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不是貶義詞,是褒義詞。
1、事無鉅細
拼音:shì wú jù xì
釋義: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麼事都管。
引證:《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鉅細鹹於亮。”
譯文:對於諸葛亮來說,政事沒有大小之分。
近義詞:事必躬親、親力親為。
2、事必躬親
拼音:shì bì gōng qīn
釋義:事:事情。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引證: 唐·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於宗廟,勤儉於生人,事必躬親,動合天德。”
譯文:用周人的禮數對待,只有籍田,漢時的薦舉,但是聽聞結果,則如果沒有陛下嚴祇宗廟,讓人勤儉,事必躬親,行為感動天地。
近義詞:事無鉅細、身體力行、親力親為。
反義詞:好逸惡勞、坐而論道。
擴充套件資料:
1、近義詞詞語解釋:
(1)、親力親為
拼音:qīn lì qīn wéi
釋義:指親自(直接)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
示例:錢倉頡同志在工作中做事一向親力親為,不去煩其他同志,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身體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釋義:多用來表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
示例:《禮記·中庸》: “聖人以身體之,力行近乎仁。”
譯文:聖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
2、反義詞詞語解釋:
(1)、好逸惡勞
拼音:hào yì wù láo
釋義: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專指好吃懶做的人。
示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譯文:為他們治病,我在四個方面很為難:一是我不能隨意進行診治;二是怕他們自己不注意,耽誤治療;三是怕他們體質不好,不能用足夠劑量的藥;四是怕他們好逸惡勞。
(2)、坐而論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釋義:原指坐著議論政事,後泛指空談大道理。
引證:《抱朴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譯文:通人揚子云也以為肉刑恢復了,但是廢了很久了,坐著議論政事,就以為不急了。
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不是貶義詞,是褒義詞。
1、事無鉅細
拼音:shì wú jù xì
釋義: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麼事都管。
引證:《三國志·諸葛亮傳》:“政事無鉅細鹹於亮。”
譯文:對於諸葛亮來說,政事沒有大小之分。
近義詞:事必躬親、親力親為。
2、事必躬親
拼音:shì bì gōng qīn
釋義:事:事情。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引證: 唐·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於宗廟,勤儉於生人,事必躬親,動合天德。”
譯文:用周人的禮數對待,只有籍田,漢時的薦舉,但是聽聞結果,則如果沒有陛下嚴祇宗廟,讓人勤儉,事必躬親,行為感動天地。
近義詞:事無鉅細、身體力行、親力親為。
反義詞:好逸惡勞、坐而論道。
擴充套件資料:
1、近義詞詞語解釋:
(1)、親力親為
拼音:qīn lì qīn wéi
釋義:指親自(直接)參與,不由別人來代替。
示例:錢倉頡同志在工作中做事一向親力親為,不去煩其他同志,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身體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釋義:多用來表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
示例:《禮記·中庸》: “聖人以身體之,力行近乎仁。”
譯文:聖人努力實踐,親身體驗。
2、反義詞詞語解釋:
(1)、好逸惡勞
拼音:hào yì wù láo
釋義: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專指好吃懶做的人。
示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譯文:為他們治病,我在四個方面很為難:一是我不能隨意進行診治;二是怕他們自己不注意,耽誤治療;三是怕他們體質不好,不能用足夠劑量的藥;四是怕他們好逸惡勞。
(2)、坐而論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釋義:原指坐著議論政事,後泛指空談大道理。
引證:《抱朴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譯文:通人揚子云也以為肉刑恢復了,但是廢了很久了,坐著議論政事,就以為不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