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837445
-
2 # 厚德載物89971
抑鬱症復發這概念就是,抑鬱症根本沒好一直在服藥,我微博裡為啥強調抑鬱症治療是夫妻同治,其實就是犯病方需要親人長期無私奉獻,這就所謂我取你的神補患者的魄,魂魄還沒鞏固病情復發很正常。要判斷抑鬱症有沒有好首先是性格上的完全改變,如果單單不發病性格特點沒改變說明病情隱患還很大。這病需要親友長期投入使以鞏固,西醫只是控制無法根治。如果信中醫的話中草藥加中醫心裡療法可以根治的。阿彌陀佛。。。。。。。。。。。。。。。
-
3 # 樹洞心療愈
我曾經是名重度抑鬱症患者,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來了,現在成了一名心理諮詢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回覆你吧。
抑鬱症難點不光在於臨床症狀的緩解,更在於症狀消失以後如何防止復發。
抑鬱症治療是系統性的,用藥、運動、社交、睡眠、飲食、心理諮詢、禪修……等等,各方面注意,按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組合才能見效。但見效之後,很多人會復發,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好的,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會怎麼復發。
可以說是糊里糊塗爬出來,又糊里糊塗掉進去,這也是抑鬱症復發的原因。
所以,抑鬱症治療的根本在於,要很仔細地去探索和了解自己抑鬱症復發的原因、自己的心理行為模式、自己固著的情結等等,這需要比較好的洞察力和一定的心智慧力等。
抑鬱症的防復發不是靠藥物運動什麼的,那是都是外因,只能緩解症狀,遇到類似的觸發事件,又會復發。最終心病還需心藥醫,心藥,就是認識到過去一直不瞭解的那部分自己,那部分潛意識。
而這方面的瞭解自己的覺察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的,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心理諮詢和禪修了(個人意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不容易,但回報是巨大和持久的,也是值得的,因為沒有副作用,還能帶來個人成長(順便提一句,個人覺得,抑鬱症正是成長卡在某個點而導致的症狀,就像DVD碟片卡住不斷播放一小段一樣),成長了,抑鬱症狀就消失了。
而所謂的成長,就像希臘神廟柱子上的文字:“認識你自己”,不過如此——很簡單,也很難。
-
4 # 一盞茶的恬靜
抑鬱症確實具有很高複發性,有復發可能。抑鬱復發可影響大腦生化過程,增加對環境應激的敏感性及再次復發的風險。目前普遍的觀點是在疾病完全緩解後需要較長服用維持量的抗抑鬱藥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防止復發均非常重要。多年的經驗積累表明,對抗抑鬱藥物治療在抑鬱障礙康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臨床意義已經達成某些共識:只有在抗抑鬱藥物使抑鬱症狀獲得控制及環解的前提下,才使用其他的康復手段付諸實現。因此第二次復發,需要藥物治療以及維持治療,症狀控制若是規範治療不會很長,可是還需要維持治療,維持治療的時間需要達到三至五年,維持治療及症狀控制的情況下,可以聯合其他的康復手段。而且維持治療是防止復發、減少對環境應激敏感性的的必然手段。
-
5 # 怪才48
趙學敏在《串雅內編》有一方(收呆湯),呆病,鬱抑不舒,憤怒而成者有之,羞恚而成者有之。這是弳過驗證的方子。服後愈。再調理體質增強免疫力。各位老師認為可行嗎?
-
6 # 清163723680
有前一次的經驗,用不了多久就好!哎你又抑鬱了不喜歡你的那人現在又非常地開心!你傻呀你現在應該開開心心的讓那人看了不舒服才對!
-
7 # 竹節11
抑鬱症復發不僅有第二次而且還有第三次第n次,關鍵是在於抑鬱症患者及親人朋友怎麼維護病人的病情。
抑鬱症很容易復發,得了抑鬱症很痛苦,患者的家人要積極鼓勵病人及時就診按時服藥,多關心陪伴開導患者,給患者創造一個安逸溫馨的環境。因為抑鬱症患者本身就有膽小自卑恐懼內向不愛說話有事總是放在心裡不善於表達,喜歡獨處安靜的環境,不愛社交。如何讓患者走出去證明自我是每一個醫者家人及朋友面臨的問題。 有了第二次復發要防止第三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展到了中重度恐怕就要終身服藥了。
抑鬱症患者身心都很痛苦,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人活著心死了 度日如年 苟且偷生 行屍走肉等等都是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可見他們活得有多艱難。
抑鬱症患者應注意的不是第二次復發了怎麼辦,而是怎麼保證自己儘量少復發否則會復發一次加重一次。
-
8 # 禾沐全息心理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回復。@悟空問答2003年香港藝人張國榮跳樓自殺,也讓“抑鬱症”這個精神疾病名稱進入到公眾視線。這個公眾人物的自殺,讓人們突然意識到原來所謂的心理問題,除了讓人神神叨叨的,還會導致死亡。一時間,各個醫院的心理門診量激增,諸如“失眠、抑鬱、哭泣、輕生”之類的廣告語,也成了各大莆田系醫院的標配。到目前為止,對抑鬱症的成因,還沒有一個肯定的科學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很多的機構在介紹抑鬱症的時候,都會用“高複發率”這樣的詞來解釋該疾病的“頑固性”和“反覆性”。其實這種解釋是不完全正確的。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從以上的專業解釋來看,抑鬱症的主要症狀還是心境低落。但是這個心境低落狀態,每次發作的時候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我們對大腦的運作機制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做到精準掌控,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靠著主觀推論。所以當出現類似情況的時候,往往傾向於用“復發”來解釋這個事兒。但是這樣的解釋,本身就有著及其強烈的負面暗示效應,會給個案帶來極大的壓力。不但不能幫助個案儘快從抑鬱中走出來,反而會讓個案有種無窮無盡、無法解脫的感覺。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我舉兩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就比較好解釋這個事兒了。第一個例子: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止一次的感冒過。但是當你感冒去醫院的時候,如果大夫告訴你感冒復發了,你會怎麼想這個事兒呢?儘管都是感冒,可是我們都很清楚,其實每一次的感冒都是一碼歸一碼的。第二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固定的社會形象。所以有些時候當我們有些行為想法不符合他人認知模式的時候,別人就會調侃我們,“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儘管我們都知道其實每次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只是看起來相似而已。你看,這兩個例子都是“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但是感冒會被認為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兒,而想法會被認為是“老毛病犯了”。
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對問題背後運作機制的瞭解。
如果你瞭解背後的成因了,自然也就清楚不同事件之間的差異了,而不是簡單的把所有的事情當成是一件事情的延續了。
-
9 # 生活百樂
這個抑鬱症其實就是情緒上的感冒,就像流感病毒,很難形成有效的抗性,所以遇到應激的事物、環境或其他條件,就會出現感冒的症狀。有的感冒很快就好的,有的感冒卻足以致命,也是跟身體的免疫力的強弱有關係,省體強壯的,免疫力好的,感冒少,或者恢復快。在人的情緒上同樣的道理,要經常鍛鍊自己,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增加情緒變化的耐受力。為什麼是說情緒的耐受力而不是免疫力呢?因為人的認知有偏差,思維方式很難改的,所以一旦出現情感上的障礙,是很難很難徹底康復的,神經病就變成了慢性病一樣,沒有辦法根治。神經症患者不是在這個灰暗的世界裡絕望,就是在有Sunny的日子裡還念念不忘對可能再次陷入灰暗的恐懼,直至又陷入絕境。能做的就是要堅定自己的求生慾望,接受抑鬱症這個現實,帶著絕望和恐懼,再怎麼煎熬也要活下去。熬著熬著,你慢慢就能撥開雲霧,看見Sunny,思維方式和認知都會慢慢改變,證偽求真,即使你無法做到這些,你的內心也在一次次的煎熬中,情感變得遲鈍,對恐懼的耐受力逐步增加,在抑鬱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如果這個問題是你自己提出來的,我覺得你不應該算是典型抑鬱症的範疇,因為你求生的慾望和對二次陷入抑鬱的恐懼都很強烈。其實神經症中有其他症狀也會出現抑鬱的狀態,但也同時出現焦慮,恐懼的狀態,這都不能算是典型的抑鬱症。抑鬱症是一心求死,連死都不怕的人,怎麼會恐懼自己抑鬱。
-
10 # 華夏媒體觀察員
①個體化治療;②劑量逐步遞增,儘可能採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③足量足療程治療;④儘可能單一用藥,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增效治療或聯合治療,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⑤治療前知情告知;⑥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並及時處理;⑦可聯合心理治療增加療效;⑧積極治療與抑鬱共病的其他軀體疾病、物質依賴、焦慮障礙等。
回覆列表
藥物治療了兩年 你的壽命也就又縮短了四年 或許更多 不用藥物治療 就是等死一般的 活死人 我目前就是活死人 不過有家人在身邊不得不偽裝一下 心已死 人只是在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