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2年2月,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表《光和顏色的新理論》的論文,指出:白光可以分解成從紅到紫的七色光譜,一切自然物體的產生,是因為他們對光的反射效能不同,牛頓發現普通白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他也因此創立了光譜理論。
牛頓在大學期間,特別喜歡物理實驗,因而接觸到了許多光學儀器。雖然當時光學儀器的缺陷和毛病很多,但大家都找不出其根源所在。對於這一問題牛頓牢牢地記在心裡,他想一旦有了機會必須弄清楚它們。
1665年,牛頓大學畢業了。當時的英國正受到瘟疫的侵襲,為了減少傳染的機會學校都關了門,無學可上的牛頓只好回到農村的家中。他雖然也去田間幹農活,但更多的精力卻是用於科學研究,其任務之一就是要弄清大學實驗室的光學儀器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不足。
那個時代的光學儀器還非常原始,無非是一些平面鏡、凹、凸透鏡及三稜鏡等元件。因而牛頓能夠在家裡方便地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一天,天氣很好,Sunny從窗子射進屋內,牛頓拿出一塊玻璃三稜鏡準備實驗。忽然,他發現地面上出現了紅、黃、青、紫等顏色的光排成的鮮豔綵帶。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已多次使用過這塊三稜鏡,但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現象。
牛頓開始認真地研究這一現象,他用支架把三稜鏡安放好,接著拿出兩張硬紙板。在一張紙板上刻出一條縫放在稜鏡前面,將另一張放在稜鏡後面做光屏。當一束Sunny穿過窄縫射到稜鏡上時,在進入稜鏡的一面發生一次折射,從稜鏡的另一面射出時又發生一次折射。經過兩次折射後,光線的方向變了,在後面的屏上形成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青、紫七種顏色排開的彩色光帶。難道白色的Sunny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嗎?牛頓還不能肯定,他開始查詢資料。他很快發現了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白色的光透過三稜鏡後之所以變成依次排列的各色光,並不是白光有複雜成分,而是白光與稜鏡相互作用的結果。
決不輕信別人
事實是這樣的嗎?牛頓是個特別認真的人,要讓他相信什麼,除非是他親眼所見或
者親身經歷過。
牛頓開始這樣考慮問題,如果白光透過稜鏡後變成七種顏色的光是由於白光與稜鏡的相互作用,那麼這些各種顏色的光經過第二個稜鏡時必然會再次改變顏色。他根據自己的想法繼續做實驗,他在稜鏡後面豎放一張開有小孔的屏,這樣轉動前面的稜鏡,就可以使不同顏色的光單獨地穿過小孔。在屏的後面再放一塊三
稜鏡,就能觀察到這些單色光透過第二塊稜鏡後顏色是否會改變。但實驗的結果表明,這些單色光經過第二塊稜鏡後沒有再分解,顏色也沒有變化,看來別人的解釋並不正確。
接著牛頓開始想,既然一塊稜鏡能把白光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那麼用另一塊稜鏡就可能使這些彩色的光復原為白光。於是他又在第一塊稜鏡後倒放了一塊頂角較大的稜鏡,果然實驗成功了,七種顏色的光帶又變成白光。
這些成功的實驗使牛頓認識到白色的Sunny確具有複雜的成分,它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三稜鏡之所以能把它們分開,是因為各種單色光相對於稜鏡有不同的折射率。後來牛頓的發現得到科學界的承認並被寫進教科書,而這些實驗則被稱為著名的“光的色散實驗”。
1672年2月,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表《光和顏色的新理論》的論文,指出:白光可以分解成從紅到紫的七色光譜,一切自然物體的產生,是因為他們對光的反射效能不同,牛頓發現普通白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他也因此創立了光譜理論。
牛頓在大學期間,特別喜歡物理實驗,因而接觸到了許多光學儀器。雖然當時光學儀器的缺陷和毛病很多,但大家都找不出其根源所在。對於這一問題牛頓牢牢地記在心裡,他想一旦有了機會必須弄清楚它們。
1665年,牛頓大學畢業了。當時的英國正受到瘟疫的侵襲,為了減少傳染的機會學校都關了門,無學可上的牛頓只好回到農村的家中。他雖然也去田間幹農活,但更多的精力卻是用於科學研究,其任務之一就是要弄清大學實驗室的光學儀器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不足。
那個時代的光學儀器還非常原始,無非是一些平面鏡、凹、凸透鏡及三稜鏡等元件。因而牛頓能夠在家裡方便地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一天,天氣很好,Sunny從窗子射進屋內,牛頓拿出一塊玻璃三稜鏡準備實驗。忽然,他發現地面上出現了紅、黃、青、紫等顏色的光排成的鮮豔綵帶。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已多次使用過這塊三稜鏡,但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現象。
牛頓開始認真地研究這一現象,他用支架把三稜鏡安放好,接著拿出兩張硬紙板。在一張紙板上刻出一條縫放在稜鏡前面,將另一張放在稜鏡後面做光屏。當一束Sunny穿過窄縫射到稜鏡上時,在進入稜鏡的一面發生一次折射,從稜鏡的另一面射出時又發生一次折射。經過兩次折射後,光線的方向變了,在後面的屏上形成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青、紫七種顏色排開的彩色光帶。難道白色的Sunny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嗎?牛頓還不能肯定,他開始查詢資料。他很快發現了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白色的光透過三稜鏡後之所以變成依次排列的各色光,並不是白光有複雜成分,而是白光與稜鏡相互作用的結果。
決不輕信別人
事實是這樣的嗎?牛頓是個特別認真的人,要讓他相信什麼,除非是他親眼所見或
者親身經歷過。
牛頓開始這樣考慮問題,如果白光透過稜鏡後變成七種顏色的光是由於白光與稜鏡的相互作用,那麼這些各種顏色的光經過第二個稜鏡時必然會再次改變顏色。他根據自己的想法繼續做實驗,他在稜鏡後面豎放一張開有小孔的屏,這樣轉動前面的稜鏡,就可以使不同顏色的光單獨地穿過小孔。在屏的後面再放一塊三
稜鏡,就能觀察到這些單色光透過第二塊稜鏡後顏色是否會改變。但實驗的結果表明,這些單色光經過第二塊稜鏡後沒有再分解,顏色也沒有變化,看來別人的解釋並不正確。
接著牛頓開始想,既然一塊稜鏡能把白光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那麼用另一塊稜鏡就可能使這些彩色的光復原為白光。於是他又在第一塊稜鏡後倒放了一塊頂角較大的稜鏡,果然實驗成功了,七種顏色的光帶又變成白光。
這些成功的實驗使牛頓認識到白色的Sunny確具有複雜的成分,它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三稜鏡之所以能把它們分開,是因為各種單色光相對於稜鏡有不同的折射率。後來牛頓的發現得到科學界的承認並被寫進教科書,而這些實驗則被稱為著名的“光的色散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