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天鎖805
-
2 # 馮淨松
我認為從實際去尋找答案比較合適。比如,請詳細回顧一下你在什麼情況下比較專注,如果有這樣的場景/情形,直接複製它就可以,透過環境再造,讓自己進入專注的狀態裡,你非常有必要地清楚一點——透過環境來影響人是能完全有效且多數人還不知道的辦法。
比如超市裡接近心率的聲音,會讓你不自覺得慢下來,餐廳裡鮮豔的顏色讓你食慾大增,咖啡廳裡的鋼琴曲能夠讓我們敞開心扉地聊天,街邊夜市鬧哄哄的氛圍,格外讓人容易high起來……
我們的問題是,什麼環境會讓我專注呢?
拿我來做案例,我發現自己有一定壓力的時候,自己會更專注,比如今天下班前要去見一個朋友,但是稿子還沒有出來,於是我一下午的工作就會很專注。但是這一點沒有借鑑意義,因為自己給自己壓力不叫壓力,面臨外部的,真實的壓力才湊效,這一點,可遇不可求,而且不見得是好事,所以不提倡。
另外一種,就是我發現自己在陌生的環境會容易專注,理由很簡單,因為外界對我干擾你已經全部被切斷了。
比如說,我不喜歡在自己的工位上帶著,如果能換一個工位,明顯,我會更專注,而且這個工位要經常換,不能太熟悉,包括對身邊的物品,周圍同事,不能太熟,道理你是知道的,這樣容易引起我的分心。
同樣,週末的時候,我極其厭惡待在家裡,只要是在家裡,就很容易分心,先點一炷香,再摳一下腳,想起來有點熱,得把空調開啟,要不放個音樂?總是有足夠的讓我分心的事情。於是我總是選擇出去,去圖書館,星巴克,肯德基,茶館,都行,在那裡我誰也不認識,我什麼也不關心,這會讓自己變得專注。
還有一種,有時候早起(早上5-6點),我起來看書,辦公,也會讓自己變得專注,因為那個時候經歷充沛,精力雄渾有力又不渙散,也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知道了自己在這幾種情況下容易專注,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持續創造這樣的環境就行了。
這裡要強調一下,經過剋制的專注已經不純了,也就是說,經過剋制的專注已經變味了,所以,專注這種東西,一定是自自然然的一種狀態,重要的是順勢而為,而不是強加干預。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是:明白你專注的環境/場景,重複這種場景環境/場景就行了,不要強行剋制。
PS:這在心理學上也是成立的,將某種反應與某個環境聯絡起來,透過環境再造,人們就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典型如巴甫洛夫的狗,當鈴鐺想起來,狗就會流口水,儘管沒有食物。
-
3 # 紙拉風
我與你一樣,一直在拖延和分散注意力中感覺痛苦,尤其是那些有點像自由職業的工作,像老師、學生都是,尤其是大學生,沒有人管,只能自己管自己的情況下,我們常常在感覺浪費時間,然後又以浪費後感覺到懊惱、後悔。
我嘗試過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讓自己專注做事情的方法,基本都不能堅持,不能長久,可以說都以失敗告終。於是我經過深刻的反思,尋找根源,嘗試使用新的方法……
下面系統敘述
1拖延、不專注、浪費時間——產生的原因這個原因我不必多說,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才認識到自己拖延、浪費時間、不專注。
2解決方案失敗的原因這個原因才是我想詳述的原因。
為什麼番茄時間管理失敗、TDL失敗(to-do-list)、把四象限分類的東西失敗?等等
上網寫文章,如現在正在寫的時候,網頁會彈出來……很多資訊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更可惡的是,現在的所謂智慧化的軟體正往這個方向設計,千方百計的彈出你感興趣的內容,以獲得你的注意力——企業利潤使然。
所以,我們很容易把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歸於:手機、網際網路、智慧化軟體……手邊一些其它的東西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如手邊有本與正在工作內容無關但自己感興趣的書等等。——當然,這些也是分散你注意力的原因,但只是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因為,當我們把手機關機、電腦離線工作、桌面乾乾淨淨,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效率還是很高的,可以這種方式持久後,總有走神的時候……甚至我發現自己走神不是一般的走神,可以長時間走神——我的注意力又不受我控制了!
經過多次走神發現,有些情況下是必然會走神的:肚子餓的時候、犯困的時候、或是生病(頭痛等)時候……或是有時候就是整個人都不興奮,無精打采的,不能聚精會神的工作。
時間安排再好,把重要的工作都安排在計劃內了,可是到了計劃內的時間,經常遇到不在狀態的時候。例如,
9:00-10:00做專案A
10:10-11:00做專案B
……
這樣的計劃往往執行不了,尤其是專案B,更甚的是專案A與專案B是同類型的任務的時候。因為做了專案A已經頭很大了,接著做專案B,頭腦難以長時間集中精神——其中集中精神的時間大概就是20-30分鐘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往往專案A做到後面已經沒有精神做了,更別說專案B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尋找時間管理的技巧,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提高效率等等,或是尋找管理自己專注力的技巧等。
我們不能利用好時間、不能持續高效工作、不能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任務,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卻只看到表面原因:時間管理技巧不行、專注力不夠!
那麼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有一次我在思考這個問題,同時頭腦裡冒出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學騎單車的時候,剛剛學會的時候,看到石頭等障礙物,往往就擔心自己撞上去,結果越是擔心越是會撞上去。此時,我們研究“如何避免撞到石頭”是不是很滑稽?因為誰都知道我們騎單車的目的絕不是避免撞石頭。但是在我們想盡辦法避免撞石頭的時候,卻往往就是撞在石頭上(墨菲定律),因為注意力焦點在石頭等障礙物上。而我們騎單車的目標地卻不是路上那個石頭,石頭只是我們到達目標地經過的一個障礙物而已。所以,我想到轉移焦點的方法。
我們進行時間管理、專注力訓練不也如此嗎?我們目標是什麼?絕不是管理時間、亦不是提高專注力,而是完成我們既定的任務。
所以,根本原因是我們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迷失”了自己,才不能持續高效的工作。
3 策略到這裡了,策略就是自然而然出來了,那就是焦點。
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轉移焦點至關鍵因素上
3.1 轉變焦點完成任務必須安排相應的時間去完成,但是上面已經說了,安排了時間,往往你沒精力等原因導致任務經常不能完成。
轉變焦點:根據自身情況,安排精力去完成任務。
尤其是:如何持續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事、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是目標,精力是關鍵條件。
為什麼以精力為焦點?
什麼是“有精力去做事”?有精力包括了以下條件:身體狀況良好、精神狀況良好、有時間、有完成某具體任務的客觀條件(如要做財務報表,得已經有相應的財務資料,無資料無內容無從做起)。所以,一個良好甚至優秀的身心狀態是完成任務的關鍵和基礎。
3.2 精力管理不是時間管理,不是專注力管理。
精力管理就是如何讓自己持續有狀態的完成更多的任務。
身體條件:吃好、睡好、要興奮。
吃好:不飽不餓
睡好:不困,困了就停下去小睡。
興奮:讓人專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感覺不興奮的時候喝茶、咖啡、做短時間的運動,短到多短,如果身體足夠好(記錄片《運動的真相》),做幾十秒就行,只要能讓身體肌肉興奮起來。有人為了集中精神服用有不良副作用的興奮劑不可取。
總之,要身體感覺良好。
我個人經驗,身體胖瘦也影響這點……每個人不同,自己慢慢摸索自己的最佳狀態。
持續:不可長時間工作,最長一次不超過45分鐘,中間要有幾分鐘休息(參考番茄工作法),為了恢復精力,即使感覺不累也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3.3 排除影響人腦處理事務的時候是單執行緒的,一次只能處理一項任務,切匆多工同時進行(欲速則不達)。——>《慢思考》手機資訊、微信、QQ等資訊免打擾。安排自己中間休息狀態或 是垃圾狀態下集中檢視資訊和處理那些不需要思考的事務。手邊有健康零食。感覺到小餓的時候就補充一點。感覺到困的時候,務必小睡。感覺不好,卻不是餓也不是困的時候,讓自己興奮起來(咖啡、茶、短時間運動),所以,身邊可以備些簡單的運動器材。要做TDL,分兩列,一列是重要任務,必須集中精力和時間完成的任務;一列是不需要思考的事務任務,做的時候可以交替著完成。專案計劃的時候,有提前量,不要被任務崔——緊急而不重要的事務往往影響著重要任務的完成。有運動計劃,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健康生活,不熬夜、不夜宵、不抽菸、不喝酒,不吃垃圾食品。如果一定要熬夜,儘量早睡,睡一段再醒來幹活,天亮前再睡一小段,保持白天有精神工作。3.4行動指導思想PDCA。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從零開始,不斷探索、改進。要有耐心。4 閱讀指導這些都是我的學習與個人經驗之談,對你而言也只能參考不能照做。
每個人性格不一樣,做法不一樣,需要自己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方式。
從一千到一萬,有些人在苦苦尋找自律方法,而我在讀書成長、工作過程中,見過一些人就是上來就幹活,不需要那麼多嬌性的安排和計劃,精神充沛,工作間隙也似乎從來不需要休息,直接不同任務不斷的切換完成,速度驚人,效率奇高,他們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拖延”一說,我曾也想像這類人一樣,把自己的拖拉機變成法拉利,奈何變成法拉利的樣子,還是拖拉機的發動機。只能投以這些人一種奇怪的目光——羨慕嫉妒恨!
回覆列表
散亂心重
這是極大多數人的通病
也因此不能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慢慢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