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大美女的

      重溫林徽因的短篇小說,發現喜歡的篇章有了些許改變。就模影零篇來說,對那個神秘人物《鍾綠》的喜愛遠遠不及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文珍》、《繡繡》和《吉公》。以前不喜歡看的《九十九度》,如今卻讀出很多味道了。

      林徽因透過對夏日九十九度(華氏)的高溫下,幾個不同經歷、層面的人物的生活片段的刻畫,描繪出了那個年代的風情畫,讓讀者能完全清晰地抓拍到那時的情景,甚至能感到那種灼熱的溫度和人物的脈搏。

      不過也有讀後感覺沒改變的,如短篇小說《窘》,當時覺得這篇在人物塑造上細膩生動,重溫後,更覺那鮮活的女孩兒芝就立於眼前一般。

      林徽因寫人物往往用短短的幾句話就勾勒出一個鮮活的形象,她特別喜歡從寫眼睛入手來點出人物的風貌,如《文珍》中的文珍:……她有個苗條的身材,一根很黑的髮辮:兩隻靈活真叫人喜歡黑晶似的眼珠;和一雙白皙輕柔無所不會的手。再如描寫《窘》裡面的十六歲的少女芝:……她的眼睛還是完全的孩子氣,閃亮,閃亮的,說不出來還是靈敏,還是秀媚。

      《窘》是林徽因小說處女作,被很多人拿來“玩味徐林之間的感情脈絡”,認為小說所描述的中年男子維杉鍾情於朋友的女兒芝,貌似徐志摩(徐比林大10歲)、林長民(林徽因之父)、林徽因三人之間的關係。

      此類猜忌在周迅黃磊主演的連續劇播出後,更加繁多起來。有人認為《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而林的兒子梁從戒老先生說那是母親寫給剛出生的他的。對於這個解釋,很多人不能接受,一時間各種說法紛紛擾擾,好不熱鬧。

      其實,如果有人非認為《窘》表露了一些隱秘往事的話,那勢必註定要失望的。《窘》描寫了維杉單戀暗戀的窘態,而年輕的芝是天真而純樸的,始終沒有悟到維杉的暗示與挑逗,更別提迴應了,結果,無望的維杉乘南下的火車逃之夭夭了。所以這似乎更能證明梁從戒所言的——也許徐愛林,但林不一定非要愛徐。

      十六年前的高中時代,好友常和我聊林徽因的詩歌、散文,有時候會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例如那首我們都愛的《情願》,後來歌者杭宏曾找人譜曲,唱出了這首《情願》。

      讀林徽因的作品,筆下的景物總給人天高雲淡的印象,她筆下的感情也給人含蓄遼遠的感覺,也許關於她的生活和文學創作背景,還會引來很多人的猜測,而她的作品歷盡歲月的磨礪,越發顯示出其所蘊含的魅力,正慢慢地發散開來,如同空谷幽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有多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