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電貓
-
2 # 江蘇高科中維
精度是由導航儀和車體決定的,像我們是做AGV無人車的,精度主要由鐳射導航儀決定,之前用的都是國外導航儀,現在國內導航儀也開始跟上來了,但出於穩定性考慮,目前還是用的國外導航儀比較多,但是國外導航儀要比國內貴很多
還有就是由車體決定的
-
3 # 使用者103187518939
能抄到80分就很厲害了,真以為自己也是學霸啊。不用說和外華人比,和身邊的人比,也不過是情商高些和監考老師處的好,你能抄到別人抄不到而已。
核心配件都靠進口
雖然國內已經有了單獨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中國也是稀土大國,按道理生產伺服電機是有優勢的,但是高精度的始終不理想,因為編碼器和光柵尺這些高精度點的感測器我們無法生產,我們只可以生產低精度的,外華人對這些是技術封鎖的,編碼器是伺服系統執行的眼睛,缺少了眼睛,雖然拄著柺杖也能走,但是始終不如別人的了,伺服系統花掉了機器人的四分之一成本。
數控CNC控制器也有很多企業在研發生產,但是CPU和FPGA始終還是要使用別人的,別人高興就賣給你一點,某天和你鬧翻了,隨時收回去了。
精密減速器,比如擺線針輪行星減速器,諧波齒輪減速,RV減速器等等,佔比了機器人成本的35%,日本人掌握了技術核心,這種東西不是一時半會可以開發出來的,需要很多年的材料和加工資料積累,似乎我們華人也缺少這種耐心,雖然弄出來一些替代品佔領低端市場,但是中高階始終是人家的市場。
雖然中國產機器人廠家,也可以透過一些渠道採購國外的配件回來組裝,但是因為人家的一些排他協議,未必就可以把最好的東西賣給你,即使賣給你了,價格也會別別人的貴,這樣你國內組裝起來就沒有競爭力了。
單個配件精度不行,也許我們可以把殼體和基座之類做漂亮點,但是整體的精度是肯定不如別人的。
系統整合也不是擰螺絲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很多機械裝置配件都沒有,基本上都從國外進口回來組裝,但是就是這種簡單的組裝,講白了就是擰螺絲,當時組裝出來的整機,質量也不如整機進口回來的裝置,即使裡邊的配件是一模一樣的。
今天我們已經超越了這個簡單的組裝階段了,只要有好的配件,我們技術工人同樣可以裝配出來比較理想的機器裝置了。但是系統整合這種型別的組裝,可不是擰螺絲這麼簡單了,它涉及到演算法了。
也許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中國產的機器人靜態精度可以做刀比較高,但是多軸聯動起來,幾臺伺服同步,中國產的控制演算法不理想,整體的動態響應精度就遠遠不如人家了。
一個好的控制系統,是有很強的“魯棒性”的,也就是有了擾動以後,能很快恢復到穩定的狀態,給一個指令下去,機械手臂會很精準的馬上執行下去,即使機械咬合之間有很多間隙,依然能補償到,目前國內的演算法上落後,導致了整體的組合精度也不如進口機器人。
整合不好,不僅僅是某方面的精度差,整體的穩定程度也不可靠,所以故障率也會相對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