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小樓
-
2 # 買房有錢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新解題主的問題是怎樣欣賞,我來給你把詩解釋一遍,你看是否能有感觸。看電影或電視,經常看到如下送別畫面:
火車已經緩緩開動,大家依依不捨,拉著的手就要鬆開。看著親人、朋友就要遠去,心中生出無限悲哀。看圖片上的兩位老者,也許這次一別將再無見面機會,想到這裡老人不僅淚溼衣襟。
當年,李白也是這樣,坐上船,即將要出發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邊唱歌邊飛奔而來。一看是自己的好朋友汪倫,想到汪倫對自己的好,想著就要分開了,不知道何時能夠在相聚,連李白這樣豪放的詩人也痛心起來。
朋友,親人對自己的關愛,沒有辦法衡量。因此,李白打了個比喻,說和汪倫的感情比桃花潭的水還深。
當你經歷了好朋友的送別,你就能體會到李白的心了,十里相送。
3、歌頌“友誼”這首詩,為什麼什麼廣泛流傳,因為他表達了一種朋友之間的純真感情。這也是千百年來,大家歌頌的一個亙古不變的永恆話題“友誼”。另一個,話題就是:“愛情”
看下圖,小女子看著愛人離去,憂傷的樣子讓人心頭。她並沒有痛苦,但這種表情比痛苦更讓人傷心。
希望大家珍視這人間的真情“友誼”。
-
3 # 抱庸詩書
個見,這首詩如今看來,也就是幾句大白話。
原詩直譯:
李白我就要坐船走了,
忽然聽到河岸上有人唱歌(是不是汪倫唱的還不一定,上山打柴的樵夫,山中趕路的行客皆有可能),
舟下的桃花潭水很深,
未必有咱哥倆的感情深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
4 # 洛水采薇
從詩詞本身文學價值上來說,個人認為《贈汪倫》遠遠談不上千古名篇,單單從李白本身詩詞中,比該詩更有價值、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俯拾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像這種贈別、賀壽、題銘的詩詞都歸為“羔雁之具”(王國維《人間詞話》語),本身藝術價值和層次是遠遠比不上從個人愁苦上升到人類或社會苦難之類的詩。但該詩勝就勝在琅琅上口,音律感強,便於理解,又契合人際交往之用,所以廣為傳頌並不奇怪,作為初讀詩詞的入門教育類篇章,還是有很大科普推廣意義的。
-
5 # 甜城
我個人認為,欣賞這首詩,應該從作者的創作背景來入手,汪淪,黟縣人,曾任涇縣縣令,卸任後,住於桃花潭附近,不久由黟縣遷往涇縣。
唐壬年間,汪淪聽說大詩人李白派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此美景,就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淪盛情款待,特搬出用桃花潭水所釀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
李白在園古淳乘船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淪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踐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所以,李白作此詩,以表盛意。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把我們帶入到這種情景交融的氛圍,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汪淪通過幾次與李白的接觸後,建立起的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深厚的友誼是勝過語言來表達的。
有不同意見,可以共同探討。
-
6 # 詩詞例話
千古名篇《贈汪倫》,膾炙人口《靜夜思》
《妖貓傳》中楊貴妃對李白說“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的確,做為詩仙級別的詩作者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而李白最通俗易懂的詩我覺得莫過於靜夜思和贈汪倫。
做為語文課本第一首詩,靜夜思讀起來簡單流暢,感情真摯。而贈汪倫也同樣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情深似海。
那麼李白為什麼寫贈汪倫?他和汪倫之間又有怎樣的情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李白在當時名氣大的很呢,汪倫聽說李白在他叔父家做客,就寫了一封信。信的大致內容就是:
“我聽說先生喜歡遊覽美景,我這裡有十里桃花,聽說先生愛好喝酒,我這裡有萬家酒店,來不來?”
李白收到信一看,桃花綿延十里,酒店上萬家,那我得去。結果到了那裡並不是所說的那樣。其實是被汪倫“忽悠”來的。當然汪倫也解釋了,十里桃花是十里以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是因為店老闆姓萬。
隆重款待,臨別贈詩雖然是被忽悠來的,但鑑於汪倫的誠摯邀請以及熱情款待,李白也是一笑而過,不予追究。從此二人連日談古論今,賞景提杯。臨走時汪倫更是以寶馬和官錦相贈。當李白腳剛要踏上船時,汪倫載歌載舞前來相送。此情此景,李白只想吟詩一首以表謝意。不用說,信手拈來,短短四句28字,更是以桃花潭水誇張的對比了一下,來感謝汪倫的深情厚愛。雖說詩中直呼汪倫名字又欠妥帖,但仍不影響其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
文|一生最愛古詩詞
-
7 # 路尋寫作創富
唐天寶年間,當時在大唐有著廣泛影響、圈粉無數的國民大詩人李白來到了南陵,旅居在他的叔父李冰陽家中。作為李白的鐵桿粉絲,住在涇川的汪倫聽到這個訊息非常興奮,立即修書一封,邀請李白來家中做客。他在信上說:“先生好遊乎?俺們這旮瘩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俺們這裡有萬家酒店。”
眾所周知,李白平生最喜歡的就是旅遊和喝酒,當他看到汪倫信裡描繪的十里桃花、萬家美酒時,頓時陷入美麗的遐想:“那可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啊,一定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還有上萬家的酒店,我要一家一家的喝過去,將是何等的痛快啊”於是乎,李白欣然赴約,屁顛屁顛的趕到涇川,汪倫激動萬分地把自己的偶像領到在桃花潭畔的別墅中。只見那別墅依山而建,高牆大院,氣勢非凡,別墅裡面,雕樑畫棟,曲徑通幽,宛如人間仙境。
汪倫果然是熱情好客,準備了豐盛奢華的美味佳餚,拿出桃花潭水釀製的美酒招待。席間,李白問“汪兄啊,你在信中提到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在何處啊,小弟那是嚮往的狠哪!”“咳,咳”汪倫尷尬的咳嗽了聲,賤笑著說:“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聽後大笑幾聲,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熱情所感動。接下來一連數天,汪倫陪著李白遊山玩水,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高談闊論,經常是通宵達旦,好不快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李白終於要離開了,分別之際,汪倫又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李白登上了船,正要離岸時,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帶著一村的村民。他們跳著整齊的舞步,唱著古老的調子,用漢代時興起、流行於魏晉名士之間“踏歌”的方式,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讓李白心中一暖,為了表達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去拉屎,忽然想起沒帶紙。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贈我紙。”哦,哦,搞錯了,正確的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由此,雖然汪倫在平生沒留下一首詩,但卻因為與李白的友誼而名垂千古。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有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
《贈汪倫》的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那樣太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朋友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回覆列表
《贈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汪倫是涇川豪士,聽說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說:“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結果汪倫告訴他:“‘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數日,李白離開的時候,汪倫親送,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這類詩話,當不得真,不過讀讀挺有意思。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李白坐著船將要遠行,忽然聽到岸上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桃花潭的潭水,深達千尺,卻比不上汪倫送我離開時的情意。
這首詩,犯了古詩創作的兩大忌諱,一是詩忌直,這首詩卻寫得直白淺露,二是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卻以自己與好友的名字入詩。
然而這首詩卻依然成為了千古名篇。
李白純以胸中之氣運筆,完全拋棄了寫作規律,儘管此詩直白,然而意盡卻韻不盡,詩人與友人的情感已經完全體現在詩中,詩外無意,但是,詩中卻有一種質樸率真的意味悠然不絕。
因此,詩中直用自己與友人的名字,也不顯得粗俗,相反更顯率真。
李白遠行,汪倫踏歌相送,潭水悠悠,情意濃濃,這裡的人情風物,都透露出一種質樸的真情。此詩能成為千古名篇,不在詩的意境,而在詩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