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聽松閒人

    這個問題其實要從普京接過總統重責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普京從葉利欽手中接過俄羅斯總統的擔子開始,俄羅斯當時是滿目瘡痍,國民經濟的衰敗是-5%的負增長;國內民不聊生,人民連麵包都難裹腹,而國內的經濟都流入了40000個寡頭手中。而俄羅斯從蘇聯解體以來,不存在利好的輕工業體系,連農業都是瀟條復瀟條。剩下的只有西伯利比亞那一道石油輸出管道,如果要想從烏克蘭向歐洲輻射,那麼很快烏克蘭就發生了軍事政變。當然,普京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第一筆簽單就同中國達成了4000億美元的訂單,這對緩解俄羅斯的危機讓普京深深緩了一口氣,但,俄羅斯的GDP也還是隻有3-4%的增長點。

    此外,因為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港長年在俄羅斯的手中,且俄敘也是友好國家。

    這種先決條件的存在,普京很快就發現了一條解決國內復甦國民經濟的商機,那就是必須與敘利亞達成同盟的關係。因為敘利亞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如果俄羅斯不先奪為主的話,美國必然會下手,美國得到了敘利亞,那麼就可以牽制土耳其,控制俄羅斯從這裡向歐洲和北非滲透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這其中的經濟發展,就是俄羅斯的石油管道可以從敘利亞向歐洲延伸,以期讓俄羅斯得到更大的經濟實惠。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美國的計劃與俄羅斯的策略正好在同一條利益鏈上,於是敘利亞戰爭從2012爆發,爭奪的就是敘利亞的天然良港的地理位置。

    但正因為戰爭的發生,普京的輸油管道終究沒能實現。因此,普京支援敘利亞政府軍就成了義不容辭的事了。歸根到底,敘利亞存在俄羅斯的絕對利益。如果俄羅斯不支援敘利亞政府軍,那麼敘利亞的失敗亦便也就成了俄羅斯的厄運。

  • 2 # 適情雅趣

    直觀認為,老阿薩德時期就受前蘇聯支援並且反美;俄羅斯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塔爾圖斯港座落在敘利亞;敘利亞素有“世界心臟”之稱,雖不是中東石油大國,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影響著海灣國家石油的價格波動。的確,這些因素都促成了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但問題遠非如此簡單。

    坦白地說,以當時俄羅斯的實力和影響力,別說和歐美叫板,就是連土耳其和以色列都不服氣。就像北約轟炸南聯盟,素有“兄弟之稱”的俄羅斯一聲不吭;甚至收復克里米亞,也是馬上進行公投,就是避免露出“野心”的口舌。眾所周知,普京上臺承諾“給我二十年,還給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2015年己經過去15年,俄羅斯不僅沒有強大,反而被美歐制裁經濟急劇下降。當然,強大的資本是不懼怕世界上任何國家,尤其是不能被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隨意宰割,或者並駕齊驅。最終普京選擇了敘利亞。

    普京選擇敘利亞是做了綜合判定的,至少是與北約不會爆發大戰,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己經驗證了這點。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對能源進口的需求,海灣成為了美國控制和稱霸世界的重點地區,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充分說明了美國的霸權主義。但是美國卻遭到了巨大的戰爭消耗,成為了美國對外發動戰爭“血”的教訓。到了奧巴馬時代,之所以導演了“阿拉伯之春”,就是避免採用戰爭形式而採取價值觀輸出方式引起中東大亂進行控制能源。事實證明,突尼西亞、埃及和葉門領導人下臺,敘利亞和利比亞爆發內戰,阿拉伯世界及北非一片大亂。但有一點肯定,美國不會進行武力干涉。

    敘利亞內戰俄羅斯為什麼沒有在內戰之初像伊朗那樣派兵支援阿薩德政權?主要是因為阿薩德還能撐得住,還沒有邀請俄羅斯怎麼去支援?重點是普京要摸清敘利亞的整體形勢,也就是說,要掌握美國、土耳其、歐盟、海灣國家等外部勢力滲透到敘利亞的程度。當奧巴馬簽訂伊朗核協議之後,意味著美國要抽身中東,土耳其可能在敘利亞扮演重要角色,在ISIS極端組織從伊拉克湧向敘利亞搶地盤並加入反對派時,給俄羅斯出兵提供了機會,於是俄羅斯高舉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旗幟,在2015年9月斷然出兵。

    事實與普京預測的一樣,儘管俄羅斯遭到了美英法德“瘋狂”的攻擊和打壓,但都是虛張聲勢,並不敢直接和俄羅斯進行正面開戰,而土耳其成為了俄羅斯統一敘利亞的最大障礙。這也是普京能容忍剛進入敘利亞俄羅斯的飛機被土耳其擊落一架,並極力與土耳其搞好關係的根本原因。

    實踐證明,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支援政府軍,大大提升了國家地位,普京也成為了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領袖。雖然俄羅斯與土耳其在敘利亞最後的地盤伊德利卜問題上出現了利益結構上的矛盾,但是美國和歐盟已退居背後,並與土耳其產生了巨大的裂縫,剩下一個土耳其就好辦了。也就是說,實現敘利亞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遲早的事情。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支援阿薩德政權,取得了國家利益和國際地位的雙贏。

  • 3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悟空小秘書誠邀回答。敘利亞雖然不是中東地區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由於它地處東西方傳統陸上交通線的要衝地帶,而且還地處北方強國南下非洲、紅海及印度洋的關鍵戰略通道上,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早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打通通往溫暖海洋的戰略通道,便盯上了敘利亞這塊“風水寶地”,因此蘇聯曾經支援敘利亞與以色列進行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原來與蘇聯關係較好的埃及逐漸疏遠蘇聯,蘇聯為了加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力量存在,同時基於給北約南翼國家施壓和實現南下紅海、波斯灣及印度洋的戰略目標之考慮,便加大了對敘利亞的支援力度。敘利亞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之父老阿薩德掌權後,蘇聯對敘利亞的支援力度大大加強了。

    1971年蘇聯與敘利亞簽署了協議,規定蘇聯海軍可以使用戰略意義重大的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1974年,蘇聯將塔爾圖斯軍港升級為蘇聯海軍的正式海外基地,這樣蘇聯海軍在東地中海就擁有了可以實施威懾北約南翼國家和實現南下紅海、波斯灣甚至印度洋的戰略支點。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繼續使用塔爾圖斯軍港,從而使俄羅斯能夠在中東地區及地中海沿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本世紀之初,由於美國展開了一系列的政治攻勢,導致中東地區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國家紛紛倒向了西方,使俄羅斯在上述區域內的影響力大減。2006年,曾經與俄羅斯關係極好的地中海沿岸國家黑山共和國獨立,並於2017年正式加入了北約。黑山共和國倒向西方後,俄羅斯在地中海沿岸真正的可靠盟友實際上就只剩下敘利亞了。如果接下來敘利亞也倒向了西方,那麼俄羅斯不僅無法繼續使用塔爾圖斯軍港,而且會喪失在地中海地區牽制北約國家力量、向中東及非洲實施戰略拓展的最重要戰略跳板,這將不利於俄羅斯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基於這樣的考慮,俄羅斯是決不能放棄支援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及其所轄軍隊的。

    2011年,某些西方國家在敘利亞實施“顏色革命”,得到西方國家支援的敘利亞反對派勢力在敘製造戰亂,一度逼得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2015年俄羅斯以反恐名義強勢介入敘利亞戰爭,俄軍進入敘利亞後幫助敘政府軍逐漸扭轉了戰局,而且不斷地收復失地。目前敘利亞政府軍已經實際控制了敘全國70%多的土地,其中包括了伊德利卜省的相當部分地區。

  • 4 # 相忘江湖71941665

    與其說俄羅斯支援敘利亞政府軍,倒不如說俄羅斯支援的是巴沙爾政權,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巴沙爾政權一旦被國內佔多數的遜尼派推翻,不僅巴沙爾會重蹈覆轍卡扎菲,薩達姆的命運,其所屬的阿拉維派將遭到報復和驅逐的厄運,俄羅斯也將徹底失去在中東的戰略支撐點和落腳點,其勢力和影響力將被完全驅逐出中東地區,這也成為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支援巴沙爾政權的主要原因!

    要說到俄羅斯與敘利亞的關係,可以追尋到老阿薩德同前蘇聯時期。

    當時的敘利亞之所以要全方位的積極發展與前蘇聯的關係,這不僅和美國極度偏袒和支援以色列有關,也和當時的敘利亞國情有關,當時落後的敘利亞為了打贏一場現代化的戰爭,當時重工業,國防軍工業發達的蘇聯正好能幫助敘利亞,當然也有當時美英支援敘國內的遜尼派軍人發動軍事政變和威脅到敘利主權獨立自主,以及前蘇聯一直夢想得到不凍港的出海通道等諸多原因,而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則成了前蘇聯眼中的完美選擇。隨著當時蘇聯取得塔爾圖斯港使用權後,當時的蘇聯終於在地中海地區獲得了不凍軍港和戰略支撐點。而當時的敘利亞部隊在蘇聯的支援下,不僅戰鬥力迅速增長。雖然敘利亞的部隊在阿拉伯國家軍隊的排名不算最強,但是兇悍好戰卻是公認的!

    雖然俄羅斯取代了前蘇聯,敘利亞也完成了老阿薩德父承子業巴沙爾的轉變,但是二者之間的性質卻沒有發生質變。俄羅斯依然需要敘利亞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而巴沙爾政權完全需要俄羅斯的力挺才能支撐下來,所以二者已經形成"唇齒相依"的關係,因此成為俄羅斯不惜"大賣血”也要來支援巴沙爾政權。如把唯一的航空母艦開到敘利亞,把俄軍最先進的現役T90坦克拿來支援敘裝甲部隊,並且把先進的導彈T300,丅400,炮彈合一的導彈防禦系統,鎧甲一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也佈置到敘利亞,這足以證明俄羅斯支援敘利亞的空前決心和力度,並且為美國和土耳其劃下在敘利亞的"紅線"。而俄羅斯唯一的目標和底線就是巴沙爾政權不能倒臺和被遜尼派顛覆,所以這些都成為俄羅斯要絕對支援和力挺敘利亞軍隊的主要原因。因為一旦敘利亞軍隊虛弱到了不堪一擊和一擊即潰的困境和險境後,如果俄羅斯無法放棄巴沙爾政權,到那時不排俄羅斯大舉派遣數量眾多的俄軍進入敘境直接作戰,甚至不排除一旦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沒有了代理人做為緩衝,很有可能把俄羅斯軍隊直接置於同敵對勢力發生衝突的危險境地,所以說俄羅斯力挺敘利亞軍隊,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俄軍同敘利亞外囤軍隊直接爆發衝突的危險!

  • 5 # 走進伊拉克

    俄羅斯正在捍衛敘利亞的主權,並應聯合國正式承認的敘利亞政府的要求,努力結束激烈的內戰。俄羅斯積極參與敘利亞的原因有很多。

    上世紀70年代,蘇聯首先透過提供援助和武器在敘利亞獲得了影響力。

    2000年,弗拉基米爾·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成為敘利亞總統。

    十年來,兩國關係相當穩固,但俄羅斯與利比亞的關係一直很密切。

    然而,2011年阿拉伯之春起義之後,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援急劇增加。

    卡扎菲在利比亞被推翻時,俄羅斯認為此舉是對其在中東影響力的攻擊。

    俄羅斯尤其擔心美國不久將開始在該地區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普京與卡扎菲有著長期的關係,還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售。

    他很快就開始在該地區其他地方尋找盟友和新客戶,阿薩德和敘利亞是顯而易見的選擇。

    俄羅斯還擔心,如果受到威脅的阿薩德政權被推翻,激進極端主義會抬頭。

    俄羅斯於2015年9月正式對敘利亞發動空襲。與此同時,莫斯科在試圖加強對烏克蘭東部的控制的同時,也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制裁,這使得克里姆林宮的國際政治資本迅速暴跌。儘管俄羅斯竭力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顛覆者,並在每一個轉折點上與西方世界對抗,但它的真正目標是獲得足夠的影響力,以平等的身份重新與西方世界接觸。

  • 6 # 韓楓3897

    俄羅斯支援與保護敘利亞政府軍就是在保護巴沙爾政權。也是阻止美國霸權主義顛覆中東敵對國家的正義行為。可以說,沒有俄羅斯的強力介入,巴沙爾政權早已倒下,庫爾德人已經做大。

    俄羅斯的強力介入也阻止了土耳其逐步蠶食敘利亞領土的行為。在打擊伊斯蘭國的時候,土耳其並沒有出色表現,但土耳其賣力打擊庫爾德人是真實的,復興奧斯曼美夢是真實的,最後墜落到與恐怖分子為伍的行為也是真實的。俄羅斯如不及時介入,土耳其肯定會貪得無厭地在敘利亞奪取更多的國土。

    敘利亞是俄羅斯最後一塊多年經營的勢力範圍,並且建立了海空軍事基地,且敘利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因此,俄羅斯必然會投入大量戰爭資源支援和保衛與己合作的巴沙爾政權,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的重大利益。

    敘利亞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還會有很多插曲或插曲的插曲。

  • 7 # 期待130692023

    俄羅斯不是支援敘利亞政府軍,而是支援敘利亞政權,巴沙爾政權是親俄政府,與俄羅斯有著親密關係,保住敘利亞,就可以阻止美國對俄羅斯的包抄,最終目的就是維護本國的利益,

  • 8 # 不去輕易愛誰rs

    戰略部置就像下圍棋一樣,如果你下的棋子下的位置不對就會被人家包餃子,所以戰略部置對抗充自己的軍事影響力,打造自己國家在中東的核心同盟國,跟敵對勢力進行有目的化的較量,才最乎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加上敘利亞重要的戰略地裡位置,一但這條唯一一條從黑海通往外界的出海河流被敵對勢力控制,俄羅斯的軍艦將成了待宰的羔羊

  • 9 # 峰雲直上雲霄

    俄羅斯一直想要維持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目前只有一個盟友敘利亞,而且俄國海軍在東地中海只有一個軍事基地就是敘利亞的塔爾圖斯軍港,盟友的唯一性,軍事基地的唯一性註定了俄羅斯一定要死保敘利亞政府這個盟友,丟掉的後果是,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在中東再也沒有立足之地,再也沒有一隻艦隊能夠近距離插入北約國家的後院

  • 10 # 張139558534

    謝謝邀請!簡單的說,就是俄羅斯為了恢復昔日蘇聯時期政治軍事大國地位,採取的鞏固發展戰略落腳點的需要。

    普京執政後,在他第二任期開始(2012年當選)明顯加速以蘇聯時期為目標的程序。這裡有兩個標誌性事件,一個是烏克蘭危機;另一個就是敘利亞戰爭。前者,普京處理的不好,甚至可以說他自己失誤,造成俄羅斯陷入困境,至今仍在泥潭中。後者,普京發揮出來高超智慧,已經掌握著敘利亞問題的主導權,在敘利亞建立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個海外勢力範圍。可以說,敘利亞現政權的一切,都由俄羅斯做主了。

    現在的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實質上是少數什葉派的阿拉維派家族式統治。民眾基礎只有五分之一,自己又是家族式管理,可見,贊同他們的人少之又少。但對於俄羅斯來說,巴沙爾政權一直和俄羅斯關係很好,包括在前蘇聯時期。蘇聯解體後,海外的基地,俄羅斯基本棄之不用了,因為人家還要什麼租賃費,破落戶哪裡有那閒錢?但敘利亞現政權並沒有催討租費,任由俄羅斯繼續存在。在烏克蘭問題上,普京沒有處理好。在西方世界一片制裁下,俄羅斯艱難生存。但2015年敘利亞戰爭形勢突變,因為“伊斯蘭國”異軍突起,佔據敘利亞一多半領土,西方國家窮於應付,美國等也向俄羅斯提出請求,聯合打擊極端組織勢力。普京當機立斷,正好派出軍事力量進駐敘利亞,幫助阿薩德政權穩固江山,又可以透過此行動,改善和西方關係,一舉多得。就這樣,俄羅斯利用敘利亞立足點,經過幾年戰事,終於和其他力量一同滅了“伊斯蘭國”,同時經過多次博弈,掌控了敘利亞問題上的主導權。本來美國勢力也已經插手進敘利亞,當年敘利亞內戰也是美國支援反對派武裝形成的結果。目的,推翻阿薩德政權。但是川普上臺後,因為普京支援自己,所以加上不滿意敘利亞形勢,準備撤出敘利亞讓給俄羅斯。這就使敘利亞一面倒,就要統一於俄敘聯軍方面。此時,土耳其看到可乘之機,躋身敘利亞問題爭奪戰中,逐漸增加在敘利亞領土上的要求,成為又一隻主宰力量。

    土耳其表面上是對敘利亞主權的侵略,強佔其國家領土。客觀上都是敘利亞戰爭後,被主動捲入其中,見有機可乘獲得的。而且,還是美俄相互爭鬥中,為了拉攏土耳其幫助的結果。比如前年,土耳其佔有阿夫林地區,完全就是先俄羅斯,後美國,幫助它獲得。而前些天打的最激烈的伊德利卜地區,當初也是普京答應要交給土耳其的。另一方面,現在巴沙爾政權,表面還是敘利亞合法政府,但實際上都知道,已經淪落到俄羅斯治理下的保護國。特別是,他們是敘利亞少數派政權,國內多數民眾並不擁護他,因此沒有群眾基礎。這樣,戰爭爆發後,國內一半以上民眾跑到國外,當上了難民。即使後期形勢緩和,也很少有人回來,大批難民滯留國外。尤其荒謬的是,敘軍發動“解放”伊德利卜地區戰爭,當地民眾並沒有歡迎政府軍解救他們,相反卻紛紛逃往侵略國家土耳其那裡。這也給足野心勃勃埃爾多安十足藉口,佔領敘利亞邊境地帶,是為了安置敘利亞難民。

    俄羅斯佔有敘利亞相當大的領地,而且可以打著敘利亞主權國家旗號行事,對於它的中東立足戰略意義重大。也是它在烏克蘭問題上失敗後,重新恢復自身政治軍事大國地位的重磅砝碼。但是中東地區地緣關係複雜,各方勢力爭奪激烈,俄羅斯雖然在敘利亞佔有先機,只能是天時可以。地利需要土耳其幫助,必須一定要和其妥協,否則自己沒有良好通道,只能受制於人。最糟糕的是人和不行,巴沙爾政權沒有民眾支援,目前依靠俄羅斯軍力幫扶,還有其他什葉派們支援,勉強維持。為此,俄羅斯不得不花大把錢財來維護它。表面,是個巨大戰略支撐點,意義重大。實際是個無底洞,不知要填進多少錢財,還有時間。

    普京當然深知自己的困境,所以急於結束敘利亞戰爭。而且想透過敘利亞戰後重建,獲取商業利益,使自身投入減少,並逐漸獲益。但事與願違,中東動亂不絕,敘利亞也是問題叢生。他想奪取敘整個天下,然後開始坐收紅利,短期內還是妄想。很可能他佔有敘利亞這塊""大蛋糕"",只是過期變質的垃圾,誰吃都會拉肚,甚至中毒!所以俄羅斯透過敘利亞獲取真正商議利益,最終會是一場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完後剩很短的眉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