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副業賣紙
-
2 # 小數點9464
這個問題問題將成績(可衡量,如分數,考取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和健全的人格(不可衡量)對立,加上一個成功的人生(不可知的),其結果就是沒有結論。
首先成功的人生是不可知的。秦檜與文天祥那個成功?秦檜活的很好,文天祥死的偉大。
陳景潤和馬雲那個成功?陳景潤落魄,馬雲風光,百年後無人知馬雲,但有人知陳氏定理。
昨日的改革明星,今日的階下囚,同一人,同一人格,到底健全的人格成就了事功,還是腐敗。
其次何謂健全的人格?孔子、老子、還是李斯?有宋一代,最可以說明問題:
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那個成功?那個失敗?
王安石兩度為相,變法,結果黎民背井離鄉,國家陷入黨爭;司馬光老邁為相革除新法,未見政績,一命嗚呼;可嘆蘇學士,新舊黨都不容,後被立碑羞辱,後代永不為官。
此三子人格健全乎?
王安石堅持執拗,司馬公博學保守,唯東坡心性直率豁達,但新黨有過指證,舊黨全廢新法,東坡又不肯,流浪天涯,客死歸途。
三子者王蘇列八家,司馬公著《資治通鑑》,才智成功凡人莫及,哪裡求得到健全人格呢?
健全人格仍是不可知的。
唯成績可知,可以掌握,而不求。舍可知而求不可知,可乎?
其必曰:“譁眾取寵,誤人子弟”。路是一步一步走,不抬步而欲至千里,不知其所云也。
-
3 # 無名草2020
有了健全的人格,加上努力,一定有
好的成績。如果人格有殘缺,人格不
健全,還能有什麼作為?
-
4 # 雄風常存564o8
學習成績也是孩子的奮鬥目標,要有了知識才能體現人格魅力。知識都沒有,那來健全的人格,我認為兩者應不可缺一。
-
5 # BCC國際教育
贊同,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往往能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階段做出一定的成績,從而影響孩子的人生。
心理學對於健全人格的相關特徵有學術角度的定義,認為可以從五個維度來定義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性格(內外傾)、人格品質(善惡)、責任感、情緒穩定性、思維開放性。
健全人格的標準1、愛心
一個人只有擁有愛心,他的存在才能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價值,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的道德體系中都將愛心作為道德的最高準則,它是道德思想的出發點,也是道德思想的最終歸宿。
一個擁有愛心的人,哪怕一生碌碌無為,至少不會對社會造成傷害;而一個內心邪惡,毫無憐憫、同情心的人,待人處事是冷漠的、利己的。有愛心的人,往往因為真誠的性格、有愛的舉動,往往更能打動人心,獲得別人的信任、認可和幫助,而在成功的路上,別人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而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別人往往無法與之交心,看待事情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2、忍耐
忍耐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意志力,也就是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克服困難的能力。有時也表現在對時機的耐心等待或延遲滿足上。這方面素質較好的人面對困難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因而事業上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3、寬容
寬容是指一個人的胸懷寬廣,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或不同的意見能夠給予適度的包容,對冒犯過自己的人能夠原諒。寬容必然會使一個人擁有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有助於事業的成功,也有助於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
4、樂觀
樂觀是健全人格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它能使人更加從容地面對困難和挫折。樂觀可以使人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之一。
5、平和
指一個人具有較強的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輕易發怒。具有這種素質的人必然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善於與他人合作,所以事業上成功的機會更多,家庭生活也更為美滿。
6、節制
節制是對自身需求的約束能力。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慾望,但對其滿足應適可而止,否則無止境地追求很可能導致不利的後果。節制也會使人知足常樂,保持良好的情緒。
7、謙遜
謙遜不是表面上和口頭上的謙虛,而是發自內心地對自己和他人的客觀認識。因為任何成功和失敗都受許多因素的制約,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許多個人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所以無論取得多大成功也不應該自高自大,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也不應輕視。謙遜不僅可以使一個人進步,而且可以減少他人的嫉妒,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8、守信
一個人由於受某些條件的限制可以不答應別人的某些要求,但一旦答應了就應該盡全力做到。誠實守信是立足於社會的前提條件之一。
9、責任感
責任感是對自己行為所產生後果的充分考慮,並且勇於承擔由此引發的各種後果。責任感可以使一個人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力,使自己的行為更符合多數人的利益。
10、自省
自我反省在東西方道德思想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這種素質對人格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人只有透過自省才能發現自身的缺陷,才能夠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從而走向自我完善。
做到以上這十點,就是一個完整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只擁有以上幾點品質,所以說要讓孩子擁有理想的健全人格,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但是隻要孩子擁有其中的幾項,往往對自己的人生就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天賦和機遇在人生道路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是性格、時代、天賦、運氣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某一方面單獨起作用,只是性格起到的作用可能會大一些。
回覆列表
成績似乎是現如今小孩評價的唯一標準。我們左鄰右舍也時常聽到:“我家小孩這次不錯給我拿了個第一名耶、有點老孃基金……”“俺們家小孩也不賴、這次數學奧數全年級第一、真是給我們家爭光”
本人地道江西農村人、有著城裡人羨慕的童年。小的時候很是淘氣捱了了不少打。讀書嘛,馬馬虎虎。但有一點值得去吹牛:
爺爺奶奶帶大,兩位都是地道漁民,一生捕魚為生,大字不識一個。就拿奶奶常說的“扁擔倒了都不知道是個一字”就是這樣的家庭從小對我的品行人格卻十分看重。從小教導我如何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無愧於心的人。
現在我也有自己的小孩,也是時常想起老人的教誨。做人要正直善良,生活要節儉樸素。雖然我最後沒有讀書出來,考取一個好大學,但我依然覺得自己也不錯,做到了奶奶教誨的模樣……
所以說:人的一生需要自己不斷去學習,去學習的目的不是取得什麼樣的成績,而是學習中找到自己人生定位,端正自己的態度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