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森呀

    攀比不僅僅存在孩子之間,成年人中也存在。

    但孩子之間的攀比和成年人的攀比又略有不同。成年人自己是能力獲得收入的,可以透過自己的收入來衡量。可孩子沒有,這時候孩子的攀比心逐漸膨脹,自己卻沒有賺錢能力,他會向家長討要。

    這時候作為家長可不能隨便滿足他的要求。

    孩子年齡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到別人有,自己就想跟著要。比如一個玩具,其實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玩,但看到別人有也跟著要,讓家長買。但他其實一點都不喜歡玩這個玩具,玩了沒幾天就不喜歡了。

    沒錯,大多數孩子在年齡尚小的時候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什麼的,極少數天才除外。

    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原因還有另一個:

    要讓孩子知道不勞而獲不是一個好的行為。

    成年人和孩子差在這裡:成年人對錢是有概念的,知道錢有多難賺。可孩子沒有賺錢能力,自然也不知道錢有多難賺。所以幫助孩子形成“有勞動、有努力,才有收穫”的觀念是很重要的。比如想買電話手錶,這個學期某樣xx必須要做到xx程度之類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家長的攀比行為不要展現在孩子面前。這一點家長們不僅要從語言上,更要從行為上審視自己。孩子若犯了什麼錯誤,您可千萬別說到別人家孩子身上。有時候經常會聽到父母說自己家孩子順帶表揚其他孩子的。其實孩子形成攀比心態還是小事了,用這種方式批評孩子,孩子可能會在心理暗暗和那個被表揚的孩子較勁,更甚者會討厭那個被表揚的孩子。而那個被表揚的孩子又做錯了什麼呢?

    所以為了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別去比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總結:

    1、教會孩子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某樣東西,學會辨別很重要。

    2、教會孩子用勞動換取的勝利果實會更開心

    3、不要攀比,從家長開始,從不把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開始。

    當然,能避免攀比環境嚴重的環境就儘量避免。根據我所在的城市的某個中學的情況來看,裡邊的孩子都是比吃喝穿,誰家更富有。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想克服攀比心理也很難吧!

  • 2 # 人云吾不雲

    孩子要攀比的是什麼呢?如果和別人比學習,比進步,比懂事就撿到寶了。如果比的是花錢,是吃穿,是物質就得好好管一管了。

    孩子攀比造成的原因大致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家境富裕,父母平時花錢就大手大腳,孩子不知不覺也成了這樣;或者是家境普通,但是對孩子過於嬌寵;還有,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給錢了事,孩子不知道錢該怎麼用。

    首先,家長自己審視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有攀比的習慣。是否把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傳遞給了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豔羨富人的眼光適當剋制一下。

    第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適合的、需要的、價效比高的、負擔得起的才是理智的消費,不是別人有什麼我就得有什麼。並在生活中給做榜樣給孩子。

    3.引導孩子交三觀超正的朋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他交的朋友就是喜歡攀比的孩子,不知不覺中他也必然感染這種壞習慣。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家境富裕,是鄭州的拆一代,給孩子選學校就很注意校風,本來選好那個學校是好學校但是富人多,攀比心理嚴重,就果斷放棄了,選了一個嚴格要求穿校服的學校。4.給孩子適量的金錢,適當限制他的花銷。5.給他得到金錢的過程製造一些障礙,讓他明白勞動得到的報酬才更有意義。6.帶他去看下貧苦人家的生活,讓他明白他買某些東西是浪費,是不光彩的。

    總之,言傳身教最重要,用心才有效!

  • 3 # 淺月親子

    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與高標準相比叫做攀比。所以攀比需要正確引導的點,在於消除盲目性。

    與他人比較是每個人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情,以他人為參考建立座標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成熟的人的“”比較”不盲目,更客觀準確,也給自己以準確定位,併為自己確立科學的奮鬥目標。

    孩子因為各方面還不成熟,尤其是自我認知和環境認知都還不全面,所以在比較中容易盲目而導致攀比的發生。在物質方面比吃比穿,而不顧及家庭實際條件,究其根源是對家庭的實際狀況和父母的收入能力缺乏根本的認知,這是其一;其二,父母從小對孩子需求的滿足不考慮家庭實際狀況,過分溺愛,沒有限度的滿足,導致孩子認為自己的所有需求家長都有能力和條件滿足,這是教育不當所造成的孩子思想深處的盲目性。

    鑑於上述分析,一要從小讓孩子知道家庭的實際狀況,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知道家長的工作和大概的收入狀況,家庭的支出情況。我曾經在孩子五年級時就讓孩子在放假時打理家裡的伙食,每週給她一定的錢讓她安排打理這一週全家的吃喝。大家可以試一下,讓她參與到家庭經濟生活中來。二要鍛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孩子提出要求不要立刻滿足,可以讓她等幾天,或者十幾天,並且配合讓她付出一定的勞動可以獲得更優厚的報酬,讓她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並把獲得和付出聯絡起來,有利於引導她正確的與他人比較。

    在學業成就方面的攀比則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扭曲的嫉妒心理。在這方面的引導,要讓孩子明白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讓她看到自己長處也看到並接納自己的不足,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接納他人的不足,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總之,對攀比心理的正確引導的核心就在於讓孩子建立準確的自我認知,環境認知。

  • 4 # 皖K阿偉

    在引導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家長自己的心態,看到攀比並不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攀比心理只不過是人類攻擊本能與競爭心理發展的一種自然需要。在每個人的心理發展中,勢必要經歷這樣一個相互比較的過程,以確定自我價值感、滿足自尊需要,進而形成穩定的、自信的內部自我形象,獲得合理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而這一點對孩子好的人格及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過程首先體現在童年期,也就是6-12歲,這恰恰也是小學階段。在這一期間,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形成勤奮感,避免自卑感。孩子透過各種的經歷體驗,確定自我的能力與價值。這就非常需要得到一個確定的認可。家長的認可、老師的認可、同伴的認可,以確認自己是被喜歡與被尊重的。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確認方式就是比較。透過比較,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透過在優勢與不足的內心感受中,整合自身的資源,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與形象。

    在生活中多認可他們,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

    那面對孩子的攀比表現,家長應當如何理解,應當持怎樣的態度,又應當如何去應對呢?

    攀比本身並不是一種不好的心理表現,只是我們需要去識別其中一些需要進行干預的極端狀況,而不要人為地過度干預孩子正常的自我發展與自尊發展。而除去這些極端個案外,大部分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實都是生命發展中的一個寶貴的成長階段,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多去認可他們,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喜歡的。如果孩子自身的內在品質被足夠認可,他便不會需要藉助外在的物質炫耀或比較來確認自己的優勢與價值。

    至於在攀比中出現的協調人際關係的問題,那是孩子需要透過嘗試、探索去自己應對和解決的。那將是他們獲取人生經驗,透過親自體驗和感受,成為一個獨立有擔當的個體所必經的重要過程。

    控制好內容形式、攀比程度、心理體驗

    實際上,攀比在字面意義上指的是抓住某種東西往上爬,也就是主動接近。雖然有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與高標準相比的意思,但也具有不甘人後、努力上向的意思。因此它是一箇中性詞,既可以用於貶義,也可用於褒義。這也正意味著攀比不僅僅有消極的影響,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 5 # 尹振宇

    現在很多孩子都這樣。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穿著打扮,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然而,作為小學生,如果他過於講究穿著、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檔、名牌效應,則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利影響:①分散精力,影響孩子的學習;②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③養成並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及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④孩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走進誤區,發展下去將容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家長對孩子過於講究穿著的現象不能掉以輕心,任其自然,更不能盲目遷就,助其發展,而應該加強對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教育,正確引導,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首先,家長要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端正消費行為,以身立教。孩子對美的認識往往受父母的影響,甚至將父母的穿著打扮作為效仿的物件。如果媽媽說:“女兒穿這件紅色衣服真漂亮!”那麼孩子就認為穿這件衣服很美,天天穿著不肯換。如果父母的審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時髦、穿金戴銀、穿名牌服飾為美,那麼孩子當然就會無師自通,上行下效了。孩子追求名牌效應的心理,除受社會上高消費的影響外,也與有些家長自身的審美觀、消費觀有關。他們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給孩子買高檔衣服,甚至買金項鍊、金手鐲,這是應該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父母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在別的孩子面前“不掉價”。殊不知,這些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是一種誤導。其次,應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學習。要透過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學生,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引導孩子在學習、勞動、品德方面與同學展開競賽,而不是在穿著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條件允許買名牌衣服,也要講究穿著的環境,上學時以穿校服和其他樸素大方的服飾最為適宜,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在穿著上產生優越感,而能與其他同學平等相處。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態,說實在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們成人。有時候這種心態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掙錢、努力考一個好學校、努力獲得獎項等等。人前進的動力,不就是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嗎?攀比其實是很正常的一種心態,關鍵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爭取該爭取的,沒有什麼可非議的。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攀比,在評價一個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強烈之前,我們還是要仔細追溯一下導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比如說,是因為周圍的同學比較追求物質享受,而孩子很從眾;還是因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東西來彌補;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是因為他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從而產生不服氣的心理等等。然後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引導,不能一味地打壓,那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他的要求不僅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還受到負面的刺激,也許他會尋求外界的“幫助”,這樣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現在的很多電視廣告都在宣揚物質享受和所謂的“光鮮靚麗”,我們要和這些並不實際的宣傳做鬥爭,教育孩子腳踏實地,不盲目攀比並不容易。所以,還是盼望媒體能夠負責任一些。不知你們平時都給孩子買什麼書籍?以前我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我也跟孩子說過要多看書,多學習,充實自己的心靈而不是做一個“繡花枕頭”,可是說實在的,在選擇閱讀的內容上還是很有限,除了那些學習輔導和少部分名著。但是孩子就像一塊吸水的海綿,能吸收各種各樣很多東西。我現在不怎麼管他能看什麼書,不能看什麼書,我只給他一份長長的書單,在每個書名前面畫上星星,星星越多,代表這本書越值得閱讀,在我推薦的這些書裡甚至有漫畫和武俠。孩子很愛看書,自然也就不會整天琢磨外表或其他的事情了,“只要過得去就行!”這是他的原話。我想,我給他的足可以讓他受用終生了。攀比這件事情,我想他肯定會很明白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嘛!攀比的害處人所盡知,在這裡就不過多地分析了。但是,攀比也不是一無是處,關鍵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因此,我們認為在追求物質享受方面,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最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生活及處事方式,是最利於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態。

  • 6 # 喜歡寫字的小學生

    兒童在心智沒有發育成熟時,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周邊的同學,老師,家長等都會造成孩子產生攀比心。攀比心不可怕,但是要防止走偏。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疏導孩子的意識,培養孩子高尚的節操,攀比學習,攀比知識,攀比教養,攀比品格。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區分什麼是該攀比的,什麼是不該攀比的。

    同時不要一味的打壓孩子的攀比心,正確梳理,以身作則才是更好的方式。

  • 7 # L瓶子生活日記

    我覺得有攀比很正常,但不要過,太過就不太好了。有攀比心理的話表明你家的條件還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需要的東西都給他了,但是,孩子想要什麼你就給什麼這樣是不好的,孩子以後就知道伸手要,不覺得有什麼,你得讓孩子知道賺錢的辛苦,可以讓孩子乾點活啥的,或者有條件讓孩子去福利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復聯4犧牲的黑寡婦,會復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