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家寡人tth
-
2 # 裝備空間
取代不了,就像F-16無論改進出什麼花樣都取代不了F-15一樣。任何戰機都有其誕生的理由和最佳任務模式,所以脫離背景談取代和脫離體系談優劣一樣,都是不可取的。殲-10相對於殲-11B來說是一款輕型(中型)平臺,那麼相對而言其載荷水平、航程和改進空間都相對有限,許多殲-11B可以執行的任務,殲-10根本就無法勝任(己方有制空優勢、電子壓制和大量加油機的情況,就不好比了)。
殲-10的研製背景首先說明,殲-10是一款好飛機,但是由於時代背景和技術條件侷限,這款飛機不能說沒有問題。在殲-10計劃研製開始的時候,中國還沒有重型雙發制空型戰鬥機,所以從研發之初我們就必須要求殲-10需要承擔一些其他航空強國(美蘇)用重型機承擔的任務,比如說空優作戰和截擊任務,那麼為了這些目標,戰機的設計必須做一定的取捨,而作為一款中型機平臺,更難兼顧的情況下“舍可能比取”的更多一些,因此為了強化某些效能,就會在其他方面造成比較大的缺憾。對於殲-10來說更突出的就是多功能化潛力不足,受限於中型機的機體空間和載荷水平,改進多功能用途的能力也沒有太大餘地。隨著中國引進蘇-27、研製殲-11/20這些重型機平臺越來越多後,殲-10的截擊能力又顯的過剩了,而且多功能作戰能力(尤其是對地打擊)則更顯的不足了,這種在基礎研發時就做出的犧牲,很難通過後期的魔改來獲得大幅的最佳化,雖說從殲-10A到殲-10C都一直在加強多功能能力,但是仍然不足以取代殲-11B。
即使以F-16後期戰機的魔改水平,可以承擔的是那一代最強、多功能化最優異的中型機,仍按無法撼動F-15的地位。打個比方來說,你有更大的機體空間,就可以在後期技術條件或資金許可的時候,換裝更優秀的航電裝置,如果說同等條件下,F-15可以安裝的雷達肯定比F-16的好(至於裝不裝那是另外一回事);而同等條件下,滿載的F-15肯定比F-16可掛載的彈藥數量和種類多的多;同等條件下,相同載荷甚至是更大一些載荷的情況,F-15的航程也比F-16遠的多。同理,殲-10取代不了艦-11B也是如此。
-
3 # 彧蔚
這個肯定是不能的了,其實不光是具有純正中國血統的殲10戰機不能取代中國產後的殲11B戰機,就是中國產後的殲11戰機家族也不能完全取代殲10戰機。雖然早在蘇27的中國產版本---殲11戰機在沈飛順利組裝和後期的中國產化後,殲10當時還沒有首飛之際,雖然當時很多人都喧囂要將殲10戰機下馬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是單純的從殲11和殲10戰機的定位上來說兩種戰機就不存在競爭關係。首先說說殲10戰機,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第三代空優戰機,雖然從開始立項到首飛走過了很長的時間,而且殲10的順利裝備服役也不能算是成飛的功勞(殲10身上有很多殲9的身影,而殲9是成飛還沒有從沈飛離開前的立項戰機專案)。但是殲10本身從定位上來說就是一款單發戰機,而殲11的原型蘇27本身就是一款雙發重型戰機,所以中國產後的殲11B和自主量產的殲10戰機從定位上來說就是高低搭配的定位。這兩種 不同型別的戰機從定位上來說就是互補的關係,所以並不存在誰取代誰的關係。當然這個高低搭配的定位美蘇都存在,比如美國的F16戰機和中國的殲10就是同樣定位的單發戰機,當然這個單發戰機的定位和巴鐵的梟龍、瑞典的鷹獅這種單發輕型戰機還是有不同的,因為像F-16和殲10這種單發戰機採用的都是單發大推力發動機,而梟龍和鷹獅採用的都是中等推力的發動機。所以在中美俄三國的戰機定位上,美國採用的是單發的F-16、中國採用的是單發的殲10戰機、俄羅斯卻採用的是雙發的米格29戰機,但是這三款戰機在定位上都是屬於各國的低配戰機的定位的。比如美國的F16戰機受限於二十餘噸的最大起飛重量的限制,只能執行一些空戰或者中近程作戰任務,而F15本身就是一款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重型雙發戰機,所以在執行一些需要戰機本身就具備大載重、大航程的能力,所以在戰機的定位上來說的F15和F16戰機兩個本身就是高低搭配的關係,當然這個高低搭配的關係同樣也適用於中國的殲11重型雙發戰機和殲10這種單發戰機。當然不管是單發的殲10還是雙發的殲11重型戰機,這兩種戰機都存在些許不足,比如殲10戰機本身和殲11重型戰機一樣都是採用的同款大推力發動機,但是受限於最大起飛重量的限制下,殲10戰機後期就算是增加發動機推力和增加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後,受限於機體內部的空間限制等條件限約在作戰能力上還是有很多不足的;而殲11從一開始就是雙發重型戰機,不管是在初期的戰鬥力上還是後期的升級空間上來說限制約束都比較小。所以在定位上來說單發的殲10戰機再怎麼升級改造在某些方面也會不如雙發的重型戰機,所以也就不存在取代的關係了。但是重型戰機雖然戰鬥力和後期的升級維護都要比單發戰機表現更好,但是本身也存在著採購和維護成本更高的的缺點,所以同時擁有單發戰機和雙發重型戰機在軍費開支上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承受的住的,更何況後期的不管是單發戰機還是雙發重型戰機隨著時間的推移後期的軍費開支更大。所以從一個國家是否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的同代戰機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軍隊戰鬥能力。
-
4 # 老鷹航空
不同的戰鬥機依據其自身效能,在軍隊中就有不同的作戰定位。
殲-1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單發單座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量級規模上可以定性為一款第三代(按美國四代級別劃分標準)中型戰鬥機。
殲-10起飛重量近20噸水平, 配置一臺帶加力渦扇發動機,最大速度2.2馬赫,在外掛三個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可以達到3900km,如果不帶副油箱那麼航程只有2500km,作戰半徑在1000km左右。全機配置11個掛架,武器系統以空空導彈、普通航彈為主,最大搭載量在7噸左右。
從這一資料上來看,殲-10是一款定位為空戰為主的中型戰鬥機,作戰半徑稍微短點,無法掛載大型武器,比如反艦導彈。
殲-11B則是中國在俄羅斯蘇-27及其智慧財產權基礎上中國產化的一款雙發重型制空型戰鬥機,重型就是其最大的特性。
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單靠機身內部燃油就可以達到近4000km的航程,作戰半徑達到1500km,配置10個掛架,多數為重型掛架,可以掛載各種空對空導彈、空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具備多用途作戰能力,能夠承擔防空、反艦、對地攻擊等任務。
所以,從這種效能對比上就可以發現,殲-11B是一款重量級多面手戰機,殲-10則是較為單一的輕量級制空戰機。兩者互相配合,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戰效能。用殲-10去取代殲-11,那是世界上很多小國家最喜歡乾的事情,美其名曰節約經費,但是實戰的時候就會感受到重型戰鬥機的優勢壓力了。
真正的大國空軍,還是要倚重於重型戰鬥機。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
5 # 航空君
目前中國空軍部隊裝備的主力作戰戰機就是中國產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以及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可以說這兩款中國產戰鬥機為中國的領空撐起了一個頗為堅固的保護屏障。
不過有意思的是,截止到2018年,中國空軍部隊累積裝備的中國產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的數量是要大於其自身裝備的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的數量的。也能從裝備的數量就能看的出來,中國空軍對於這款由成飛獨立研發的中國產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還是頗為滿意與喜愛的。
同樣的,之前中國產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之中的最新改進C型,也是當時中國空軍部隊裝備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中國產準三代半中型多用途戰鬥機機型(中國產殲-16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稍晚了一點時間)。顯然,數量龐大且種類繁多的殲-10系列戰機家族,並不取代中國產殲-11重型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的戰術地位。畢竟,中國產殲-11重型戰鬥機是典型的雙發戰鬥機,有著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所沒有的大航程以及大武器彈藥掛載量等優勢。
再加上中國產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現在還在採用俄製航空發動機,這也與未來中國空軍力爭做到的全面換裝中國產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遠大目標,還是有一些衝突的。而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採用的卻是中國產大推力“太行”發動機,是能夠非常好的適應中國空軍未來遠大目標的。
未來,除非殲-10系列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可以大刀闊斧的把原先的俄製發動機換成中國產推力更大的航空發動機,並在機身上加裝保型油箱,這樣一來中國產殲-10中型戰鬥機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承擔起原先中國產殲-11重型戰鬥機需要擔負的作戰任務。
-
6 # 聯合防務
殲10取代不了殲11B,兩者之間不存在美國空軍F-15和F-16那樣的高低搭配關係,而是親生子和混血兒的關係。殲10是中國產第三代戰鬥機的開創者,1984年就開始立項研製。當時國內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所以提出的殲10與現在列裝的殲10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機腹進氣道最早是類似F-16那樣的,發動機則選擇渦噴15,也就是蘇聯時期R-29渦噴發動機的仿製型。而且在進度上,殲10也很慢。1989年,中國和蘇聯關係好轉,中方軍事代表團到蘇聯考察訪問,被蘇-27SK震撼了。回國後,不少人提出,殲10遲遲出不來,不如下馬,進口蘇-27,最後還是劉華清將軍力排眾議,說蘇-27再好也是別人的孩子,殲10才是自家孩子,無論多困難都要搞下去。這樣,殲10才堅持下來。蘇-27SK引進一批,中國開始自己組裝,這就是殲11A,後來又走上自主改進研製之路,這就是殲11B。但是,畢竟是混血,氣動、結構強度,我們就不能擅動,這就影響了殲11B效能提升。然而,殲11B機體大,載荷能力強,航程遠,雷達尺寸大,這些優勢都是殲10難以相比的,以雷達為例,儘管殲11B所裝的脈衝多普勒雷達不如殲10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殲11B如果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多目標能力馬上就會超過殲10C,因為其雷達直徑更大,可以容納更多的T/R單元。換句話說,殲11B的升級潛力比殲10要大得多,而現在中國空軍越來越注重遠端攻防作戰,因此殲11B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兩年殲11B重新恢復生產就說明了這點,所以不存在殲10取代殲11B的問題。(S)
-
7 # 魂舞大漠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我的回答是不能。殲-10和殲-11B,一箇中型機,一個重型機,前者航程近,後者航程遠,中型的攜帶量小,重型的載彈量高,這是明顯的區別。載彈量大,航程遠,可以幹更多的活,中型機因此無法取代。中型機就是空中加了油,還有個使用條件限制,也有效費比優劣的問題,中型機幹不了重型機的活,想取代幾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殲-11B做為重要的制空戰鬥機,地位特殊,作用突出,首先殲-11B是三代機中的重型型號,有使用廣泛的優勢。其次無法被取代,我軍極其需要一款三代的遠端制空戰鬥機,飛行員講,效能十分出色,正是三代機中的王者;第三,中國完全實現了從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技術自主,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決定生產數量。等等吧,殲-10取代不了殲11B,就是基於這一道理。
▲當年引進。不容易,作為當家主力,改進潛力巨大,有人直嘆,引進資金快趕上中國航空工業前二十年的投入,現在看當年眼光宏深高遠,很值得。事情總是過後才覺得它的意義所在,如果不是,可以說,不會有類似殲-16的存在。為此,當年那筆銀子,就不在是一個問題,應視為一筆應付出的學費,我們打開了國門,絕不可閉門造車。蘇-27在如今航空界,還是軍事文化圈,不論三代蘇-27,還是做為四代的升級型,蘇-30和蘇-35,都是最棒的,無人能與之等類齊肩,美國為對付蘇-27,打造了五代機F-22,可見對它的忌憚之深。世上三代機現在看似不少,真正能造的無非那麼幾家;四代機就更少,大多也就是中型機,比如歐洲“雙風”,而重型機,世上至今兩家,或三家,中美俄,只是中國按照約定,不能出口罷了。
▲猛龍出擊。為了打造三代,我們極費精神,沒有那麼多錢,造著便不免造不下去,不如購來蘇-27省事,有人想法,既然造來就落後,不如買點拉倒。今天這種呆子是不會有了,沒有殲-10,何來的殲-20?當時總是不懂行的多,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局面。一窮二白的農業國,真要轉變思想,向航空工業發力,思想觀念必須完成轉變。有識之士,如總師宋文驄者,畢竟鳳毛麟角,多少老戰士,也知道技術自主的重要,因是咬牙堅持,才把這一專案做下來,到今天看著殲-10無限靚,有人嘻嘻,能否替代殲-11B呀。替代不了,無可替代,殲-11是中國在百端艱難的情況下,審時度勢,一記妙著,有妙手偶得之妙,到現在看,殲-10是殲-10,雖然殲-10可乾的活不少。殲-11是殲-11,好著呢。
-
8 # 未來天際線
殲-10戰機不能取代殲-11B戰機。
我們從這兩款戰機的研製背景、用途與綜合作戰能力逐一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殲-10戰機。上世紀70年代,中國空軍陸續裝備了仿製米格-21的殲-7與殲8,到了80年代,米格-21戰機已經與世界先進戰機存在較大差距了,隨著美國空軍F-16戰機的裝備服役,中國也在加緊研製本土自主生產的戰機。當時中國一度準備引進當時世界先進戰機F-16(當時兩國處於較為友好的準盟國關係),經過多方談判,美方同意向中國出售F-16戰機,但是後來我們發現這些戰機是經過改造後效能大幅縮水的衍射版F16,與美國空軍裝備的F-16效能差一大截,因此當時放棄了對F-16戰機的引進計劃。
當時的設計者們對於新一代飛機的製造較為樂觀,因此決定自行製造生產。當時的立項是殲-9,有鴨翼佈局,類似於以色列的鷹師戰鬥機。隨著時間的推移,後面殲-9改名為現在的殲-10戰機。經過多年的研發製造,殲-10戰機於1998年3月23日進行了首飛,2003年殲10生產型戰機正式交付,同時殲-10戰機還衍生出了單做和雙做機型,是目前中國的主力戰機。
殲-10戰機主要用於防空攔截、國土防空作戰,同時兼顧一定的對地攻擊,是中國國土防空的利器。我們再來看看殲-11B戰機,殲-11B戰機是中國沈飛集團公司在引進蘇俄的蘇-27側衛基礎之上機型仿製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裝備有中國產綜合火控系統、電傳作業系統等中國產裝備。是中國空軍執行遠端與護航任務的主力作戰飛機。
殲-11B具備非常優異的遠端攻擊能力,機翼下方可以掛載4枚空空導彈進行空中格鬥攔截。同時對海對陸攻擊能力也很強大。雖然殲-10戰機在執行防空作戰方方面可以說是一流的,但是作為輕型戰機的殲-10要執行遠距離防空與對地攻擊任務就明顯的感覺力不從心了。因此這就需要重型戰機殲-11B來擔當此任了。
所以說,殲-10戰機不能取代殲-11B戰機,兩者的用途與作戰功能不一樣,殲-10類似於F-16戰機,屬於制空、防空為主的輕型戰機。
而殲-11B類似於F-15,具備非常強大的攻防兼備能力,空中可以用於爭奪制空權,同時兼顧對海、對地攻擊任務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據悉,在大型預警機的指揮下,殲-11B能夠壓制F-15J與Phantom-2000-5這樣的戰機,升級後的殲-11B甚至可以與F/A-18E/F和陣風進行對抗。因此,殲-10戰機與殲-11B戰機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替代。
-
9 # 銳度何老師
如果不考慮殲20的因素,殲10恐怕要面臨被殲11系列取代的局面。跟問題裡提的殲10取代殲11B剛好是180度相反。
在解放軍這兩年的演習中,雙發重型的殲11B對單發中型的殲10,形成了壓倒性優勢,足以證明殲11系列要強於殲10系列。
其實這筆賬很好算:
殲10和殲11都是中國空軍的寶貝,享受的都是頂級待遇,用的都是當今中國的最高科技。就像發動機,他們早期用的都是俄羅斯的產品,中國產的成熟以後,又都換了中國產的。型號咱就不詳談了,總之這兩款的戰機的發動機是一樣的。但是,殲11上裝了2臺,殲10上裝了1臺。
這就導致殲11系列在空戰中,機動性要強於殲10。裝了兩臺發動機,讓殲11動力更充沛,從而設計成更大的機體。這導致殲11的載油量遠高於殲10。這樣,殲11系列的留空時間更長,航程更遠,使用起來也有更多的選擇。
而且雙發的戰機安全性也遠高於單發戰機。殲10如果發動機出現故障,那隻能跳傘了。殲11如果有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還可以依靠另一臺撐到返回基地。殲11系列雙發安全,體積大作戰半徑長,這兩個優勢導致它非常適合在沿海地區執行任務。我們國家海域遼闊,派殲10巡邏,首先它就飛不了多遠。萬一發動機停車,直接掉海里了,非常麻煩。
中國現在努力打造攻防兼備型空軍。攻,就是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把戰場擺在敵人的家門口。而能完成這樣使命的,還得是飛的遠的殲11。殲10只適合防守,或者是近距離、小範圍的戰場。想突襲一下印度機場,就得用殲11。
雷達也是如此。殲10系列能安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1系列也能啊。這兩款都是主力戰機,不可能說給誰用先進的,給另一個非得安個落後的。都得安最好的。然後殲11機體更大,可以安面積更大的雷達,可以追求更大的功率。這就導致殲11的雷達效能要略高於殲10。產品的科技水平是一樣的,但殲11的更大更強。
殲10系列和殲11系列掛在的空戰武器也完全一致,都能使用中國產的各種導彈。但殲11機體大,比殲10的載彈量高出1噸,粗略的算就頂2枚導彈吧。在攜帶彈種相同的情況下,殲11會多帶2枚。這也是優勢。
至於其他的,譬如航電、火控、資訊、聯網、座艙、頭盔......這些也都在一個水平線上。沒有本質的差距。
殲10目前的優勢也就是比較成熟和價格便宜。而這個價格便宜其實也是理論上的。這兩款戰機都是中國產的,包括髮動機。是中國空軍掏錢向中國軍工買武器,懂嗎?對於華人民來講,這個錢是左手倒右手。
但現在談這些已經沒什麼意義了,隨著殲20的投產,並且產能在逐漸擴大,殲10和殲11已經成為難兄難弟,都是要被取代的。只不過,估計應該是殲10先停產,殲11緊隨其後。中國空軍形成殲20+殲16+無人機的配置。已經服役的殲10、殲11慢慢熬到退役,也就完成使命了。 -
10 # 浴火
答案:不可能
兩者之間不存在所謂的代替關係問題,它們都同屬於三代機,也同屬於制空型戰機,但是兩者有不同的設計定位。說簡單一點,殲10與殲11B關係是輕重搭配的關係,類似於美軍的F15與F16的關係,沒有什麼誰替代誰的問題,只是不同的任務區分的問題。
殲十一和殲10的發展時期基本相當,技術不太一樣,一個是重型機,一個是輕型機,所擔負的任務基本相當,都屬於以制空作戰為主。如今的局面之下,隨著殲20的服役,殲11系列已經有了替代型號,在進入五代機時代之後,殲11B面臨著停產的問題,殲10還沒有什麼替代,輕型五代機還得等一等,還會再生產一段時間,以彌補我軍數量的不足,一旦未來殲10的下一代的輕型五機代出現,那麼殲10也將處於停產。
最終的停產時間不會相差多少,也不存在什麼替代關係,各有的定位,沒法比較了。
回覆列表
不能,殲10是單發輕型戰機,主要側重於空戰,待空時間和作戰半經都遠低於殲11B,殲11B是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就像美國F16再怎麼改也代替不了F15戰鬥機,其實武器發展都有個共同點,高低配或者輕重配,這些例子太多了,像美國空軍的F22和F35,中國殲20和殲31,海軍美國有近2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同時又發展2一3千噸瀕海戰鬥艦,中國有052和055,俄羅斯有光榮級現代級還有基諾夫級核動力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