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
2 # 熊style
南韓航母夢早在“獨島”級建造之初就開始了:它原來建造四艘,由於日本將改裝“出雲”兩棲攻擊艦為航母,所以,南韓人立即開始策劃建造航母!南韓原定的第三艘“獨島”級將成為輕型航母,搭載美製F—35B隱身戰鬥機;
南韓人的航母計劃為:第一個方案為長298米、標準排水量53692噸的中大型航母,規格與中國“遼寧”號航母類似;而另一個方案為長約240米、標準排水量33751噸的中型航母(4萬噸級以下為輕型航母),其尺寸略小於法國的“戴高樂”號:兩種航母方案中,新航母都將配備有彈射式起飛與阻攔式降落(CATOBAR)系統“應對地區安全挑戰”。而大型航母方案可以搭載1340名艦員、32架固定翼戰鬥機和8架直升機;而中型航母方案能搭載的船員減少一半,固定翼飛機的數量也相應減少為12架。
按照南韓目前的規劃:日本海自暫時不能擁有60000噸級的航母,而南韓造船廠缺少建造大型航母的經驗和技術、動力系統,所以,南韓決定採用第二套輕型航母方案;
南韓3萬噸航母計劃經濟實惠:南韓在“獨島”級基礎上建造輕型航母,其體型和搭載戰機數量上完全不弱於改裝後的日本“出雲”級航母,甚至在排水量上還略微佔優。南韓既滿足自己的“大國自尊”,也可以抹平日韓在航母水平上的差;3萬噸航母建造成功後,然後繼續發展6萬噸級航母—南韓軍事裝備是瞄著日本,它只有先追趕上日本,才會考慮下一步的行動;南韓輕型航母建造交給韓進重工釜山影島造船廠,它擁有3座較大的船塢:2號塢長232.5米、寬35米;3號塢和4號塢分別長301.8米、寬50米。雖然它的廠區狹小,建造進度卻並不拖沓:“馬羅島”號於2017年4月28日實現首個分段入塢,2018年5月9日該艦即出塢,塢期僅12個月;噸位和尺寸與之相當的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塢內工期則在15個月左右。南韓已經是F—35的使用國之一:美帝已經開始交付F—35A;建造航母有助於南韓打造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所需的核心戰力:南韓總統文在寅在競選總統期間承諾在任期內收回戰時指揮權。南韓軍方先前提議,力爭2025年至2026年收回這一許可權。美南韓防部2018年就“有條件地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達成協議,決定每年透過聯合演習對南韓軍隊的指揮能力進行評估。具體移交時間尚未確定,預計需要多次演習才能達成移交的標準。所以,南韓輕型航母建造勢在必行!但是,為何拖延到2031年才服役呢?因為南韓的造船工業從來沒有接觸過航空母艦的建造:需要摸索和取得美國的同意—日本改造“出雲”級同樣必須獲得美國的許可;南韓必須在材料、航空管制、編隊戰術、後勤、設計/建造工藝、海上固定翼飛機起降等等方面培訓人才、引進技術、熟悉流程——兩棲攻擊艦與航母還是有所區別的。此外,南韓海軍必須在美國海軍協調下形成戰鬥力:美帝當然不希望日韓爭端影響自己的利益。
南韓建造航母的聲音很早就有,反對建造航母的聲音同樣存在。近段時間日本要把兩棲攻擊艦改建成準航母無疑是刺激了南韓,也促進了南韓航母的立項。南韓國防部表示,航母建造計劃已經立項,不日就會開始籌建,並計劃於12年後的2033年服役。
關於題目所問,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其實,這個時間設定還是靠譜的。航母建造不是造一艘兩棲攻擊艦,要比這複雜的多,南韓沒有建造航母的經驗,需要從頭起步,儘管有美國幫忙,光是設計研發,論證,協調各方系統供貨商,承包協商等等繁瑣的事至少需要5年時間。航母建造也要至少3年時間,印度航母搞了十多年了,到現在都沒有服役。航母建造好後還要進行海試等等檢驗工作,最快也要2年時間服役,而正是形成戰鬥力同樣需要2年以上的時間,如此算下來,12年服役算是靠譜的。
南韓建造的是一艘排水量3萬噸以下的輕型航母,長度超過250米,具備直通甲板,從南韓公佈的電腦畫面來看,採用常規動力,雙艦導設計。南韓方面給出的資料是可以攜帶12架F-35B戰機和8架直升機。南韓計劃增加採購40架F-35戰鬥機,其中的20架F-35B正是為了這艘輕型航母所採購的。
從南韓的實際需要來說,南韓並不需要航母,南韓的主要威脅來自於陸地,而且南韓的陸軍武器裝備根本就不具備任何威脅性,基本處於完全被壓制的狀態。因此,南韓即便是擁有航母也使不上勁,既然如此,南韓為什麼要造航母。原因也不復雜,打工仔不論做什麼事都不是給自己做,而是給老闆幹活。南韓更特殊,戰時指揮權在美國手裡,美國當然希望南韓軍隊有更多攻擊性武器裝備,所以,不論南韓建多少艘航母都是為人做嫁衣裳,自己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