,偷襲的出其不意和速戰速決,當地民眾加入武裝隊伍的普遍性,作戰中的絕對殘酷性。
實際上,面對敵人優勢地面和空中火力,游擊隊很少大規模集結部隊。在阿富汗中、北和西部地區,他們化整為零,經常以10-15人的小組為單位,有時隱藏在老百姓中間或高山地區。
▲ 塔利班遊擊隊
他們雖然缺乏先進的通訊技術,但依靠基本裝置,在公路沿途的村莊安插間諜偵察人員,動用大量當地居民,如牧民甚至兒童,時刻監視敵軍的行動路線以及警戒哨的動向。
與敵軍意外遭遇時,就儘量想辦法脫離接觸;實在做不到,就堅決抵抗,等天黑後利用夜色撤退。他們熟悉地形,掌握山區通道和秘密小路,一般能迅速撤離、轉移物資。
蘇軍在圍剿阿富汗抵抗武裝時,曾不止一次碰到類似情況。游擊隊員面對蘇軍或阿富汗政府軍,安排兩三人為伍的小組掩護大隊人馬撤退進深山,藏匿武器,然後很快消失在平民百姓中。
▲ 蘇聯空中打擊力量
阿富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正如前文提到的,侵略阿富汗的帝國,總是受到與其爭霸的另一國或明或暗的掣肘。
整個19世紀,阿富汗一直處於英國與沙俄爭霸的前沿。當時的阿富汗領導人拉赫曼把阿富汗比作“兩頭獅子之間的山羊”。
英阿第一次戰爭,其原因就是俄羅斯與伊朗結盟,想開啟通向印度的道路。英華人為爭取主動,就先佔領了阿富汗。
第二次英阿戰爭前,沙俄先向阿富汗派出軍事使團,與阿富汗領導人簽訂了包括派駐武裝的條約草案。英國也想效仿俄華人做法,被阿富汗拒絕,於是再次入侵阿富汗。
▲ 第二次英阿戰爭的一場戰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成立的阿馬努拉政府以“自由獨立”的阿富汗政府之名,致函英印總督,要求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訂立新條約。遭到英印當局的傲慢拒絕,英華人宣佈駐紮在印度西北邊境地區的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對阿富汗進行武力恫嚇。
阿馬努拉聯合蘇俄,得到了新成立蘇聯政府的承認。隨後的抗英武裝鬥爭中,阿富汗軍隊在東、南和東北三個方向都取得了勝利,最終逼迫英華人簽署了和平條約。
▲ 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的阿富汗軍隊
1970年代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反對派武裝在巴基斯坦與伊朗的協助下,在兩國和阿富汗境內建立起體系完整的軍事訓練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這種軍事訓練中心和據點約200餘處。訓練教官既有阿富汗原政府軍軍官,也有來自巴基斯坦、伊朗、美國、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軍人。
同時,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還有不少諸如“援助阿富汗難民協會”、“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這樣的政治團體。這些團體成為西方國家反對蘇聯的有力宣傳武器,使蘇聯因侵略行為在國際上聲名狼藉。
▲ 蘇阿戰爭中的阿富汗游擊隊
那麼多前車之鑑,為何諸多帝國還是前赴後繼?
▼
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和西亞結合部,自古就是東西方陸路交通樞紐,被稱為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當代國際版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阿富汗東北與中國相鄰,北部是蘇聯(蘇聯解體後,現為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三國),西部是伊朗,東南部是巴基斯坦,東北部是克什米爾地區。
與周圍國家相比,阿富汗是個不起眼的內陸小國,但其身處亞洲心臟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多舛的命運。
▲ 位於亞洲心臟位置的阿富汗
很難說,英國、蘇聯和美華人對阿富汗的國民性格不瞭解,對阿富汗境內作戰面臨的困難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為何入侵者還是一再重複相同的錯誤?根源大概是地緣戰略的需要。
▲ 第二次英阿戰爭的一場戰鬥
第二次英阿戰爭前,沙俄與土耳其爆發戰爭。英華人認為,俄軍如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將會在爭奪世界霸權的道路上佔據優勢地位,於是積極擴軍備戰。
沙俄政府則認為,印度是英國戰略防禦的薄弱環節,佔領印度將會給英國的霸權以致命打擊,所以計劃入侵印度,與之相鄰的阿富汗就成了必爭之地。
蘇聯入侵阿富汗,表面上看,是擔心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實質上,是對失去阿富汗後蘇聯在地緣戰略上所面臨的不利形勢擔憂。如果控制了阿富汗,蘇聯下一步就可以控制印度和伊朗,使自己的兵力可以前出黑海、印度洋,從而將中亞、南亞和西亞等國置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之下。
▲ 侵略阿富汗的蘇聯特種部隊
美國之入侵阿富汗,名義是反恐,但也是其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還一度在與阿富汗相鄰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建立了軍事基地,並向上述中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美國的企圖顯而易見,即圍堵俄羅斯,同時也從陸地上對中國構成包圍。目前,在失去上述兩個斯坦國的軍事基地後,美國只能進一步強化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
因此,儘管宣佈了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但美軍駐阿部隊仍超過萬人,並且,把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建成美軍在中亞地區最大的屯兵基地。
▲ 阿富汗美軍
不管阿富汗人願不願意,只要大國之間的博弈鬥爭不停歇,阿富汗的和平就可望而不可及。
-
3 # 奧嘟比科技恩怡之母
為什麼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墓?
從古至今世界上的強大帝國和超級大國,都沒有徹底征服過阿富汗,讓他們憎恨,折服和傷心而退。
阿富汗在古今戰爭歷史上,被人們習慣稱為“帝國墳場”、“強國傷心地"和“大國絞肉機”等。
阿富汗全稱: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喀布林,面積6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256萬(2O15年統計),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使用語言為普什圖語和達里語等,GDP2OO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阿富汗的民族構成主要以普什圖族為最多,其次為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哈薩拉族、土庫曼族等。
阿富汗地理位置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西南部,伊朗高原東北部,是中亞的一個內陸國家。西部與伊朗接壤,北部和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相連,東部與中國和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控制區,有爭議)相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接。
阿富汗地區在世界古代歷史上,曾經是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沙皇帝國、蒙古帝國和大唐帝國等爭奪、控制、佔領和侵略的戰略要地。
阿富汗人
在近代和現代世界歷史上,又有日不落的英國、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對阿富汗進行瘋狂的軍事佔領和侵略。但是他們都妄想徹底征服阿富汗,現在只有美國還繼續苦苦掙扎不斷增兵,不吸取沉痛的歷史教訓,結果是不可能像美國想像的那樣“美好”,等侍美國的將是要麼主動撒軍,要麼被動撒軍。
那麼是什麼重要原因,讓阿富汗成為“帝國墳墓”的哪?其重要原因是:
1,阿富汗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敢彪悍的民族特性。
英國侵略軍
在1839年~1919年的80多年裡,英國為了與沙俄爭奪中亞的控制權,擴大殖民地範圍,先後三次入侵阿富汗,動用3~5萬不等的兵力,最後在阿富汗人民的英勇頑強抵抗下,英軍每次入侵阿富汗幾乎都是全軍覆滅,慘敗收場。
1921年11月22日英阿兩國停火談判,簽訂了協議,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超級強國,都沒有戰勝弱小的阿富汗,可見阿富汗人民是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勇敢彪悍的民族。
英阿戰爭
2,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徵,是極其的特殊!
-
4 # 文叔影視
阿富汗曾被20多個世界頂尖軍事國家所試圖征服,但所有的國家都僅僅是在那統治了那麼一小會,便再無進展。無論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橫掃亞歐大陸的成吉思汗,亦或者是近代以來的軍事實力強大的蘇聯和美國,都討不到任何好處。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於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核心點,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但阿富汗也是由於地形十分複雜,各種巖洞和峭壁縱橫交錯,縱然是如今衛星偵察技術最為先進的美國也沒有關於阿富汗內部最為詳細的地圖。
阿富汗人口約2600萬,上百萬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圖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烏茲別克族等,其他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庫曼等民族.。這些民族幾乎都是伊朗語族,而且幾乎都是部落制的跨界民族。他們曾經在中亞叱吒風雲,征服過伊朗、印度等國,驍勇善戰,民風極為彪悍。
這樣強悍的民族以及伊斯蘭聖戰的力量,加上本身就是跨界民族,外來支援渠道眾多。阿富汗地形又極其複雜,非常適合游擊戰。只要外界提供足夠的武器支援,徹底征服阿富汗極為困難。
英國兩次全軍覆沒,蘇聯也是損兵折將,美國出兵佔領喀布林周邊地區外,對塔利班控制區也是一籌莫展。當然這也離不開大國博弈。英國阿富汗戰爭期間,阿富汗王國背後有俄羅斯帝國的影子。蘇聯入侵阿富汗,游擊隊背後是美國的支援。現在塔利班後面有基地組織。
-
5 # 歷史黃金瞳
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很大一部分上是取決於武器裝備的先程序度。但是凡事總有例外,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像美國一樣的先進裝置,但是也可能一些裝備並不先進的國家也是可以打敗比起他們要富裕得多的國家。比如有這樣一個面積小也非常貧窮的國家,還是成為了世界上很多超級大國不敢下手的地方。
這個國家就是連年戰爭的阿富汗。這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了。阿富汗以農業為主,大部分的領土都是交通不便利的。農業是他們的主要經濟支柱,但是連年的戰爭已經讓他們的農業倍感壓力。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極度品窮的國家,卻戰勝了很多的世界超級大國。
阿富汗被譽為“帝國的墳墓”,這句話中看出了大國們對於這個國家實力的無可奈何。他們為什麼這麼難打呢?就像我們的四川一樣,地勢的原因導致了這裡易守難攻,阿富汗的主要地形是丘陵,這樣的地形很適合打游擊戰。但是對於這些大國而言,他們的裝置先進,更適合在平原上正面交鋒,但是當要這樣躲躲藏藏起來就真的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說起來用我們的一句諺語就能解釋,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也許有很多人不認同這句話,但是事實卻是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民風彪悍。阿富汗就是這樣的。
還有什麼事情是比貧窮跟可怕的嗎?貧窮能夠讓人易子而食,貧窮讓人沒有了道德觀念,就像《盲山》裡面一樣,貧窮讓人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為太窮了,所以不怕死。在戰場上士氣逼人,相比起美國等等的國家要儘量減少傷亡的情況下進行有戰術的作戰,根本抵不過這些不怕死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夠打敗英國甚至是蘇聯和美國的原因。美國大兵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很無奈,他說:“這裡太窮了,士兵全是窮人,窮到不怕死。”
就算是有的國家能夠暫時的戰勝了阿富汗,卻也無法永久的佔有。因為阿富汗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卻還是分封制的,就算是打敗了政府,卻還是會有數百個部落群起而攻之,他們不會因為沒有政府就慌不擇路,因為一個領導倒下去,千百個首領站起來。也是因為這些原因,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真真的戰勝阿富汗。果然這個小國的實力不容小覷啊。
-
6 # 勇敢者的世界
阿富汗稱為帝國墳墓最大的特別之處在於他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其次就還當地人民的意志力和凝聚力。
眾所所周知阿富汗地形主要是山地為主。阿富汗地處亞洲大陸內部,是中國的一個鄰國,有一個長長的走廊與中國的新疆接壤,高原和山地佔到了全國面積的80%。阿富汗的地勢極其險峻。位於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核心點,阿富汗在伊朗高原的東邊,以山地為主,北可遏制俄羅斯,南可直下印度洋,西面是石油王國中東,東面是則是中國。地形十分複雜,各種巖洞和峭壁縱橫交錯,如今最先進衛星偵察技術也很難測量出阿富汗的地形圖。險峻地勢也使好多先代化的先進武器失去了作用,當年蘇聯出兵阿富汗時作沒有仔細研究過阿富汗的地形地勢,當對阿富汗游擊隊發動進攻時,蘇軍才發現他們的機槍和火炮的仰角無法對山上的游擊隊發起攻擊。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同時也是亞洲大陸周邊強權的勢力平衡點,互相牽制誰也滅不了。
另外一個方面阿富汗有好多民族,沒有大統一的民族,很多地方還存在在部落式管理。因此阿富汗政府也沒有很好的控制全國局勢。侵略阿富汗的很多帝國也沒有很好的控制住那些人民。所以雖然侵略能佔領一些地方,但那些帝國還是達不到自己預期目標。因此阿富汗獲得帝國墳墓之城。
-
7 # 莽原大語文
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由於戰略地位重要,經常受到外來勢力的入侵。但是,幾乎無一例外,入侵者要麼四面楚歌葬身於此,要麼損兵折將黯然退兵。歷史上,在阿富汗,波斯人、蒙古人、印度人打過敗仗,英華人狼狽而逃,蘇聯人吃盡苦頭,美華人深陷泥潭,阿富汗也因此被稱為“帝國墳墓”。阿富汗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它得到如此“美名”呢?請聽小牛一一分解:
一、獨特的地理環境,構成《孫子兵法》所說的“圍地”。從國際地緣政治角度看,阿富汗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東鄰正在崛起的文明古國,北接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國,西部緊連伊朗,南方則是巴基斯坦。該國地處東亞、中亞、西亞和南亞的接合部,是進入印度洋、南亞次大陸、西亞產油國和亞洲腹地的必經之地。然而,對於需要佔有阿富汗的人而言,這裡的環境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圍地”:“進軍的路徑狹窄,退兵的道路迂迴曲折,敵人可用少量兵力就可以對付我們眾多的兵力。”帕米爾山結和興都庫什山脈縱橫東西,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喀布林河等大小河流遍佈山谷,將阿富汗國土切割得四分五裂的。山峰陡峭,少見樹木,山谷狹窄,貧窮荒涼。軍事上看,雪山、高原和峽谷密佈,碎片化的疆土根本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戰,不適合飛機、導彈和坦克等重武器效能的發揮,限制了大國優勢兵力的快速機動能力。反觀阿富汗人,他們享有地利優勢,可以採取小規模軍事組織,以靈活機動的游擊戰,騷擾敵人,襲擊敵人,消耗敵人。80年代初,一個蘇軍摩托化步兵團進入潘傑希爾谷地剿滅當地抵抗者,不料卻陷入“圍地”之中,遭到阿富汗人的毀滅性打擊。27歲的塔吉克青年馬蘇德率領青年戰士,使用簡陋的武器頑強地抗擊敵人。他們在公路上埋地雷,鎖住兩頭,使敵人成了甕中之鱉;他們從山頂上居高臨下射擊蘇軍,打得敵人無處藏身。就這樣,不到一週時間,他們就消滅了400多名蘇軍士兵,擊毀或燒燬軍車300多輛。
二、剽悍的民風,不屈的精神,韌性的戰鬥精神,令入侵者聞風喪膽。有句諺語“阿富汗人的彎刀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許多入侵者都領教過阿富汗人的厲害。其主體民族普什圖人驍勇善戰,威風八面,英國殖民者曾吃過不少虧。英華人與沙俄爭奪中亞和印度洋的利益,捷足先登,侵入阿富汗。不料80年間,三次戰爭,三次慘敗,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了這塊令他們傷心的地方。阿富汗人用美國提供的毒刺防空導彈擊落過蘇聯的雌鹿武裝直升機,一連串的慘敗使蘇聯人漸漸承受不了戰爭的殘酷了;阿富汗人也打下過美國的Chinook重型運輸直升機,美華人日益感覺有如在越南,陷入泥潭,無法自拔。前幾年,美國剿除Taliban,可是越剿敵人越多,剿得除了較大城市以外,70%以上土地都被Taliban控制。九一一後,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與盟國一起,最多動用10萬兵力,可是,已累計喪生2400人,受傷20000餘人,支出超過10000億美元的軍費。美國在阿富汗的處境就像《孫子兵法》所說的“兵器鋒芒被挫,軍隊士氣受損,軍力消耗殆盡,國家財物空虛”,進退兩難。
三、人種民族部族教派林立,關係錯綜複雜,無從下手。難以滲透,難以掌握思想動態,難以培植傀儡勢力。阿富汗面積64.75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有3680萬。該國民族林立,說著印歐語系和阿爾泰語系的不同語言,溝通難度大。主要民族都是跨境分佈,與鄰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給國內事務增添了複雜性。阿富汗人分屬白種和黃種兩大人種,多數人是歐羅巴人種,但北方的哈扎拉人屬於蒙古人後裔,社會地位較低,常常遭受排擠。全國99%的人信仰來自西亞的宗教,卻分別加入了兩大截然對立的教派,教派間時常大打出手。這樣一個國家,內部不團結,各種矛盾尖銳,衝突不斷。但是,面對外來民族和文化,他們都保持高度警覺,對異教徒文化大力排斥。 Taliban 時期,冒天下之大不韙,摧毀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雕像就是一例。歷史上,入侵者為實施長期統治,也曾培植在當地的代理人,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用阿富汗人治理阿富汗人的辦法,但收效甚微。英華人和蘇聯人都試圖傳播東西方的思想理論,移風易俗,改變阿富汗人的信仰與生活方式,都以慘敗告終。蘇聯扶植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政權曾經風光一時,全面實行蘇聯模式,但最終全面失敗。隨著蘇聯的撤軍,該政權迅速崩潰,煙消雲散,其領導人納吉布拉更在被俘後慘遭酷刑,暴屍街頭……
四、阿富汗戰略物資匱乏,進出通道極易被切斷。阿富汗是個落後的農業國,雖然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但工業基礎薄弱,糧食和燃料嚴重依賴進口。而該國崇山峻嶺中,交通極不便利,物資進出境主要依賴巴基斯坦方向的幾條公路。而公路沿途不僅山高路險,而且有遭受攻擊的危險——有抵抗力量的阻擊,有當地部族武裝的攔截,還有境外勢力插手。外國軍隊勞師遠征,千里饋糧,交通線極易被切斷。美國和北約有超過80%的後勤補給要經過巴基斯坦來運輸,而其運輸車隊經常在巴境內遭遇襲擊,有時竟然有上百輛的油料補給車被擊毀燃燒,熊熊火焰遮天蔽日,多日不滅。在這樣一個內外環境極為惡劣的國度裡駐軍佔領,成本之高,不是一般國家承受得起的。英國、蘇聯承受不起,退出了;美國也感到力不從心,也在選擇退出。
回覆列表
阿富汗的在近現代歷史上,先後遭受過英國、蘇聯和美國軍隊的入侵。令人費解的是,這三個帝國都在阿富汗碰得灰頭土臉,至少很難說獲得了勝利。
日不落的英帝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先後三次入侵,付出了近4萬人傷亡和數億英鎊軍費,最後主動選擇與阿當局簽訂和約。
號稱“戰鬥民族”的蘇聯,二戰一直打到柏林,1979年12月悍然入侵阿富汗。結果十年戰爭傷亡近5萬人,耗資200多億美元。阿富汗戰場成為蘇聯不停流血的傷口。1988年,蘇聯被迫撤軍,不久後國家解體。
▲ 入侵阿富汗的蘇軍
美國,冷戰結束後的全球霸主,軍事實力冠絕全球。2001年10月,美國以“反恐”為由,出兵阿富汗,至今傷亡近3萬人,耗資至少7千億美元。鑑於阿國境內仍駐有相當數量的美軍,這兩個數字仍在增長。
阿富汗因此被稱為“帝國的墳場”,頗為形象。問題是,三個當時的超級大國為什麼都在阿富汗玩不轉?難道阿富汗有什麼獨門絕招專克帝國?
特殊的地理環境
阿富汗位於伊朗高原東部,興都庫什、蘇萊曼、帕羅帕米蘇斯等海拔數千米的山脈佔去其領土的五分之四。
▲ 阿富汗地形地貌
阿富汗北部為山麓平原與阿姆河沿岸平原,這裡灌溉條件好,為阿富汗的糧倉,哺育著阿全國25%左右的人口。
南部地區為高原和沙漠。中部地區是高聳的山地和深狹的河谷。這樣的地形地貌,不利於大兵團行動,有利於分散游擊戰,重型機械化武器難以發揮優勢,反倒是行動式輕武器高效實用。
因此,無論是英國、蘇聯還是美國軍隊,都有一種有勁使不上之感,只能佔領少數中心城市,守住幾個交通要道,而無法在阿富汗全境運用兵力。塔利班在應對美軍空襲時,往往先將武器、糧食及通訊器材等轉移到地下工事和山洞中,等美軍發動地面進攻時再取出。
▲ 蘇聯坦克
由於阿富汗境內高原特點,使美蘇的空中優勢大打折扣。儘管游擊隊員的防空武器射程有限,但他們只要爬上高山,就能克服這一不足。兩個帝國的大部分作戰飛機都在他們的射程之中。
阿富汗人彪悍善戰
從有文字記載始,阿富汗地區就一直處於異族統治之下,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貴霜帝國、薩曼王朝、成吉思汗後裔和帖木爾後裔、莫臥兒王國、薩菲王國等多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都在此地留下自己的足跡。
貫穿其中的,則是阿富汗人的反抗鬥爭。數千年來不斷的戰火,塑造了這個民族尚武、好鬥的個性。絕大部分阿富汗人從青少年起就開始從軍。在這樣的地區作戰,你幾乎無法分辨出誰是平民、誰是戰士,稍有疏忽,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因此,對外國佔領軍來說,困難的不是作戰,而是要時刻緊繃神經。這種長期緊張造成的壓力、恐怖和不安往往比作戰本身更讓人崩潰。
以部落為基礎的社會結構
部落是阿富汗社會的基石。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一個小共和國,自己自足,幾乎擁有其民眾所需要的一切。
阿富汗的部落大多分佈於彼此隔絕的山谷、峽谷、河谷和沙漠綠洲中,他們自成體系,近乎獨立,對外部世界漠不關心,部落酋長在本部落內擁有至高權力。部落與部落之間,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 阿富汗部落戰士
相對來說,阿富汗政府一向軟弱無能、對地方政府和部落的控制力很有限。
這樣特殊的社會結構,令征服無比艱難。即使擊敗了阿富汗政府或是扶植了代理人,卻不一定能征服阿富汗部落的人民;征服了這個部落的人民,並不代表也能征服另外一個部落的人民。
歷史上征服者慣用的分化政策在這裡效果甚微,征服阿富汗所有部落,對任何入侵者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英華人首次入侵阿富汗時的遭遇。
1841年12月,阿富汗部落的一個領導人已經與英國就撤軍、交出武器達成協議。但英華人撤退途中,沒有參與談判的另一部落的游擊隊利用山巒地形,一路尾隨襲擊英軍,後者苦不堪言
▲ 阿富汗部落游擊隊尾隨襲擊英帝國軍隊
武器數量多,效能也不差
阿富汗人在長期的反對侵略過程中,積攢了豐富的武器資源。各個部落,不僅是行政和生產單位,還是軍事單位。部落內各成員幾乎人人擁有武器,擔負保衛部落、攻擊敵人的任務。
阿政府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由部落民眾組成的非正規軍。這批人往往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政府軍,又是部落武裝的一部分。阿富汗政府發給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就這樣進入到部落人員手中。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蘇聯進攻阿富汗時,跟隨其前往圍剿游擊隊的大批政府軍會突然陣前倒戈,從蘇軍的幫手,變成蘇軍的對手,手裡拿著的,還是不久前蘇聯援助的武器。
由於種種原因,阿富汗的抵抗力量總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武器援助,而且這些武器往往還算先進,與入侵者的裝備並沒有很大差距。
▲ 阿富汗游擊隊員使用“毒刺”行動式對空導彈
英國侵入阿富汗時,沙俄政府軍事支援了當時的杜蘭尼王國。蘇聯入侵時,大量先進裝備透過巴基斯坦運入阿國境內,包括中國製造的12.7毫米重機槍,蘇聯、以色列、美國和法國製造的行動式反坦克擲彈筒以及美國、英國製造的行動式對空導彈系統。
游擊戰形式
阿富汗特殊的地形和社會結構,決定了其在抗擊外來入侵者時大多隻能採用游擊戰。其作戰特點可歸納為:良好的組織性,偷襲的出其不意和速戰速決,當地民眾加入武裝隊伍的普遍性,作戰中的絕對殘酷性。
實際上,面對敵人優勢地面和空中火力,游擊隊很少大規模集結部隊。在阿富汗中、北和西部地區,他們化整為零,經常以10-15人的小組為單位,有時隱藏在老百姓中間或高山地區。
▲ 塔利班遊擊隊
他們雖然缺乏先進的通訊技術,但依靠基本裝置,在公路沿途的村莊安插間諜偵察人員,動用大量當地居民,如牧民甚至兒童,時刻監視敵軍的行動路線以及警戒哨的動向。
與敵軍意外遭遇時,就儘量想辦法脫離接觸;實在做不到,就堅決抵抗,等天黑後利用夜色撤退。他們熟悉地形,掌握山區通道和秘密小路,一般能迅速撤離、轉移物資。
蘇軍在圍剿阿富汗抵抗武裝時,曾不止一次碰到類似情況。游擊隊員面對蘇軍或阿富汗政府軍,安排兩三人為伍的小組掩護大隊人馬撤退進深山,藏匿武器,然後很快消失在平民百姓中。
阿富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正如前文提到的,侵略阿富汗的帝國,總是受到與其爭霸的另一國或明或暗的掣肘。
整個19世紀,阿富汗一直處於英國與沙俄爭霸的前沿。當時的阿富汗領導人拉赫曼把阿富汗比作“兩頭獅子之間的山羊”。
英阿第一次戰爭,其原因就是俄羅斯與伊朗結盟,想開啟通向印度的道路。英華人為爭取主動,就先佔領了阿富汗。
第二次英阿戰爭前,沙俄先向阿富汗派出軍事使團,與阿富汗領導人簽訂了包括派駐武裝的條約草案。英國也想效仿俄華人做法,被阿富汗拒絕,於是再次入侵阿富汗。
▲ 第二次英阿戰爭的一場戰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成立的阿馬努拉政府以“自由獨立”的阿富汗政府之名,致函英印總督,要求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訂立新條約。遭到英印當局的傲慢拒絕,英華人宣佈駐紮在印度西北邊境地區的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對阿富汗進行武力恫嚇。
阿馬努拉聯合蘇俄,得到了新成立蘇聯政府的承認。隨後的抗英武裝鬥爭中,阿富汗軍隊在東、南和東北三個方向都取得了勝利,最終逼迫英華人簽署了和平條約
▲ 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的阿富汗軍隊
1970年代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反對派武裝在巴基斯坦與伊朗的協助下,在兩國和阿富汗境內建立起體系完整的軍事訓練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這種軍事訓練中心和據點約200餘處。訓練教官既有阿富汗原政府軍軍官,也有來自巴基斯坦、伊朗、美國、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軍人
同時,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還有不少諸如“援助阿富汗難民協會”、“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這樣的政治團體。這些團體成為西方國家反對蘇聯的有力宣傳武器,使蘇聯因侵略行為在國際上聲名狼藉。
蘇阿戰爭中的阿富汗游擊隊
那麼多前車之鑑,為何諸多帝國還是前赴後繼?
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和西亞結合部,自古就是東西方陸路交通樞紐,被稱為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當代國際版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阿富汗東北與中國相鄰,北部是蘇聯(蘇聯解體後,現為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三國),西部是伊朗,東南部是巴基斯坦,東北部是克什米爾地區。
與周圍國家相比,阿富汗是個不起眼的內陸小國,但其身處亞洲心臟的特殊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