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邏輯逆思維
-
2 # 原創e族
王陽明認為僅心即(理)禮的忠君不行,要上升到行動屠光逆君抗爭平民,就是心知禮行復禮的知行合一。
這就是獳家對知(禮理)與行的真實本意,獳家既排斥科學更不學科學,既又反智更反真理,不論那朝獳家,本性本質都一樣。
為了個人榮華富貴,才去忠君當犬馬孝敬主子一人以外,獳家拒絕一切文明。
獳家一切核心都在一個囚奴禁人性的禮字上,其它胡扯亂解,都是對獳家真實本質的謬解亂彈。
-
3 # 王霸斯坦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你得和孔子的《大學》對應來修行。王陽明“心即理",理即天理。怎麼找到心呢,致良知,良知就是《大學》裡的明德。致良知就是明明德。怎麼致良知呢,要知行合一,知道君子的品德並願意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執於此道,並不斷改進。而《大學》中是“在親民",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明明德。止於至善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具體《大學》中有四個步驟,知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就是行的果,果就是知,再次迴圈,找到良知,找到明德,你就找到了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就成佛了。這就是禪宗。我不是正宗,只是給你一點想法。
-
4 # 使用者樵中
陽明心學是,不是那種泛泛的、空洞的理論,他的很多觀點都能落到實處 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那麼怎麼做到知行合一?陽明先生說,要“事上煉”,工作即修行。
陽明先生講知行合一,知不是空談,要落到具體事情上,這叫做“行”。“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那麼我們今天學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也就是要理論聯絡實際,把知行合一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我們給自己的工作制定目標,做好紮實的調查工作,用切實的資料驗證我們這個工作的目標能否實現。目標有了,我們再去“行”,這個“行”就是我們對待具體工作的執行力,行動力。在這個“行”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從而再得到“知”。不“行”不足以稱“知”。我們只有在工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才會擁有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
-
5 # 老徐2430
王聖人的“知行合一”是最高道德,修養不夠,舉例也說不明白,修養到了,一語點破天機,受益無窮。通俗解釋知行合一,知是通透事物規律,行是做,依據規律和現狀做,通曉如何做每件事(如如何配備資源、需要的時間等等),杜絕知識分子誇誇其談,只管佈置不問實效,到最後變成趙括馬謖之流。“知行合一”達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境界。
-
6 # jacmat
我想這本質上不是一個怎麼做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舉個栗子,佛法可以說是最高深的了,寺廟的和尚們天天唸經,可是有多少能夠悟道成佛呢?不準確的說:知行合一,首先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二個要堅持修煉身心;第三個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
7 # 智壇時空
知行合一,也就是道行合一。道……就是指天地自然規律。就是我們人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規律,按照規律做事,在符合規律的框架下做事。
例如:
1.黑夜到了就要休息,天亮了就要起床幹活,如果熬夜或賴床都是不符合知(道)的行為。
2.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按節氣時節方的執行規律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3.人的成長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精神成長的路徑規律。
4.做好事做善事幫助人,就是符合規律。
-
8 # 手機使用者59766698065
這是一個理想境界,現實中很難做到。就是理論指導實踐的意思。例如:吃好吃的東西,吃多少?不但身體健康,還是一個美好的享受。我們不知道。往往隨意地吃,後果是吃胖了,吃撐了。再例如:改革開放,發展了,腐敗了。我們總是缺少理論來指導實踐,經常用傻子的方法“摸著石頭過河”來實踐。
-
9 # 作家楊文華
其實特別簡單,沒有理論書籍講的那麼複雜:就是把自己的認知和行動統一起來,不能光空想光學習理論,而是要踏踏實實地做,把自己知道的用出來,在事兒上磨鍊自己的心智。
比如,你去學駕駛考駕照,教練幾句話就把開車的技術和應該認識的機械告訴你了,特別簡單。可是光知道這些沒有用啊,你必須得實操訓練啊!只有不斷地訓練,然後取得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過程,你駕駛的自信心增強,你的駕駛技術才能最終成熟,你才能拿到駕照,最終上路。
比如,你想要減肥,從網上看了大量的與減肥有關的資料,也看到了很多人減肥成功後的效果,心裡蠢蠢欲動,自己也要下決心減肥。照著學到的那些方法,跑步運動少食,堅持了一個禮拜,有點效果。可是朋友喊你聚會吃夜宵,一次沒有控制住,信心受到打擊,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了。這就是知行不合一的表現。
並不是你不知道怎麼做,可就是堅持不下來。半途而廢,沒有達到最終的目標,這樣的知有什麼用呢?這就是知行分離的表現。
這就像很多明星的人設一樣,總是很快就崩塌。他們並不是不知道維護自己良好形象的方法,比如去做公益啊,注意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啊,經常通過社交軟體披露自己努力工作的身影啊,沒錯,這些方法他們都知道。可是就是沒辦法堅持下去,總是有很多負面訊息被披露出來。比如前段時間的羅志祥出軌事件,鬧得網路上滿城風雨,其形象一落千丈。
王陽明自身就是個知行合一的典範,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所以他才是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碩果僅存的當之無愧的聖人。勉強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只有清朝的曾國藩一人。
立言方面,他創立了陽明心學,不僅在當世就門徒眾多,影響力巨大,而且就是到了近代了,依然有很多獲得大成就的人,都承認自己是他學說的受益者。比如很多日本的企業家,都是陽明心學的傳承者。
立德方面,在家孝親,做官忠心。這種忠心不僅是對皇帝的,對他屬地的子民也是。他被貶到貴州龍場的時候,那麼荒涼的蠻夷之地,可是他不氣餒,依然儘自己的本分,開辦教育,幫助當地的村民改善生活。
立功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世人皆知:王陽明是傑出的軍事家,幾次指揮了以少勝多的戰役,幫助國家維護了政局的穩定,邊疆各民族的和平。
陽明心學最重要的思想結晶就是知行合一。各位一定要好好體悟這句話的含義,在生活中做一個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
-
10 # 王糕工
知行合一,這個境界相當高,文字描述難以奏效。
有意者,可讀誦地藏經,開智慧後,自然知道其中意思。
可舉一例,僅供參考:相由心生,便是知行合一的一個反映之一。
-
11 # 太極羊羊
知行合一,是指認識事物的過程,認識事物一定是在知和行兩個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完成的,實質是指,認知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知和行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
12 # 沒辦法改名了
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在“行”中,“行”在“知”中。沒啥深奧。如果說有深奧的話,就是這個“知”字,你想“知”啥?如何去“行”?
……………
-
13 # 厚德載物12261
知道知行合一的人太多了,做到的人太少了。比如我自己聽說打坐好,我也學打坐,坐半小時就坐不下去,麻得難受。所以我只能哈哈哈了!都希望爬山看風景,有幾個人是爬上去的?所以只有哈哈了!
-
14 # 顧繼鵬1972
知行合一是境界,不是道理。儒學的學習方法,需要循序漸進。如果沒有先期的積累,切勿提問。孔子說:不悱不啟,不憤不發。
-
15 # 西行客5
傳習錄裡面和門人的書信裡講的很明白,就是不斷反省,修正自己內心不好的想法,這就是知行合一。比如孔子講知之為知之,在日常工作學習裡,幾個做到了?基本上都在不懂裝懂。知行合一就這個。
-
16 # 客居地球三千年
古代空談的書生多,知行合一是讓他們勇於實踐。允許犯錯,知錯改錯。知識和行動完美結合。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是不一樣的,自己體驗的才是真正合適自己的知識,不能太教條。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17 # 樹懂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就在於“知行合一”四字上。可以說“知行合一”乃是心學的根本心法。它與儒學的“格物致知”,佛學的“萬法由心”,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與實踐統一”的觀點可以聯絡對照來理解。
就拿當下抗疫的事來說,疫情發生了,人們就要意識到,必須通過格物,認識到是什麼引起的,找到了新冠病毒之後加以研究,弄清楚其本質特點和傳播規律,這就是致良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認識和實踐是統一的。當然,它是在人類對疫病已有的正確認識基礎上進行的,簡單的說,是出於科學良知的。然後抗疫的過程都以知正行,同時以行致知,不斷完善對策措施。
就個人防疫來說,基於科學良知,就會把戴口罩、洗手、出現疫情的地方人與人適當隔離等辦法作為自覺的行為。
順便說一下,中中國人在這次抗疫中的表現,總體來看較好地體現了“知行合一”,這也反映了中國人在科學素質和社會倫理等方面,有了較好的“良知”水平。
對比美國,總統叫民眾喝消毒水,帶頭不戴口罩,民眾為個人“自由”抗拒社交隔離等近乎“反智”的現象,我們不必多加嘲諷,但更應該增強民族復興的信心。
下圖是王陽明教子經,怎麼樣教孩子自小做到知行合一,養成健全人格,可供參考。當然,時代不同,只取其精華可也。
-
18 # 慈誠一
知行合一,知的方面非常廣闊,宇宙無限知識,我們不可能逐一論證,這也是陽明先生在研習朱熹理學時,為了證實“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最後什麼也沒有發現人確病倒,最後對朱熹理學產生懷疑,後面才有了陽明心學。所以知行合一的“知”,知什麼,應該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行,簡單來說就是實踐,踐行。知行合一,知行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是內在,“行”是外顯,有時我們知了,做了不一定達到知的效果,可能需要反覆實踐,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所以說知必須要行,否則不算真知。也是鼓勵我們要知行合一,才有成就的可能。
知行合一的大家應該很多,那些聖人就不用說了,還有一些開國皇帝,絕對都是有志之士,就是有“知”了,然後再去“行”,或者邊知邊行,最後建立自己不朽的基業。諸葛孔明,曾國藩,陽明先生,近代毛主席,周總理等等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知行合一的典範。
反思我們身邊的人,很多人沒有作為,有可能知,但沒有行,尤其是需要我們親力親為的事業,知然後“行”,知行合一,才能提升我們的能力,練就我們的本領,成就我們的事業,進而成就自己。
回覆列表
知行合一,困擾著絕大多數人的千古難題!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是沒有知,就是沒有悟到道!
如果你真的開悟了,領略了“道”的真正含義,你必然會主動去踐行。所以,關鍵是你到底是表面,誇誇其談,還是用心感悟,開悟!這是關鍵!所以,像我等,粗懂皮毛,根本無法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