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凌five
-
2 # 北宅不想上班
之所以這次《後浪》這麼大反應是因為過於雙腳離地了,並不是因為什麼“左派”被小資代表的義憤,部分網友希望看到的是,既能貼近他們的生活,同時又能展現祖國的強大,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便捷的物流、新修的大廈,以及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奔走的自己來描繪出一個巨集偉的藍圖....
如果真的拍攝底層青少年,恐怕他們也是不滿意的,會認為宣傳片是“揭短”,應該說,這次《後浪》被浪打翻了,是廣大的網路“零零後”青少年(家境尚可的)對富豪和準富豪家庭極少數集中的窺探,偶然間直面中國的貧富差異....
如果說為什麼官方不願意用他們來拍攝這類宣傳片,是因為官方覺得,這種不夠華麗的人生是不足以代表郭嘉的!只是沒想到刺痛了那些,誤以為自己可以代表這個代表那個,得到官方認可的青少年的自尊心......
-
3 # 閒時翻書君
之所以沒有得到一致的肯定聲,是因為並非所有的”後浪“都如宣傳片中那樣,過著新奇有趣,創意無限的生活。很多年輕人,如同平凡的每一個人一樣,在為生活而四處奔波,體會著人生百味。
《後浪》的爭議在於它無法代表”後浪“,正如同這個世界的精英們的生活,其實和你我可能並沒有太大關係一樣。當你被”代表“後,可能也希望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
據說《後浪》中的很多場景和人物,都是B站的Up主,這就是說其實《後浪》中所呈現的年輕人生活,至少是一部人的真實。所以如果從勵志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後浪》的創意挺好的。
我很喜歡那句:”心中有火,眼裡有光“,因為他代表了一種希望。
-
4 # 九號樓白師兄
爭議:站在道德點上說小眾的事情
1、視訊上的後浪們瀟灑舞動青春,但這些只是一小部分富裕人群,而忽略了大部分的貧苦人群
2、我們討厭說教,為什麼要站那麼高
3、這個社會正能量的段子很多,不缺一個後浪
4、如果能從底層觀點來談論,沒準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5、在疫情後,失業、關店...這艱難時候發一群有錢人揮霍的視訊,還洋洋灑灑說的那麼高尚,熟不知底層還在苦苦掙扎在房貸、找工作、養孩子、養老人等這些事情中
6、文案寫的不錯,何冰表演的真好,但真的是脫離實際了
後浪視訊看後,突然想起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呢?
關鍵詞:夢想(有多少人的夢想實現了?)
-
5 # 上林苑公主
因為這是來自資本的委婉的嘲諷和隱晦的訓誡。年輕人看似選擇多,但本質上沒有拒絕給資本家出賣勞動力的選擇,而只有“給這個資本家或那個資本家出賣勞動力”的選擇。一旦違背資本的意志,下場就是被下崗、被不達標、被35歲裁員、被返鄉創業。“弱小的人習慣於嘲諷和批評” - 資本家不光在經濟上佔有選擇的優勢,更要侵佔年輕人的思想和言論的空間,剝奪其話語權。
-
6 # 全是正能力
文中談到各種自由與朝氣,但是後浪們哪有那麼“自由”“朝氣”?後浪們又有啥值得前浪羨慕的?還不是前浪漲漲房租就完蛋。是啊,雞湯要喝,但現實仍是殘酷的。我們渴望著能如視訊中的那樣,在前浪的“鋪墊”“保護”下,自由的追尋著有深度的人生。但很現實,後浪們現在正在面對的,還是生活中柴米油鹽、房租水電。後浪們,其實真沒有說的那麼“偉大”,也沒有那麼“幸運”,他們不過也和前浪一樣,在努力的和這些現實對抗罷了。而很多人會驚訝:為什麼後浪們連雞湯都懶得去喝了?我想或許是他們早早的就明白:人生真的沒有奇蹟。假大空的幻想,真不如認清現實後,腳踏實地的努力。
-
7 # 眼鏡小隊長
是一個老一輩人鼓勵後輩的視訊,b站五四青年節的宣傳片
但是視訊裡那些後輩,都在玩模型,打遊戲,旅遊。
沒有青年戰士醫生警察,農村的元素一點都沒有,那些起早貪黑奮鬥的青年都沒有,工廠裡努力工作的青年也沒有
而且裡邊的一些話也有爭議,焦點大概集中在代表老一輩的何冰,不停地誇新一代的條件是多麼好,但是很多年輕人家裡條件沒視訊裡這麼好,他們享受不到那些所謂的實惠,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具體的你可以去知乎看看,寫的都挺好的
總之我覺得拿來當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太狹隘了,這視訊的內容很對b站使用者的口味,如果單純當b站宣傳片還好,放在全網就有爭議了。
不過b站也憑藉後浪收穫了一批中老年粉絲,裡邊還有平臺轉型的原因在裡邊。
-
8 # 拾部TV
然而這個《後浪》宣傳片在引起一部分小夥伴的振奮的同時,還引起了另外相當大一部分網友的反感!
這裡就說下拾部君對於《後浪》這部宣傳片的個人看法。
首先不得不感嘆《後浪》的文案確實是非常不錯,看完之後讓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自豪感。不屈、奮鬥、熱血這些作為年輕人特有的品質被提取出來並加以讚歎,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而如今被何冰拿出來用誠摯的口吻來大肆讚揚,說沒感覺的都是騙人的;
然而《後浪》在引起年輕人共鳴的時候,卻引起了一大部分年輕人的反感,而原因就在於宣傳MV上。確實作為年輕人相對於老一輩人來說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方面選擇的方向跟機會更多,但要說到學習自由(能交的起錢的學習才能說自由)、四處旅行(有節假日有閒錢才能四處旅行)、交友千萬(死宅哪裡來的朋友),想必沒有任何B站小夥伴會認同。
當然這不否認的是現實當中確實有這樣的年輕人,而人們常常稱其為“現充”,而阿宅們是最討厭他們被迫與現充混為一談的,更不用說現在還被“代表”了,哪怕出現一個基層年輕工作者的身影,這部《後浪》也不會被這麼多人噴。
而說起給年輕“灌雞湯”,幾年前就有人這麼說過了,起碼個人感覺比《後浪》強那麼一點,起碼還是貼合大部分年輕人,當然你要是90後已經不算年輕人了那沒話說。
仔細想想,也許《後浪》並不是給年輕人看的。這次《後浪》的宣傳片特意請到了何冰老師,但何冰老師年紀擺在那裡,他並不能夠作為年輕人的代表,而且從“長輩”的角度來給予年輕一代的“認可”,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在激勵年輕人,不過實際上也許只是想要引起“長輩們”的共鳴,讓他們對年輕人的一些看上去“胡來”而且“瘋狂”事情的認可。
關注【拾部次元】,一個由漫畫家撰寫,有態度的動漫頻道
-
9 # 蒲葦詩姐
五四青年節之際,B站官方放出了這條宣傳短片《後浪》,由演員何冰老師以一個前輩的角度向年輕人獻上了一段令人血脈噴張的演講。
在這裡給文案點個大大的贊!寫得真好!配合影片中多姿多彩的快樂生活、激動人心的BGM,短片非常有感染力。
感動了誰呢?感動了前浪們,前輩們為如今年輕人追求自我、追求夢想的生活羨慕不已,也為自己作為時代的奠基和推動者而自豪不已。大家興奮的點是現代世界所站上的科技和文化高度帶給我們的生活樂趣。
反倒是後浪們,完全不買賬,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爭議的點在哪裡呢?爭議的點就是,影片中的青年們,所代表的群體看起來是小部分富二代,而不是廣大青年的真實生活,沒能引起多數後浪的共鳴。
《後浪》演講裡提到的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學語言、學手藝、看電影、玩音樂、旅行、社交。但這些都屬於上層建築的事,需要經濟基礎來支撐。當然這很符合B站的運營思路,Up主們用非同一般的生活體驗在B站進行分享、創作。
但是觀看影片的人群是什麼樣的呢?可能是加了3小時班,回到家裡,累得飯也不想做,思考下個月房租交完還能剩下多少錢,想了半天沒什麼結果,只好什麼也不想,開始刷影片的青年。
當然還有一部分青年,忙於工作,根本沒時間刷影片,更不會錄製影片分享他們的生活。
所以《後浪》致敬的只有在B站上提供多元生活素材的Up主們(這些人也是從無數個Up主當中好不容易脫穎而出的人,也有的是轉身就繼承家族千萬產業的人),可是卻想用“後浪”這個詞,指代一代人,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
10 # 電影CLUB
看的我熱血澎湃,可是當我內心平靜後,感覺非常慚愧,因為我不是片中的“後浪”。
《後浪》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看完廣告片,我總結如下:1.當代青年在選擇生活方式的時候,有多樣選擇,自由支配度大於之前任何一代人。
2.年輕人創造了大量新型文化,而且對新型文化有自信。
3.現在的中老年人羨慕年輕人。
可觀看《後浪》並提出質疑甚至批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觀眾強烈帶入,發現與真實不符
觀看的網友包括我,看到描述年輕人美好生活時,大部分人會把自己代入其中,一邊欣賞一邊自我對比,而那些現實生活與廣告片內容存在大量偏差的人,就會產生疑問,這說的根本就不是我。
2.純粹的商業廣告,卻非要掛鉤五四青年節
廣告片中的興趣愛好,比如攝影全球旅行電子裝置等,已經超出大部分年輕人所能承受的能力,換個角度看,廣告片甚至有些炫耀消費的行為,如果作為商業廣告沒有問題,但放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節點,顯然時不合適。
3.廣告片輸出方向偏差
批評《後浪》的多數小夥伴,並不是噴子和鍵盤俠,而是純粹的噴怒,因為《後浪》呈現的太激昂太完美,片中所說的後浪並不是自己創造的,而是他們的起點決定的。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說,是我們生長在這樣的年代,所以享受所以創作和改變,但我認為,如果不是起點,可能就沒有所謂的後浪。廣告片的輸出方向與現實存在明顯偏差,不得不讓人吐槽了。
總結:我們常說:不要嫉妒,勤勞致富。可不是所有的後浪都能做到這點,現實情況是,許多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比如我和我的小夥伴,並沒有自甘墮落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在努力奮鬥著,想透過雙手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可夢想實現是要付出代價的。《後浪》中的後浪,生活中可能只存在20%,剩下的80%是“非浪”。
消費主義、娛樂至上的當下,我們年輕人哪有那麼多選擇的權力,但我們知道腳踏實地穩步向前,生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差。歸根結底《後浪》是一部商業廣告片,不是純粹的公益片,大家還是要理性看待。
-
11 # hongzhi8
關於後浪的文案,前面被讚美上天,後面被噴得體無完膚!!
在我看來,他們都是盲人摸象,不是說,不正確,而是不夠完整,客觀!
我的見解是:
看跟誰比,跟王思聰這種富二代比??跟方方的那個特殊時期,專門接送出國的侄女比??別說中國了,全世界也沒幾個後浪!!
道理很簡單,眾所周知,闖紅燈不一定被撞死,但是,被撞死的機率比不闖紅燈的機率高100倍罷了!!但是,權貴富豪的子女再次成為富豪權貴的機率比普通人的子女,高10000倍!!這是鐵律!!
所以,就這個標準而言,全世界沒多少後浪!!因為人家一出生就是你們家幾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
如果是跟7080後比,跟自己的父母比;就算在案板下做作業的女孩,都很幸福,因為她有電腦!!她有網路!!她有相對公平的中考和高考!!
尤其是在中國,因為,中國最好的大學,醫院,都是國營的!!尤其是,在中國,水電氣,電信,網路,道路,交通,絕大多數都是國營的!!
看問題要全面,要客觀,確實不容易!
.............
有人說了;你這是在替人洗地;那我再補充一下吧:
請想象兩幅畫面:
一個畫面是:一個女孩在案板下的狹窄空間裡刻苦讀書寫作業;媽媽在上面賣滷菜
另一個畫面是:一個女孩身著華麗的禮服;在富麗堂皇的酒店大堂裡參加富二代的集體舞會
這兩幅畫面放在一起;是不是有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感覺呢?
...................
上述這兩個畫面;第一個是眾所周知前不久刷屏的那個案板女孩
第二個畫面呢?就是去年還是前年;任正非女兒在巴黎參加的所謂名曖舞會
這個時候;你又會發出什麼感慨呢?
絕大多數人會說;哦;原來是任正非的女兒;考慮到華為對國家的貢獻;我表示理解;我可以把憤怒放在一邊
..............
任正非的供養女兒的財富是否合法?
如果是合法收入;那麼;一切都是應該被接受被認可的;
畢竟;自己的錢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啥不可以呢?
又不是吸毒犯罪?
以此類推:
王思聰的老爹;王健林的財富也是合法獲取的;那麼;他的兒子哪怕天天會所嫩模;也沒啥好抱怨的吧?
這一切也沒觸犯任何法律吧?
....................
讓我們再推而廣之:
華為工程師年收入可以百萬;他們的孩子可以上私立學校;天天課外各種補課和才藝培養;
麥當勞肯德基都看不上眼
有些人;四五十歲還在撿破爛;他們的孩子只能在破舊的房間裡做作業;甚至還得幫忙父母辛苦生存;
麥當勞肯德基;對他們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請問:
這公平麼?
這合理麼?
這難道不是生活麼?
-
12 # 停不下的右手
首先我們來看後浪的文案,100分拿90分絕對不是問題。
但5.4號可不是什麼消費節,近年來年輕人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這種充滿著消費主義的畫面簡直是大多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
-
13 # 雲石
B站的《後浪》翻車了!
當然,嚴格來說,後浪也不是完全翻車。視屏上線之初,網上還是有不少叫好之聲的,朋友圈也有不少轉發。但很快,大家就發現了問題——點贊、轉發的,大多是70後、80後的網路老炮,而“後浪”的正主——90後、00後年輕人,則多對此極不感冒,甚至頗為反感——而後者才是當下網路輿論場的主體。隨著後浪在網上的持續發酵,這波人紛紛捲進來,輿情頓時反轉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大陸,階層固化導致年輕人上升途徑被堵死,這個問題在全球範圍內都正愈演愈烈——在美國,後浪工人們,因為製造業的衰落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捧出了右翼的特朗普;而那些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型後浪,則被高昂的大學助學貸款壓得喘不過氣,於是把歡呼留給了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桑德斯;在歐洲,年輕的黃馬甲們一次又一次的佔領香榭麗舍大街,憤怒的義大利年輕人則大把大把的加入失業大軍,整個歐洲的年輕人,都在急速的向極右靠攏;在南韓、後浪們被財閥們剝削的喘不過氣,南韓公考的熱度,甚至超過了有著數千年學而優則仕傳統的中國;而在日本,後浪們則一個又一個的淪為御宅族,跟社會徹底脫離;雖然表現不同,但觸發他們異常舉動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後浪們生存環境的日趨惡化。
為什麼全球的後浪們越來越不滿?為什麼現在的後浪們越來越不屑於雞血和雞湯?其實本質上,這是人類歷史發展週期律的一個當下折射。
翻閱歷史,任何和平環境持續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階級固化的困境。原因很簡單,一個社會的資源總量是相對有限的,而人的貪慾無窮。社會體系構建之初,大家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誰都能透過辛勤勞動創造出財富;可當國家發展潛力被開發完畢,能供創造財富的資源被悉數挖掘,社會財富分配就從增量競爭進入了存量競爭;這場由做蛋糕向分蛋糕的轉變過程中,前期獲得了更多資源、財富份額的人,會憑藉自己的資源優勢,擠壓弱者的生存空間;而弱者本身既無力與強者抗衡,又無法開發出新的財富增長點,所以註定在競爭中被擠壓,被欺辱;最終以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終生無改變之望,且代際傳承。
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最為明顯。農耕時代,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土地。中國王朝開國之初,因為經過戰亂和社會洗牌,人口驟減,大片土地荒蕪,人少地多之下,每個人都可以分配到足夠的土地,只需認真工作就可以收穫財富。同時,人的貪慾是無窮的,每個人都希望佔領更多的土地,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有一部分人脫穎而出,成為地主。
這在開始可能沒問題——反正荒地多得是,你有本事你佔就成——只要你種的完。可天下之地有限,人之貪慾無窮,隨著荒地被瓜分完畢,天下之地皆有主後,在這波浪潮中沒跟上趟的後進者,以及他們的後浪子孫,也就喪失了翻身的可能;甚至,因為人之貪慾無窮,加之人口膨脹,地主們為了自己和子孫,還要不斷攫取新的土地——這種情況下,土地兼併就愈演愈烈,弱勢的後浪們,生存環境自然也就不斷惡化,當這種惡化逼近極值,就是社會矛盾總爆發,改朝換代重新洗牌。
這就是中國王朝週期律,同時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週期律。階級固化的背後,是社會財富增長的停滯——資源不夠分了。沒有新的資源,沒有新的社會財富增長點,非二代出身的後浪們就喪失了進身之階。
這就是當下人類世介面臨的普遍問題。而這種情況如果長期持續下去,接下來這些後浪的有限生存空間還會面臨既得利益者的蠶食,最終引發天崩地裂,社會重新洗牌。
如何改變?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改革,讓社會財富有序的重新分配——說直白點就是重新分蛋糕。
這是對社會傷害最小的方式。但同時也是最困難的。財富的佔有者,同時必然是國家和社會資源的掌控者。自己割自己的肉,談何容易?即便偶有明智者,基於卓越見識,而自願被割肉(比如比爾蓋茨,就呼籲美國政府向富人階級徵收“造反稅”),但這種人絕對是極少數,很難得到本階級的普遍支援。
所以古今中外,改革都無比艱難,且大多以失敗告終。
真正的解決方法,只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堤內不足堤外補。既然內部潛力挖掘殆盡,那就把目光投向外部,從外部去獲取財富——這既可以獲取新增財富,以在不損有餘的情況下彌補不足,緩和內部社會矛盾,同時對外擴張的過程,鑑於其高風險高收益特徵,非常適合後浪——尤其是寒門後浪參與,這既轉移了他們的矛盾和怒火,又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翻身向上的進身之階。
至於第二種,就是點燃科技樹,實現人類文明的跨越式發展。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意味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幅提升,這個過程中,人類財富的總量和上限值都會大幅增長,這意味著新的大門開啟,大家都有機會,也有能力從中獲得回報,社會矛盾也就因此得到充分緩解。
這兩種道路都可以走通;尤其如果能同時走通,那就是超級的人品爆發。
近代的西方,就享受了這樣一次人品大爆發,一手啟動大航海時代,殖民全球;一手又利用全球殖民所獲得的財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一步步點燃科技樹,透過三次科技革命,實現了現代化跨越,西方的一代代後浪們也因此享受了巨大的紅利。
而西方之所以今日陷入階級固化危機,之所以後浪們越來越蠢蠢欲動,也正是因為這兩條路的衰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紅利逐漸吃盡,新的科技革命遲遲未能開啟;而搜刮全球這套數百年來屢試不爽的套路,也因為碰上了中國這個硬茬而複製無能。當內外雙修的神功被破,西方就逐漸養不起後浪,無法滿足後浪們鹹魚翻身的訴求,這事兒就麻煩了。
而今天的中國,雖然也有階級固化的勢頭,但情況比西方還是好的多:畢竟中國經濟雖然已告別的過去的高增速增長,但依然能在中速階段停留較長時間——這意味著留給後浪的空間還是有的——比如網際網路、高科技這些,雖然996苦的一批,但還是供不少寒門實現逆襲;而且中國現在的國際影響力與自身實力高度不匹配——這意味著中國只要能突破美國的阻擾,就能享受大國溢價——這都是額外的真金白銀;此外,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賦予了政府強大的權力,所以中國只要下決心搞改革,還是比西方那些政府更靠譜一些——畢竟政府實力相對更強的話,就更有能力突破利益集團的掣肘;而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正面對來自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強大戰略壓力,這種敵強我弱的外部環境,決定了中國要想生存發展,就不得不拿出更大的魄力來推進改革,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開拓出新的利益增長空間——這種外部倒逼,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改革強大動力!
所以,總體而言,中國的後浪,雖然處境跟70、80後的前浪沒得比,但比起西方的同齡人,其實還是機會更多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高枕無憂。大家必須明白,規律就是規律,歷史發展的週期律是不可能有例外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對內改革也好,對外經營開拓也好,其實都是有極限的,體制優越性的作用空間也同樣有天花板;甚至改革,也不是真正的萬能靈藥——你可以說改革一直在路上,但你也不可能保證改革每次都成功,甚至你都不能保證隨著中外實力對比的翻轉,外部壓力減弱後,中國是否還能一如既往的保持住足以安撫後浪情緒的改革力度;如果改革力度趨弱,或者有一兩次改革失敗,那後浪就會情緒激化,階級固化甚至階級矛盾就有可能突破闕值,。
所以,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回到前面說的兩條道路上來。要麼外拓資源,要麼點燃科技樹。
而外拓資源,這個雖然也可以做——比如爭取大國溢價,推動一帶一路等,但這畢竟不是當年了,一方面有西方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勢阻擾,另一方面,時代不同,中國也不可能像當年的歐洲人那樣大搞殖民掠奪;而互利互惠的模式,共同發展的模式雖然更加科學合理,但天花板其實是有限的——畢竟地球資源有限,不是每個亞非拉都能成為發達國家的——甚至絕大部分亞非拉,註定連今日中國的高度都很難達到。所以這樣的外拓,能提供的利益增長空間相對有限,所以提供給後浪翻身、改變階級固化方面的空間也就自然有限,於大勢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而非長時期的威脅消除。
真正能消除(當然,根本性消除是不可能的,這裡指的是長期性消除)後浪困局,消除階級固化危機的辦法,就是點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科技樹。透過科技的大爆發,讓人類的財富增長空間大幅增加,從而創造出無數的潛在市場空間;同時,第四次科技革命,必然將人類文明引入太空,拉開星際時代的序幕。隨著星際殖民的開啟,大量空白物理空間展現在人類面前,這時候人類就有可以啟動新一輪的的資源爆發和生存空間開拓——這才是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同時,賦予後浪無限翻身可能的最佳歸宿。
當然,無論是第四次科技革命,還是星際殖民,這些都還是較為長遠的事——至少迄今為止,人類文明尚未真正觸碰到其之大門。所以,這個只能作為一個長遠方向;在這之前,大家還是要回到現實,在維持社會穩定的同時,儘可能的透過改革、地球內利益拓展、有限科技進步等等措施,為後浪提供儘量多的進身空間——這雖然不是從長遠角度解決問題,但卻是為長遠爭取時間;誰能在穩住社會秩序,避免重新洗牌的同時,為後浪提供儘量多的可能,保持住良好的經濟發展的和財富技術積累的態勢,誰就有可能最先觸碰第四次科技革命,觸碰星際時代的門檻,誰就最有可能在下一個人類文明階段的大門開啟之際摘到桃子,這個國家的未來後浪,就會在新的文明階段笑傲江湖!
而很慶幸的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在這一輪競爭中,中國雖然不是走的最遠,但卻是走的相對最穩、趨勢相對最佳,只要中國能維持住這種趨勢,那麼未來,極大可能就是屬於真正的中國後浪!
所以,抱怨過後,還是加油吧!畢竟大勢是向好的。縱然一時有波折,但只要你不被波濤所淹沒,將來回過頭來再看,今天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14 # HuiNanHistory
恐怕就連B站也沒想到,《後浪》這部五四青年節的紀念短片居然能引發那麼大的爭議,可以說幾乎是全網翻車。
大家為什麼反應如此激烈呢?其實用下面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這部時間不長的短片中,出現了被譽為“後浪”的一代青年,又是豪車、又是滑雪、又是潛水、又是漂流、跳傘、玩單反、賽車以及出國旅遊的場景。
請問,這是中國青少年的主流生活狀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至少是城市中產階層以上的家庭,才能負擔得起的。
真正普通家庭的“後浪”,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我想大家都知道。
《後浪》其實可以改個名字,叫做《脫節》。
整部短片,都在反映貧富差距這個詞語的真諦,那些掙扎於996的普通人,那些煩惱於房價的青年,那些援漢醫護、外賣小哥和流水線工人,才是真正的“後浪”。
然而,這些佔主體的“後浪”,卻在短片中失語了,任由有錢人去代表他們。
這誰能接受呢?我是不能。
總而言之,這個影片被罵不冤。
-
15 # 馮阿元
其實很簡單,本想裝一波逼營造一下自己高大上的人設,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麼好騙了,所以最後翻了車。
說實話,第一次看《後浪》,聽著宋提刑官慷慨激昂的演講,我也跟著心潮澎湃,激動的不行。
但是,看完聽完呢?就沒有然後了。甚至不想再看第二遍。
因為知道,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個普通的屌絲,或者說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我們這些所謂“後浪”的生活其實根本沒有這麼“高大上”、這麼華麗多彩。
上學的時候在想著考試、畢業,找工作;工作後又是業績、考核各種加班;還要考慮租房、出行等各種生活成本;有時可能還會遇見失戀或者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
我們根本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完全是被生活推著走。所以哪裡是“一代更比一代浪”,只不過是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煩惱罷了。
因此,也不用太誇大其詞,大家樸實一點不好嗎?
只能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麼好騙了。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大家也不用太當真,畢竟只是B站做得一波營銷廣告。
有爭議就會有話題,有話題就會有流量。從這個層面上來說,B站贏了。 -
16 # 蘇小衿
說點通俗易懂的吧,本來B站的《後浪》影片,在五四青年節的時間點發出來,算是一件十分正能量的時期,旨在鼓勵當代青年,有“後浪”精神,努力奮鬥人生。
那麼,到底對於《後浪》我們該如何看待呢?僅說一下我的看法:
1、不能否認《後浪》所表達的正能量,也值得我們去踐行後浪精神。《後浪》影片中雖然沒有談及底層或者生活不容易的人群,但所表達的是十分正能量的內容,這是值得肯定不可否認的。而且,這種後浪精神當中,勇於拼搏、敢於表現等內容,也是值得我踐行的。
不能因為有異議,就把對的東西徹底否定,任何時候都不能不明辨是非。
2、影片中未盡其意,和不切實際的部分,應該理智的看待。很多問題不能簡單的定性,就像《後浪》中,雖然沒有說什麼負面的內容,但的確是很鼓勵人的內容。試想一下,一個青年正遭遇生活的艱辛喪失信心時,看到了《後浪》的影片,從而重新恢復信心,最後努力拼搏成就一番事業。我想《後浪》拍攝的初衷也包含這種目的吧。
那麼退一步講,這部《後浪》即便是太過脫離實際,就要徹底否定嗎?我覺得不應該。
除了像能鼓勵喪失信心的青年重新奮起之外,這種正能量的內容我覺得應該鼓勵,最起碼也要好過一些粗製濫造的網路段子要好的多。
3、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成為烏合之眾。在我的觀察當中,對於這部影片的評論裡,很大一部分人,在初次看完影片之後,感覺到非常勵志正能量。可是再一看評論,恍然大悟“原來忘了悲慘的我”,於是操起鍵盤開始狂黑,終究是成了烏合之眾。
在網路快節奏生活中,資訊的傳遞十分迅速,但也不能拋棄自己對十分的獨立判斷和理解。別人對《後浪》的理解,不應該成為你對內容的判斷。如果你覺得《後浪》十分勵志,那麼就堅持自己就行。
否定一切,和特立獨行,並不能顯得你思想更加超前和獨特。
-
17 # 慧算賬
首先,時間分配包括五大部分:
1.有酬勞動(就業工作、家庭生產經營活動)
2.無酬勞動(家務勞動、陪伴照料孩子生活、護送輔導孩子學習、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購買商品或服務、看病就醫、公益活動)
3.個人自由支配活動(健身鍛鍊、聽廣播或音樂、看電視、閱讀書報期刊、休閒娛樂、社會交往)、
4.學習培訓
5.個人生理必需活動(睡覺休息、個人衛生護理、用餐或其他飲食活動)
1,我們把2008年到2018年同樣年齡段的青年在這五大部分的時間分配畫出來,見下圖
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的十年前後比較,其時間分配結構相當類似,但也存在一些變化:
15-19歲年齡段,從事有酬勞動(工作)、無酬勞動(家務勞動)、個人生理必須活動(吃飯睡覺)的時間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個人自由支配活動時間基本不變,而學習時間大幅度延長了——比十年前多了82分鐘。
20-24歲年齡段,工作和家務的時間共減少了47分鐘,學習時間提高了30分鐘,娛樂時間提高了21分鐘。
25-34這兩個年齡段,工作時間以及吃飯睡覺時間都有提升,同樣的,個人自由支配活動時間減少了。
從大類的時間分配看,如果以「個人自由支配活動時間」為基準,最幸福的是20-24歲(增加21分鐘),其次是15-19歲(增加5分鐘),在25歲以上,自由支配時間分別減少了11分鐘和18分鐘。
2,目前的「有酬勞動時間」包括了就業活動、家庭經營活動和與就業有關的交通活動三個方面,如果我們只看其中的「就業活動」,變化則如下圖:
可以看到,15-24歲的就業活動時間分別減少了30分鐘、10分鐘,但25歲以上的就業活動則增加了23分鐘和28分鐘。從勞動賺錢的角度來說,同樣呈現了24歲以下比較幸福,而25歲以上更加辛苦的趨勢。
3,如果我們將個人支配時間加上個人生理必須時間加起來,再扣除睡眠時間,可以得到一個更加廣義的「個人自由時間」,如下圖所示:
在這個時間分配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趨勢:
1,在個人自由總時間上,15-19歲增加了23分鐘,20-24歲增加了37分鐘,25-29歲增加了3分鐘,而30-34歲減少了4分鐘。
2,在健身、閱讀、社交、娛樂四項時間的總和上,15-19歲增加了11分鐘,20-24歲增加了29分鐘,25-29歲減少了4分鐘,而30-34歲減少了14分鐘。
從上面三個時間分配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的趨勢:
如果你恰好在20-24歲之間,處於大學階段或者剛畢業的區間,那麼:
1,你比十年前的前輩們多了37分鐘的個人支配時間,可以用來看書、健身、和朋友出去玩或者看劇和玩遊戲。
2,你們的工作時間還是家務勞動時間的總和減少了47分鐘。
3,你們多了30分鐘的學習時間——而且大學階段的學習更加自由,不用像15-19歲的高中生那樣,增加了整整82分鐘的學習時間,但又減少了29分鐘的睡眠。
——這是最好的青年時代。
但如果你恰好在30-34歲之間,是一個剛剛有了家庭的青年,那麼:
1,和十年前的前輩相比,你的個人支配時間減少了4分鐘,但你又將這寶貴的時間分配給了健身和個人衛生,因此個人娛樂時間減少了17分鐘。
2,你的有酬勞動時間增加了7分鐘。更糟糕的是,由於交通和家庭經營時間的減少,你作為一個僱員老老實實幹活的時間增加了28分鐘。
——這也是最壞的青年時代。
這還沒有結束,我們將不同年齡段的工作和自由時間在這十年間的變化做下圖,趨勢更加明顯:
你會看到,這十年間,除了24歲以下的自由時間增加、工作時間減少,其他年齡段都出現了自由時間減少,工作時間增加。但我們的「幸福青年群體」還得排除20歲以下,因為比起20-24歲的人群,20歲以下的人群睡眠時間大大減少了。
作為同屬青年的一員,想和「後浪」們說,熬過辛苦但充實的15到19歲,你會迎來黃金般的20到24歲,在這個年齡段,你可以自由學習,有更多的娛樂,而且不用工作!
但這樣的幸福可能在25歲戛然而止,你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斷崖式下跌的25-29歲。接下來的每一年,你可能都將比你的前輩更辛苦。
而我們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每個十年,這個變化會不會持續?
做個簡單的計算,如果30-39歲年齡段的人們每10年都會減少20分鐘自由時間,增加30分鐘工作,那再過40年,當時的30歲人口——也就是未來這十年內將要出生的人口,20後——就將沒有自由時間了。
回覆列表
後浪中說太多鼓勵人心的句子,但給的是誰?確實是我們,你年齡很小,是個年輕人,但你很有錢,但這個錢卻是你爸媽的錢吧,有了這份錢你才敢出國留學,出國留學,才能買的起車和房。
如果你不是一個後浪,我指的是這些家裡沒有錢的,不靠爹的,那怎麼辦,那你只能自己加油,奮鬥才能成功,但你就不能像視訊裡所說的去過那裡去過那個城市,去過這邊點城市,因為你要攢錢。
後浪教會我們什麼?什麼都沒教會,只是讓你努力奮鬥罷了,有些人天生下來靠爸媽人家就是一個後浪了,而你卻是普通家庭,你不是後浪,只能努力變成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