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哥聊車

    在汽車界“黑人不黑古天樂,黑車不黑馬自達”,這句話廣為流傳。一心只造轉子機的車企,本人也深入接觸過馬自達的造車工藝,非常欽佩他們的匠心和堅持,每一代的馬自達都是經典,但是,這並意味著它的品質很優秀,也不代表能符合大多數華人的現有的消費需求。

    首先經典是對一種情懷的描述,並不能直接和品質掛鉤,比如從2020年一整年都在響的馬自達ATENZA,被消費者大量投訴,異響源也是五花八門,因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致使事態惡化,從人見人愛變成了過街老鼠。

    其次就是馬自達對於細分市場並不完善的覆蓋和單一車型獨特的定位,在市場整上很難有競爭力。無論是處在哪個細分市場的車型,馬自達從來都沒有在華人十分看重的空間上佔有優勢,反而是更多強調自己在駕控方面的努力,好這口的基本是發燒友,但是就是這少數真的在乎操控、效能,在這越來越擁堵的城市裡也只能想想而已。同時相比全面渦輪化的競品,馬自達仍然不斷打磨自然吸氣發動機與6AT的組合。創馳藍天發動機是頂級發動機技術,要以98#汽油起步為代價。

    所以,在2022年3月之前都不會發布任何的新車計劃的馬自達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馬自達兩年計劃成功,那麼最好的結果就是馬自達在中高階市場實現口碑和銷量的雙贏,並且實現向“二線豪華品牌”進軍的夢想。馬自達提到在中長期內進一步擴大產品線,透過全新的動力總成、車型系列拓寬旗下產品覆蓋的價格區間,做好“品牌向上”的工作。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是一臺直列六缸發動機和一臺縱置8AT出現在了馬自達的專利申報材料當中;包括輕度混合動力系統,電動汽車等新平臺,這些對於馬自達而言是一個重大舉措,並且在未來幾年中可能會吞噬大量的研發資金,除了在車型開發上需要花錢,在品牌的提升上也要準備更多的預算。

    第二種,按照馬自達現在的銷量和產品線來,兩年不發新車和新技術,或者仍不被市場認可,馬自達極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尤其一旦陷入財務危機,那麼馬自達研發新架構就無異於痴人說夢,失敗的結果就是被收購,而且收購馬自達的廠家極大機率是豐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豐田早就對馬自達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2017年,豐田就與馬自達達成了合作協議,雙方互相持股,豐田持有馬自達5.05%的股份,而馬自達則持有豐田0.25%的股份。如果馬自達真的面臨破產危機,那麼對於豐田絕對是一個將馬自達納入自己陣營的大好機會。馬自達漂亮的設計以及駕駛樂趣配上豐田的TNGA架構以及高效的混動系統,對廠家和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所以2年發不發新車,消費者不會去等, 一切靠馬自達自己......

  • 2 # 閱動力

    馬自達2020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在中國的新車銷售業績。總銷量為52,466輛。同比下降30.7%,連續第二年低於上一年度的結果。在第一季度的業績中,“馬自達3”是銷量最高的汽車,有17,326輛。“ CX-4”售出7165臺。馬自達6的銷量為6941輛,CX-5的銷量為4787輛。2020年第一季度,一汽馬自達同比下降28.3%至14,106輛,長安馬自達下降32.2%至22,245輛,兩家公司均繼續減少。基本上除了三菱與馬自達,其餘的日系車品牌都有所增長,但是增長幅度都不大。

    馬自達不釋出新車的原因和疫情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看,中國產車也確實是給日系品牌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只是馬自達,所有的日系車都受到到衝擊。包括本田和豐田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都是失敗的,所以不釋出新車也是正常的。

    馬自達車很多人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是比起法系車來還是相對弱一些,消費者更多的認可法系車。馬自達的每次車型的改變都比較細微,始終不離原有的模型。雖然創馳藍天引擎是行業的佼佼者,但是很多使用者反映噪音大,嚴重影響駕駛體驗,這就是大部分人對馬自達的影響。

    尤其在中國市場即使引擎技術再好,需求量也在逐步減低,然而電動汽車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整個汽車行業對於馬自達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包括日本的斯巴魯釋出的新車型也很少,好像都在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過渡。馬自達想要回到往日的輝煌,必須開發出成功的電動車,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

    馬自達在日本推出首款電動汽車“ MAZDA MX-30 EV MODEL”-銷售計劃為每年500輛,電池容量為35.5kWh,續航里程約為178k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氧氣怎麼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