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和女朋友打算結婚,最近去一個朋友家,看到了他的教育方式。我一直認為,要先立業再成家要孩子,所以我直到事業有成才結婚,可是他卻認為齊家治國,早早的結了婚,他的教育方式就是打,而且,恐怖壓制。我覺得我以後是不是也會這樣,孩子要怎麼教育。我一直認為應該給孩子好的生活,可是,我朋友卻告訴我,讓他活著就可以。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暮沫澄

    1做父母首先最重要自己就不能犯低階錯誤,不然你如何給孩子做榜樣, 2.做父母需要不斷學習,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3.父母得明事理 4.就是我們孩子的學習了,當孩子考差時你的做法是什麼,第一種:打,有很多家長信奉:不打不成才,可是你想過孩子的感受嗎?你打了他,他不知道還是不知道,那打了有什麼用了你反倒是讓孩子恨你。第二種:就是我們明事理的家長:不打也不罵而是,給他講解這樣孩子會被他們的用心良苦感動嗎?我們讓事實來證明,講解了他會了下次不就考好了。 我的回答就這樣了。你認為對嗎?歡迎你的評論。

  • 2 # 時光與你相遇T

    我們的常識認為:父母,就是到了長成人後,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是做父母了,其實不然。

    做父母,要想把孩子養育好,在未做父母之前,你得想想問問自己:我知道怎樣養育孩子嗎?懂得養育孩子的方法嗎?具備養育孩子的基本心理準備了嗎?能否擔當起這個責任呢?怎樣去愛和管教孩子?

    在過去,我們的經驗是:做父母是一個人順其自然的生活狀態。在農耕時代,資訊的閉塞,人活動空間的侷限,經驗就是教育的資本,那年齡自然成為了最大的教育優勢。我們很少以致從不思考:做父母需要具備什麼?就更不會去學習做父母了。

    現代社會,特別是資訊科技廣泛應用的今天,原來我們所具有的經驗不再是做父母的絕對優勢了,你的權威在喪失。

    然而,最大的困難是:我們在做父母之前沒有做父母的經驗,孩子的成長時間又是不可逆轉。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去嘗試著學習,去弄明白怎樣成為父母呢?去學習知識和別人的經驗,在自己養育孩子中去總結、反思和修正呢?去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呢?

    父母要學習在愛與管教中取得平衡

    父母的愛和父母的管教同樣的重要。孩子在家裡若缺少父母中任何一方的關愛,心靈就會像缺水的植物一樣枯萎而死,但是不能溺愛。

    所謂溺愛,就是孩子被放任或被過度保護,沒有被設定規則,所有的要求都被滿足,這樣情境下,孩子的成長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前段時間看到的“四川省遂寧市公交車上,七歲男孩無緣無故腳踢一年輕男子”“上海迪士尼家長打人”事情,這些熊孩子,就是家長溺愛和過度保護的結果。

    若想要教養出長大後是一個尊重他人、勇於負責和有敬畏心的人,父母就要在愛和管教中取得平衡。

    父母要學習瞭解孩子身心成長知識

    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遊戲、好動、好奇、好群和自然,父母應支援孩子釋放天性並加以引導。小孩在玩遊戲中,活動身體、開動腦筋,強健孩子的身體,愉快孩子的心境。

    孩子還喜歡到室外、大自然中去玩耍,特別是和小朋友一起,室外那些花花草草、螞蟻、飛蟲讓孩子充滿好奇,和小夥伴在野外跑來跑去,看看花,捉捉蟲、扔扔石頭,活動了身體,增長了知識、啟發了想象。

    父母在與孩子共同的遊玩中,去發現孩子的天性特質,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留給孩子天性發展的空間。

    父母要學習以身作則

    父母對於孩子,就如世界的一扇窗戶,開啟這一扇窗戶,孩子會去看、去聽、去想、去學。孩子生來都是無知無識的,十幾年的歲月,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會在孩子的習慣、行為乃至性格中體現,孩子會反應一個家庭的“映象”。

    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做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孩子。父母的生活習慣、看待處理事情的方式在長大成人的孩子身上都有忽明忽暗的表現。

    只要你留心觀察,常常會發現街上一家人在一起時,有些成年孩子走路的姿勢與父母中一人都極其相似。

    不過孩子的環境不限於父母,也要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但是父母的影響比任何影響來得快。“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是來自一個有問題的家庭。”總之,父母的行為好壞,會在孩子那反應出來,因此父母要學習以身作則。

    人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但父母卻是人這一生之中,最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為它是從一個生命出發,進而影響另一個生命的一生。因此,我們真的要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學習做個助推生命成長的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星座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