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愛潘多拉

    金朝統治下的漢人,大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個群體,換句話說,從“族群”認同來說,漢人至少有兩個族群,一個是原來遼朝統治下的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二是原來宋朝統治下的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一帶的漢人,這兩個群體的族群認同是不一樣的。

    原來遼朝統治下的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跟金朝之間一開始就沒有隔閡,跟著金朝乾和跟著遼朝幹,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區別。金朝統治者最開始也比較信任他們,因為他們和宋朝沒有什麼瓜葛,用起來比較放心。燕雲地區的漢人,金朝人一般稱之為“漢兒”、”漢人“,他們在遼朝統治下差不多二百年,其特點是“實用主義”,沒有什麼“理想”主義的立場,誰給飯吃就跟著誰幹,金朝最初到燕雲地區,原來遼朝中央擔任高官的燕雲漢人大量主動投降金朝,包括知樞密院事左企弓、樞密使曹勇義、參政知事康公弼等一大群人,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副·國·級”的高官了。他們投降以後,金朝也很信任他們,大多委以重用,用他們來管理燕雲地區。

    那麼原來宋朝統治下的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一帶的漢人,他們在當時的身份其實是“宋人”,而不是“漢兒”,他們是有國家、有君主的,所以他們的族群認同中,有“忠君”觀念,有“故國”情懷,這一點跟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不一樣,燕雲地區的漢人,本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君”,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所以金朝一來,他們紛紛毫無心理障礙地跟著金人幹了,但宋朝統治下的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一帶的漢人則在心理上做不到,除像劉豫這樣的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那怕是表面上迫於形勢,投降了金朝,在內心還是心繫南宋,像宇文虛中這樣的,更重要的是,金人對於他們也不信任,金朝前期,原宋朝統治下的北方漢人,基本上做不了大官。以科舉考試為例,燕雲地區的漢人在金朝前期考中的比例大約為三分之二,其中三十六人做到三品以上的高官,佔到三分之一的進士總量,佔了絕對優勢。

    但時間久了,這原宋朝統治的北方漢人也基本上都認同了金朝的統治地位,特別是到了後期,都真心原意跟著金朝幹了,而這時,燕雲地區的漢人和原宋朝統治下北方漢人之間在金朝統治者眼中,地位發生戲劇性的逆轉,這時金朝反倒喜歡起原宋朝統治下的北方漢人來,最有名的就是金世宗說的,“南人礦直敢為,漢人性奸,臨事多避難。”金世宗認為南人(就是原宋朝統治下的北方漢人)人品好,忠心正直,有擔當,而漢人(燕雲地區的漢人)則狡猾,只顧自己,不肯真心做事。

  • 2 # 大秦鐵鷹劍士

    在金國統治之下的漢人,族群認同還是漢族,但他們是金國的臣民,接受金國的統治,參加金國的科舉。部分忠義之士,以宋朝遺民自稱,但是這類人少,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誰統治都是繳稅納糧,區別不是很大!

    中國的統一封建王朝都是多民族政權,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分而治之,在帝王將相的統治之下種地打仗!單純的單一民族政權沒有,宋境內還有苗人、彝人;遼國境內有契丹人、漢人、女真人;金國境內有女真人、漢人、契丹人、蒙古人等等。

    金國儘管統治民族是女真人,當是他們以炎黃子孫自居,主動接受漢文化,文化制度的漢化讓他們以漢人自居,宋朝的人反而成了他們口中的南蠻!當然金國蠻夷初化,境內部分漢人還是思念宋朝,因此岳飛北伐受到金國境內部分漢人的支援。

  • 3 # 坐古談今

    因為大部分回答這一問題的朋友,都引述了對“幽雲”地區漢人不好的歷史資料——金世宗說“南人礦直敢為,漢人性奸,臨事多避難。”漢人、漢兒都是稱呼“幽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南人是北宋領土內的漢人。

    簡單地說:漢人族群認同感不強,南人認同感強。但我對大部分回答者不說有此分歧的原因,表示不滿。所以,我只談談金國時期漢人為啥族群認同感不強的原因。

    (1)漢人有非常強的“被拋棄”感

    石敬瑭割“幽雲”給契丹之初,這一地區也曾激烈反抗,也曾協助後周、北宋攻打契丹,結果如何?宋真宗與契丹“澶淵之盟”後,雖遼宋百年和平,但本質上已經將“幽雲十六州”放棄,放棄了歷史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你能讓“漢人”如何?

    可北宋、南宋統治者待他們如何?心中毫無放棄這一地區的“愧疚感”!反而,指責“幽雲十六州”(京津冀晉)地區的百姓“數典忘祖”!對之進行迫害乃至殺害!你讓人家怎麼有什麼族群認同?

    (2)案例說明

    宋金滅遼(1125年)時期,按照“海上之盟”“幽雲十六州”開始迴歸宋朝。在此期間,北宋統治者對該地區漢人進行了迫害乃至屠殺。

    例如,他們對大同府地區的漢人稱之為“山後漢兒”,稱他們還不如“蕃人”。給燕山以北的漢人則是“腐爛的大米”,“漢兒”前去問詢則被稱之為“吾不如蕃人耶!吾誅汝矣!”漢兒聽後大懼。

    1126年,當時杜充在滄州就以防止“燕地人”叛亂為名,將滄州城內的燕人進行屠殺。

    南宋在與金人的交戰中,也是將“幽雲地區”的漢人視作“蕃人”。例如1162年閏二月,李寶奏稱“藩賊大敗,殺女真、渤海、契丹、漢兒、籤軍等”。

    南宋內部對“渡江”後各個時期的“幽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也進行過數次壓迫。其理由就是“數典忘祖”。後世朱元璋對陝西、北方百姓的指責,甚至以“北京非中土”否定在北京建都的主張都是類似原因。

    但真正丟棄歷史責任的“數典忘祖”者,首先是統治者而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特別是北宋、南宋的統治者,他們對得起那些反抗者嗎?

  • 4 # 我是越關

    生活在金國的漢人民族認同分為兩種情況;兩個時期

    兩種情況;黃河以北,燕雲十六州的漢人沒有漢族認同感。燕雲十六州從兒皇帝石敬瑭獻給遼國後,直到金國統治北方的時候,已經接近200年沒有漢人政權統治。古代人平均活三四十年,如此下來已經是五代人以上了。所以燕雲十六州的人根本不會認同自己是漢人。

    兩個時期;南宋初年,金國統治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區是認為自己是漢人的。宋史中記載岳飛北伐之時,多有當地百姓資助。足以見得南宋初年,金國統治下秦淮以北黃河以南是認同自己是漢族的。

    但是在金國統治穩定以後,秦淮以北和黃河以南也不認同自己的漢族身份了。宋朝實行的稅收政策都在百分之二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十分之一,而金國的政策更加寬容一點,一律收取百分之一。在這種政策下,北方百姓經過幾代人之後也就不認同自己是宋朝子民了。更有蒙古滅金時,宋朝趁亂攻打金國,大部分抵抗的都是漢族人口。

    所以說,金國統治前期,燕雲十六州的人民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宋朝人,而秦淮到黃河地區的承認自己是宋人。但是到了金國統治穩定以後。秦淮到黃河這一地區也不承認是宋人了。

  • 5 # 五味社

    金朝與南宋曾並稱為華夏正統,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

    金朝初期對中原百姓採取嚴厲殘酷的統治,據記載,1126年,金朝針對漢人頒佈改俗令

    今隨處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

    短短三年後,改俗令變的愈發殘酷,下令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

    金朝殘酷的法令激起中原地區強烈的抵抗。為此,金朝統治者採取了一套對遼宋谷地,非女真族人的統治政策,首選便是遵奉儒家思想。

    1137年,熙宗尊孔子制,立孔廟。

    後即位者推崇儒家的忠孝思想。

    儒家思想經過確立與發揚後,正式成為金朝認可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原文化價值觀。

    除了思想外,金朝還加大了漢、女真、契丹、渤海、奚民族之間的大融合。

    不論是金朝的漢人,還是南宋的漢人,甚至是金朝的非女真族人,他們都遵奉儒家思想,有著一樣的文化價值觀。

  • 6 # 這些歷史要讀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這首詩叫《河湟有感》,是晚唐詩人司空圖所作,反映了因為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勢衰微,導致西域及河湟故土悉數落入異族之手。當地漢人由於長期在“胡人”的統治下,耳濡目染的認同外族,反而掉過頭來痛罵大唐的漢人。

    同樣的道理,金國佔領下的中原地區,漢人雖然還是承認自己是漢族,但是已經不再認為自己是宋人了。金國入主中原後,快速漢化,尤其是經歷素有”北國堯舜“美譽的金世宗的治理後,金國內部政通人和,中原漢地更是百廢俱興。因此,中原千萬漢民早已歸附金國,示金為正統。所以,在金國滅亡過程中,有不少殉國的文武大臣,也都是漢人。

    事實上,金國上下不僅將自己視為華夏正統,自稱“漢人”;而且還將偏安南方的南宋稱作南蠻,蠻夷。因為,自古以來,中原地區的人們就習慣將長江以南的地區稱作蠻夷之地、南蠻的。控制了中原的金國又以中統自居,自然也就沿襲了古代中原的叫法,將宋朝貶低為南蠻。

    而這種習慣也被元朝繼承了,蒙元滅金後,也是將金國的百姓稱作漢人,其地位低於蒙古人和色目人。後來滅宋後,則把南宋的百姓稱作”南人“,其地位是要低於北方的”漢人“的。由此可見,元朝統治者也認可金國的漢人定義的!

  • 7 # Mer86

    我們漢族是文化認同加血緣認同的民族,血緣是族群認同的基礎,文化是族群認同的重要指標。理順了這個邏輯,再回頭看宋朝時期北方漢人的族群認同,就非常簡單了。

    首先可以明確一個結論,北方漢人不管被什麼人統治,他們對自己漢人的身份,還是非常認同的。這一方面,是漢人本身的文化基因太強大了,對異族的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蔑視,也就是瞧不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北方胡族對漢人一直有敵視,導致漢人很難跟主動的跟胡人融合。比如契丹人就推行了一國兩制的民族政策,也就是漢人治漢,契丹人治契丹人,兩邊的風俗照舊。這樣一來,最後往往是胡人融進了漢人的文化。所以在民族認同這方面,北方的漢人基本上還是認可自己是漢族人的。(少部分自願融入胡人的漢人除外)

    但是除了民族認同之外,還有一個概念叫價值認同或者利益認同。這個認同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吃著誰家的飯,就替誰家賣命。

    比如,當年幽雲十六州的漢人,在政權上的認同感,契丹就高於北宋。畢竟自己吃的是遼朝的飯,北宋只是外國罷了。到了南宋時期,幽雲和遼西地區的漢人,基本上是兩百年沒見過漢人政權了。他們的統治者從最早的契丹,變成後來的女真,已經習慣了。所以後來蒙古人入主中原後,這些地區的漢人無縫對接,沒有什麼不適應的。至於說對南方漢人政權的認同感,只能這麼說:如果漢人政權強大,他們就歸順,反之亦然。

    因此,這種認同就是典型的利益認同。說白了就是誰給飯吃,就認同誰。畢竟被胡人統治兩百年了,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幽雲地區的漢人不能代表整個北方漢人。因為當時的中原漢人才是主體。而他們的族群認同,就有一個明顯的利益認同的漸進過程。

    第一個階段:強烈反感胡人統治,堅定支援漢人政權。

    這其中,山西和河北的漢人反應最激烈,因為他們直接被割讓給金國的。這就堪比當年清政府割讓臺灣一樣,搞得臺灣人異常悲憤,紛紛抗擊日本的侵略,打死打傷的日軍人數,比清軍在甲午戰爭期間的斃敵數還要多。而當年的河北和山西的漢人也一樣,為了抵抗女真的統治,整整跟金軍打了將近二十年。後來實在是因為南宋政權把他們給賣了(簽訂了《紹興和議》),再加上金軍的殘酷鎮壓,最後才接受了這個現實。而當山西和河北的老一輩的宋人紛紛去世後,年輕一輩壓根不知道宋朝是什麼玩意,對南宋利益認同感逐步降低,這兩地的漢人也就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金華人。

    比河北和山西靠南一點的河南、山東、陝西的宋人也一樣,兩宋交替之際,黃河以南三省的百姓都紛紛參加抗金斗爭,盼著宋軍能再殺回來,對宋朝有非常高的認同感。

    第二個階段:偽政權統治時期,逐步降低了對南宋的認同感。

    所謂的偽政權,指的是偽齊。這個政權雖然是金華人扶持的傀儡,但是由於它是一個漢人政權,而且偽齊朝廷鼓勵生產,賦稅甚至略低於南宋(徭役比南宋沉重),黃河以南三省的老百姓覺得日子還能過得去,也就逐步接受了自己是偽齊子民的身份。

    備註一、偽齊不包括河北和山西,這兩地直接被割讓了。

    備註二、偽齊相當於取代了北宋在黃河三省的統治權,比如陝西地區跟西夏的戰爭,就是打著齊朝的旗號。

    第三個階段:南宋政權苟且偷生,老百姓對南宋失望透頂。

    第一次紹興合議之前,金朝廢黜了偽齊,金國權臣完顏昌主張將偽齊統治的河南、陝西還給南宋。豈料南宋為了安定起見,偽齊政府的官員一個都不撤全。雖然旗號從齊改回了宋,但是老百姓根本感受不到有什麼變化。而且更噁心的是,黃河南岸三省的老百姓逃到江南,遭到了金朝的抗議,南宋為了不激怒金人,居然將南遷的老百姓又全部給送回去了。

    平心而論,南宋政權確實不是個玩意。老百姓從北方遷徙到江南,歷經千辛萬苦,而且還捨棄了所有的家當,相當於是破產投奔南宋,只是為了逃到自己認同的國家。結果這個國家太不爭氣了……

    第四階段:南宋正式割讓黃河南岸三省,老百姓徹底死心。

    第二次紹興合議後,南宋正式將整個北方全部割讓給了金人,並且雙方還立下契約,不準惡意招誘對方的老百姓,這樣一來,就等於斷了北方老百姓南遷的念頭。

    金朝直接控制河南和陝西后,對兩地老百姓實行了比較寬鬆的政策,賦稅有所降低,老百姓對金人的反感情緒有所降低。再加上老百姓長期接觸到金軍,後來也漸漸習慣了女真人的生活習慣。因此,北方老百姓對金朝的認同感逐漸超過了對南宋的認同感。

    總的來說,宋朝時期的北方漢人對自我的族群認同感比較糾結。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被胡人統治,但是宋朝不想收復失地,也不敢接納北方漢人。這就導致北方的漢人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啥叫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這就是……

    另一方面,遼朝採取了一國兩制的政策;金朝在金熙宗之後也逐步取消了苛政,比如要求剃髮之類的政策,緩和了女真與漢人的矛盾。當民族認同不再是主要問題時,利益認同就成了最關鍵的一點。所以為啥說北方的老百姓甘心給胡人當順民呢?因為他們沒得選!

    如果逃到南方,有大機率的機會會被遣送回北方。並且南方的土地壓力很大,也不可能接納很多的北方移民;

    如果選擇抵抗,南宋政權又不敢惹金朝,往往會坐視義軍被消滅。既然如此,那麼北人為啥還要冒死抗爭呢?

    因此,關於北人對宋朝認同感的下降,關鍵還是南宋自己的問題!一個懦弱無能,壓根就不把自己子民當人看的政權,它有什麼逼臉去要求老百姓認同它?

    當然了,大多數北方漢人的選擇,不能代表所有北方漢人的選擇。比如辛棄疾就是北方漢人中,堅定擁護南宋的代表。

    辛棄疾出身的時候,北方已經正式被割讓給金國了。但是辛棄疾一直有收復故土的信念,所以他後來加入了南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辛棄疾是帶兵入夥的,而且是在海陵王完顏亮伐宋的時候,也就是宋金翻臉的時候投宋的。他的行為,不具備普遍性。

  • 8 # 淺醉不語

    民國前民眾吃不飽穿不暖誰當皇帝和百姓有何關係,只有那些士族大戶政客才會關心誰家當皇帝。就如星爺電影裡說的都有飯吃有衣穿兒孫滿堂鬼才要飯鬼才造反。

  • 9 # 大李出奇跡

    看今天就知道了,為了逃到美國,無所不用其極,汙衊自己的祖國,詆譭自己的民族,不承認自己的族群。總之就是誰給錢誰就是他們的老子和主子

  • 10 # 世界人文通史

    在金國統治時期,北方的漢人主要有兩批,一批是原先的遼國漢人,主要聚集於幽雲16州;而另一批是北宋王朝的遺民,主要生活在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在金朝消滅北宋之初,中原漢人的牴觸情緒是十分激烈的,這主要是因為金軍四處燒殺劫掠。再加上宗澤等宋朝舊將也組織了大量的抗金力量,因此漢人對金的統治比較排斥,將女真視為蠻夷。對此,金華人只好先後扶持了張邦昌、劉豫兩個傀儡來替自己統治中原的漢人。

    不過由於趙家的南宋王朝始終偏安江南,且未能收復中原地區,所以許多北方漢人也逐漸默認了金朝的統治。南宋時期的紹興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均以失敗告終,而金世宗、金章宗兩代帝王相對賢德,所以金人對中原的統治也趨於牢固。

    為了減少漢人的反抗,金人主要的措施是籠絡漢人地主階層中的知識份子和武將。海陵王完顏亮、金世宗完顏雍等金國統治者不斷從漢族地主中尋找優秀的政治、軍事、政治人才,為自己的政權服務,同時也藉此籠絡漢族的上層人士,使其保持對金朝的忠心。

    另一方面,女真族人數本身就少,迫切需要吸收漢族的兵源。在金華人滅遼,滅北宋以及和南宋進行長期戰爭的過程中,真正來自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鐵騎已經消亡大半,因此不得不將中原的漢人大量編入軍中作戰。因此,在金國統治的中後期,北方漢人已經基本認同金國。但金畢竟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權,所以女真貴族剝削和壓迫漢人奴隸的現象也是常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個詞來形容蓮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