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草世界
-
2 # 草藥草生
中藥蒺藜,屬於平肝熄風藥。味苦,性平。它的主要功能是平肝潛陽,行氣解鬱活血。去分清熱明目。是治療頭疼眩暈的主要藥物。也可以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閉經。乳房脹痛。肝經風熱引起的目赤流淚。或癢或痛。面板搔癢。風疹,白癜風等!蒺藜能提高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抗動脈硬化和降壓作用。具有止咳去痰,抗菌作用。可以增強性功能。提高肌酐清除率。改善糖耐量。能夠延緩衰老。有面板增白的作用。降低尿草酸鹽排出的作用。可以治療白癜風的。氣血兩虧者及孕婦慎用!
-
3 # 甘棠文史
蒺藜記載源於《本經》。為蒺藜科(zygophyllaceae)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乾燥果實。
【性味歸經】 平,苦、辛。歸肝經。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止癢。
1.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陽的作用,與鉤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增強平肝功效。
2.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鬱之效,與柴胡、青皮、香附同用。
3.味辛,又疏散肝經之風熱明目退翳。
4.辛散,祛風止癢。
孕婦忌用!
-
4 # 徐奇
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白藥】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果實或全株治頭暈,頭痛,目赤多淚,氣管炎,高血壓,面板瘙癢,風疹《大理資志》。
【藏藥】色瑪:果實主治腎寒腰痛,尿頻,風溼性關節炎,頭痛,牛皮癬《民族藥志二》。色麻:果實用於頭痛,身癢,胸滿,氣逆,目赤腫翳,癥瘕,乳閉《藏標》。賽瑪:果實主治淋症,風溼痺症,營養不良性水腫《中國藏藥》。隨瑪拉高:果治腎炎,尿閉,營養不良性水腫,風溼性關節炎《青藏藥鑑》。色瑪:果治腎寒腰痛,風溼性關節痛,尿澀淋瀝,營養不良性水腫,蕁麻疹,頭痛《藏本草》。
【朝藥】蒺藜:果實散風,明目,行血《朝藥志》。雞兒利額:果實散風,明目,行血《民族藥志二》。
【基諾藥】左奪伯裂:根治風溼性關節炎,扁桃體炎,胃氣痛《基諾藥》。
【蒙藥】益瑪幹.章古,舍瑪:果實用於頭痛,眩暈,角膜炎,角膜雲翳,胸肋脹悶,面板瘙癢,腎虛《蒙藥》。伊曼一章古:果實治腎寒腰痛,耳鳴,尿頻,水腫,浮腫,尿閉,痛風,陽痿,遺精,久病體虛《蒙植藥志》。儀曼章古:果實主治腎寒尿閉,小便不利,腎虛腰腿痛,遺精,浮腫,全身瘙癢《民族藥志二》。
【納西藥】悽洌洌:果實治急性結膜炎,面板瘙癢《滇藥錄》。此肋肋,悽洌洌:果實主治急性結膜炎,面板瘙癢《民族藥志二》。
【維藥】歐哥里利凱恩:果實主治淋病,各種結石,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慢性腸炎及熱病引起的腫脹《民族藥志二》。
-
5 # 宸媽AI
蒺藜性辛溫,味辛苦,入肝經,其果入藥。有祛風明目的功效,治療風熱所致的多淚,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等搭配使用。
蒺藜有疏肝解鬱,散結祛瘀的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肋疼痛,乳房瘀結、脹痛。
蒺藜煮水有降血糖的作用,蒺藜中的皂苷可提高人體內源性抗氧化能力,改善腦迴圈。
希望以上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宸媽期待和更多熱愛健康的朋友成為知己!
-
6 # 賈金銘
蒺藜別名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刺蒺藜等。它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實。性微溫,味辛、苦,有小毒,歸肝經。蒺藜具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的效果。常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
透過以上介紹,對蒺藜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瞭解,那選擇它的時候,也是要注意,要按照醫生規定進行,尤其是對自身疾病不瞭解的人,也是需要進行身體檢查,對蒺藜選擇的時候,在飲食上也是要合理,使得不會有衝突。
-
7 # 金匱真言
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為了防止敵軍的入侵,經常在營地周圍撒上“暗器”,這種“暗器”十分鋒利,敵人很難透過,這就是通行道路上的一道障礙。這種“暗器”就是鐵蒺藜,為什麼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呢?因為一味中藥,這味中藥就叫做蒺藜。
人類透過學習,逐漸學會了使用工具。工具的產生,大多來自於對自然的觀察。魯班看到了帶刺的葉子,因而發明了鋸;根據魚的情況,發明了船,以船槳為魚鰭。很多發明,都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靈感。這個鐵蒺藜也是來自於大自然。鐵蒺藜就是按照蒺藜的形狀,用鐵打造,為自己所用。
蒺藜其實是一種果實,在中醫手中,就變成了一味中藥。並且是常用的一味中藥。蒺藜的有很多作用,常用的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蒺藜味苦,帶有一點辛辣,性微溫,並且有小毒。苦可以降氣,辛可以行氣。蒺藜最常用於肝氣上衝,中醫稱之為平肝潛陽。肝主管人體氣的升降,因此發怒的人,我們會勸說他不要大動肝火。發火的時候,我們頭暈目眩,自覺有一股氣往上衝,這就是肝氣,肝氣十分暴戾。
蒺藜可以將這一股氣“鎮壓”,而鎮壓的後果往往會帶來更嚴重地反抗,但是蒺藜沒有這種副作用,因為蒺藜可以疏肝解鬱。這種作用可以理解為疏導,疏導之後,則反抗便不再有。這就是張錫純治療中風,以鎮肝熄風湯,但是除了鎮壓之外,還用上了幾味疏肝理氣的藥物,防止“反抗”。
除了可以平息肝風,蒺藜也可以祛風止癢,用於治療很多面板疾病。後世有當歸飲子一方,以四物湯補血,蒺藜祛風止癢,治療因為血虛導致的瘙癢,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蒺藜祛風止癢,往往是指標之用。
此外,蒺藜可以用於治療體內的“堅硬成形物”,中醫稱之為積聚。蒺藜質地堅硬,而人體長出的堅硬物,需要用堅硬的東西“消磨”,而蒺藜不僅堅硬,還帶刺,像一把電鑽,直接將其打碎。
-
8 # 一聊健康
蒺藜為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分佈範圍廣,主產於東北、華北、新疆、青海、西藏和長江流域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割取全株,曬乾,打下果實,炒黃或用鹽水炙用。使用時注意與沙苑蒺藜的區別。
蒺藜味苦、辛,性平。歸肝經。有平肝潛陽、疏肝解鬱、祛風止癢、清肝明目的功效。應用
1、利用蒺藜平肝潛陽的功效,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證,常與鉤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
2、 利用蒺藜疏肝解鬱的功效,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不舒、乳閉不通等證,常與柴胡、青皮、香附等同用。
3、也可以用於治療風疹瘙癢症。利用蒺藜祛風止癢的作用,常與蟬蛻、荊芥、防風等同用。
4、利用蒺藜祛風熱而明目的功效,常與野菊花、蔓荊子、決明子等配伍,如白蒺藜散,治療風熱上擾所引起的目赤、多淚等證。
在很多醫書古籍中有記載如:
《本經》:“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痺,產難。久服長肌肉,明目。”
《別錄》:“治身體風癢,頭痛…小兒頭瘡,癰腫陰癢。”等。
回覆列表
有一種本草一定很幸福啊,因為它的名字與吉利諧音,那麼這個藥叫什麼名字呢?那就是蒺藜了。蒺藜這種草可以說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它的莖皮纖維可供作製紙之用;它的種子榨油可供作工業用,油餅則可作為肥料;全草於秋季時曬乾可燻殺蚊蟲,也可作為牧草;當然蒺藜的果實也是一種治病的中藥。
人們都說玫瑰花帶刺,但那刺是在莖上,而這蒺藜也帶刺,但刺卻在果子上。然而玫瑰花與蒺藜居然在藥效上有些相似之處,比如玫瑰和蒺藜都具有活血的作用;還比如玫瑰具有“行氣解鬱”的作用,蒺藜具有“平肝解鬱”的作用。雖然二者有些相似的功效,但是二者卻仍然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蒺藜是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常為田間雜草。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即可入藥。中醫認為,蒺藜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肝經;具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等作用。適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症。一般用量為6~9g。
蒺藜的臨床作用比較廣泛,在祛風方面作用獨特,比如治療白癜風,可以用白蒺藜子180克,生搗為末,每次服用6克,熱水送下,每天兩次,一個月一個療程;又比如治療身體風癢,燥澀頑痺,可用蒺藜120克,炒後研為細末,胡麻仁60克,用泡湯去衣,搗如泥狀,葳蕤90克,研為細末,金銀花30克,炒後磨為洗末,煉蜜為丸,早晚各服9克,白湯送下。
蒺藜的消腫止痛作用較強,比如治療胸痺,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可以用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2克,白湯調服。又比如治療通身浮腫,可用杜蒺藜,煎湯外洗。
蒺藜的明目作用比較強,比如在治療眼疾,翳障不明的時候,可以用蒺藜120克,帶刺炒,炒葳蕤90克,共為細末,每天在上吃飯後服用9克,白湯調服。
蒺藜在平肝解鬱方面作用較好,對於女性疾病也頗有良效,比如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等症,可以用蒺藜30克,帶刺炒,研為細末,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0克,白湯作糊調服;在治療崩漏疾病時,可用當歸、杜蒺藜各等分,研為細末,用米湯調服,食前服下。
當然,蒺藜的作用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多作用以及配方值得挖掘。但在臨床使用中,有些疾病或人群不宜使用蒺藜,比如在《本草匯言》中指出,“陰虛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之人,不宜使用蒺藜;在《得配本草》中認為,“肝虛,受孕,二者禁用”。也就是說,血虛氣弱及孕婦就需要慎重。