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智哥
-
2 # 於總經理
筆者認為:
多爾袞之所以沒有自己當皇帝有一下幾點原因:
①在少年時期本來努爾哈赤傳位於多尓袞的,歷史上有介紹依據的,只是皇太極使用手段奪取了皇位,不過皇太極也沒有對他不重用,並且讓他兄弟倆掌握了鑲白旗兩支隊伍。而多爾袞考慮當時的利益只有屈服於他了。
那他為什麼不當皇帝呢?歷史記載,多爾袞無子嗣,這點很重要,即使你當了皇帝,那百年之後,皇位傳跟誰?還不如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孝莊太后也不會同意的,大家說呢?
-
3 # 隨便123840952
當然是無奈。滿洲八旗各旗平衡的產物。多爾袞三兄弟的兩白旗,支援豪格的兩黃旗個正藍旗。代善家族的兩紅旗,代善保持中立。家族裡年輕一代譬如碩託,阿達禮都支援多爾袞。鑲藍旗濟爾哈朗騎牆,暗地裡偏向豪格。多爾袞稍佔優勢。如果多爾袞硬要自己登基,那勢必造成滿洲八旗的分裂,甚至兵戎相見。從維護滿洲高層的自身利益出發,也必須團結八旗。所以最後各方平衡的結果就是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但選了一個只有六歲的小皇帝方便多爾袞把持朝政。
-
4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我感覺他就是沒來得及。
多爾袞順治5年末受封“皇父攝政王”,使用皇帝的一切禮儀,這就是不臣之心了。
有人說“皇父”和姜子牙的“尚父”、管仲的“仲父”一樣是君王對臣子的尊稱,這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皇父”不是多爾袞的專有稱呼,它就是指皇帝的親爹,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皇阿瑪”。這能是君王對臣子的稱呼嗎?
還有人說這個稱呼和太后下嫁有關係,這個也靠不住。因為順治5年並非只有孝莊一位太后,她姑姑孝端太后還在世。
我覺得這次受封很可能是孝端太后為阻止多爾袞廢掉順治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她很可能和多爾袞約定了,如果他稱帝,要再次傳位給福臨(順治帝)。
因為多爾袞無子,最近的繼承人就是侄子。只不過福臨不是最親的侄子,多鐸的兒子才是他最親的繼承人。那個時候滿清還沒流行過繼,否則他早就過繼多鐸的兒子了。
順治6年,多鐸和孝端文皇后先後去世。順治7年多爾袞就死了,年僅39歲,他一定沒想到自己這麼早就死。孝端文皇后是阻止他篡位的最大的力量,她是皇太極嫡福晉,名正言順的國母,和孝莊太后那種母憑子貴的太后完全不一樣。順治要是被廢了,他生母為太后的法理依據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他很可能想等孝端文皇后的影響消失以後再做這個事。
-
5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政治人物講品德,不容易吧。所有的“德/得”裡面,品德也許最不被考慮的。“琅琊榜”中謝玉所說的“勝者自然為正”或者“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是政治人物恪守的準則。
多爾袞,難道就不想當皇帝?
他第一接近皇位是他爸去世。他是努爾哈赤寵愛的兒子。如果再晚幾年,也許汗位就是他的。可惜,當時他年紀還小,母親殉葬。突然的變故,他還不具備應對的能力。汗位成了皇太極的。
第二次,是皇太極去世。他的確是掙了。和豪格對峙。他已經成長為卓越的將領,但他已經不是皇子,是皇弟。名不正了。勢均力敵,誰都沒必勝的把握。雙方各退一步,立了福臨為帝,雙方都出一個輔政大臣。
第三次,多爾袞揮師入關,問鼎中原。他已經大權獨攬,從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完全是實權的皇帝。他有沒有動過登基的心思,都隨著他突然去世而不得而知。
他沒登基的主觀原因已經不知,但客觀原因如下:
天下未定。南方戰事還在繼續;
八旗內部一時半會擺不平。八旗中的兩黃旗肯定是支援皇帝的,還有濟爾哈朗所統的藍旗也是皇帝的堅定支持者。多爾袞要動,不得不考慮皇帝手裡的實力;
他沒有兒子。多爾袞雖然妻妾成群,但只有一個女兒。他過繼了多鐸的兒子。但畢竟不是親生。福臨也是侄子,雖然沒過繼的親。但沒有那麼迫切的需要把一個侄子扒拉下去把位子給另一個侄子。
命太短。他自己也沒想到39歲一次塞北圍獵就掛啦!
如果他再長壽些,誰知道會怎麼樣!要知道,他已經追封自己母親為皇后,不知道這算不算要行到的一個訊號!可惜,上天沒給時間,也就沒有答案了!
-
6 # 拙言笑笑生
可以肯定的說,多爾袞沒有廢除福臨自己做皇帝絕對不是品德高尚!分析利弊或是為了大局著想或是因為私人情感或僅僅是個人心性使然!!
多爾袞曾經說過,“太宗文皇帝原系奪立”。他認為皇太極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是搶了自己的位置!但是這一點不被現在專家認可,原因是當時多爾袞年紀太小,根本不具備女真族繼承大統的原則性。既然如此作為當事人的多爾袞為什麼這麼認為呢?應該是他父親努爾哈赤的原因,據說晚年的努爾哈赤特別疼愛多爾袞,所以努爾哈赤有可能對多爾袞和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說過讓多爾袞繼位的話,當然至少得把多爾袞培養成人且有一定軍功地位的時候,努爾哈赤沒想到自己沒活到七老八十。
如上所述,多爾袞既然肯定皇太極是搶了自己的位置,那麼,他有了實力可以奪回皇位,就不存在什麼道德高不高尚的問題了。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又第二次同皇位擦肩而過。這一次很無奈,原因是當時多爾袞並沒有絕對的實力拿下皇位,他的地位同其他親王一樣,他的軍事實力甚至還不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更重要的是大清帝國經過了皇太極18年苦心經營,漢族文化的老子死了必須由老子的兒子繼續幹的思想更是多爾袞最大的阻礙,據說為了規避這一點,在大會上,多鐸說“既然你們還不拍板,那就讓我幹,反正我的名字也是在太祖遺詔裡的”。他搬出了太祖努爾哈赤,表明多爾袞也是名正言順的。多爾袞則更絕,他說“遺詔裡就你一個名字嗎?豪格也在太祖遺詔裡”。似乎在若有若無之間把豪格也排除了。於是大家說立長,誰?不是豪格,是代善!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活著的最大的兒子,地位也很高。代善則說“太宗活著的時候我就不管事了,現在哪裡還會管這些呢?原本認為有多爾袞,現在既然多爾袞也不願意,那麼就立先帝的兒子吧,豪格年長,功勞也大”。絕了都,老傢伙一句話把多爾袞繼位的可能也堵住了。大家看向豪格,豪格按照正常程式推辭了下,並且走了(其實這是正常程式,按理說之後應該大家再主動請豪格,順理就是豪格做皇帝了)。不想多爾袞立即表示豪格就是不願意,大家再想想吧!後來大家就很清楚了,6歲的福臨做上了皇位。原因可能是與他的母親玉兒有不小的關係,玉兒的姑姑是皇太極的正牌皇后,沒有兒子。個人認為這一點比她的情人是多爾袞更靠譜!
福臨繼位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了輔政王。多爾袞的能力得以全部發揮。此後,多爾袞傾全國之力,入主中原,拿下了全中國。因為出色的能力多爾袞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援愛戴。多爾袞由輔政王到攝政王再到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實際上已經擁有了皇帝的所有權利、待遇。軍國大政也緊緊握在了他的手中。但是,他仍然沒有把那個可能還在流鼻涕的小福臨拉下皇位,軍國大政在手中,奪了皇位,也不太可能產生特別大的軍事上的內亂。他終究沒有奪位可能與孝莊與貴族大臣與他沒有兒子都有關係,畢竟他沒有奪,他或許真的很無奈。他最後的時光大體生活在聲色犬馬之中,脾氣暴躁,做了不少壞名聲的醜事,這些事在後人聽來可能比搶皇位還要難看。他說“若以我為君,以今上居儲位,我何以有此病症”。可見他是一個真性情中人!對孝莊如此,對福臨何嘗不是呢?難道皇家就沒有情義了嗎?
-
7 # 文思物語
回答問題先把當時的職位說一下,福臨是“順治皇帝”,多爾袞是“皇父攝政王”,光聽這頭銜就能看得出,這個“皇父攝政王”實際上是高過皇帝之位的,所以當時多爾袞沒有必要帽著被打的危險去廢掉福臨。所以說他不是皇帝,但實際是有著皇帝所享受的一切權利之實。
回頭我們來看看多爾袞的簡介:
名字: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
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話題說回來,沒有多爾袞就沒有順治皇帝,至於後期順治為什麼會在他死後,將其屍體挖出鞭屍,也可見順治在多爾袞活著時期,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受到了多大的壓抑,這或許給他後期放棄皇位也留下了不可迴避的陰影。
最後用馬未都經典語錄裡的一句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你現有欠的,遲早是要還的。多爾袞死後也沒有得到安身。。。。
-
8 # 有得觀史
多爾袞由攝政王,到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稱號一路飆升,權力一路飆升,最後權傾朝野,而且他本身是親王,有資格當皇帝,這時的多爾袞要廢掉順治自己當皇帝毫不費力。
曹操取代漢獻帝那叫篡位,朱棣取代朱允炆那是他們自己的家事。多爾袞取代福臨也是家事,外人沒誰願意管那閒事。
當皇帝太有誘惑力了,為了得到皇位,弒父殺兄屠弟者比比皆是。多爾袞兩度爭皇位失敗,可見他對皇位並不免疫。那為什麼到了唾手可得的時候卻不要了呢?
要是廢掉福臨自己當皇帝,他身體不好,死後誰來繼承他的皇位,這是最大問題。
讓他弟弟多鐸繼承嗎?多鐸比他身體還差,在多爾袞死前他就死了。讓他哥哥阿濟格繼承?阿濟格是個武夫,沒有政治頭腦,駕馭不了一個國家。多爾袞沒有子嗣,過繼了弟弟多鐸的一個兒子,讓這個繼子繼承嗎?他比福臨還小,他死了,沒人保駕護航,不得讓人撥拉下去?!多爾袞不當皇帝實屬無奈。
既然支援了福臨就繼續支援下去,打下江山讓他坐,至少留下個好名聲。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和孝莊的關係。他喜歡孝莊,太后下嫁給他,他們成了夫妻。多爾袞沒孩子,孝莊的孩子也就成了多爾袞的孩子,他沒理由不對福臨好。
假如多爾袞的弟弟多鐸身體很好,假如多爾袞有一個成年的兒子而且很優秀,福臨還能穩坐釣魚臺,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第一次,多爾袞和皇太極爭汗位時,皇太極帶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逼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他不但失去了汗位,也失去了生母。
第二次,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奪皇位,兩個人都沒當上,福臨意外成了皇帝。
因為皇太極父子,多爾袞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這也就罷了,但是多爾袞生母因此而被逼死,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能輕易忘記?!他後來抓住把柄整死豪格,有人說他做的太過分了,其實他只是把仇恨撒在豪格身上而已。如果他有合適的繼承人,難保他不把仇恨撒在福臨身上。福臨太有福了,沒給多爾袞機會。
不過多爾袞還是有底線的,他沒廢掉福臨自己當皇帝,然後讓他那個武夫哥哥阿濟格接班。他是一個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操守,他能從大局出發,為大清的未來著想,可見其政治品德不差。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9 # 宋安之
是因為死的太早的原因。
多爾袞從功高震主的攝政王,再一步步到欺主年幼的皇父攝政王,說他沒點篡位的野心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為什麼沒有取順治帝而代之呢,不是因為品德高尚,而是因為在他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來順理成章的篡位,但計劃不如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壯志未酬的多爾袞先生在39歲之時,生命戛然而止,所以一切只能化作空談,心中不論有多少壯志凌雲也是枉然。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帶著王公大臣前往塞外狩獵,出獵過程中墜馬跌傷,這位清庭實際統治者從小就體弱多病,這一摔是摔的十分嚴重,不久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39歲。
以多爾袞死去的順治七年為時間點來看,雖然清朝在入關的順治元年,就意味著成為全國性政權,但清朝真正大致統治全國大部分地區是在順治十八年,而統一了臺灣的明鄭勢力更是到了康熙三十八年。
在順治七年,雖然清庭西滅大西政權張獻忠,南擊大順李自成,渡江平了南明最強大的弘光小朝廷。
但此時的清庭並非是順風順水,在順治五年,就爆發了第一次抗清鬥爭高潮,降清的明將江西提督金聲桓、廣東提督李成棟、大同總兵姜瓖等先後反清復明。其中山西的姜瓖起義更是直接威脅到在北京的清庭,逼的入關以後從沒有親征的攝政王多爾袞出征。
這些叛亂雖然在順治六年被陸續平定,但南明永曆政權依舊還在抵抗清軍,同時因為剃髮易服等不公平政策,全國反清復明的抗爭是此起彼伏。
同年多爾袞的左膀右臂親弟弟豫親王多鐸染天花而死,這對多爾袞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還有就是,想必稍微熟悉清史的小夥伴都知道,順治帝的皇位其實是妥協而來的。皇太極猝死以後,並沒有留下傳位遺詔,所以皇太極長子豪格以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為基礎,與兩白旗支援的多爾袞爭奪皇位,最後雙方僵持不下,才選擇年幼的順治帝福臨為新帝。
這說明順治帝身為皇太極第九子,登上皇位以後,自然獲得了兩黃旗為首的忠於皇權的勢力支援。
多爾袞雖然立下了入關的不世之功,大大加強了自己的權威。但當時的局勢是,對外南明未滅,全國各地反清復明的活動是此起彼伏。對內自己的左膀右臂豫親王又英年早逝,清庭內部反對自己的兩黃旗雖然被打壓,但也是虎視眈眈,隨時會出來反咬一口,時機根本不成熟。所以多爾袞當時並沒有急於篡位,應該是想統一全國以後,徹底坐穩位置,再挾天大的功勞趁勢取順治帝而代之。
可惜多爾袞這個人並沒有這個命,在內憂外患之下,順治七年壯志未酬的他猝死於塞外,一切謀劃皆成空。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政治自古以來就和所謂道德不沾邊,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內殺死了自己的長兄和四弟,絲毫不影響他成為千古明君。多爾袞之與清世祖(順治)福臨亦然,與道德無關。多爾袞之所以不廢掉清世祖自己當皇帝起初是無奈,之後也多少有些不得已。
清世祖作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庶出第九子,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夠成為皇帝?這還要從清太宗去世之後,其長子肅武親王豪格與多爾袞爭位說起。豪格作為清太宗的長子,原本希望最大。可惜,半路殺出了一個十四叔多爾袞。多爾袞扛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嫡子的光環,彼時除了他的同胞兄弟英親王阿濟格和豫通親王多鐸,只有禮烈親王代善擁有清太祖嫡子的身份。而且,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手中握著正白旗和鑲白旗,實力不容小覷。反觀豪格,雖然清太宗死後群龍無首的正黃旗、鑲黃旗將領與豪格走動頻繁,但這兩旗實際上豪格並不能完全掌控,他能完全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正藍旗。
實際掌握著正紅旗、鑲紅旗的代善父子,因為代善當初爭位失勢,實際上這一支已經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他們更多的是尋求的自身利益,只要不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誰當皇帝他們無所謂。實際掌握著鑲藍旗的濟爾哈朗是清太祖胞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屬於旁支,且經歷過父親舒爾哈齊和哥哥阿敏的事情之後,濟爾哈朗心有餘悸,基本上處於看風景的狀態,誰在爭鬥中佔據了優勢就投向誰。
因此,掌握兩白旗的多爾袞和掌握正藍旗且擁有部分兩黃旗將領支援的豪格實際上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誰也不佔據絕對優勢。這時候,兩黃旗的部分將領提出了只認清太宗兒子即位的要求。此舉原本有挺豪格的意思,但是後來被有心之人抓住了話把,把清世祖推向了前臺。推出清世祖兩黃旗將領無話可說,代善父子見幼主即位比多爾袞、豪格即位對自身利益的影響更小,立即表示支援。看風景的濟爾哈朗見形勢一邊倒,也默認了這一安排。最終,清世祖的支持者變成了兩黃旗、兩紅旗加鑲藍旗,形勢比人強。多爾袞、豪格已經完全不佔優勢,於是只得接受繼承事實。雖然如此,畢竟多爾袞兄弟手握兩白旗、實際雄厚,最終多爾袞以虛位換實權,成為了攝政王。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之後,地位逐漸穩固,隨即對豪格、代善封兄弟子侄採取了打壓、限制。最終,豪格被害,代善正式退休,濟爾哈朗成為了廟堂裡的泥菩薩。這個時候,多爾袞實際上是可以行篡位之事的。那麼,他為什麼沒有呢?
最大的原因應該還是形勢。彼時雖然清朝入關,成為了名義上的中央政權。但是,南明勢力依然不容小覷、一統天下的戰爭仍在繼續。這個時候如果多爾袞行篡位之事,勢必會引發內亂。畢竟宗室王公們僅僅是受到壓制,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一旦內亂爆發,不僅一統天下將遙遙無期,清王朝甚至還可能被趕回東北老家,得不償失。
其次,多爾袞雖然妻妾眾多,卻始終沒有生出兒子。後來承襲多爾袞睿親王爵位的實際上是其胞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因為沒有兒子,稱帝對於多爾袞而言並不十分迫切。即便成為皇帝了,將來皇位還是侄子的,而清世祖同樣是侄子,唯一的差別僅僅是多爾袞和多鐸同母、和清太宗異母。但是,侄子對於多爾袞而言,區別並不大。更何況,多爾袞彼時才三十多歲,他根本想不到自己活不過四十歲。因此,彼時的多爾袞又大把時間等待親生兒子的到來,並不急於篡位。只可惜,順治七年的一次意外墜馬最終葬送了多爾袞的性命,他再也沒能等到親生兒子的到來,也沒能行篡位之事。
再其次,多爾袞任攝政王期間,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和清世祖母子對於多爾袞採取了幾乎放任的態度,並沒有與之發生較大的正面衝突,清世祖甚至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讓其住進紫禁城辦公,民間因此還穿出了“太后下嫁”的說法。換言之,彼時的多爾袞除了一個皇帝的虛名,與皇帝無異。在沒有生出兒子之前,多爾袞完全沒有必要橫生枝節,搞出篡位的事情來。畢竟他還年輕,且權力沒有受到任何威脅、掣肘。因此,當皇帝對於彼時的多爾袞誘惑力並不大。
回覆列表
更多的是無奈,多爾袞三兄弟控制的兩白旗,無法壓制兩黃旗,更何況代善的兩紅旗態度並不明確,後來弄死豪格之後大權獨攬,自己一直沒有男丁後代,再加上死的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